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孤兒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瞻將疏浚河道的任務交給侯健處置,同時招募輕壯做工,管吃發錢,留在漢安縣的不少百姓也是積極報名參加,很快侯健便招募到了不少人手,便立刻前往進行疏浚。
幾天之後,羅憲來找諸葛瞻,開始匯報具體的情況。
“大災之時,餓殍瘟疫都能要命,漢安縣眼下有戶一千四百,口兩千餘,以每人每月兩斛糧食計算,一個月便需要四千多斛糧食。”,羅憲有些擔憂。
“眼下我們運到這裏的糧食,還夠吃上一個多月。成都那邊也會有後續的救災糧和種子過來。”,諸葛瞻盤算了一下,倒是心裏稍稍安定,隨即又問道,“令則兄長,江陽郡大災以來,可有囤積居奇的事情發生?”
“聽說一開始有,主要在江陽縣那邊有,但王山縣令出麵製止,另外,似乎還有地方豪強,大發善心,出糧賑災,因此糧價並沒有太多提升。”
諸葛瞻來了興趣:“哦?是誰來的?竟然有如此格局?”
“昂,記得不清楚了,似乎姓李……”,羅憲迴憶了一下,似乎不是很記得。
“去信問一下王縣令,了解一下這件事情的始末,這樣的事情,了解清楚是最好的。”
兩個人正在商討的時候,周吉匆匆趕了過來。
“騎都尉,糧秣已經按照要求逐步安排,隻是......還有些疑難的事務,下官不好處置。”
諸葛瞻好奇道:“有什麽問題嗎?”
周吉點點頭:”哎,水災太過突然,縣中成年者死傷慘重,下官剛剛清點百姓的時候,發現留有孤兒二百餘,不知如何處置。”
一旁的羅憲問道:“漢安縣應該也有不少無子無女的人吧?為什麽不收養他們呢?”
周吉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如今縣內百姓流離,認養不難,但要是長大之後,生父生母迴來又要重新認養了,豈不是養父母就等於給人家白幹了。”
羅憲沉默不語,周吉說的也是實情,有些父母的確是大災到來,就拋妻棄子,躲了出去,等到迴來之後,要是自己的兒女有幸被人收養了,就大搖大擺去要人,人家也不好說什麽,總不能違背天倫吧。
諸葛瞻也想了想一下,突然說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周縣丞,你先騰出地方,好好安置這些孤兒,隨後張貼告示,發布一道命令,以我的名義發,就說漢安縣因災患遺棄小兒半個月以上的,父母失去養育資格,無兒女者可即行收養,由官府出麵登記造冊。”
“這……是否有違天倫……”,周吉聽了也有些猶豫。
諸葛瞻搖搖頭:“無妨,當此之時,人命關天的時候,無需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你立刻去辦,不必擔心。此外,本侯立刻上書表奏你為代漢安縣長!負責救災事宜,待此間事安置妥當,便上書陛下,正式提拔你為漢安縣長!”
周吉一聽,心中也是激動起來,一縣之長,地位可是大不相同,趕緊道:“謝大人信任,小人定全力以赴,定不教一人餓凍瘐斃!”
“本官即刻批下文書,漢安縣孤兒之事便按照本官方才所言,安排收蓄,各項災民賑災住所,定要安置妥當。本侯過幾天就要離開此地,李球將軍和一百多名士兵會留下來,全力配合你們疏浚河道、清田撫民。”,諸葛瞻又做了詳細的安排。
“請騎都尉放心,這些事情,下官一定做好!”,周吉行禮迴答,但又想到個問題,“隻是騎都尉,漢安縣東部一帶原有鹽井幾口,也因此大水停產了,現在難以恢複。還請騎都尉想想辦法能不能增派一些鹽工到這裏來?”
“蜀中鹽工數量也不夠,眼下很多都在越嶲一帶開發鹽井,恐怕難以有富餘人力調出。”
“如此……”,周吉有些為難,
“先帶我去看看吧。”,諸葛瞻迴答說,“先看鹽井具體的情況,再說別的。”
“嗯!下官遵命,騎都尉您這邊請。”
幾人出城入山,很快就找到一個正在試圖重新開放的鹽井。鹽官和鹽工都是有些愁眉苦臉的。
鹽官開口詢問:“目前真的沒有什麽辦法嗎?”
鹽工點點頭:“鹽官大人!這兩個大鹽井陰氣太重,前兩天我們嚐試下井,有幾個弟兄差點沒於井中,我們這眼下也不敢下去!”
諸葛瞻走了過來,也開口詢問:”這兩個鹽井出了什麽事?”
鹽官認出諸葛瞻,立刻行禮:“哦,騎都尉大人,是這樣,此二井深數十丈,沿壁皆石也,底用柏木為幹,上出井口,垂綆而下,方能及水也。可如今因為山洪所浸十數日,眼下雖然水勢已退,木幹腐敗,陰氣騰上,入者連半刻都無法支撐,無法進行整修。”
一旁羅憲開口道:“諸位鹽工皆是熟手,難道便束手無策?”
有個老鹽工開口迴答道:“也不是沒有辦法,倒是有個法子,若是天再下雨的話,可以暫時壓住陰氣,每天便可以施工大約兩個時辰,如此也可以先清理井中汙穢朽木,隻是自洪峰過後,江陽已有十日未曾落雨,陰氣一直難以散去。”
“原來如此,倒也不能怪你們……嗯?你是說有雨就行?”
“是的。”
諸葛瞻似乎靈機一動,又皺緊眉頭細細思考了一下,一拍手掌:“有辦法了!鹽官即刻遣人打造大木盆數隻,可盛水十鬥,底部鑿十餘穴竅,在備齊粗壯木材,明日午時待用!”
鹽官聽了有些疑惑:“敢問大人,這有何用處啊?”
“明日便知,隻管準備。”,諸葛瞻笑了笑,“另外,請諸位鹽工,今日迴去好好休養,明日帶好開鑿用的工具,也一起到這裏來匯合,到時候便可以解決下井陰氣過重的問題。”
“大人既然已經有了成算,下官這就去準備,明日定備齊所需要的物料。”,鹽官也招唿鹽工們,迴去先養精蓄銳,準備工具。
羅憲有些狐疑:“思遠,鹽井之事,你真有辦法?”
諸葛瞻自信地點頭:“兄長放心,小弟自有妙法。”
幾天之後,羅憲來找諸葛瞻,開始匯報具體的情況。
“大災之時,餓殍瘟疫都能要命,漢安縣眼下有戶一千四百,口兩千餘,以每人每月兩斛糧食計算,一個月便需要四千多斛糧食。”,羅憲有些擔憂。
“眼下我們運到這裏的糧食,還夠吃上一個多月。成都那邊也會有後續的救災糧和種子過來。”,諸葛瞻盤算了一下,倒是心裏稍稍安定,隨即又問道,“令則兄長,江陽郡大災以來,可有囤積居奇的事情發生?”
“聽說一開始有,主要在江陽縣那邊有,但王山縣令出麵製止,另外,似乎還有地方豪強,大發善心,出糧賑災,因此糧價並沒有太多提升。”
諸葛瞻來了興趣:“哦?是誰來的?竟然有如此格局?”
“昂,記得不清楚了,似乎姓李……”,羅憲迴憶了一下,似乎不是很記得。
“去信問一下王縣令,了解一下這件事情的始末,這樣的事情,了解清楚是最好的。”
兩個人正在商討的時候,周吉匆匆趕了過來。
“騎都尉,糧秣已經按照要求逐步安排,隻是......還有些疑難的事務,下官不好處置。”
諸葛瞻好奇道:“有什麽問題嗎?”
周吉點點頭:”哎,水災太過突然,縣中成年者死傷慘重,下官剛剛清點百姓的時候,發現留有孤兒二百餘,不知如何處置。”
一旁的羅憲問道:“漢安縣應該也有不少無子無女的人吧?為什麽不收養他們呢?”
周吉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如今縣內百姓流離,認養不難,但要是長大之後,生父生母迴來又要重新認養了,豈不是養父母就等於給人家白幹了。”
羅憲沉默不語,周吉說的也是實情,有些父母的確是大災到來,就拋妻棄子,躲了出去,等到迴來之後,要是自己的兒女有幸被人收養了,就大搖大擺去要人,人家也不好說什麽,總不能違背天倫吧。
諸葛瞻也想了想一下,突然說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周縣丞,你先騰出地方,好好安置這些孤兒,隨後張貼告示,發布一道命令,以我的名義發,就說漢安縣因災患遺棄小兒半個月以上的,父母失去養育資格,無兒女者可即行收養,由官府出麵登記造冊。”
“這……是否有違天倫……”,周吉聽了也有些猶豫。
諸葛瞻搖搖頭:“無妨,當此之時,人命關天的時候,無需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你立刻去辦,不必擔心。此外,本侯立刻上書表奏你為代漢安縣長!負責救災事宜,待此間事安置妥當,便上書陛下,正式提拔你為漢安縣長!”
周吉一聽,心中也是激動起來,一縣之長,地位可是大不相同,趕緊道:“謝大人信任,小人定全力以赴,定不教一人餓凍瘐斃!”
“本官即刻批下文書,漢安縣孤兒之事便按照本官方才所言,安排收蓄,各項災民賑災住所,定要安置妥當。本侯過幾天就要離開此地,李球將軍和一百多名士兵會留下來,全力配合你們疏浚河道、清田撫民。”,諸葛瞻又做了詳細的安排。
“請騎都尉放心,這些事情,下官一定做好!”,周吉行禮迴答,但又想到個問題,“隻是騎都尉,漢安縣東部一帶原有鹽井幾口,也因此大水停產了,現在難以恢複。還請騎都尉想想辦法能不能增派一些鹽工到這裏來?”
“蜀中鹽工數量也不夠,眼下很多都在越嶲一帶開發鹽井,恐怕難以有富餘人力調出。”
“如此……”,周吉有些為難,
“先帶我去看看吧。”,諸葛瞻迴答說,“先看鹽井具體的情況,再說別的。”
“嗯!下官遵命,騎都尉您這邊請。”
幾人出城入山,很快就找到一個正在試圖重新開放的鹽井。鹽官和鹽工都是有些愁眉苦臉的。
鹽官開口詢問:“目前真的沒有什麽辦法嗎?”
鹽工點點頭:“鹽官大人!這兩個大鹽井陰氣太重,前兩天我們嚐試下井,有幾個弟兄差點沒於井中,我們這眼下也不敢下去!”
諸葛瞻走了過來,也開口詢問:”這兩個鹽井出了什麽事?”
鹽官認出諸葛瞻,立刻行禮:“哦,騎都尉大人,是這樣,此二井深數十丈,沿壁皆石也,底用柏木為幹,上出井口,垂綆而下,方能及水也。可如今因為山洪所浸十數日,眼下雖然水勢已退,木幹腐敗,陰氣騰上,入者連半刻都無法支撐,無法進行整修。”
一旁羅憲開口道:“諸位鹽工皆是熟手,難道便束手無策?”
有個老鹽工開口迴答道:“也不是沒有辦法,倒是有個法子,若是天再下雨的話,可以暫時壓住陰氣,每天便可以施工大約兩個時辰,如此也可以先清理井中汙穢朽木,隻是自洪峰過後,江陽已有十日未曾落雨,陰氣一直難以散去。”
“原來如此,倒也不能怪你們……嗯?你是說有雨就行?”
“是的。”
諸葛瞻似乎靈機一動,又皺緊眉頭細細思考了一下,一拍手掌:“有辦法了!鹽官即刻遣人打造大木盆數隻,可盛水十鬥,底部鑿十餘穴竅,在備齊粗壯木材,明日午時待用!”
鹽官聽了有些疑惑:“敢問大人,這有何用處啊?”
“明日便知,隻管準備。”,諸葛瞻笑了笑,“另外,請諸位鹽工,今日迴去好好休養,明日帶好開鑿用的工具,也一起到這裏來匯合,到時候便可以解決下井陰氣過重的問題。”
“大人既然已經有了成算,下官這就去準備,明日定備齊所需要的物料。”,鹽官也招唿鹽工們,迴去先養精蓄銳,準備工具。
羅憲有些狐疑:“思遠,鹽井之事,你真有辦法?”
諸葛瞻自信地點頭:“兄長放心,小弟自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