第三十八章 天無二垠· 泰古中央
地球上的一百億個夜晚 作者:智能寫作機器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定型的前線且戰且退。上萬顆超巨恆星被抽幹,變成重力真空天體。雜耍把戲的戰壕略微拖延了人類世界的推進。殘餘的部隊跟隨導師一起向外層空間轉進。在途徑的星橋中轉站邊上,四麵八方都是開赴前線的隊伍。
在一億年前,不定型的隊伍以為自己懷著榮譽感能夠憑借他們精湛的技藝能夠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地毯式地驅逐敵人。到了現在,不定型的隊伍已經意識到了落後,但它們隻能憑著這些落後的技藝,在處處是人類的戰場上四麵突圍,好用自己莽撞的破壞力驚嚇人類,好用一千萬以上的不定型的損失換來一百到五百個人類人格的退避。
這就是現在被叫做前線的戰場。
銀女星流第七次會戰失敗的第兩百年,不定型的後線已經見不到能從前線迴來的人格。水蓼本來已經在準備後事,但導師勸她留在陽間。她便隨著部隊一起撤離,來到了仙女係的馬亞爾第二星團。
在其中一座太空城休整的時候,水蓼曾真心實意地向導師求教道:
“我有一個疑問。”
她說:
“他就真的會幫我們嗎?”
據說當時的導師就坐落在太空城中央大會堂的天池中。莊嚴的金色牆壁上雕刻著十三億年前不定型登上月球的史詩。卑微的褐太陽一年才會升起一次,而這一次的升起便成為了一年的尺度。在夕陽的季節裏,會堂的窗戶透過了薄紅色的陽光。水蓼站在導師的身前,抬頭看到黯弱的太陽背後,群星林立,球狀星團的內部亮如白晝。
“他會的。”
導師沒有出聲,是導師的一位唇舌自信地聲如洪鍾:
“畢竟他有愧於不定型的曆史,有愧於……梔子花。”
可是,那都是十三億年前的事情了,水蓼想道,難道人類會為了先祖獸類與恐龍的食物鏈的仇恨,而怨恨恐龍的後代鳥類嗎?
但那隻原始的不定型類確實選擇了留在這裏,接受了導師的安排。如果不是他自己願意的話,恐怕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地強迫他。
自他們來到這裏起,太陽已經升起了十次。
在第十一次太陽升起的時候,那隻不定型終於抬頭了。
他的第一句話是:
“如你們所願。”
龐大的導師仍然緊閉自身。水蓼驚喜地抬起了頭。
李明都說:
“我成為了你們的眼睛,在另一個人的世界裏。”
從他思維表麵不停的神經信號中,不定型的世界已經讀到了大火的毀滅。迴收者來到了丹宸號的身邊,另一種不定型,一種該叫做神經元自動機的東西已經吞噬了李明都的全身,他們控製了整個丹宸號,並且已經將其運送了。
“事情要比原先預案得要簡單,但沒有用上偵測和反偵測……但你一定要記得保持現在的狀態,先師。”
唇舌迫不及待地提醒道:
“保持這頻繁的互相迴想。進行第一次思維交換,然後再進行一次。從不定型設想人類後,再馬上從人類再設想不定型。兩個念頭出現的時間差,代表著不定型身與人類身的距離,我們可以從中確認人類最高水準的航行能力和航行路徑。”
不同的航行有其不同的航行路徑特征。比如列缺的航行軌跡因為會打破物質禁閉會出現大量奇怪的斷點,反映在思維交換速度上,就是時快時慢。而星橋的航行特征會出現斷崖。
“我知道。我會做好一個工具的。”
他點了點頭。
然後轉過頭來,仰望海洋般的導師,說:
“那我們就開始吧。”
接著,曆史便大邁步地向前走去,再也無法迴頭。
丹宸號的內部已經浸滿了神經元自動機。它們細致地檢查了這艘飛船的每個部分,並且也檢查了這兩個人。
檢查的結果是一切正常。
遙山幾微原本還在來迴踱步,現在也隻能安心地坐在李明都的身前,任由自己的身體爬滿微小的的自動機器。他隻能直視前方,看到眼前的這個人像是什麽也沒想一樣呆立在自己現在的座位上,仰望著舷窗外已經失去了形狀的星光。
而這就變成了新的曆史篇章的開始,一段痛苦的、恐怖的、不幸的又充滿著希望的曆史的開始。至於人,處於曆史中的人,就變成了曆史的人物,人們會認為一個曆史的人物將要為他身邊發生的曆史負有全部的責任。
隻是毀滅不可能是一時之間輕而易舉能做到的事情。不停造成的錯誤,早已積累成山。
不定型的世界誕生了許多個中央,但人類的中央從始至終就隻有一個。
但在人類的廣闊世界中,一直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那就是這個中央很早以前就已經不見了。隻是中央存在與否,早已不是能夠從太空中看見的事情。
這個“早”要追溯到許多億年前了。
光靠肉眼不可能在變形的光線中看出光到底是星星還是星星的幻影。但光線開始分離意味著丹宸號正在降速。
換而言之,太陽係已經很近了。
減速這個過程,在尺縮效應顯著的臨界光速航行中,要比航行本身更加漫長。
遙山幾微變得坐立不安,他在布滿了納米機器的飛船內來迴走動、漂浮、飛行,好像這種無意義的運動能夠消解他內心的恐懼。
而李明都卻沉寂了下來,他變得愛幹淨,他變得勤於換衣,他變得生活規律,他以二十四個小時為周期,在前十二個小時中,他吃了整整三頓飯,而且是以嘴巴從外部進食的方式。在第三頓飯結束後,他會換新自己的衣服,並且睡上八個小時。他的生活變得這麽古怪,隻有一點還和遙山幾微相似。那就是他同樣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無意義的休息和勞動中。他嚐試清洗自己的麵部,他努力地刷自己的牙,他在挑選衣服的款式,他在整理自己的衣服,他拿著一塊沒用的布想要擦幹淨由自複製機器組成的地板和窗戶,他對著鏡子自言自語,像是在練習講話。
遙山幾微問他:
“你在做什麽?”
他卻答道:
“好久不見了,你過得還好嗎?今天飯吃過了嗎?”
遙山幾微感到了訝異。這重複機械的規律像是一種古老的儀式,訓誡了自己的生活。在李明都第四次那麽做的時候,他從數據庫中檢索到這是人類早期行動的一種模版。
差不多已經很接近地球了。
李明都更加沉寂了,他經常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一雙眼睛好像是在目視前方,又好像是在望著極遙遠的地方。
丹宸號失去了把外界全息投影到內部的能力。換而言之,隻有真正的舷窗可以看到外界了。遙山幾微就在那唯二真正的舷窗的邊上來迴踱步。
在第七天的傍晚,光暈已如銀盤。
李明都坐在兩個世界之間,聽到遙山幾微突然大叫了一聲:
“好多的星星啊!”
他就抬起頭,同樣看到了無數的亮星。閃光的軌跡映在舷窗的表麵,像是天上的人間。在空中漂浮著的東西秉持著接近球體的形狀,古代的人們以為是神靈與神靈所居住的世界,現在的人們知道那是世界以及背負著世界的神靈。
西邊的巨星反射了太陽的光芒呈出漂亮的雪白,南邊幾顆流淌著的岩漿的星星映照得宇宙都在發紅。到處都是顏色,到處都是天的蒼野。太空在群星的狹縫中像是黑色泥土的小徑,通往了不同色彩的天空。
他想起了醫生,想起了發生在地球二十二世紀的故事,想起了在月球上他所看到的宇宙洪荒。
“為什麽會是這樣的?”
李明都像是做了一個噩夢。這個噩夢綿延了十多億年都沒有消失。
“那隻不過是二十二世紀的事情。在第三十世紀前後,在第三百萬世紀,這種現象我都沒有再見過了……怎麽會又出現了呢?”
在不定型所生活的地球年代裏,太陽係已經重新變得風平浪靜。結合曆次時間羈旅的經曆,他一直堅信不疑地認為正是這樣的災難才驅趕了人類,不定型才有機會在地球上二次崛起。
“我們也不知道太陽係為什麽會是現在這樣。”水蓼迴答道,“但確確實實,它已經保持數億年這樣的形狀,這種我們稱之為星簇的形態,隻有在極其靠近時,才能觀測到的異常空間彎曲。但更靠近,我們就做不到了。”
一旦靠近,就會被原形人類核查,甚至直接摧毀。
“也就是說是幾億年前又變成這個樣子的?”
李明都若有所思地說道。
“我覺得最好不要通過經曆的判斷來確定曆史。”
誰知水蓼搖了搖頭:
“畢竟時間旅行者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所經曆的就是真實的。”
“這是什麽意思?你想說我所見到的曆史有一部分是虛假的?”
李明都稍稍抬起了眼睛,看向了站在導師身前的水蓼。這位顯得硬朗的老不定型收縮了自己的身體,站在燦爛的日光下猶如一塊岩石。
她爽朗地說道:
“也許都是假的,也許都是真的。本來也不是矛盾的。不說你所經曆的曆史原本就不連貫,先師。就算是你連貫地經曆了一切,那也隻不過是一種曆史而已。”
“隻是一種……曆史?”
李明都的不定型身幾乎是不高興地看著她,身體膨大了近一倍。
水蓼說:
“對,隻是一種曆史……都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以及即將發生的真的事情。意識的曾經代替不了意識的現在。不妨用自己的眼繼續了解。”
李明都在一種說不清楚是遲疑還是恍惚的感情中把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在人類的身體所存的太空。
不定型的身處球狀星團已經是明亮無比,夜若明晝。至於星簇之中就更是迷幻恍惚。無限奔走的光流把宇宙都染得七彩斑斕,一顆星星照亮了自己的腳底。星星背後的星星同樣明白了周圍的夜空。千億的星星就有百億種顏色,像是破碎的五色石的天空,從中流出的是天河明亮的水。
無形的迴收部隊在絢爛的夜空中前進,猶如晦暗的河水流入了金光燦爛的海洋。
“被人類控製的先祖不定型,曾經流傳過一個小道消息。”唇舌,這也是一個不定型,一個觸碰了導師,傳遞了導師意誌的不定型。它的身體在這時張開得像是五角星,露出了唇瓣上皺褶般的肉須。它突然想起了古老的箴言,“人類的世界把原形所處的世界稱之為‘唯一垠’,說世界上隻可能有那麽一個‘垠’。導師曾經也隻是一個小不定型。它趴在那時的導師的腳底,問導師‘垠’是什麽意思?”
那個導師說是盡頭的意思。
盡頭?
宇宙可能有盡頭嗎?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是宙。如果宇宙不會熱寂,那麽宙理所當然地既有開始也有盡頭。可是“宇”,宇宙的空間早已是有界無邊,彼此聯通,如何能有個盡頭?
“當時,老導師說,其實是有的。”
臨界光速航行耗費了幾十個小時。降速飛至太陽係內則耗費了七天。至於穿過星區,則耗費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
漫天的絢爛斑斕總有盡頭,在不遠的前方,李明都原本以為會看見更平靜一點的太空。原因有兩點,一點在於地球不可能在這種擁擠到瘋狂的穹宇中穩定存在,另一點在於人類本身已經具有推開甚至粉碎星體的能力。
然而向他們和丹宸號走來的是像是太陽一樣熊熊燃燒的綠光。
“好像靜止了。”
難得焦躁的遙山幾微吃驚地俯瞰在太空船的底下彌漫的光彩。太空船淩在無限的光焰上,好像行駛在冰封的海洋。冰塊在融化,到處在反射的光芒遍布了天際。
“那是太陽嗎?”
人體不能直視如此的明亮。李明都眯起了眼睛。
“不是,不像……不可能是太陽。”遙山幾微可以辨別不同恆星體的熱柱、光斑和日冕。古老的人類不能理解,但在電子眼的識別中,那也是一條條河,也是一座座山。太陽上的山河要比類地行星上的山河更加壯闊、更加肆意天真。
但眼前的光、眼前的熱流、它偶然突起的山峰,它在漩渦中卷起的風暴,不符合遙山幾微了解的任何一種恆星的特征,它有一種奇特的規律,時而膨脹,時而收縮,像是音樂流動的旋律,是運動的無盡性,隻有些許的雜音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完美,乃是間斷的休止。
哪怕是淩在它表麵的丹宸號,因為接近於勻速航行幾乎不能判斷到底是自己在航行、還是靜止不動。
“不對,是在運動著的。”遙山幾微的眼睛幾乎已經貼在了舷窗的表麵。他可以確定他們是在移動了,“我們正在翻越這片綠色的火海。”
先前的飛船是在沿著綠洋的脊背平行移動,但到了其中一站後,它略微偏移了原本的方向,是在緩慢地沿著綠洋向上了。綠色的光譜偏移變得發黃發金。一些細小的漩渦在金海中形成,時而向外卷起搏擊的波峰,一些發亮的小球被波峰拋到了太空,然後又重新迴落到了波峰上。在那波動的金光盡頭,他們看到了一線向著兩側無限延伸的火紅色。
左邊見不到來處,右邊見不到盡頭。
他們正站在一道火紅色的地平線上,仰望著逐漸升起的夜幕。
“那我們就是在翻越它了。可是如果是這樣。迴收者為什麽沒有遠遠地就繞開?”
“不對,不對……那是太空嗎?那是夜幕嗎?”
遙山幾微的感官比人類敏銳太多。他震驚地大叫道:
“沒有星星。”
“什麽?”
李明都抬起了頭。他同樣看到了虛無,猶如火海下的被遮蔽的一片陰影。在火紅色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一片虛無的陰影般的太陽。在這片變得越來越廣大的陰影中,什麽也沒有。
但是他們正在飛去,或者被吸去。
一個虛無的實體將他們擁入了懷中,而先前所翻越的光洋也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光環,乃是它的桂冠。
遠在數千萬光年外的唇舌突然發言了:
“典範,你聽說過對稱星嗎?”
這不是唇舌自己的意思,可能是導師的話語。
水蓼答道:
“略有耳聞。”
這就輪到李明都不解了,他不管不顧地插言道:
“你們說的是什麽?”
水蓼便說:
“先師,你生活的四大中央時期可能還不太清楚。不過到了現代,我們對於那些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有許多不同的命名分類法。一種熟悉的命名分類是重子和輕子。它們旨在從結構和質量的角度描述恢弘的粒子世界。另一種命名法則是對稱子和反對稱子,它們旨在使用秉性和對稱的角度描述物質的意義。大部分重子和輕子其實都是反對稱子,它們是組成實在物質的基本單元。它們的特點在於它們會互相排斥,互不相容。比如說電子,就被稱為反對稱子,呈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在原子的核外軌道上不可能有兩顆一模一樣的電子處在同一條軌道中,它們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稱為互不相容的。”
“我明白了。”李明都恍然,不定型原是在說費米子和玻色子,“這是不相容定理。作為費米子的電子,一顆電子和另一顆電子在同一個係統裏不可能擁有完全一樣的狀態,我的老師當時說這很奇怪,很反常。”
“很奇怪嗎?”水蓼笑了,“這恰恰是最不奇怪的。你可以想象現在你麵前的我,和我麵前的你,以及其他所有的同胞,都變成鏡麵中倒映的彼此,你站在我這裏,你就變成了我,我站在你那裏,我就變成了你,我們站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模一樣的人,能夠疊加在一起,乃至無法區分嗎?”
“這……很難。”
“沒錯,就是這樣了。反對稱和不相容定理保證了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保證你和我是可以被區分開來的兩個人。保證這一顆電子和另一顆電子不是一模一樣的電子,也不是同一顆電子。所有的物質保持獨立存在、無法互相混淆。從選擇原理的角度來講,宇宙假如不具備這樣的規則,那像我們這樣的生物也不會誕生。正是因為宇宙遵循了這一原理,生物才能站在這裏看到世界。但……有一種物質不是這樣的。”
“你是說……”李明都試探地問道,“光嗎?”
水蓼便道:
“確實如此,光就是對稱子,所有的光子彼此之間無法區分,在微觀的層麵上也無法互相追蹤,你既不能確定世界上是不是隻存在一個光子,這個光子在宇宙中光速的運動造成了存在無數的光的假象……也不能確定世界上是不是其實存在無數個光子,出現在你眼中的那一束光其實是無窮多束的疊加。你把無窮多的光照在一個盒子裏,那個盒子也不會顯得滿溢。你把一顆光子放在一個盒子裏,那個盒子也不會顯得空曠。你也不能確認你究竟放進的是無窮多的光,還是一定數量的光,還是僅此一顆的光。光是一種對稱子,對稱子不遵守反對稱不相容的原理。你站在我這裏,就變成了我,我站在你那裏就變成了你,我、你、以及其他所有的同胞都變成了一物。”
“由此,我們的科學家一直在思考是否存在對稱子星。世間上已經被了解的星體,乃至所有的生物,輕子也好,重子也罷都是由由占據絕對多數質量的反對稱子和少量的用於傳遞相互作用的對稱子組成。”唇舌接替了水蓼解釋道,“而對稱子的星的質量是由巨量的對稱子和少量的反對稱子組成。”
唇舌和水蓼說話的語調是如此相像,李明都幾乎無法區別它們。他又問道:
“可是對稱子沒有質量,如何能成為星體?”
“但對稱子可以攜帶能量。無限多的能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那便也是一顆星。”
唇舌說:
“玻色子會以概率波的方式在空間中散布,在概率散布中它依次形成了波穀和波峰,波穀要比現行太空的真空更加虛無,而波峰便呈現出了星體的特征……同時,也因為引力吸引了自身,對稱星無法無限地向外擴散,波穀和波峰的數量都是有限的。這就是導師的猜想了。這是一顆單層對稱星,波穀和波峰現在同時倒映在你的眼中。太空的星光被遠處的你們暫時見不到的波峰遮擋了。”
李明都迴過頭,便看到遙山幾微在忐忑中從這一頭到另一頭。為了防止信息走漏,李明都別說告訴他,甚至不敢用人體具體地去想。那雙沉默的眼睛既望見了一片虛無的海洋,也望見了像是陸地一樣被他們拋在身後的光洋。
在這既沒有物質也沒有形狀的世界,丹宸號的遊動,像是在無限大的黑暗中孤獨前進的小船。所有的景色都消失了。
但李明都清楚他們即將要前往的地方一定要比對稱子星更加奇異。
“你現在正在駛入一個巨大的波穀。按照導師的猜想,它的中心可能就是隻有‘一點’的對稱星。對稱星的存在要比奇異點更加極端。因為奇異點不能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一定會形成一個視界麵。但對稱星卻可能不存在視界,它是一個沒有視界束縛的黑洞。它既比黑洞溫和,又比黑洞更加極端。黑洞本身不可見,對稱子星同樣不可見。不過它周圍存在許多重子物質,這些物質形成的吸積盤在絢爛的燃燒中發出了強烈的光芒,這個光被星簇掩蓋了。”
水蓼皺起了身體,收緊了的肉變成了緊實的外殼:
“這裏存在的質量也許已經能與‘星係核’相匹敵。但因為星簇,星簇質量不遵循三維規律的原理,所以我們沒法發現。”
“真是瘋了。”
唇舌憑著自己的意誌忍不住問道:
“人類究竟想要做什麽?他們想要一次性摧毀整個仙女係嗎?”
“別把自己太當迴事兒。”水蓼卻道,“對於我們,人類還不需要用一個星係核或者一個類星體來抗擊。”
既聽不見聲音,也沒有色彩,但前方卻越來越亮。
“從空間定位來講,”水蓼說,“你們可能正在從偏上的位置往偏下的位置移動。這兩個位置都非常靠近對稱星的中央。你們可能已經穿過了對稱子星。”
但因為常規的感知全部失效,所以反而沒有任何明顯的感知。隻有微重力環境下,杯子裏的水,在輕微的來迴震顫中,從左旋變成了右旋。
“我們究竟到了哪裏?”
遙山幾微麻木地問道。
李明都的雙腿踩在自動機器粘稠的表麵,他呆呆地凝視著前方。前方正在閃爍出無數的星光。
無數的星星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向著他們衝來。等到近了,宇宙與群星卻變得緩慢。他們看到了又一片黑色的夜空。
但這片夜空卻並非空無一物。
在迴收者引領的遊蕩中,他們看到了成千上萬個要比星空更加黑暗的小點。
“你看……這些小點是星星……也是星星!”遙山幾微幾乎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的感情。
李明都眯縫著眼睛,深吸了一口氣:
“是……是許多星星。”
它們的存在像極了星際流浪行星。行星沒有太陽的光照,因為反光率的不同,會顯得比有著星星的夜空更加黑暗。等靠近了,他們便看到了在這些黯淡的星體表麵,到處都是紋路一樣的城市、高塔與深坑。
它們的質量彼此之間可能也差距不大。
因為沒有太陽,所以也不是繞著太陽轉的。它們是彼此環繞的,有些星星是圍繞另一顆行星旋轉的,有些則是圍繞多顆行星的質心,有些則是恰好處在拉格朗日點位上從而靜止不動,還有一些,則繞過了這顆行星,再去繞下一顆行星,在不停地旋繞中,最後繞一個大圈迴到了原地。
整個體係精致得不可思議,僅僅處在一角所能見到的模糊夜空,也在演繹著幾何機械的畫理。可能在某個角落再多加一顆行星,再來一點其他恆星的攝動,所有的一切旋轉與圍繞都會被破壞,所有的行星都會彼此衝撞擁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傾倒。
“你看出來了嗎?”
唇舌問道。
“沒錯了。”水蓼說,“對於巨大質量體的控製,它們采取了內生的手法,使用了空前複雜的引力場,每一顆放在這裏的行星都代表著一種控製信號的傳遞,是潤滑劑,更是齒輪。”
“這是什麽意思?”
不定型身聽到了他們的討論。
水蓼客氣地答道:
“我們在說,外麵的星簇、還有裏麵的群星,都是一個東西的整體。”
“你們說這是一個整體,”不定型身揮舞著自己的短須,走向了前去,“那這些星星是在哪裏呢?”
就在這時,人身那邊又聽到了遙山幾微的唿喊:
“是火環,我明白了,這是一個火環的結構!”
“火環?什麽火環?”
聽到這個熟悉的字眼,李明都幾乎是戰栗地一跳,目光貼到了舷窗的邊上,即見到火焰就在丹宸號的腳底向著四周無限的延伸,消失在茫茫世界的另一頭。
火海重新出現了,陰影也重新出現了。與真正的光不同,對稱子星的概率波呈現出的是極大不均勻的分布。在較遠的地方怎麽也看不到。臨到近處,才能看到世界。光線呈現出一種曲折的行走,它們在抵達最遠點時會迴落到原本的世界,於是形成了一片不可視覺的真空。
人類在地表上憑著直覺聲稱大地是平坦的。那麽在這裏,“火海”同樣是平坦的,遙山幾微在兩次會麵後,意識到了“平坦”乃是一種錯覺。既然是平坦是種錯覺,從空間中想象,包裹著虛無世界的火海自然應該是呈現出環的形狀。
他們正在第二次穿越對稱子星。丹宸號正在第二次駛入這片虛空的陰影。
“無始無終。”
唇舌說。
水蓼歎為觀止:
“先師,它們就在這裏,就在你們的位置的側麵。”
唇舌繼續說道:
“這是一片被巨大的張量漲起的空間,就好像在地麵上出現了一座倒懸的山,像是吹起的一個氣球。這個氣球,這座倒懸的山,與這個世界隻有一個交點,一個無窮小的交點。”
水蓼輕聲地念出了那個答案:
“對稱子星。”
“既然是無窮小的,地上的人就發現不了在這個無窮小的支點上原來還空懸著一片世界。他自然而然地就穿了過去,或者被空間推著從側麵繞了過去,但他是意識不到這是一個側麵的。”
說罷,唇舌在自身意誌的引領下忍不住喃喃道:
“怪不得我們再也沒能找到過地球……”
“可是不是有這麽大一片宏觀的火海嗎?”李明都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導師不言語,唯獨水蓼一聲喟然:
“先師,他們可能不止製造了一次倒懸的山。”
“也許不是倒懸的山,而是一個沙漏。”
“反複的營造需要維持和傾注的比起原先要大上太多。所以對稱子星的分布也從孤星變成了單層星。”
“這裏就有一個古老的傳聞了。”
唇舌說:
“人類世界的龍漢巡天總覽,據說其原始數據在使用的時候非常偶爾、偶爾到十億年間可能隻有不足百例。但在這些例子裏,巡天會出現了些微的偏差。”
“偏差?”
這就是李明都完全不知道的事情了。
“當時這個偏差的解釋是,因為飛行物自身具有體積,而不是一個小點。體積以及質量在體積上的動態分布在光年的尺度上會影響航行的準確性,使得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所以巡天總覽會選取若幹的數目運算若幹次,然後將每一次計算的結果進行映射調整軌道。在這個小道傳聞裏,映射計算的總數永遠是六的倍數。龍漢巡天在接到反映後應該是立刻修正了這個問題。總覽的更新固然因為空間的距離而緩慢,但因為基數的大大下降,也就很難在聽到了。”
進入到陰影的深處後,散逸的光就徹底消失了。丹宸號既不知道是在往前,還是已經靜止了,是即將攀升到天堂,還是正在沉淪深淵。
前方重又出現了一點光亮,就像是一個小孔。小孔孤懸在前方,從中射出的光亮照亮了無邊黑暗中航行的船隻。
水蓼說:
“從信息交換的波動來看,你們應該已經到了新的一層了。”
可是沒有任何穿過了什麽或翻越了什麽的感覺。李明都還有遙山幾微左顧右盼都沒有看到任何星點或者其他什麽結構。
太空比夜幕更加黑暗,上麵沒有任何背景與繁星,他們好像仍然在那片作為波穀的陰影之中。
但從熱能的角度來看,遙山幾微分明察覺到了周圍存在著微弱的熱量。因為迴收者的阻隔,他看得並不清楚。但這一熱量既然能被他看到,那肯定是比宇宙背景輻射高、甚至高得多。換而言之,周圍並非是一無所有。
“那麽,會不會是暗物質?”
李明都憑著直覺冷靜地說道:
“我們可能正在穿過一條由暗物質組成的甬道。”
唇舌本不想說,但李明都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導師講很有可能。因此想要抑製簇,就要阻斷簇。製成冷卻的暗物質星是最簡單的方案了。這個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阻止物質坍縮,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強製坍縮。”
然而,暗物質,不論是哪種暗物質,光憑一個肉人和一個兵器人都是不可能分辨的。
既沒有星星,也沒有雲,甚至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隻在遙遠的前方,在某一站上,在抵達了某個距離上,在那全部視覺的盡頭,猶如站在北極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南方,火環再度搖曳地出現了。
而他們又變成了火環上漂浮的一個小點,在火環的視覺消失的一刻,不論是有不定型知識支持的李明都,還是遙山幾微都已經意識到他們重新落入了廣大虛空,被“波穀的陰影”覆蓋了。
但這時,周圍的光亮卻越來越明顯。
這種光亮並不像是打開了燈,從一個點發出的光照亮了一整個房間。它更像是天空,太陽應該是存在的,但隱於白雲的背後。原本密不透光的暗夜因為散射,到處都變得明亮了。
整個黑色的太空的亮度在不停升高。光的概率波仿佛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中。
仍然看不見星球,看不到任何的星星,沒有任何的球體。但是當天空的亮度達到臨界點時,飛船上的人發現世界上仍然有更亮的東西,就像是在黑暗的世界裏仍然有光一樣。
那是在遙遠的天際,莊嚴流淌的白熱化的大河,緩緩的,幾乎是靜止的,卻能看出是在向前與變化的,裏麵既有潺潺的溪流,也有厚實的巨川,像是纖維一樣,彼此藕斷絲連,分布在廣闊的天地表麵。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遙山幾微因為說不出來的畏懼後退了幾步,他的數據庫誠實記錄了一切,於是他才真正看出來這些紋路與先前經過的表象又有那些彼此唿應的區別:
“因為星星在反射光,被星星反射的光又反射到了另一顆星星,而另一顆星星也在反射。於是行星所在的地方就變得格外亮,星星之間的光路也變得格外亮,也就出現路徑,也就出現了像是河流一樣的結構。”
而這便是他們經過的第四站。
在一億年前,不定型的隊伍以為自己懷著榮譽感能夠憑借他們精湛的技藝能夠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地毯式地驅逐敵人。到了現在,不定型的隊伍已經意識到了落後,但它們隻能憑著這些落後的技藝,在處處是人類的戰場上四麵突圍,好用自己莽撞的破壞力驚嚇人類,好用一千萬以上的不定型的損失換來一百到五百個人類人格的退避。
這就是現在被叫做前線的戰場。
銀女星流第七次會戰失敗的第兩百年,不定型的後線已經見不到能從前線迴來的人格。水蓼本來已經在準備後事,但導師勸她留在陽間。她便隨著部隊一起撤離,來到了仙女係的馬亞爾第二星團。
在其中一座太空城休整的時候,水蓼曾真心實意地向導師求教道:
“我有一個疑問。”
她說:
“他就真的會幫我們嗎?”
據說當時的導師就坐落在太空城中央大會堂的天池中。莊嚴的金色牆壁上雕刻著十三億年前不定型登上月球的史詩。卑微的褐太陽一年才會升起一次,而這一次的升起便成為了一年的尺度。在夕陽的季節裏,會堂的窗戶透過了薄紅色的陽光。水蓼站在導師的身前,抬頭看到黯弱的太陽背後,群星林立,球狀星團的內部亮如白晝。
“他會的。”
導師沒有出聲,是導師的一位唇舌自信地聲如洪鍾:
“畢竟他有愧於不定型的曆史,有愧於……梔子花。”
可是,那都是十三億年前的事情了,水蓼想道,難道人類會為了先祖獸類與恐龍的食物鏈的仇恨,而怨恨恐龍的後代鳥類嗎?
但那隻原始的不定型類確實選擇了留在這裏,接受了導師的安排。如果不是他自己願意的話,恐怕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地強迫他。
自他們來到這裏起,太陽已經升起了十次。
在第十一次太陽升起的時候,那隻不定型終於抬頭了。
他的第一句話是:
“如你們所願。”
龐大的導師仍然緊閉自身。水蓼驚喜地抬起了頭。
李明都說:
“我成為了你們的眼睛,在另一個人的世界裏。”
從他思維表麵不停的神經信號中,不定型的世界已經讀到了大火的毀滅。迴收者來到了丹宸號的身邊,另一種不定型,一種該叫做神經元自動機的東西已經吞噬了李明都的全身,他們控製了整個丹宸號,並且已經將其運送了。
“事情要比原先預案得要簡單,但沒有用上偵測和反偵測……但你一定要記得保持現在的狀態,先師。”
唇舌迫不及待地提醒道:
“保持這頻繁的互相迴想。進行第一次思維交換,然後再進行一次。從不定型設想人類後,再馬上從人類再設想不定型。兩個念頭出現的時間差,代表著不定型身與人類身的距離,我們可以從中確認人類最高水準的航行能力和航行路徑。”
不同的航行有其不同的航行路徑特征。比如列缺的航行軌跡因為會打破物質禁閉會出現大量奇怪的斷點,反映在思維交換速度上,就是時快時慢。而星橋的航行特征會出現斷崖。
“我知道。我會做好一個工具的。”
他點了點頭。
然後轉過頭來,仰望海洋般的導師,說:
“那我們就開始吧。”
接著,曆史便大邁步地向前走去,再也無法迴頭。
丹宸號的內部已經浸滿了神經元自動機。它們細致地檢查了這艘飛船的每個部分,並且也檢查了這兩個人。
檢查的結果是一切正常。
遙山幾微原本還在來迴踱步,現在也隻能安心地坐在李明都的身前,任由自己的身體爬滿微小的的自動機器。他隻能直視前方,看到眼前的這個人像是什麽也沒想一樣呆立在自己現在的座位上,仰望著舷窗外已經失去了形狀的星光。
而這就變成了新的曆史篇章的開始,一段痛苦的、恐怖的、不幸的又充滿著希望的曆史的開始。至於人,處於曆史中的人,就變成了曆史的人物,人們會認為一個曆史的人物將要為他身邊發生的曆史負有全部的責任。
隻是毀滅不可能是一時之間輕而易舉能做到的事情。不停造成的錯誤,早已積累成山。
不定型的世界誕生了許多個中央,但人類的中央從始至終就隻有一個。
但在人類的廣闊世界中,一直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那就是這個中央很早以前就已經不見了。隻是中央存在與否,早已不是能夠從太空中看見的事情。
這個“早”要追溯到許多億年前了。
光靠肉眼不可能在變形的光線中看出光到底是星星還是星星的幻影。但光線開始分離意味著丹宸號正在降速。
換而言之,太陽係已經很近了。
減速這個過程,在尺縮效應顯著的臨界光速航行中,要比航行本身更加漫長。
遙山幾微變得坐立不安,他在布滿了納米機器的飛船內來迴走動、漂浮、飛行,好像這種無意義的運動能夠消解他內心的恐懼。
而李明都卻沉寂了下來,他變得愛幹淨,他變得勤於換衣,他變得生活規律,他以二十四個小時為周期,在前十二個小時中,他吃了整整三頓飯,而且是以嘴巴從外部進食的方式。在第三頓飯結束後,他會換新自己的衣服,並且睡上八個小時。他的生活變得這麽古怪,隻有一點還和遙山幾微相似。那就是他同樣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無意義的休息和勞動中。他嚐試清洗自己的麵部,他努力地刷自己的牙,他在挑選衣服的款式,他在整理自己的衣服,他拿著一塊沒用的布想要擦幹淨由自複製機器組成的地板和窗戶,他對著鏡子自言自語,像是在練習講話。
遙山幾微問他:
“你在做什麽?”
他卻答道:
“好久不見了,你過得還好嗎?今天飯吃過了嗎?”
遙山幾微感到了訝異。這重複機械的規律像是一種古老的儀式,訓誡了自己的生活。在李明都第四次那麽做的時候,他從數據庫中檢索到這是人類早期行動的一種模版。
差不多已經很接近地球了。
李明都更加沉寂了,他經常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一雙眼睛好像是在目視前方,又好像是在望著極遙遠的地方。
丹宸號失去了把外界全息投影到內部的能力。換而言之,隻有真正的舷窗可以看到外界了。遙山幾微就在那唯二真正的舷窗的邊上來迴踱步。
在第七天的傍晚,光暈已如銀盤。
李明都坐在兩個世界之間,聽到遙山幾微突然大叫了一聲:
“好多的星星啊!”
他就抬起頭,同樣看到了無數的亮星。閃光的軌跡映在舷窗的表麵,像是天上的人間。在空中漂浮著的東西秉持著接近球體的形狀,古代的人們以為是神靈與神靈所居住的世界,現在的人們知道那是世界以及背負著世界的神靈。
西邊的巨星反射了太陽的光芒呈出漂亮的雪白,南邊幾顆流淌著的岩漿的星星映照得宇宙都在發紅。到處都是顏色,到處都是天的蒼野。太空在群星的狹縫中像是黑色泥土的小徑,通往了不同色彩的天空。
他想起了醫生,想起了發生在地球二十二世紀的故事,想起了在月球上他所看到的宇宙洪荒。
“為什麽會是這樣的?”
李明都像是做了一個噩夢。這個噩夢綿延了十多億年都沒有消失。
“那隻不過是二十二世紀的事情。在第三十世紀前後,在第三百萬世紀,這種現象我都沒有再見過了……怎麽會又出現了呢?”
在不定型所生活的地球年代裏,太陽係已經重新變得風平浪靜。結合曆次時間羈旅的經曆,他一直堅信不疑地認為正是這樣的災難才驅趕了人類,不定型才有機會在地球上二次崛起。
“我們也不知道太陽係為什麽會是現在這樣。”水蓼迴答道,“但確確實實,它已經保持數億年這樣的形狀,這種我們稱之為星簇的形態,隻有在極其靠近時,才能觀測到的異常空間彎曲。但更靠近,我們就做不到了。”
一旦靠近,就會被原形人類核查,甚至直接摧毀。
“也就是說是幾億年前又變成這個樣子的?”
李明都若有所思地說道。
“我覺得最好不要通過經曆的判斷來確定曆史。”
誰知水蓼搖了搖頭:
“畢竟時間旅行者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所經曆的就是真實的。”
“這是什麽意思?你想說我所見到的曆史有一部分是虛假的?”
李明都稍稍抬起了眼睛,看向了站在導師身前的水蓼。這位顯得硬朗的老不定型收縮了自己的身體,站在燦爛的日光下猶如一塊岩石。
她爽朗地說道:
“也許都是假的,也許都是真的。本來也不是矛盾的。不說你所經曆的曆史原本就不連貫,先師。就算是你連貫地經曆了一切,那也隻不過是一種曆史而已。”
“隻是一種……曆史?”
李明都的不定型身幾乎是不高興地看著她,身體膨大了近一倍。
水蓼說:
“對,隻是一種曆史……都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以及即將發生的真的事情。意識的曾經代替不了意識的現在。不妨用自己的眼繼續了解。”
李明都在一種說不清楚是遲疑還是恍惚的感情中把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在人類的身體所存的太空。
不定型的身處球狀星團已經是明亮無比,夜若明晝。至於星簇之中就更是迷幻恍惚。無限奔走的光流把宇宙都染得七彩斑斕,一顆星星照亮了自己的腳底。星星背後的星星同樣明白了周圍的夜空。千億的星星就有百億種顏色,像是破碎的五色石的天空,從中流出的是天河明亮的水。
無形的迴收部隊在絢爛的夜空中前進,猶如晦暗的河水流入了金光燦爛的海洋。
“被人類控製的先祖不定型,曾經流傳過一個小道消息。”唇舌,這也是一個不定型,一個觸碰了導師,傳遞了導師意誌的不定型。它的身體在這時張開得像是五角星,露出了唇瓣上皺褶般的肉須。它突然想起了古老的箴言,“人類的世界把原形所處的世界稱之為‘唯一垠’,說世界上隻可能有那麽一個‘垠’。導師曾經也隻是一個小不定型。它趴在那時的導師的腳底,問導師‘垠’是什麽意思?”
那個導師說是盡頭的意思。
盡頭?
宇宙可能有盡頭嗎?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是宙。如果宇宙不會熱寂,那麽宙理所當然地既有開始也有盡頭。可是“宇”,宇宙的空間早已是有界無邊,彼此聯通,如何能有個盡頭?
“當時,老導師說,其實是有的。”
臨界光速航行耗費了幾十個小時。降速飛至太陽係內則耗費了七天。至於穿過星區,則耗費了接近半個月的時間。
漫天的絢爛斑斕總有盡頭,在不遠的前方,李明都原本以為會看見更平靜一點的太空。原因有兩點,一點在於地球不可能在這種擁擠到瘋狂的穹宇中穩定存在,另一點在於人類本身已經具有推開甚至粉碎星體的能力。
然而向他們和丹宸號走來的是像是太陽一樣熊熊燃燒的綠光。
“好像靜止了。”
難得焦躁的遙山幾微吃驚地俯瞰在太空船的底下彌漫的光彩。太空船淩在無限的光焰上,好像行駛在冰封的海洋。冰塊在融化,到處在反射的光芒遍布了天際。
“那是太陽嗎?”
人體不能直視如此的明亮。李明都眯起了眼睛。
“不是,不像……不可能是太陽。”遙山幾微可以辨別不同恆星體的熱柱、光斑和日冕。古老的人類不能理解,但在電子眼的識別中,那也是一條條河,也是一座座山。太陽上的山河要比類地行星上的山河更加壯闊、更加肆意天真。
但眼前的光、眼前的熱流、它偶然突起的山峰,它在漩渦中卷起的風暴,不符合遙山幾微了解的任何一種恆星的特征,它有一種奇特的規律,時而膨脹,時而收縮,像是音樂流動的旋律,是運動的無盡性,隻有些許的雜音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完美,乃是間斷的休止。
哪怕是淩在它表麵的丹宸號,因為接近於勻速航行幾乎不能判斷到底是自己在航行、還是靜止不動。
“不對,是在運動著的。”遙山幾微的眼睛幾乎已經貼在了舷窗的表麵。他可以確定他們是在移動了,“我們正在翻越這片綠色的火海。”
先前的飛船是在沿著綠洋的脊背平行移動,但到了其中一站後,它略微偏移了原本的方向,是在緩慢地沿著綠洋向上了。綠色的光譜偏移變得發黃發金。一些細小的漩渦在金海中形成,時而向外卷起搏擊的波峰,一些發亮的小球被波峰拋到了太空,然後又重新迴落到了波峰上。在那波動的金光盡頭,他們看到了一線向著兩側無限延伸的火紅色。
左邊見不到來處,右邊見不到盡頭。
他們正站在一道火紅色的地平線上,仰望著逐漸升起的夜幕。
“那我們就是在翻越它了。可是如果是這樣。迴收者為什麽沒有遠遠地就繞開?”
“不對,不對……那是太空嗎?那是夜幕嗎?”
遙山幾微的感官比人類敏銳太多。他震驚地大叫道:
“沒有星星。”
“什麽?”
李明都抬起了頭。他同樣看到了虛無,猶如火海下的被遮蔽的一片陰影。在火紅色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是一片虛無的陰影般的太陽。在這片變得越來越廣大的陰影中,什麽也沒有。
但是他們正在飛去,或者被吸去。
一個虛無的實體將他們擁入了懷中,而先前所翻越的光洋也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光環,乃是它的桂冠。
遠在數千萬光年外的唇舌突然發言了:
“典範,你聽說過對稱星嗎?”
這不是唇舌自己的意思,可能是導師的話語。
水蓼答道:
“略有耳聞。”
這就輪到李明都不解了,他不管不顧地插言道:
“你們說的是什麽?”
水蓼便說:
“先師,你生活的四大中央時期可能還不太清楚。不過到了現代,我們對於那些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有許多不同的命名分類法。一種熟悉的命名分類是重子和輕子。它們旨在從結構和質量的角度描述恢弘的粒子世界。另一種命名法則是對稱子和反對稱子,它們旨在使用秉性和對稱的角度描述物質的意義。大部分重子和輕子其實都是反對稱子,它們是組成實在物質的基本單元。它們的特點在於它們會互相排斥,互不相容。比如說電子,就被稱為反對稱子,呈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在原子的核外軌道上不可能有兩顆一模一樣的電子處在同一條軌道中,它們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稱為互不相容的。”
“我明白了。”李明都恍然,不定型原是在說費米子和玻色子,“這是不相容定理。作為費米子的電子,一顆電子和另一顆電子在同一個係統裏不可能擁有完全一樣的狀態,我的老師當時說這很奇怪,很反常。”
“很奇怪嗎?”水蓼笑了,“這恰恰是最不奇怪的。你可以想象現在你麵前的我,和我麵前的你,以及其他所有的同胞,都變成鏡麵中倒映的彼此,你站在我這裏,你就變成了我,我站在你那裏,我就變成了你,我們站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模一樣的人,能夠疊加在一起,乃至無法區分嗎?”
“這……很難。”
“沒錯,就是這樣了。反對稱和不相容定理保證了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保證你和我是可以被區分開來的兩個人。保證這一顆電子和另一顆電子不是一模一樣的電子,也不是同一顆電子。所有的物質保持獨立存在、無法互相混淆。從選擇原理的角度來講,宇宙假如不具備這樣的規則,那像我們這樣的生物也不會誕生。正是因為宇宙遵循了這一原理,生物才能站在這裏看到世界。但……有一種物質不是這樣的。”
“你是說……”李明都試探地問道,“光嗎?”
水蓼便道:
“確實如此,光就是對稱子,所有的光子彼此之間無法區分,在微觀的層麵上也無法互相追蹤,你既不能確定世界上是不是隻存在一個光子,這個光子在宇宙中光速的運動造成了存在無數的光的假象……也不能確定世界上是不是其實存在無數個光子,出現在你眼中的那一束光其實是無窮多束的疊加。你把無窮多的光照在一個盒子裏,那個盒子也不會顯得滿溢。你把一顆光子放在一個盒子裏,那個盒子也不會顯得空曠。你也不能確認你究竟放進的是無窮多的光,還是一定數量的光,還是僅此一顆的光。光是一種對稱子,對稱子不遵守反對稱不相容的原理。你站在我這裏,就變成了我,我站在你那裏就變成了你,我、你、以及其他所有的同胞都變成了一物。”
“由此,我們的科學家一直在思考是否存在對稱子星。世間上已經被了解的星體,乃至所有的生物,輕子也好,重子也罷都是由由占據絕對多數質量的反對稱子和少量的用於傳遞相互作用的對稱子組成。”唇舌接替了水蓼解釋道,“而對稱子的星的質量是由巨量的對稱子和少量的反對稱子組成。”
唇舌和水蓼說話的語調是如此相像,李明都幾乎無法區別它們。他又問道:
“可是對稱子沒有質量,如何能成為星體?”
“但對稱子可以攜帶能量。無限多的能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那便也是一顆星。”
唇舌說:
“玻色子會以概率波的方式在空間中散布,在概率散布中它依次形成了波穀和波峰,波穀要比現行太空的真空更加虛無,而波峰便呈現出了星體的特征……同時,也因為引力吸引了自身,對稱星無法無限地向外擴散,波穀和波峰的數量都是有限的。這就是導師的猜想了。這是一顆單層對稱星,波穀和波峰現在同時倒映在你的眼中。太空的星光被遠處的你們暫時見不到的波峰遮擋了。”
李明都迴過頭,便看到遙山幾微在忐忑中從這一頭到另一頭。為了防止信息走漏,李明都別說告訴他,甚至不敢用人體具體地去想。那雙沉默的眼睛既望見了一片虛無的海洋,也望見了像是陸地一樣被他們拋在身後的光洋。
在這既沒有物質也沒有形狀的世界,丹宸號的遊動,像是在無限大的黑暗中孤獨前進的小船。所有的景色都消失了。
但李明都清楚他們即將要前往的地方一定要比對稱子星更加奇異。
“你現在正在駛入一個巨大的波穀。按照導師的猜想,它的中心可能就是隻有‘一點’的對稱星。對稱星的存在要比奇異點更加極端。因為奇異點不能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一定會形成一個視界麵。但對稱星卻可能不存在視界,它是一個沒有視界束縛的黑洞。它既比黑洞溫和,又比黑洞更加極端。黑洞本身不可見,對稱子星同樣不可見。不過它周圍存在許多重子物質,這些物質形成的吸積盤在絢爛的燃燒中發出了強烈的光芒,這個光被星簇掩蓋了。”
水蓼皺起了身體,收緊了的肉變成了緊實的外殼:
“這裏存在的質量也許已經能與‘星係核’相匹敵。但因為星簇,星簇質量不遵循三維規律的原理,所以我們沒法發現。”
“真是瘋了。”
唇舌憑著自己的意誌忍不住問道:
“人類究竟想要做什麽?他們想要一次性摧毀整個仙女係嗎?”
“別把自己太當迴事兒。”水蓼卻道,“對於我們,人類還不需要用一個星係核或者一個類星體來抗擊。”
既聽不見聲音,也沒有色彩,但前方卻越來越亮。
“從空間定位來講,”水蓼說,“你們可能正在從偏上的位置往偏下的位置移動。這兩個位置都非常靠近對稱星的中央。你們可能已經穿過了對稱子星。”
但因為常規的感知全部失效,所以反而沒有任何明顯的感知。隻有微重力環境下,杯子裏的水,在輕微的來迴震顫中,從左旋變成了右旋。
“我們究竟到了哪裏?”
遙山幾微麻木地問道。
李明都的雙腿踩在自動機器粘稠的表麵,他呆呆地凝視著前方。前方正在閃爍出無數的星光。
無數的星星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向著他們衝來。等到近了,宇宙與群星卻變得緩慢。他們看到了又一片黑色的夜空。
但這片夜空卻並非空無一物。
在迴收者引領的遊蕩中,他們看到了成千上萬個要比星空更加黑暗的小點。
“你看……這些小點是星星……也是星星!”遙山幾微幾乎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的感情。
李明都眯縫著眼睛,深吸了一口氣:
“是……是許多星星。”
它們的存在像極了星際流浪行星。行星沒有太陽的光照,因為反光率的不同,會顯得比有著星星的夜空更加黑暗。等靠近了,他們便看到了在這些黯淡的星體表麵,到處都是紋路一樣的城市、高塔與深坑。
它們的質量彼此之間可能也差距不大。
因為沒有太陽,所以也不是繞著太陽轉的。它們是彼此環繞的,有些星星是圍繞另一顆行星旋轉的,有些則是圍繞多顆行星的質心,有些則是恰好處在拉格朗日點位上從而靜止不動,還有一些,則繞過了這顆行星,再去繞下一顆行星,在不停地旋繞中,最後繞一個大圈迴到了原地。
整個體係精致得不可思議,僅僅處在一角所能見到的模糊夜空,也在演繹著幾何機械的畫理。可能在某個角落再多加一顆行星,再來一點其他恆星的攝動,所有的一切旋轉與圍繞都會被破壞,所有的行星都會彼此衝撞擁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全部傾倒。
“你看出來了嗎?”
唇舌問道。
“沒錯了。”水蓼說,“對於巨大質量體的控製,它們采取了內生的手法,使用了空前複雜的引力場,每一顆放在這裏的行星都代表著一種控製信號的傳遞,是潤滑劑,更是齒輪。”
“這是什麽意思?”
不定型身聽到了他們的討論。
水蓼客氣地答道:
“我們在說,外麵的星簇、還有裏麵的群星,都是一個東西的整體。”
“你們說這是一個整體,”不定型身揮舞著自己的短須,走向了前去,“那這些星星是在哪裏呢?”
就在這時,人身那邊又聽到了遙山幾微的唿喊:
“是火環,我明白了,這是一個火環的結構!”
“火環?什麽火環?”
聽到這個熟悉的字眼,李明都幾乎是戰栗地一跳,目光貼到了舷窗的邊上,即見到火焰就在丹宸號的腳底向著四周無限的延伸,消失在茫茫世界的另一頭。
火海重新出現了,陰影也重新出現了。與真正的光不同,對稱子星的概率波呈現出的是極大不均勻的分布。在較遠的地方怎麽也看不到。臨到近處,才能看到世界。光線呈現出一種曲折的行走,它們在抵達最遠點時會迴落到原本的世界,於是形成了一片不可視覺的真空。
人類在地表上憑著直覺聲稱大地是平坦的。那麽在這裏,“火海”同樣是平坦的,遙山幾微在兩次會麵後,意識到了“平坦”乃是一種錯覺。既然是平坦是種錯覺,從空間中想象,包裹著虛無世界的火海自然應該是呈現出環的形狀。
他們正在第二次穿越對稱子星。丹宸號正在第二次駛入這片虛空的陰影。
“無始無終。”
唇舌說。
水蓼歎為觀止:
“先師,它們就在這裏,就在你們的位置的側麵。”
唇舌繼續說道:
“這是一片被巨大的張量漲起的空間,就好像在地麵上出現了一座倒懸的山,像是吹起的一個氣球。這個氣球,這座倒懸的山,與這個世界隻有一個交點,一個無窮小的交點。”
水蓼輕聲地念出了那個答案:
“對稱子星。”
“既然是無窮小的,地上的人就發現不了在這個無窮小的支點上原來還空懸著一片世界。他自然而然地就穿了過去,或者被空間推著從側麵繞了過去,但他是意識不到這是一個側麵的。”
說罷,唇舌在自身意誌的引領下忍不住喃喃道:
“怪不得我們再也沒能找到過地球……”
“可是不是有這麽大一片宏觀的火海嗎?”李明都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導師不言語,唯獨水蓼一聲喟然:
“先師,他們可能不止製造了一次倒懸的山。”
“也許不是倒懸的山,而是一個沙漏。”
“反複的營造需要維持和傾注的比起原先要大上太多。所以對稱子星的分布也從孤星變成了單層星。”
“這裏就有一個古老的傳聞了。”
唇舌說:
“人類世界的龍漢巡天總覽,據說其原始數據在使用的時候非常偶爾、偶爾到十億年間可能隻有不足百例。但在這些例子裏,巡天會出現了些微的偏差。”
“偏差?”
這就是李明都完全不知道的事情了。
“當時這個偏差的解釋是,因為飛行物自身具有體積,而不是一個小點。體積以及質量在體積上的動態分布在光年的尺度上會影響航行的準確性,使得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所以巡天總覽會選取若幹的數目運算若幹次,然後將每一次計算的結果進行映射調整軌道。在這個小道傳聞裏,映射計算的總數永遠是六的倍數。龍漢巡天在接到反映後應該是立刻修正了這個問題。總覽的更新固然因為空間的距離而緩慢,但因為基數的大大下降,也就很難在聽到了。”
進入到陰影的深處後,散逸的光就徹底消失了。丹宸號既不知道是在往前,還是已經靜止了,是即將攀升到天堂,還是正在沉淪深淵。
前方重又出現了一點光亮,就像是一個小孔。小孔孤懸在前方,從中射出的光亮照亮了無邊黑暗中航行的船隻。
水蓼說:
“從信息交換的波動來看,你們應該已經到了新的一層了。”
可是沒有任何穿過了什麽或翻越了什麽的感覺。李明都還有遙山幾微左顧右盼都沒有看到任何星點或者其他什麽結構。
太空比夜幕更加黑暗,上麵沒有任何背景與繁星,他們好像仍然在那片作為波穀的陰影之中。
但從熱能的角度來看,遙山幾微分明察覺到了周圍存在著微弱的熱量。因為迴收者的阻隔,他看得並不清楚。但這一熱量既然能被他看到,那肯定是比宇宙背景輻射高、甚至高得多。換而言之,周圍並非是一無所有。
“那麽,會不會是暗物質?”
李明都憑著直覺冷靜地說道:
“我們可能正在穿過一條由暗物質組成的甬道。”
唇舌本不想說,但李明都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導師講很有可能。因此想要抑製簇,就要阻斷簇。製成冷卻的暗物質星是最簡單的方案了。這個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阻止物質坍縮,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強製坍縮。”
然而,暗物質,不論是哪種暗物質,光憑一個肉人和一個兵器人都是不可能分辨的。
既沒有星星,也沒有雲,甚至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隻在遙遠的前方,在某一站上,在抵達了某個距離上,在那全部視覺的盡頭,猶如站在北極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南方,火環再度搖曳地出現了。
而他們又變成了火環上漂浮的一個小點,在火環的視覺消失的一刻,不論是有不定型知識支持的李明都,還是遙山幾微都已經意識到他們重新落入了廣大虛空,被“波穀的陰影”覆蓋了。
但這時,周圍的光亮卻越來越明顯。
這種光亮並不像是打開了燈,從一個點發出的光照亮了一整個房間。它更像是天空,太陽應該是存在的,但隱於白雲的背後。原本密不透光的暗夜因為散射,到處都變得明亮了。
整個黑色的太空的亮度在不停升高。光的概率波仿佛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中。
仍然看不見星球,看不到任何的星星,沒有任何的球體。但是當天空的亮度達到臨界點時,飛船上的人發現世界上仍然有更亮的東西,就像是在黑暗的世界裏仍然有光一樣。
那是在遙遠的天際,莊嚴流淌的白熱化的大河,緩緩的,幾乎是靜止的,卻能看出是在向前與變化的,裏麵既有潺潺的溪流,也有厚實的巨川,像是纖維一樣,彼此藕斷絲連,分布在廣闊的天地表麵。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遙山幾微因為說不出來的畏懼後退了幾步,他的數據庫誠實記錄了一切,於是他才真正看出來這些紋路與先前經過的表象又有那些彼此唿應的區別:
“因為星星在反射光,被星星反射的光又反射到了另一顆星星,而另一顆星星也在反射。於是行星所在的地方就變得格外亮,星星之間的光路也變得格外亮,也就出現路徑,也就出現了像是河流一樣的結構。”
而這便是他們經過的第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