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整肅田製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昭聞言也冷靜了一下:“嗯,你說的有理,如此,伯輿公,我會上表陛下,拜你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晉封東武侯。”
“大將軍,王基區區微功不足掛齒,全賴下屬奮力,才能有此功勞,實在是不敢居功。”
司馬昭擺擺手:“不必多言,你下屬的功勞,如實上報,朝廷自有封賞,不必擔憂。淮南的擔子,得辛苦你暫時擔起來。“
王基見如此說,也不再推脫:”大將軍如此說,下官遵令便是。“
”士季,淮南平定,何時討伐西蜀?“
鍾會拱手道:”此事還請大將軍三思,眼下我軍剛剛結束淮南亂局,兵馬疲憊,人心思歸,此時當休養民力,一年之後方可再出動。“
司馬昭點點頭:”雖然如此,關中眼下兵力空虛,不可不防,我意派人帶兵去往關中調兵增援,你以為如何?“
鍾會想了想:”不妨派陳騫帶兵五萬前往,大將軍以為如何?“
”嗯,好,那就讓休淵過去吧。“
“承祚,你看這個事情。”,武都郡下辯縣,李驤將一份案卷遞了過來。
“抗田嗎?會不會有什麽大族鬧事?”,陳壽看著案卷也是皺了皺眉頭。
李驤思考了一會兒:“河池縣的文書,大概都已經清理了一遍,不是很像,沒有大規模的動亂,到也就是十幾個零散的抗田事務,這其中原委還是要細細查究一下啊。”
陳壽突然說道:“要不要去找衛將軍問問?”
“嗯,也好,這件事,本來也就是需要上報,衛將軍之前久在民間,或許也能有些什麽不一樣的看法呢。”
很快,正在處理糧草調度的諸葛瞻仔細的看了看陳、李兩個人案卷,眉頭皺了皺。
這個案卷處置地似乎有些問題啊。
“這個案卷隻是強調了所謂刁民抗田的經過,以及按照《蜀科》懲治的結果。”,諸葛瞻看向兩人:“依照你們的推測,河池縣沒有士族煽動抗田的可能,那麽你們有沒有想過其他的原因?”
“迴稟衛將軍,下官,的確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與陳校尉本來也是打算下去再核查一下的,但還是決定先來請示一下您。”
諸葛瞻笑了笑:“你們兩位處置田務也有很多年了,隻是處理的很多是荒地開墾、田畝大小度量等等,有沒有想過是相地的問題?”
“相地?”,陳壽和李驤都是一愣,似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果然是這樣,諸葛瞻看到了問題,於是立刻也開始解釋。
”當年管仲領政齊國,朝政混亂,國帑不足,於是進言齊桓公,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額的租稅。蜀中的土地基本都很肥沃,開發成熟,皆有成例執行,差距並不算很大,而之前陰平、臨洮一帶主要是荒田開發,免稅多年,故而你們也很少接觸,應對經驗不足,也是正常的。“
兩人恍然大悟一般。
”下去之後先核準土地的產出情況,多問多看,然後再進行核準,如果真有問題,上書陛下,翻案重審。“
”多謝衛將軍指點,下官明白了。“,陳壽鬆了口氣。
李驤卻是多想了一步:”衛將軍,河池縣乃武都重鎮,開發良久,尚有這樣的問題,日後若是不斷收複故土,這樣的機製不能及時調整好,隻怕要出亂子啊。“
諸葛瞻十分高興,笑著點點頭:”你們能想到這一點,倒也是不負陛下重托了,來,你們開口這個。“,說完拿出一張紙遞了過去給他們兩個看。
陳壽和李驤看了之後對視了一眼:“衛將軍,您想要在隴西和涼州大興屯田度田?”
諸葛瞻點點頭,他想的很遠,將涼州和隴西穩固好之後,作為日後東進的基本盤,甚至是很久之後在朝堂之上的一股勢力,也是要提早進行布局的。
陳壽卻是勸了兩句:”衛將軍,下官也在隴西安排過墾荒,隻是覺得那一帶土地質量不是很好,天氣又有些偏冷,當年孝武皇帝在河西開地,廣施屯田,可到了現在也實在是缺少了條件啊。“
諸葛瞻笑了笑:”此事不必擔心,我也問過了皇甫隆,當年倉慈和他先後在涼州一帶打擊豪強,開拓農事,涼州一帶還是有些基礎的,我們日後東進中原,也需要以隴西、涼州作為前線的根基。絕不可輕忽。荊州失守之後,先父曾定下跨有涼州、益州的戰略,並以高屋建瓴的勢頭步步蠶食,方有希望,如今涼州、隴西收複,我大漢自然當依著這條路,繼續前行才是。“
李驤思索一番之後:”雖然如此,若能得到涼州、隴西士族的支持,當最好不過,衛將軍需要三思啊。“
諸葛瞻笑道:”這是自然,這件事我會先安排文立去做,眼下各郡縣初步安定,從吏治、民生入手,進行整頓,要以最快的速度的穩定我們大漢在這些地方的根基。“
範長生和羅憲此時匆匆走了進來,範長生率先開口:”衛將軍,東南的緊急情報。“
”東南?“,諸葛瞻立刻反應了過來:”司馬昭平定了淮南?“
羅憲點點頭:”思遠你說的沒錯,諸葛誕殺了文欽,逼文俶兄弟投靠司馬昭,導致城內的文欽舊部獻城投降,諸葛誕在突圍的時候戰死了。此外,石苞、州泰圍攻成德的陸抗,被擊退之後,吳軍也都撤迴了合肥老城和居巢,看起來此次東南戰事已經完全平定了。“
”司馬昭對淮南和關中有沒有新的安排?“,諸葛瞻很清楚,三叛結束了,司馬昭就會要想辦法對付自己了。
”聽說任命了王基都督揚州,鎮撫東南,安排了陳騫領兵五萬,前往關中,防備我軍。“
諸葛瞻聽到是當年的敗軍之將,笑了起來:”陳休淵?是個人物,就是不知道這些年有沒有長進。“,然後便收了笑容:”這一年估計魏軍因為休養生息不會有大動作,我軍也可乘此機會,抓緊練兵整備,來年恐有大戰。“
“大將軍,王基區區微功不足掛齒,全賴下屬奮力,才能有此功勞,實在是不敢居功。”
司馬昭擺擺手:“不必多言,你下屬的功勞,如實上報,朝廷自有封賞,不必擔憂。淮南的擔子,得辛苦你暫時擔起來。“
王基見如此說,也不再推脫:”大將軍如此說,下官遵令便是。“
”士季,淮南平定,何時討伐西蜀?“
鍾會拱手道:”此事還請大將軍三思,眼下我軍剛剛結束淮南亂局,兵馬疲憊,人心思歸,此時當休養民力,一年之後方可再出動。“
司馬昭點點頭:”雖然如此,關中眼下兵力空虛,不可不防,我意派人帶兵去往關中調兵增援,你以為如何?“
鍾會想了想:”不妨派陳騫帶兵五萬前往,大將軍以為如何?“
”嗯,好,那就讓休淵過去吧。“
“承祚,你看這個事情。”,武都郡下辯縣,李驤將一份案卷遞了過來。
“抗田嗎?會不會有什麽大族鬧事?”,陳壽看著案卷也是皺了皺眉頭。
李驤思考了一會兒:“河池縣的文書,大概都已經清理了一遍,不是很像,沒有大規模的動亂,到也就是十幾個零散的抗田事務,這其中原委還是要細細查究一下啊。”
陳壽突然說道:“要不要去找衛將軍問問?”
“嗯,也好,這件事,本來也就是需要上報,衛將軍之前久在民間,或許也能有些什麽不一樣的看法呢。”
很快,正在處理糧草調度的諸葛瞻仔細的看了看陳、李兩個人案卷,眉頭皺了皺。
這個案卷處置地似乎有些問題啊。
“這個案卷隻是強調了所謂刁民抗田的經過,以及按照《蜀科》懲治的結果。”,諸葛瞻看向兩人:“依照你們的推測,河池縣沒有士族煽動抗田的可能,那麽你們有沒有想過其他的原因?”
“迴稟衛將軍,下官,的確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與陳校尉本來也是打算下去再核查一下的,但還是決定先來請示一下您。”
諸葛瞻笑了笑:“你們兩位處置田務也有很多年了,隻是處理的很多是荒地開墾、田畝大小度量等等,有沒有想過是相地的問題?”
“相地?”,陳壽和李驤都是一愣,似乎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果然是這樣,諸葛瞻看到了問題,於是立刻也開始解釋。
”當年管仲領政齊國,朝政混亂,國帑不足,於是進言齊桓公,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額的租稅。蜀中的土地基本都很肥沃,開發成熟,皆有成例執行,差距並不算很大,而之前陰平、臨洮一帶主要是荒田開發,免稅多年,故而你們也很少接觸,應對經驗不足,也是正常的。“
兩人恍然大悟一般。
”下去之後先核準土地的產出情況,多問多看,然後再進行核準,如果真有問題,上書陛下,翻案重審。“
”多謝衛將軍指點,下官明白了。“,陳壽鬆了口氣。
李驤卻是多想了一步:”衛將軍,河池縣乃武都重鎮,開發良久,尚有這樣的問題,日後若是不斷收複故土,這樣的機製不能及時調整好,隻怕要出亂子啊。“
諸葛瞻十分高興,笑著點點頭:”你們能想到這一點,倒也是不負陛下重托了,來,你們開口這個。“,說完拿出一張紙遞了過去給他們兩個看。
陳壽和李驤看了之後對視了一眼:“衛將軍,您想要在隴西和涼州大興屯田度田?”
諸葛瞻點點頭,他想的很遠,將涼州和隴西穩固好之後,作為日後東進的基本盤,甚至是很久之後在朝堂之上的一股勢力,也是要提早進行布局的。
陳壽卻是勸了兩句:”衛將軍,下官也在隴西安排過墾荒,隻是覺得那一帶土地質量不是很好,天氣又有些偏冷,當年孝武皇帝在河西開地,廣施屯田,可到了現在也實在是缺少了條件啊。“
諸葛瞻笑了笑:”此事不必擔心,我也問過了皇甫隆,當年倉慈和他先後在涼州一帶打擊豪強,開拓農事,涼州一帶還是有些基礎的,我們日後東進中原,也需要以隴西、涼州作為前線的根基。絕不可輕忽。荊州失守之後,先父曾定下跨有涼州、益州的戰略,並以高屋建瓴的勢頭步步蠶食,方有希望,如今涼州、隴西收複,我大漢自然當依著這條路,繼續前行才是。“
李驤思索一番之後:”雖然如此,若能得到涼州、隴西士族的支持,當最好不過,衛將軍需要三思啊。“
諸葛瞻笑道:”這是自然,這件事我會先安排文立去做,眼下各郡縣初步安定,從吏治、民生入手,進行整頓,要以最快的速度的穩定我們大漢在這些地方的根基。“
範長生和羅憲此時匆匆走了進來,範長生率先開口:”衛將軍,東南的緊急情報。“
”東南?“,諸葛瞻立刻反應了過來:”司馬昭平定了淮南?“
羅憲點點頭:”思遠你說的沒錯,諸葛誕殺了文欽,逼文俶兄弟投靠司馬昭,導致城內的文欽舊部獻城投降,諸葛誕在突圍的時候戰死了。此外,石苞、州泰圍攻成德的陸抗,被擊退之後,吳軍也都撤迴了合肥老城和居巢,看起來此次東南戰事已經完全平定了。“
”司馬昭對淮南和關中有沒有新的安排?“,諸葛瞻很清楚,三叛結束了,司馬昭就會要想辦法對付自己了。
”聽說任命了王基都督揚州,鎮撫東南,安排了陳騫領兵五萬,前往關中,防備我軍。“
諸葛瞻聽到是當年的敗軍之將,笑了起來:”陳休淵?是個人物,就是不知道這些年有沒有長進。“,然後便收了笑容:”這一年估計魏軍因為休養生息不會有大動作,我軍也可乘此機會,抓緊練兵整備,來年恐有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