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陸抗的擔憂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聞蜀人的使者過來了?”,建業一處酒肆之中,陸抗正在與鍾離牧邊飲酒,邊聊天。
鍾離牧點點頭:“幼節,你迴來有段時間,應該可能不清楚,蜀軍在關中擊破鄧艾,攻取槐裏二城,現在距離長安咫尺之遙,蜀帝特地派人過來,與我們聯合北上,看起來也是想讓我們分擔一些壓力。”
“沒想到這幾年,蜀軍進展如此之快。倒是出乎意料啊。”
鍾離牧點點頭:“確實令人意外,不過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淮南三叛以及曹髦被弑殺之後,司馬昭急於安定內部,無暇西顧,蜀軍應該也是利用了雍涼魏軍兵力不足的情況,才得以步步推進。”
陸抗飲了一口酒,繼續道:“眼下漢魏兩國交兵激烈,看起來也是即將要分出高下,我們吳國也需要想辦法,穩固自身。”
“哦?那幼節有何良策?”,鍾離牧笑著詢問,顯然也很有興趣。
陸抗想了想,用手指沾了沾酒水,畫了幾條線:“先取淮南,再進一步奪取襄陽和江夏,如此可以漢水、淮水為線,從容布防。此外,在秭歸到西陵一線,做好防線,防止蜀軍南下。”
鍾離牧看陸抗完全沒有提到北方的土地,有些疑慮:“蜀國與我大吳,相約二分天下,難道說好的領土會不給嗎?”
“嗬嗬,鍾將軍啊,你覺得當年荊南與襄樊的事情發生後,他們還會信任我們嗎?”,陸抗不由地自嘲了一番:“再說,這種爭奪天下的情況,隻能是誰先打下來,誰占據優勢。”
“那我們現在應該出兵?”
陸抗點點頭:“當然,不過鍾將軍,咱們出兵是為了打下足夠的防禦空間,北方讓他們相互去爭奪,去打吧!無論到時候是大魏,還是大漢,咱們大吳要做的,是讓他們吃不下去,也吐不出來。”
就在兩人還在繼續商討的時候,陸家親衛走了上來:“將軍,陛下找您入宮議事。”
鍾離牧聞言笑了笑:“看起來,陛下對於出兵有些異動,也有些猶豫啊。”
“兵者國之大事,陛下有所猶疑也很正常。”,陸抗站起身:“鍾將軍,那陸某先失陪了。”
“嗯,幼節去吧。”
陸抗隨著來傳旨的內侍入宮,見到了孫休,濮陽興和張布都在側,看起來也是剛剛在商討,但沒有出什麽結果。
“陸將軍來了,快請坐吧。”,孫休對陸抗十分客氣:“想必你也聽說了蜀國樊建的來意了,北上伐魏,你有何想法?”
陸抗拱手道:“陛下,當今,蜀魏交戰已經取得不小的戰果,我大吳若是在按兵不動,當錯失良機,臣以為可派軍兵分兩路,一路攻淮南,一路攻荊襄,將漢水、江淮一帶連成一片,可做穩固的前方防線,抵禦北軍南下。”
“陸將軍,我等既然與蜀人有約,二分天下,不妨等蜀軍奪取洛陽之後,再找他們要土地,豈不是更好?”,濮陽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丞相所言雖是正理,但您可曾知道,當年張儀騙楚國的往事?國家之間,哪裏有什麽真正的信用,丞相不要把蜀人想的太好。”,陸抗還是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濮陽興。
“陸將軍所言也有道理。”,張布在一旁發了話:“我看,咱們先讓大軍準備起來,繼續觀察前方戰況,隻要魏國稍有疲軟,咱們就趁機進攻,定然可以取得重大戰果!”
孫休思索了一會兒,定了基調:“如此,荊襄方麵就交給陸將軍負責,淮南方麵朕會安排大將軍丁奉相機而動。丞相,你與左將軍負責糧草軍需的供應,一定要保證前線供應充足。”
“是,臣遵旨。”
同一時間,驛館之內,毛楚也正匯報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丞相濮陽興為人貪婪橫暴,張布因為這件事跟他沆瀣一氣,不過孫休應該是知道這些事情,不過因為他們是當年陪伴自己的近臣,故而也是有所放縱的。”
樊建搖搖頭:“濮陽興身居宰輔,慮不經國,協張布之邪,吳國這未來可不怎麽亮堂啊。”
“尚書今日入宮,有什麽收獲嗎?”
“孫休對出兵的建議還是很有興趣,不過看上去尚有疑慮,看起來他應該會叫一些武將過來一起商量。”,樊建也有擔心孫休不會出兵,看向了毛楚:“你覺得,孫休會同意嗎?”
“屬下倒是覺得孫休應該會同意,關鍵在於吳軍出兵的具體目標。”
“哦?”,樊建笑著給毛楚倒了杯水,“繼續說。”
“吳國與我大漢國情有所不同,在這裏江東士族與地方豪強的影響力很大,沒有他們的支持,吳軍北伐基本上就是空談。”,毛楚開始逐步進行著分析:“所以吳軍會有兩種北伐方式。”
“哪兩種?”
“第一種,以洛陽、宛城、琅琊為進軍目標,大舉進攻,如此對我們的好處是可以大大緩解雍州方麵的壓力,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未來聯合滅魏,青州、徐州、揚州、荊州必然全部落入吳國手中,陛下要想一統天下,就很難了。”
樊建沉吟片刻,又問道:“第二種呢?”
“第二種的話,進攻江夏、襄陽、壽春,如此我們大漢要麵臨的壓力還是不小,但如此一來,日後要是他們還想要索取領土,我們就有了拒絕的由頭,對日後的一統,算是個好事。”
“嗯,如此來看,他們會選擇第二種了。”,樊建倒也立刻反應了過來。
“尚書,這幾天按照第一種方略,全力爭取一番,至少表麵上如此,吳國君臣就不會認為我們識破了他們的意圖,這樣他們會全心全意按照第二種方略進行布置和行動,如此,對大將軍和太子殿下那邊也能算一點助力了。”
對於毛楚的建議,樊建點頭稱是:“你說的很對,不過,如此一來,就得指望大將軍他們在長安那邊能取得進展了。”
毛楚笑道:“尚書放心,有大將軍和軍師將軍在,雍州的戰況不會出問題的。”
鍾離牧點點頭:“幼節,你迴來有段時間,應該可能不清楚,蜀軍在關中擊破鄧艾,攻取槐裏二城,現在距離長安咫尺之遙,蜀帝特地派人過來,與我們聯合北上,看起來也是想讓我們分擔一些壓力。”
“沒想到這幾年,蜀軍進展如此之快。倒是出乎意料啊。”
鍾離牧點點頭:“確實令人意外,不過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淮南三叛以及曹髦被弑殺之後,司馬昭急於安定內部,無暇西顧,蜀軍應該也是利用了雍涼魏軍兵力不足的情況,才得以步步推進。”
陸抗飲了一口酒,繼續道:“眼下漢魏兩國交兵激烈,看起來也是即將要分出高下,我們吳國也需要想辦法,穩固自身。”
“哦?那幼節有何良策?”,鍾離牧笑著詢問,顯然也很有興趣。
陸抗想了想,用手指沾了沾酒水,畫了幾條線:“先取淮南,再進一步奪取襄陽和江夏,如此可以漢水、淮水為線,從容布防。此外,在秭歸到西陵一線,做好防線,防止蜀軍南下。”
鍾離牧看陸抗完全沒有提到北方的土地,有些疑慮:“蜀國與我大吳,相約二分天下,難道說好的領土會不給嗎?”
“嗬嗬,鍾將軍啊,你覺得當年荊南與襄樊的事情發生後,他們還會信任我們嗎?”,陸抗不由地自嘲了一番:“再說,這種爭奪天下的情況,隻能是誰先打下來,誰占據優勢。”
“那我們現在應該出兵?”
陸抗點點頭:“當然,不過鍾將軍,咱們出兵是為了打下足夠的防禦空間,北方讓他們相互去爭奪,去打吧!無論到時候是大魏,還是大漢,咱們大吳要做的,是讓他們吃不下去,也吐不出來。”
就在兩人還在繼續商討的時候,陸家親衛走了上來:“將軍,陛下找您入宮議事。”
鍾離牧聞言笑了笑:“看起來,陛下對於出兵有些異動,也有些猶豫啊。”
“兵者國之大事,陛下有所猶疑也很正常。”,陸抗站起身:“鍾將軍,那陸某先失陪了。”
“嗯,幼節去吧。”
陸抗隨著來傳旨的內侍入宮,見到了孫休,濮陽興和張布都在側,看起來也是剛剛在商討,但沒有出什麽結果。
“陸將軍來了,快請坐吧。”,孫休對陸抗十分客氣:“想必你也聽說了蜀國樊建的來意了,北上伐魏,你有何想法?”
陸抗拱手道:“陛下,當今,蜀魏交戰已經取得不小的戰果,我大吳若是在按兵不動,當錯失良機,臣以為可派軍兵分兩路,一路攻淮南,一路攻荊襄,將漢水、江淮一帶連成一片,可做穩固的前方防線,抵禦北軍南下。”
“陸將軍,我等既然與蜀人有約,二分天下,不妨等蜀軍奪取洛陽之後,再找他們要土地,豈不是更好?”,濮陽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丞相所言雖是正理,但您可曾知道,當年張儀騙楚國的往事?國家之間,哪裏有什麽真正的信用,丞相不要把蜀人想的太好。”,陸抗還是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濮陽興。
“陸將軍所言也有道理。”,張布在一旁發了話:“我看,咱們先讓大軍準備起來,繼續觀察前方戰況,隻要魏國稍有疲軟,咱們就趁機進攻,定然可以取得重大戰果!”
孫休思索了一會兒,定了基調:“如此,荊襄方麵就交給陸將軍負責,淮南方麵朕會安排大將軍丁奉相機而動。丞相,你與左將軍負責糧草軍需的供應,一定要保證前線供應充足。”
“是,臣遵旨。”
同一時間,驛館之內,毛楚也正匯報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丞相濮陽興為人貪婪橫暴,張布因為這件事跟他沆瀣一氣,不過孫休應該是知道這些事情,不過因為他們是當年陪伴自己的近臣,故而也是有所放縱的。”
樊建搖搖頭:“濮陽興身居宰輔,慮不經國,協張布之邪,吳國這未來可不怎麽亮堂啊。”
“尚書今日入宮,有什麽收獲嗎?”
“孫休對出兵的建議還是很有興趣,不過看上去尚有疑慮,看起來他應該會叫一些武將過來一起商量。”,樊建也有擔心孫休不會出兵,看向了毛楚:“你覺得,孫休會同意嗎?”
“屬下倒是覺得孫休應該會同意,關鍵在於吳軍出兵的具體目標。”
“哦?”,樊建笑著給毛楚倒了杯水,“繼續說。”
“吳國與我大漢國情有所不同,在這裏江東士族與地方豪強的影響力很大,沒有他們的支持,吳軍北伐基本上就是空談。”,毛楚開始逐步進行著分析:“所以吳軍會有兩種北伐方式。”
“哪兩種?”
“第一種,以洛陽、宛城、琅琊為進軍目標,大舉進攻,如此對我們的好處是可以大大緩解雍州方麵的壓力,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未來聯合滅魏,青州、徐州、揚州、荊州必然全部落入吳國手中,陛下要想一統天下,就很難了。”
樊建沉吟片刻,又問道:“第二種呢?”
“第二種的話,進攻江夏、襄陽、壽春,如此我們大漢要麵臨的壓力還是不小,但如此一來,日後要是他們還想要索取領土,我們就有了拒絕的由頭,對日後的一統,算是個好事。”
“嗯,如此來看,他們會選擇第二種了。”,樊建倒也立刻反應了過來。
“尚書,這幾天按照第一種方略,全力爭取一番,至少表麵上如此,吳國君臣就不會認為我們識破了他們的意圖,這樣他們會全心全意按照第二種方略進行布置和行動,如此,對大將軍和太子殿下那邊也能算一點助力了。”
對於毛楚的建議,樊建點頭稱是:“你說的很對,不過,如此一來,就得指望大將軍他們在長安那邊能取得進展了。”
毛楚笑道:“尚書放心,有大將軍和軍師將軍在,雍州的戰況不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