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梁丞相被趕出京城(二更)
穿越後我搶了女主光環 作者:梁景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日後,梁丞相跟梁夫人,祁王跟長公主從姑蘇迴京。
宋景淮親下搜查令。
談信秋親自帶軍,搜查丞相府,查出書房暗道裏麵藏有地契近百張,合千畝,玉器古董三十餘件,黃金五箱,一時百姓議論紛紛。
飯館裏。
有個矮個子說道:“梁丞相是好官啊,這是汙蔑吧?”
肩上扛著鋤頭的也說:“是啊,我娘上迴病重,我去抓藥沒錢,遇上了梁丞相,還是梁丞相掏的銀子。”
還有個書生說道:“前年春試的時候,我沒有銀兩打點,還是梁丞相借的錢呢。”
飯館裏談論的好不熱鬧。
忽然來了一個算命的,“哎,你們可是在說梁之與梁丞相?”
“是啊”眾人紛紛應答。
算命的晃頭晃腦,摸著胡須,撇嘴搖頭,“那可不是好官啊,我頭兩年一見到他就發覺他麵相發黑,定是貪了許多銀兩的緣故啊。”
“怎麽可能?!”
“是啊,怎麽可能?!”
“你可別胡說八道,梁丞相這些年可做了不少善事啊。”
算命的用鄙夷目光掃視他們,“若非是有了足夠銀兩,怎會情願不求迴報地掏出銀兩給你娘治病,若不是自己也能從中撈到好處,怎會給你銀兩讓你打點,”算命的轉身,麵朝著衣著寒酸的書生,“瞧你麵相,大約是落榜了吧,梁丞相若是有你說的那樣好,怎麽不肯收你做門生呢?”
書生低頭,他是去找過梁丞相,要去做他門生,隻是梁丞相門檻太高,他夠不到。
扛著鋤頭的緊緊皺眉,不說話。
一見飯館裏鴉雀無聲,算命的摸摸胡子,長長地歎了口氣,“皆是虛妄啊,眼見也未必真實,攝政王不顧生命安全親入南郡,莫非還會冤枉好人?”
這話說得頗有道理,有幾個人開始覺得有道理了,紛紛點頭。
*
不到一天時間,民間忽然出現一種怪狀,全京城百姓紛紛聚在一起,寫下萬民書,請旨殺梁丞相,流放家人。
宋景淮在朝堂之上,以一人之力壓下眾人紛紜,免去梁之與死罪,貶其為庶人,攆出京城,其後代子孫與家人終生不得進京。
梁玉兒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不起波瀾,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看著翠翠焦急的模樣,梁玉兒遞給她一個蜜桔,“既來之則安之,別上火了。”
那小廝倒是過的愜意,平日裏就澆澆花,這時又坐在門坎上,嘴裏叼著一根新草,眼中含著笑意,“夫人倒是跟個沒事人似的。”
梁玉兒輕笑,“便是著急了又有什麽用,身在這裏,無能為力。”
“聽說祁王跟長公主因為給梁丞相求了情,也被王爺送去了鄉下的別院。那菲兒姑娘倒是從了王爺的姓,改日便要抬為平妻了。”
梁玉兒但笑不語,“你消息倒是靈通。”
那小廝見梁玉兒如此,動了動身子,來了興趣,也不迴答,隻是好奇問道:“夫人竟是真的一點兒也不慌張?”
“既已到了窮途末路,還有什麽慌張的。”
小廝笑,“還以為夫人是看破了紅塵。”
翠翠聞言,眉毛一挑,“你這人怎麽說的話?!”
梁玉兒眉眼間隱約帶了笑意,意味深長地看著小廝,“看破紅塵不敢當,就是有些微的明了。”
三日後。
方太尉以宋景淮濫用公權、假公濟私,民心不服,又挾天子而令天下為理由,率自己與談信秋的兵力一路無阻地殺到京城城口。
烏雲壓城。
宋景淮立於京城城樓之上,望著下麵的方太尉跟談信秋,笑,“怎麽,談將軍抄了恩師的家還不夠,還要造反?”
談信秋神情淡淡。
方太尉粗著脖子喊,“宋景淮,你莫要信口雌黃,本官這是替天行道!”
宋景淮眉眼間毫無情緒,隻是眺視遠方,“方太尉替何方天,行何處的道啊?”
方太尉聲音洪亮,開始細數宋景淮的點點過失。
遠處的山上劈下一道閃電,接而響雷陣陣。
別院裏。
梁玉兒看著花園裏的花,盯住小廝的眉眼,“你這花兒才剛開,又都要謝了。”
小廝不以為然,“花謝花開自有時,我不過是照料的人,本就不能主宰。”
“是嗎?你既是照料的人,也不算是稱職的。”
小廝抬眼,“夫人覺得如何才算是稱職的?”
梁玉兒笑得雲淡風輕,漫不經心摸了摸廊上的柱子,轉身道,“起碼要把花兒都搬進來吧。”
響雷陣陣,天上開始下豆大的雨點。
宋景淮站在城牆上,有簷護著,一滴水未沾身。
方太尉皺眉,朝上吼著,“宋景淮,你不必再多說了,你隻剩京中餘出來的五千兵馬,我們有十五萬兵馬,你若是繳械投降,倒是還可以留一具全屍。”
宋景淮望著遠處,忽然笑了,“方太尉,您竟真是覺得我隻有五千兵馬?”
方太尉擰了擰眉頭,不過一會兒,便聽見身後傳來馬蹄聲陣陣,他的探子來報,“大人不好了,梁...梁丞相跟祁王帶了兵馬從後麵把我們包圍住了。”
“有多少人?”
“大約五六萬人。”
方太尉愣了愣,抬頭看著宋景淮笑,“你竟然還留著一手?我倒是小看你了。”
宋景淮陪著笑,“承讓了。”
方太尉冷哼,“攝政王是覺得區區這麽些人能打得過我們的十五萬大軍?”
宋景淮但笑不語。
不過眨眼間,身邊的談信秋帶著跟在他身後的劉教承,對著方太尉倒戈相向,談信秋眉目間仍舊是毫無情緒。
方太尉怔住,似是不敢相信,“你們...你們竟也是......”
談信秋看著方太尉的眼神逐漸變化,眉目間映出厭惡的情緒,“我門今日便要為父報仇。”
方太尉一聽,眉目間盡是驚訝,“你...你們知道...”
劉教承眉眼一變,滿滿的厭惡,“怎能不知?方太尉打得一手好算盤,竟是想讓我們為殺父仇人賣命不成?!”
方太尉眼神晃了晃,手有些顫顫巍巍地指向談信秋,“那你跟梁玉兒...”
“為父報仇,為國除害,信秋之事微不足道。”
雨下的愈發大了,傾盆而下。
三軍皆可聞太尉笑聲近狂似魔。
梁玉兒被一陣雷聲驚了驚,驚魂未定之時門被推開,小廝走了進來,端著一碗糖水,“夫人去去寒。”
梁玉兒捏著勺子,一口一口喂進肚子裏,倒是真的暖了不少。
梁玉兒看著規規矩矩站在一邊的小廝,“你的花兒都搬進來了?”
“迴夫人,都搬進來了。”
梁玉兒喝完糖水擦擦嘴,搖搖頭,“沒有,你沒有都搬進來。”
翠翠好奇地打開門看看,迴道:“夫人,他都搬進來了。”
梁玉兒但笑不語,那小廝也意味深長地淡笑,又問:“夫人覺得這雨要下多久?”
梁玉兒抬眉,看看窗外傾盆的大雨,屋簷上成片落下來雨水,“隻是陣雨,一會兒便好。”
小廝道,“還要委屈夫人一會兒。”
梁玉兒笑著摸摸肚子,“不委屈。”
翠翠聽他們說的雲裏霧裏,直皺眉頭,看那小廝盯著她家夫人的目光實在過於赤裸裸,便語氣很不好地驅趕他,“快去做飯!”
小廝:“......”
梁玉兒垂眸,掩下眼中笑意,“還不快去!”
“...是,夫人...”
宋景淮親下搜查令。
談信秋親自帶軍,搜查丞相府,查出書房暗道裏麵藏有地契近百張,合千畝,玉器古董三十餘件,黃金五箱,一時百姓議論紛紛。
飯館裏。
有個矮個子說道:“梁丞相是好官啊,這是汙蔑吧?”
肩上扛著鋤頭的也說:“是啊,我娘上迴病重,我去抓藥沒錢,遇上了梁丞相,還是梁丞相掏的銀子。”
還有個書生說道:“前年春試的時候,我沒有銀兩打點,還是梁丞相借的錢呢。”
飯館裏談論的好不熱鬧。
忽然來了一個算命的,“哎,你們可是在說梁之與梁丞相?”
“是啊”眾人紛紛應答。
算命的晃頭晃腦,摸著胡須,撇嘴搖頭,“那可不是好官啊,我頭兩年一見到他就發覺他麵相發黑,定是貪了許多銀兩的緣故啊。”
“怎麽可能?!”
“是啊,怎麽可能?!”
“你可別胡說八道,梁丞相這些年可做了不少善事啊。”
算命的用鄙夷目光掃視他們,“若非是有了足夠銀兩,怎會情願不求迴報地掏出銀兩給你娘治病,若不是自己也能從中撈到好處,怎會給你銀兩讓你打點,”算命的轉身,麵朝著衣著寒酸的書生,“瞧你麵相,大約是落榜了吧,梁丞相若是有你說的那樣好,怎麽不肯收你做門生呢?”
書生低頭,他是去找過梁丞相,要去做他門生,隻是梁丞相門檻太高,他夠不到。
扛著鋤頭的緊緊皺眉,不說話。
一見飯館裏鴉雀無聲,算命的摸摸胡子,長長地歎了口氣,“皆是虛妄啊,眼見也未必真實,攝政王不顧生命安全親入南郡,莫非還會冤枉好人?”
這話說得頗有道理,有幾個人開始覺得有道理了,紛紛點頭。
*
不到一天時間,民間忽然出現一種怪狀,全京城百姓紛紛聚在一起,寫下萬民書,請旨殺梁丞相,流放家人。
宋景淮在朝堂之上,以一人之力壓下眾人紛紜,免去梁之與死罪,貶其為庶人,攆出京城,其後代子孫與家人終生不得進京。
梁玉兒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不起波瀾,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看著翠翠焦急的模樣,梁玉兒遞給她一個蜜桔,“既來之則安之,別上火了。”
那小廝倒是過的愜意,平日裏就澆澆花,這時又坐在門坎上,嘴裏叼著一根新草,眼中含著笑意,“夫人倒是跟個沒事人似的。”
梁玉兒輕笑,“便是著急了又有什麽用,身在這裏,無能為力。”
“聽說祁王跟長公主因為給梁丞相求了情,也被王爺送去了鄉下的別院。那菲兒姑娘倒是從了王爺的姓,改日便要抬為平妻了。”
梁玉兒但笑不語,“你消息倒是靈通。”
那小廝見梁玉兒如此,動了動身子,來了興趣,也不迴答,隻是好奇問道:“夫人竟是真的一點兒也不慌張?”
“既已到了窮途末路,還有什麽慌張的。”
小廝笑,“還以為夫人是看破了紅塵。”
翠翠聞言,眉毛一挑,“你這人怎麽說的話?!”
梁玉兒眉眼間隱約帶了笑意,意味深長地看著小廝,“看破紅塵不敢當,就是有些微的明了。”
三日後。
方太尉以宋景淮濫用公權、假公濟私,民心不服,又挾天子而令天下為理由,率自己與談信秋的兵力一路無阻地殺到京城城口。
烏雲壓城。
宋景淮立於京城城樓之上,望著下麵的方太尉跟談信秋,笑,“怎麽,談將軍抄了恩師的家還不夠,還要造反?”
談信秋神情淡淡。
方太尉粗著脖子喊,“宋景淮,你莫要信口雌黃,本官這是替天行道!”
宋景淮眉眼間毫無情緒,隻是眺視遠方,“方太尉替何方天,行何處的道啊?”
方太尉聲音洪亮,開始細數宋景淮的點點過失。
遠處的山上劈下一道閃電,接而響雷陣陣。
別院裏。
梁玉兒看著花園裏的花,盯住小廝的眉眼,“你這花兒才剛開,又都要謝了。”
小廝不以為然,“花謝花開自有時,我不過是照料的人,本就不能主宰。”
“是嗎?你既是照料的人,也不算是稱職的。”
小廝抬眼,“夫人覺得如何才算是稱職的?”
梁玉兒笑得雲淡風輕,漫不經心摸了摸廊上的柱子,轉身道,“起碼要把花兒都搬進來吧。”
響雷陣陣,天上開始下豆大的雨點。
宋景淮站在城牆上,有簷護著,一滴水未沾身。
方太尉皺眉,朝上吼著,“宋景淮,你不必再多說了,你隻剩京中餘出來的五千兵馬,我們有十五萬兵馬,你若是繳械投降,倒是還可以留一具全屍。”
宋景淮望著遠處,忽然笑了,“方太尉,您竟真是覺得我隻有五千兵馬?”
方太尉擰了擰眉頭,不過一會兒,便聽見身後傳來馬蹄聲陣陣,他的探子來報,“大人不好了,梁...梁丞相跟祁王帶了兵馬從後麵把我們包圍住了。”
“有多少人?”
“大約五六萬人。”
方太尉愣了愣,抬頭看著宋景淮笑,“你竟然還留著一手?我倒是小看你了。”
宋景淮陪著笑,“承讓了。”
方太尉冷哼,“攝政王是覺得區區這麽些人能打得過我們的十五萬大軍?”
宋景淮但笑不語。
不過眨眼間,身邊的談信秋帶著跟在他身後的劉教承,對著方太尉倒戈相向,談信秋眉目間仍舊是毫無情緒。
方太尉怔住,似是不敢相信,“你們...你們竟也是......”
談信秋看著方太尉的眼神逐漸變化,眉目間映出厭惡的情緒,“我門今日便要為父報仇。”
方太尉一聽,眉目間盡是驚訝,“你...你們知道...”
劉教承眉眼一變,滿滿的厭惡,“怎能不知?方太尉打得一手好算盤,竟是想讓我們為殺父仇人賣命不成?!”
方太尉眼神晃了晃,手有些顫顫巍巍地指向談信秋,“那你跟梁玉兒...”
“為父報仇,為國除害,信秋之事微不足道。”
雨下的愈發大了,傾盆而下。
三軍皆可聞太尉笑聲近狂似魔。
梁玉兒被一陣雷聲驚了驚,驚魂未定之時門被推開,小廝走了進來,端著一碗糖水,“夫人去去寒。”
梁玉兒捏著勺子,一口一口喂進肚子裏,倒是真的暖了不少。
梁玉兒看著規規矩矩站在一邊的小廝,“你的花兒都搬進來了?”
“迴夫人,都搬進來了。”
梁玉兒喝完糖水擦擦嘴,搖搖頭,“沒有,你沒有都搬進來。”
翠翠好奇地打開門看看,迴道:“夫人,他都搬進來了。”
梁玉兒但笑不語,那小廝也意味深長地淡笑,又問:“夫人覺得這雨要下多久?”
梁玉兒抬眉,看看窗外傾盆的大雨,屋簷上成片落下來雨水,“隻是陣雨,一會兒便好。”
小廝道,“還要委屈夫人一會兒。”
梁玉兒笑著摸摸肚子,“不委屈。”
翠翠聽他們說的雲裏霧裏,直皺眉頭,看那小廝盯著她家夫人的目光實在過於赤裸裸,便語氣很不好地驅趕他,“快去做飯!”
小廝:“......”
梁玉兒垂眸,掩下眼中笑意,“還不快去!”
“...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