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西漢世界中,看著轅固倒地,朝堂中不由發出一陣驚唿。


    “轅師!”


    “轅師祖!”


    這些驚唿,自然都是來自於在場的儒家子弟們。


    這裏可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間線,轅固作為大儒,徒子徒孫並不少。


    如今漢武帝已經宣布不再禁止諸子百家,允許任何流派參加科舉。


    但儒家依舊還是能憑借著之前在朝堂上的根基,以及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占據著朝堂上超過一半的位置。


    這還是漢武帝這些年有意打壓之下的結果。


    剛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會,朝堂上隻有兩種人。


    一種是儒家士人。


    一種實際是法家,但名義上也是儒家的士人。


    現在法家再度自立,黃老重新興起,再加上其他學派也偶爾有人能考中進士。


    朝堂上儒家依舊獨大,卻已經有了百家共抗儒家的趨勢。


    漢武帝淡淡道:


    “又沒死,你們別這麽激動。”


    他話音剛落,金幕之中九歲的太子劉徹就大叫了起來。


    “死、死人了?”


    劉徹表情煞白。


    作為從小在宮裏成長的皇子龍孫,他是真沒見過死人。


    更何況,還是這種激戰後的死人!


    劉啟臉色一變,立刻對剛剛找來的禦醫道:


    “上去看一下!”


    老虎已死,禦醫自然沒有什麽顧忌,趕緊奔進去給轅固把脈。


    “陛下,轅固並未死,隻不過是受傷加上年老,暫時昏迷。”


    劉啟鬆了一口氣,擺了擺手。


    “那就趕緊送去醫治吧。”


    這場鬧劇至此結束。


    畫麵一轉,竇漪房和劉啟母子坐在寢殿中,單獨談話。


    竇漪房平靜地看著劉啟。


    “皇帝,先皇走之前,讓老婦照看著你。”


    劉啟忙道:


    “母後說話何必如此生疏?您是朕的親娘,自然有資格管教兒子。”


    竇漪房歎了一口氣,道:


    “皇帝,你早就長大了,老婦也不願意管這些事情。”


    “你之前用晁錯,各種打壓黃老,老婦不也沒說過什麽嗎?”


    劉啟忍不住道:


    “既如此,母後這一次為何要如此堅決地阻止轅固入宮呢?”


    在劉啟原先的想法中,竇漪房是自家親娘,對這件事情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裝聾作啞,選擇默認。


    所以劉啟才敢來個先斬後奏。


    可他萬萬沒想到,竇漪房居然親自派人攔路,還擺出了要弄死轅固的態度。


    這還是那個自家的親娘嗎?


    看著疑惑的劉啟,竇漪房又一次歎了一口氣,露出了深深的失望表情。


    “皇帝,你和先皇相比,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急躁了!”


    “晁錯的死,難道還沒有給你一點警示嗎?”


    聽著竇漪房毫不留情的喝斥,劉啟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


    “母後,朕已經吸取教訓了,朕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不會?”竇漪房厲聲道:


    “那今天的轅固是怎麽迴事?”


    “我問你,七國之亂你是平定了,但你確定其他的諸侯國就一定忠心耿耿嗎?”


    “你確定整個朝廷就一定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嗎?”


    “周亞夫,他現在還是丞相,你廢了他一直支持的劉榮,你覺得他心裏就對你一點意見都沒有嗎?”


    聽著竇漪房這一連串的質問,劉啟冷汗連連。


    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真的又犯了之前晁錯削藩時候的毛病。


    步子邁的太大了!


    周亞夫還沒除掉,功臣集團的勢力一如既往的強大,甚至更加強大。


    這個時候可沒有像吳王劉濞那樣強大的諸侯王在外麵作為牽製了!


    若是周亞夫想要造反,以功臣集團的實力,恐怕……


    劉啟越想,越是滿頭大汗。


    “明白了?”竇漪房的聲音緩緩傳來。


    “明白了!”劉啟重重點頭,道:“必須要除掉周亞夫,才能召儒家和法家的人進宮!”


    竇漪房看著劉啟,臉上又一次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這一次,她的失望比之前更甚。


    “迴去吧,皇帝。”


    “今天的事情就到此為止。”


    “今後,不得我同意,任何儒家、法家之人不得進入皇宮之中!”


    劉啟如蒙大赦,趕忙離開。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


    “看明白了嗎,治兒?”


    李治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才道:


    “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世民道:


    “明白了什麽?”


    李治道:


    “兒臣覺得,劉啟應該是打算在除掉周亞夫之後就讓儒家和法家進宮,可是……”


    “曆史書上,似乎劉啟並沒有這麽做。”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


    “那你隻是看懂了一半。”


    “劉啟的確不是什麽真正的明君,所謂的文景之治,無非也就是沾了他父親漢文帝,還有母後竇漪房的光罷了。”


    “啊?”李治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他沒想到,自家父皇竟然對“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評價這麽低!


    文景之治可是華夏曆史上大一統朝代的第一個盛世啊。


    李世民淡淡道:


    “朕為什麽說劉啟不是真正的明君,是因為他明明已經吃過一次虧了,竟然還是沒有發現之前自己是為何失敗的。”


    “朕問你,劉啟第一次任用晁錯代表的儒、法兩家,為何會失敗?”


    李治知道這是又進入了最熟悉的考較環節了,立刻就打起來十二分的精神,認真地思考了一會,才道:


    “劉啟太高估了他對大漢軍隊和朝堂的掌控力了,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才是軍隊朝堂的實際掌控者。”


    李世民嗯了一聲,隨口問道:


    “所以轅固入宮這一次,軍隊和朝堂就歸劉啟掌控了嗎?”


    李治愣了一下,腦海之中靈光一閃,失聲道:


    “也沒有!”


    李世民笑嗬嗬地開口:


    “沒錯,當然沒有。”


    周亞夫都還在丞相的位置上好好坐著呢。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有周亞夫在,劉啟想要掌控軍隊和朝堂就是一個偽命題。


    李治終於明白了過來。


    “所以劉啟再度任用儒、法兩家,事實上還是會在周亞夫等功臣集團麵前碰一鼻子灰。”


    “太後竇漪房之所以突然出手,不是因為想要打壓劉啟,而是因為要挽救劉啟!”


    李世民露出欣慰的表情。


    “治兒,你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竇漪房是劉啟的親娘,她當然要救劉啟。”


    李治心中的所有思路,在這一刻徹底融會貫通了。


    劉啟將轅固弄進東宮當皇太子劉徹的老師,看似並沒有第一次任用晁錯當禦史大夫負責削藩那麽大張旗鼓。


    問題是,人家功臣集團經曆過晁錯的事情後,早就已經有防備了!


    一看你劉啟這個小動作,人家哪裏還不知道劉啟賊心不死?


    上一次,周亞夫就狠狠地教訓了劉啟一頓。


    這一次,周亞夫再出手,那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了。


    第一次周亞夫出手成功了,他升職當了丞相。


    由於劉啟第一次投降的緣故,功臣集團的勢力就算不變得更強,也不可能比之前更弱。


    那麽,第二次周亞夫出手,獲勝的幾率依然是無限大的。


    問題就來了。


    如果第二次周亞夫還贏了,劉啟能拿什麽給周亞夫?


    周亞夫論官職是丞相,論爵位是萬戶侯,都是人臣的極致了。


    劉啟輸了第二次,還有什麽籌碼能打動周亞夫?


    答案是沒有。


    既然沒有籌碼能打動周亞夫,那第二次獲勝的周亞夫還會留著劉啟嗎?


    結果隻有兩個。


    第一,周亞夫直接篡位。


    從理智分析,周亞夫不會選擇這條路。


    周亞夫是功臣集團的領袖不假,但功臣集團總體還是忠於大漢的,不可能允許周亞夫篡位。


    而且七國之亂是被平定了,但漢朝並沒有廢除諸侯國製度,外麵依舊還有一大堆諸侯王,實力最強的諸侯梁王劉武更是恨透了周亞夫。


    所以如果周亞夫真的幹掉劉啟選擇篡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那就隻有第二種結果。


    周亞夫效仿當年自家老爹周勃,廢掉劉啟,從諸侯王之中再選一個新的皇帝!


    當年功臣集團能誅殺呂氏廢掉後漢少帝,現在功臣集團的第二代們也能誅殺竇氏外戚,廢掉漢景帝劉啟!


    周亞夫當年也是誅滅諸呂的參與者,再做一遍,那絕對是駕輕就熟。


    所以,竇漪房才會出手。


    竇漪房出手,趕走轅固,教訓劉啟。


    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自然也就無話可說,當做無事發生。


    如果竇漪房不出手,聽之任之。


    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發動政變廢黜劉啟,必然會立刻進入倒計時。


    想通了其中關節,李治腦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現出了一句華夏父母教育孩子的俗語。


    打是親,罵是愛!


    這句話用在轅固這件事情上,竟然顯得如此貼卻。


    李治唿出一口氣,注視著金幕。


    所以父皇才說,漢景帝劉啟遠不如其父漢文帝劉恆,更不是什麽明君。


    連吃一塹長一智都做不到,算什麽明君?


    若不是有老母親竇漪房坐著,劉啟這個皇帝,也就當到頭了!


    那劉徹更不必說了。


    這樣說來,沒有竇漪房,就沒有漢武帝劉徹,華夏就少了一位名震古今的千古大帝。


    李治看著金幕中竇漪房蒼老的麵容,頓時肅然起敬。


    這位老太太,真不愧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後。


    真是,了不得啊!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轅固被趕出宮後,劉啟終於絕了領儒、法兩家再度進入朝堂的想法。】


    【他專心地投入了和周亞夫的對抗中。】


    【周亞夫雖然是第二代功臣集團的領袖,但他行事霸道,功臣集團其中許多人對周亞夫本來也頗為不滿。】


    【在確定了劉啟確實接受教訓不再和儒法兩家搞在一起之後,功臣集團中某些想要取代周亞夫丞相之位的人,開始暗中配合劉啟對周亞夫的清洗。】


    【在裏應外合之下,很快“王信封侯”和“匈奴降將封侯”兩件事情先後爆發。】


    【因此為由,周亞夫不得不辭去相位。】


    【但劉啟並沒有想要放過周亞夫,又讓人以周亞夫兒子受賄為由將周亞夫關入大牢進行審問。】


    【周亞夫自知絕無幸理,在獄中絕食五日而死。】


    鏡頭的最後,是周亞夫憔悴幹瘦,餓死於獄中的屍體。


    看到這裏,劉邦也是忍不住搖頭。


    “哼,這個劉啟,做事真是毛糙,蠢死了!”


    劉恆也是皺起眉頭,跟著父皇一起搖頭。


    “多好的機會,怎麽就這樣子草率處理了呢?”


    金幕中描述周亞夫的死,雖說也就這麽幾句話,但已經足夠讓劉恆推斷出整件事情的緣由了。


    周亞夫該死嗎?


    該!


    作為功臣集團的領袖,周亞夫在七國之亂中把劉啟耍得像個孫子一樣。


    這種大臣,對劉啟老爹劉恆來說,自然死有餘辜!


    但以周亞夫特殊的地位,他本可以死得更有價值一點。


    既然功臣集團之中有人陷害周亞夫,那劉啟完全可以借機鼓動,讓周亞夫和陷害之人來一個內訌!


    功臣集團新老領袖的內訌,絕對是一件能影響整個功臣集團內部的大事。


    劉啟作為皇帝,有能力將這個內訌放大到極致,讓功臣集團從此土崩瓦解。


    就算能力不夠,至少也能利用周亞夫狠狠地打擊一番功臣集團,奪迴一定的權力。


    可劉啟怎麽做的?


    他竟然直接就把周亞夫搞死了。


    這樣一來,周亞夫是死了,可功臣集團也沒有傷筋動骨啊。


    無非就是換個功臣集團的其他人當丞相罷了。


    這種做法有什麽意義?


    作為一個政治家,殺人泄憤是最蠢、最下乘的。


    找機會徹底摧毀政敵的勢力,讓自己借此獲得更多權力,這才是最高明、最上乘的!


    可惜,劉啟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劉邦歎息一聲。


    “劉恆啊,你教育孩子的本事真不太行。”


    劉恆隻能無比羞愧的請罪,一句推脫的話都說不出來。


    事實就在眼前。


    這劉啟,的確不行!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周亞夫死後,功臣集團一度提高警惕,擔心漢景帝劉啟又會三度啟用儒、法中人替代黃老學說。】


    【但在竇漪房的嚴厲壓製下,劉啟終於聽話了。】


    【《黃帝》《老子》這兩本黃老學派的著作,成為了教授太子劉徹和宮中諸多皇子,乃至外戚王氏、竇氏諸多族人的最高著作。】


    【這終於讓功臣集團放下心來,相信劉啟不會再掀起什麽波瀾。】


    【作為政治交易的一部分,功臣集團通過太後竇漪房,默許劉啟讓衛綰、王臧兩名儒者成為太子劉徹的老師團成員,偶爾教授一番劉徹儒家之道。】


    金幕中開始出現劉徹在兩名儒者老師教授下,認知儒家各種經典的畫麵。


    事實上,黃老學派的宗旨“無為而治”注定了它並不是一個具有強烈排他性的治國思想流派。


    早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劉邦就曾經祭祀過孔子,成為曆史上第一個祭祀孔子的大一統王朝皇帝。


    此外,劉邦還特地派人前往魯國舊地聘請大儒出山,作為西漢朝廷博士。


    包括幫助西漢定下禮儀規章製度的,也是大儒叔孫通。


    當時主政的蕭何、曹參等人都是黃老學派的擁躉,也都沒有在這些事情上表示反對。


    無為而治,本就是順其自然。


    儒家、法家乃至其他別的流派,隻要是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黃老學派並不會去幹涉。


    至於劉啟為啥會接連迎來黃老學派的攻擊,那當然是劉啟自己的問題。


    他種種行為上來就表明態度,要掘了黃老學派的命根子,鏟除和黃老學派共生共榮的功臣集團。


    劉啟都亮刀子了,人家難道還不能為了自保進行反擊嗎?


    總不可能就這麽忍氣吞聲,任憑劉啟打壓,然後一個個被免官降職甚至流放邊疆,屈辱死去吧。


    狗急了還要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功臣集團是劉啟的臣子不假,但不是任憑劉啟宰割的奴隸!


    劉啟的失敗,就在於他太急於求成了。


    很有諷刺性的一個事情是,劉啟孜孜不倦想要尋找用來替代黃老學派功臣集團的答案,就藏在黃老學派兩部最高經典《老子》第六十章的一句話中。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飪是一件非常考驗火候、耐心以及判斷力的事情。


    太急,不行。


    太緩,不行。


    必須要找準時機,適時而動,才能烹飪出足夠鮮美的佳肴。


    劉啟必然誦讀過這句話不下百遍,卻從未真正意識到這短短七個字背後的真義。


    又或者說,道理他懂了,可他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


    所以劉啟在和黃老學派功臣集團的對抗中,注定是一個失敗者。


    好在,劉啟的急躁也並不是沒有好處的。


    或許是因為劉啟一輩子做什麽事情都很急躁的緣故,他的人生也結束得很急躁。


    在周亞夫死去之後僅僅兩年多,在位十六年、四十八歲的劉啟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死了。


    畫麵中,劉啟咽氣在龍床上。


    龍床旁邊,十六歲的太子劉徹在祖母竇太後和生母王皇後的注視下,接任成為了大漢朝的下一任皇帝。


    【劉徹波瀾壯闊,又充滿了爭議的皇帝之路,由此開啟。】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動。


    【秦始皇嬴政:嗬嗬,終於能看到一位千古大帝的成長曆史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也很期待金幕對漢武帝的解讀。】


    【光武帝劉秀:雖然在史書上讀過,但司馬遷的《史記》還是過於簡略了一些,如今總算能借助金幕得知漢武大帝時代的風貌。】


    看到這裏,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劉徹心中一震。


    “史記?”


    “司馬遷竟然在私自撰寫曆史書?”


    在場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寫史書,的確是華夏古來有之的傳統。


    過去的華夏史書,都是由官方史官來完成的。


    劉據定了定神,忍不住道:


    “司馬遷如今是大漢太史,應該是他利用這個身份來寫的史書吧?”


    漢武帝表情冷然,緩緩道:


    “大漢,可沒有這種史書!”


    漢朝,終究是一個起家於泥腿子的朝代。


    而漢朝主政的黃老學派,講究的又是無為而治,在寫史書這方麵並不上心。


    漢朝的史官,其實就是一個擺設。


    司馬遷作為太史,平日裏的任務無非就是維護一下漢朝搜集到的前朝史書。


    漢武帝從來就沒有給過司馬遷寫本朝史書的任務!


    漢武帝立刻下令。


    “來人,去把司馬遷找來!”


    很快,一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臣司馬遷,見過陛下。”


    漢武帝看著麵前的司馬遷,冷冷地開口道:


    “你竟然私自撰寫史書?”


    司馬遷明顯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但很快他明白了什麽,看了半空中的金幕一眼,又變成了釋然。


    “陛下應該是從金幕中得知的吧?”


    “如此看來,臣寫的史書,終究還是在後世流傳了。”


    漢武帝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朕問你,是誰給你的勇氣,讓你在沒有朕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撰寫史書!”


    在之前發彈幕和曆朝皇帝們交流的時候,漢武帝就隱約察覺到了一些端倪,但並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被劉秀一條彈幕道破《史記》的存在,這位千古大帝才明白過來。


    漢武帝真正生氣的並不是私自撰寫史書這個點。


    漢武帝懷疑的是,正是因為司馬遷的這本《史記》,才讓漢武帝本人被列入盤點敗家子係列中,成為了這部視頻的主角!


    “司馬遷,迴答朕的問題!”


    聽著漢武帝怒氣衝衝的質問,司馬遷沉默片刻,歎了一口氣,將實情說出。


    “是家父的遺願。”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上一任史官。


    司馬家族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是周天子的太史了,可以說是非常純正的史官家族。


    司馬談有感於漢朝史書凋零的現實,自認為有負司馬氏史官家族的傳承,引以為憾。


    臨死前,司馬談叮囑司馬遷一定要寫一部真正的史書出來。


    司馬遷被父親的話所激勵,在父親死後接任太史,便利用這個官職的便利開始搜集各種資料,打算撰寫一部屬於漢朝,包含了所有西漢記載曆史的史書!


    司馬遷並不傻,他知道這種行為絕對不可能被漢武帝所容忍。


    一直以來,司馬遷都是小心翼翼,悄悄地做這件事情。


    好在西漢本身對史書並不看重,太史這個職位更是屬於無人問津的閑職。


    故而這些年來司馬遷撰寫史書的行為完全沒有被人發現。


    直到今天。


    漢武帝聽完司馬遷的解釋後,大怒道:


    “你這是欺君,朕要殺你全家!”


    司馬遷閉上眼睛,露出遺憾。


    “臣無話可說。”


    怎麽能不遺憾呢?


    他的《史記》,隻不過才剛剛寫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啊。


    既然被發現了,《史記》的結局自然也就是所有手稿被付之一炬,再也無人能得知。


    就在這個時候,劉據突然開口道:


    “父皇且慢!”


    漢武帝怒視劉據,喝道:


    “怎麽,你要給這個犯下欺君之罪的家夥求情?”


    劉據深吸一口氣,正色道:


    “父皇,兒臣並不是想要給司馬遷求情。”


    “但兒臣覺得,單單憑借一條彈幕就誅殺司馬遷,未免過於武斷。”


    “不如請父皇發條彈幕,問清楚究竟是怎麽迴事,再做決斷也不遲。”


    漢武帝聞言,也是頓了一下。


    劉據的處理辦法其實是沒錯的。


    了解事情真相再做決斷,本來就是一個帝王最基本的素質。


    漢武帝隻不過是因為過度沉溺在被列入敗家子盤點的惱怒中,急於找到一個背鍋的家夥。


    這才短暫失去理智,盯上了司馬遷。


    幾秒後,一條彈幕發出。


    【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司馬遷這個家夥寫的史書,有沒有說朕的壞話?】


    漢武帝的這條彈幕發出去之後,金幕上突然就沒了其他彈幕。


    這種情況漢武帝見過很多次。


    那就是,曆朝曆代的皇帝們都陷入思考。


    【宋太祖趙匡胤:@漢武帝劉徹,太史公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華夏瑰寶,你別因為這個殺了他啊。】


    【唐太宗李世民:漢武大帝,別殺司馬遷,他是我們華夏的人才。】


    【明太祖朱元璋:也別閹了司馬遷,就讓他安安心心的寫史記,或許還能寫出一部比華夏曆史上更好的《史記》!】


    【光武帝劉秀:@漢武帝劉徹,老祖宗,別殺司馬遷,他是我們華夏曆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人物之一!】


    ……


    短暫的安靜過後,密密麻麻的彈幕一下子就蹦了出來。


    所有來自漢武帝之後朝代的皇帝們,無一例外都表示了對司馬遷的讚揚,並給司馬遷求情!


    【秦始皇嬴政:朕都有點好奇了,司馬遷究竟寫了什麽,又是怎麽寫朕的?】


    【漢高祖劉邦:好家夥,這什麽情況?@漢武帝劉徹,小子,你別亂來啊!】


    漢武帝看到這裏,心中也是震驚不已。


    同時,還湧出了深深的好奇。


    這個司馬遷寫的《史記》,究竟是什麽樣子的,才會引起曆朝曆代皇帝們如此統一的態度?


    要知道在這之前,能讓曆朝曆代皇帝們這般一致的,都是華夏曆史上的大事!


    五胡亂華,靖康之亂,滅亡高句麗……


    司馬遷寫的隻不過是一本史書啊,竟然能和這些涉及到整個王朝命運的超級大事件相提並論?


    漢武帝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落在了司馬遷身上,緩緩開口道:


    “你寫的《史記》,究竟是一本什麽樣的史書?”


    司馬遷當然也看到了彈幕的內容,這個時候也非常驚訝。


    這位大漢太史是真沒想到,自己尚未完成的這部《史記》,竟然在曆史上有如此之大的影響。


    竟然有這麽多後世的皇帝們給司馬遷求情!


    司馬遷的身體激動得顫抖了起來。


    寫史書的日子是孤單又寂寞的。


    為了防止暴露,司馬遷甚至不敢讓家裏人知道,所有的事情都隻能親力親為。


    司馬遷就好像一個人孤獨地行走在一條道路上。


    沒有同行者,沒有鮮花、掌聲和鼓勵。


    有的是隨時都可能降臨的死亡危機,有的是無處不在的危險,有的是任何時候都謹記於心的小心謹慎。


    司馬遷甚至不知道自己曆盡千辛萬苦寫出來的這本史書將來命運會是如何,不知道能不能流傳下去。


    但司馬遷還是做了。


    不單單是因為父親司馬談的臨終囑托,更是因為一個史官的職責所在,一個華夏傳人的驕傲所在。


    這一刻,曆朝曆代的皇帝們給了反饋。


    他們讓司馬遷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成功了。


    後世的所有人都知道《史記》,他們都相信《史記》,相信我司馬遷!


    司馬遷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原來,在未來,有無數人默默地跟隨著我。


    原來,在未來,有無數人欣賞我的所作所為,敬佩我。


    原來,在未來,這麽多的皇帝都因為我這本《史記》而受益,不惜放下皇帝的尊嚴向陛下求情!


    吾道不孤!


    司馬遷這一刻,真正有了“朝問道,夕死可矣”的感受。


    他平靜了一下情緒,對著漢武帝恭敬道:


    “所有《史記》的草稿都在臣的家中,陛下一看便知。”


    漢武帝直接大手一揮。


    “來人啊,立刻去給朕把那草稿找來!”


    很快,幾本草稿被送到漢武帝的麵前。


    得益於金幕帶來的紙張革命,司馬遷的《史記》原稿不再是厚厚的竹簡,而是幾本並不算如何沉重,寫滿字跡的書本。


    漢武帝翻開第一篇,看到了上麵的標題。


    《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大殿中一片安靜。


    所有人屏氣凝神,注視著漢武帝一頁頁地翻動著這本《史記》初稿。


    一頁,一頁,又一頁……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兩刻鍾(半小時)。


    眾人臉上都露出了驚訝和疑惑的表情。


    漢武帝,竟然看了這麽長時間,還沒有停止閱讀的跡象!


    劉據心中好奇到了極點,忍不住試探性地開口唿喚。


    “父皇,父皇?”


    漢武帝這才迴過神來,身體一震,頗有些戀戀不舍地放下了《史記》初稿。


    大漢當然不是沒有收藏史書。


    但……這還得從秦朝說起。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將六國所有的史書以及各種精華書籍都搜羅一空。


    隻留一份在大秦鹹陽城皇宮之中,剩餘的全部都銷毀了。


    這其實是秦始皇“書同文”理念的一種具體實施措施。


    然而,在秦朝滅亡後,項羽這個莽夫進了鹹陽,放了一把大火!


    無數大秦搜集到的孤本,就此徹底消失在了華夏曆史中。


    這裏麵,就包括了許多史書!


    那司馬遷是怎麽寫《史記》的呢?


    大秦搜集的畢竟隻不過是六國王室的珍藏,不可能將六國所有的書籍全部搜羅到手。


    司馬遷就是通過自己的人脈,加上漢朝的藏書,再進行思考提煉,最終糅合起來成為《史記》。


    在《史記》出現之前,華夏從來就沒有這種類型的史書。


    《史記》,開創了華夏曆史記載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所以這本書才會被魯迅先生稱讚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和《資治通鑒》並稱“史學雙壁”。


    所以,漢武大帝才會一看就沉迷了,整整看了半小時才在劉據的提醒中迴過神來!


    漢武帝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落在了司馬遷的身上,表情變得複雜。


    “司馬遷,你這本《史記》,很不錯。”


    聽到這裏,在場的眾人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經過剛剛一番曆朝曆代皇帝們的彈幕轟炸,尤其是身為大漢老祖宗的漢高祖劉邦開口後,眾人的態度基本都傾向於司馬遷了。


    漢武帝這句話明顯也是要大事化小的意思。


    漢武帝頓了頓,又接著問道:


    “你這本《史記》,會不會寫本朝的事情?”


    聽到這裏,眾人心中更是放鬆。


    都是老油條了,誰不明白漢武帝的意思?


    隻要司馬遷說不寫本朝的曆史,那這件事情也就過去了。


    寫個前朝曆史,真沒啥。


    司馬遷正色迴答道:


    “按照臣的想法,本朝曆史如此豐富精彩,焉能不寫?”


    “當大書特書,一直寫到今年才是!”


    聽完司馬遷這番話,所有人的表情都僵硬了。


    不是,這司馬遷瘋了吧?


    陛下給你台階,你不下?


    本朝曆史你也敢寫?


    本朝這麽多的政治鬥爭,這麽多的暗地交易。


    這些要是都給你寫出來了,大家怎麽混?


    一瞬間,不僅僅是漢武帝,大殿中許多人也動起了想要弄死司馬遷的念頭!


    誰家沒點黑曆史?


    這要是被司馬遷寫出來了,按照之前金幕曆朝曆代皇帝的態度來看,那這一大家子可就要遺臭萬年了!


    漢武帝的臉色也逐漸變得鐵青。


    這位千古大帝突然想到,金幕中播放的東西,不會有些就來自於《史記》的記載吧?


    若非親身經曆這些事情,又怎麽可能寫的如此詳盡!


    司馬遷作為太史官,嫌疑巨大。


    這一來,導致漢武帝上盤點視頻成為主角的罪魁禍首,真有可能就是司馬遷!


    漢武帝又一次動了殺心。


    《史記》寫得多優秀出彩,漢武帝的殺心就有多重!


    太子劉據急壞了。


    這司馬遷簡直是個老古板,怎麽能說出這種話來?


    你就退讓一下,表麵上說不寫,自個迴去在家偷偷寫也行啊。


    眼看著漢武帝就要發火暴怒,劉據突然福至心靈,說出了一番話。


    “父皇,懲罰司馬遷並無意義,金幕中的彈幕足以說明,《史記》早已經在其他世界線中傳播千百年了!”


    這句話讓漢武帝的身體又是一震。


    對啊,怎麽忘了這件事呢?


    就算現在把司馬遷殺了,又有何意義?


    《史記》早就已經在曆史上傳播開來了。


    金幕中所有時間點位於漢武帝之後的曆朝曆代皇帝,怕是早都看過《史記》了。


    漢武帝再去封殺這本書,無非也就隻能在自己這條世界線上斷絕《史記》的傳播……


    不,不對。


    將來的皇帝們若是有興趣,完全可以通過金幕,從其他朝代的皇帝們手中兌換到《史記》!


    就在漢武帝想到這裏時,他下意識抬頭看了一眼金幕。


    這時候的他才發現,金幕中不知道何時多出了幾條提示。


    【係統提示:明太祖朱元璋上傳了《史記》,所有用戶均可進行兌換,價值:一萬兩。】


    【係統提示:漢高祖劉邦兌換了《史記》。】


    【係統提示:秦始皇嬴政兌換了《史記》。】


    漢武帝:“……”


    好嘛,這下子不單單是後麵的世界線有,就連老祖宗劉邦和秦始皇的世界線也有史記了!


    漢初世界。


    劉邦翻著手中的《史記》,才看了一會,表情就凝固了。


    這位漢高祖猛然抬頭,用最快的速度發出一條彈幕。


    【漢高祖劉邦:劉徹,這司馬遷是個前無古人的大才,你不準殺他,更不準阻撓他!否則,老子不認你這個後代了!】


    漢武帝:“……”


    這一刻,這位千古大帝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緊接著,是秦始皇的彈幕。


    【秦始皇嬴政:你們不早說,讓朕隔了這麽多年才看到《史記》!】


    漢武帝沉默良久,歎了一口氣,看向司馬遷。


    “你,還想要繼續寫《史記》嗎?”


    司馬遷聞言,心中頓時浮現希望,忙道:


    “臣願意用畢生精力,寫出這本《史記》!”


    漢武帝點了點頭,然後抬頭看向金幕。


    “朕要兌換一本《史記》!”


    下一秒鍾,金幕中射出一道金光,落在漢武帝麵前。


    等金光散去,一本完整版《史記》就這麽出現在西漢世界中。


    漢武帝拿起這本《史記》,對著司馬遷道:


    “你拿去吧,這能減少你很多的工作量。”


    司馬遷大喜過望,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臣,多謝陛下洪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石堅並收藏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