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江陽商賈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吉兄,聽說了嗎?”
“劉興兄啊,你說的可是那件事?”
兩個商人模樣的人坐在一個飯店之內推杯換盞,似乎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林吉神秘道:“朝廷要拓展漢壽城,還派了那個諸葛小侯爺來,看起來有大動作啊。”
劉興點頭道:“聽說這西漢水要再做疏浚,而且,西岸還要開拓新的港口,那可是數千畝的地啊……”
林吉笑道:“看來劉兄也是有些想法了?”
劉輿點頭道:“我打聽到說,朝廷有意與商賈合作,經營港口,獲取收入呢。”
林吉喝了一杯酒,卻低聲道:“我得到的消息更加驚人,朝廷打算直接賣地給商賈,由商賈來直接經營,每年按照進項繳納十分之一的商稅即可。”
劉輿聞言立刻興奮道:“此話當真?若如此,這地咱們兩家最好能平分買下來,漢壽這兒可是個好地方,隻要咱們建成了,往來漕運和民商都是錢啊。”
林吉笑笑:“不著急,先等等,時間先拖一拖,地我們要買,價格最好也壓一下。”
劉輿讚同道:“林兄高見。”
兩人聊完了正事,開始了閑聊,身後的一個庶民裝束的青年人,也默默在放下了飯錢,隨即離開了飯館,跑迴了一座大謁舍之中。
“父親,打聽清楚了,聽說是武鄉侯諸葛瞻奉命前來漢壽修港築城,並有意放賣地皮給商人。”,青年人走進一個房間,向著裏麵一個中年人仔細的描述。
“嗯……”,中年人想了想,問道:“這半個月,隻有軍營在慢慢修築是嗎?蜀郡那邊走私的案件,朝廷有沒有審理的消息。”
青年人搖搖頭:“漢壽隻有軍營已經慢慢在搭建,港口區域隻是劃定了範圍,另外,蜀郡那邊說是基本定了走私的重罪,應該是要抄家了。”
“我李端活了四十年,今天總算給了我這個機會。”,中年人笑了笑,“宏兒,你對這件事怎麽看?”
李宏趕緊道:“父親,以兒子之見,朝廷擴建漢壽,但缺少資金,顯然現在是國庫不足的時候,賣地給商人也是籌錢的無奈之舉。”
“既如此,這塊地皮我們要不要買?怎麽買?”
李宏想了想,隨即道:“父親,以孩兒淺見,地皮不僅要買,而且要盡快買!甚至要大張旗鼓地,上門去買!”
李端笑了笑:“哦?這是何意?若是拖上一拖,豈不是能壓價,為何要上門盡快買,你可知這個舉動,要是這個小侯爺刻意抬價,我們可沒有還價的餘地哦。”
李宏看著老謀深算的李端,不禁苦笑道:“父親,您知道還老是考我,兒子就那麽傻啊?”
李端哈哈一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走上去拍了拍李宏的肩膀,隨即說道,“正如你所想的那樣,此次買的不是地皮,而是這位小侯爺的人情,咱們這些商賈,賺的錢再多,也不過是無根之水,須臾便散,現在其他人都在觀望,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李宏想了想,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父親欲效呂不韋,以商入仕,可孩兒擔心,朝廷重農抑商,我們家的身世恐怕……”
“你所言自是有理,當年呂不韋區區商賈,以奇貨可居之論,先輔秦莊襄王爭儲奪位,後輔秦始皇戡亂理政,何等風光之舉,後因不知輕重,穢亂宮廷,身死蜀地,也是咎由自取。但為父所圖者,不過一官爵,豈敢當一國之相?”,李端笑了笑,“知人難,知己更難,這句話,兒子你也要牢牢記住。”
“孩兒明白。”
“這個諸葛小侯爺的為人,為父也早已打聽過一二,他少年就展露了十足的才幹,曾獻策實邊屯田,安撫羌胡,心胸眼界皆非凡人,當今聖上也是難得的仁善之主,不會把我們怎麽樣的。你放心就好”,李端說罷便笑著道,“走,隨我去縣衙,咱們見見這位小侯爺,好好的聊聊。”
李端帶著兒子,找到了縣衙之後,立刻拜見了諸葛瞻等人,一行人隨後便深談了起來。
第二天,縣衙突然發布公告,江陽商人李端買下北麵新劃定的港口,五百九十二畝,成交價為四百萬錢。與此同時,公告也宣布,將剩餘的地段,劃分為三塊區域,每塊區域也大約五百畝左右,秉著公平的原則,繼續出售。
這消息一出,滿城的商人都大為驚訝,尤其是後續李端帶著兒子還多次前往縣衙拜見,有好奇的人,仔細打聽之後,得到消息,李端有意再出錢購買剩下近一千五百畝的地,甚至願意加價,但主持售賣的諸葛瞻猶豫再三,尚未同意。
林吉和劉輿兩人聽說之後也繃不住了,他們要是讓李端這樣一個外地商人在漢壽形成了壟斷,那以後不是要在這裏仰人鼻息?漢壽的水陸交通發達便利,與漢中、陰平等地通商都十分方便,他們實在舍不得丟下這裏的賺錢機會,於是兩人咬咬牙,也一起去縣衙申請加價買地,結果在常竺、諸葛瞻的“為難”之下,兩個人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以一萬兩千錢一畝的價格,各自買下了一塊地,諸葛瞻於是表示兩人這番舉動足見為國之心,還特地說要給兩個人在劉禪那裏請功,說的二人心花怒放。
有了這一千五百萬的錢在手,燃眉之急頓解。諸葛瞻停止了最後一塊地的售賣,並簡單設計之後,開始搭建幾個大倉庫,並免費租借給林、劉、李三家進行使用。
同時利用周圍豐富的水利資源,在城南修建了多條灌溉渠和導水,將窪地的餘水慢慢排出,並開始安排占田民屯。常竺則負責安排民工、貨郎、漆匠、夥夫等各類人員的日常生活,確保物資供應和工程進度。羅憲則將軍營建設與軍屯進一步結合起來,漢壽一帶的駐軍能力,為後續部隊進駐提供了保障。
劉禪的後續錢糧到位之後,諸葛瞻等人也才真正放下心來,隨即便投入了長達幾個月的努力,漢壽城新港口也已經初具規模,軍營校場也基本完成了建設。
年底得到漢壽工程匯報的劉禪也是十分滿意,再想到自己的女兒之後,下了一道詔令剩餘工作交給羅憲與常竺繼續負責,將諸葛瞻叫迴成都過年。
“劉興兄啊,你說的可是那件事?”
兩個商人模樣的人坐在一個飯店之內推杯換盞,似乎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林吉神秘道:“朝廷要拓展漢壽城,還派了那個諸葛小侯爺來,看起來有大動作啊。”
劉興點頭道:“聽說這西漢水要再做疏浚,而且,西岸還要開拓新的港口,那可是數千畝的地啊……”
林吉笑道:“看來劉兄也是有些想法了?”
劉輿點頭道:“我打聽到說,朝廷有意與商賈合作,經營港口,獲取收入呢。”
林吉喝了一杯酒,卻低聲道:“我得到的消息更加驚人,朝廷打算直接賣地給商賈,由商賈來直接經營,每年按照進項繳納十分之一的商稅即可。”
劉輿聞言立刻興奮道:“此話當真?若如此,這地咱們兩家最好能平分買下來,漢壽這兒可是個好地方,隻要咱們建成了,往來漕運和民商都是錢啊。”
林吉笑笑:“不著急,先等等,時間先拖一拖,地我們要買,價格最好也壓一下。”
劉輿讚同道:“林兄高見。”
兩人聊完了正事,開始了閑聊,身後的一個庶民裝束的青年人,也默默在放下了飯錢,隨即離開了飯館,跑迴了一座大謁舍之中。
“父親,打聽清楚了,聽說是武鄉侯諸葛瞻奉命前來漢壽修港築城,並有意放賣地皮給商人。”,青年人走進一個房間,向著裏麵一個中年人仔細的描述。
“嗯……”,中年人想了想,問道:“這半個月,隻有軍營在慢慢修築是嗎?蜀郡那邊走私的案件,朝廷有沒有審理的消息。”
青年人搖搖頭:“漢壽隻有軍營已經慢慢在搭建,港口區域隻是劃定了範圍,另外,蜀郡那邊說是基本定了走私的重罪,應該是要抄家了。”
“我李端活了四十年,今天總算給了我這個機會。”,中年人笑了笑,“宏兒,你對這件事怎麽看?”
李宏趕緊道:“父親,以兒子之見,朝廷擴建漢壽,但缺少資金,顯然現在是國庫不足的時候,賣地給商人也是籌錢的無奈之舉。”
“既如此,這塊地皮我們要不要買?怎麽買?”
李宏想了想,隨即道:“父親,以孩兒淺見,地皮不僅要買,而且要盡快買!甚至要大張旗鼓地,上門去買!”
李端笑了笑:“哦?這是何意?若是拖上一拖,豈不是能壓價,為何要上門盡快買,你可知這個舉動,要是這個小侯爺刻意抬價,我們可沒有還價的餘地哦。”
李宏看著老謀深算的李端,不禁苦笑道:“父親,您知道還老是考我,兒子就那麽傻啊?”
李端哈哈一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走上去拍了拍李宏的肩膀,隨即說道,“正如你所想的那樣,此次買的不是地皮,而是這位小侯爺的人情,咱們這些商賈,賺的錢再多,也不過是無根之水,須臾便散,現在其他人都在觀望,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李宏想了想,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父親欲效呂不韋,以商入仕,可孩兒擔心,朝廷重農抑商,我們家的身世恐怕……”
“你所言自是有理,當年呂不韋區區商賈,以奇貨可居之論,先輔秦莊襄王爭儲奪位,後輔秦始皇戡亂理政,何等風光之舉,後因不知輕重,穢亂宮廷,身死蜀地,也是咎由自取。但為父所圖者,不過一官爵,豈敢當一國之相?”,李端笑了笑,“知人難,知己更難,這句話,兒子你也要牢牢記住。”
“孩兒明白。”
“這個諸葛小侯爺的為人,為父也早已打聽過一二,他少年就展露了十足的才幹,曾獻策實邊屯田,安撫羌胡,心胸眼界皆非凡人,當今聖上也是難得的仁善之主,不會把我們怎麽樣的。你放心就好”,李端說罷便笑著道,“走,隨我去縣衙,咱們見見這位小侯爺,好好的聊聊。”
李端帶著兒子,找到了縣衙之後,立刻拜見了諸葛瞻等人,一行人隨後便深談了起來。
第二天,縣衙突然發布公告,江陽商人李端買下北麵新劃定的港口,五百九十二畝,成交價為四百萬錢。與此同時,公告也宣布,將剩餘的地段,劃分為三塊區域,每塊區域也大約五百畝左右,秉著公平的原則,繼續出售。
這消息一出,滿城的商人都大為驚訝,尤其是後續李端帶著兒子還多次前往縣衙拜見,有好奇的人,仔細打聽之後,得到消息,李端有意再出錢購買剩下近一千五百畝的地,甚至願意加價,但主持售賣的諸葛瞻猶豫再三,尚未同意。
林吉和劉輿兩人聽說之後也繃不住了,他們要是讓李端這樣一個外地商人在漢壽形成了壟斷,那以後不是要在這裏仰人鼻息?漢壽的水陸交通發達便利,與漢中、陰平等地通商都十分方便,他們實在舍不得丟下這裏的賺錢機會,於是兩人咬咬牙,也一起去縣衙申請加價買地,結果在常竺、諸葛瞻的“為難”之下,兩個人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以一萬兩千錢一畝的價格,各自買下了一塊地,諸葛瞻於是表示兩人這番舉動足見為國之心,還特地說要給兩個人在劉禪那裏請功,說的二人心花怒放。
有了這一千五百萬的錢在手,燃眉之急頓解。諸葛瞻停止了最後一塊地的售賣,並簡單設計之後,開始搭建幾個大倉庫,並免費租借給林、劉、李三家進行使用。
同時利用周圍豐富的水利資源,在城南修建了多條灌溉渠和導水,將窪地的餘水慢慢排出,並開始安排占田民屯。常竺則負責安排民工、貨郎、漆匠、夥夫等各類人員的日常生活,確保物資供應和工程進度。羅憲則將軍營建設與軍屯進一步結合起來,漢壽一帶的駐軍能力,為後續部隊進駐提供了保障。
劉禪的後續錢糧到位之後,諸葛瞻等人也才真正放下心來,隨即便投入了長達幾個月的努力,漢壽城新港口也已經初具規模,軍營校場也基本完成了建設。
年底得到漢壽工程匯報的劉禪也是十分滿意,再想到自己的女兒之後,下了一道詔令剩餘工作交給羅憲與常竺繼續負責,將諸葛瞻叫迴成都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