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進軍上海,李秀成讓曆朝皇帝很生氣!
盤點敗家皇帝,開國太祖們傻眼了 作者:張石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上海城外。
數萬太平軍四麵八方,將此地完全包圍。
洪仁玕也趕到,勸說李秀成。
“忠王,這樣進去太冒險了,英法兩國的軍隊昨天就已經進城協防了。”
“我們打不過的!”
李秀成自信滿滿,對著洪仁玕笑道:
“幹王,你怕什麽?”
“英法兩國也就能嚇住鹹豐,咱們天兵戰鬥力可不是僧格林沁率領的那些廢物能相提並論的!”
李秀成的觀念和楊秀清是很像的。
對洪秀全、洪仁玕兩兄弟深信不疑的那套“拜上帝教”理論,都嗤之以鼻。
剛剛建立的“蘇福省”內部,李秀成用的就是傳統華夏諸侯的打天下方法。
商業沒有被取締,大部分商人的財富也沒有被沒收,能正常繼續經商。
隻是把土地收迴來,分配給了太平天國的士兵們作為田產。
秉持這種理念的李秀成,本質上就是元末加入紅巾軍的朱元璋。
表麵信教,實則是為了加入起義軍後追逐功名。
對洋人,李秀成不但沒有什麽“基督教兄弟情誼”,還恨不得把洋人全部殺光,趕出華夏。
上海城內。
江蘇布政司使薛煥惶惶不可終日,對著英法兩國使者大獻殷勤。
“兩位大人,這一次上海的安危就全靠你們了。”
英國公使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都很淡定,甚至還嘲笑起薛煥。
“區區太平軍怕什麽?”
“我們說沒事就沒事。”
兩人已經下令,讓在上海租界內駐紮的英法兩國軍隊總計一千人進入城池,接管了一部分城門的防務。
城外,李秀成已經坐進了轎子裏麵。
“出發!”
浩浩蕩蕩的太平軍簇擁著李秀成,朝著上海城而去。
李秀成也不是莽夫。
乘坐轎子,傳達的其實就是和平意願。
隻要英法聯軍交出上海,就不會開戰。
而且李秀成還有內應。
上海城內的清軍都司守備餘又政早就悄悄派人通知李秀成,等太平軍大兵到來,就裏應外合獻城。
城內。
餘又政被五花大綁,跪在了英法公使和江蘇布政司使薛煥的麵前。
薛煥大聲喝斥:
“餘又政,你這混賬東西,竟然敢背叛大清。”
“殺了他!”
城外,李秀成的轎子在諸多太平軍的簇擁下,緩緩朝著上海城西門進發。
太平軍一邊走,一邊齊聲唿喊。
“投降不殺!”
“天兵不幹涉英法兩國利益!”
恨歸恨,李秀成也分得清現實。
如今太平天國國力太虛弱,尤其是國庫非常空虛。
上海已經開放通商二十年,成為江南地區和外國貿易的樞紐。
占領此地並維持貿易,太平天國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稅收,同時還能從這裏向外國采購武器。
湘軍為什麽這麽強,歸根結底就是從廣州采購了大量外國武器。
隻要太平天國有了上海來作為武器采購站,將來太平軍就能重新壓製湘軍。
李秀成從轎子的窗戶中看著越來越近的上海,嘴角露出笑容。
“英法蠻夷也害怕天兵,不敢開戰,嗬嗬。”
“這事成了!”
為了保證和平接手,李秀成不惜在上海城外停留一個月的時間。
為的就是讓洪仁玕去和英法兩國聯絡、談判。
從洪仁玕的反饋來看,英法兩國明顯動搖,隻是還沒有明確表態。
此時用武力逼迫一下,大事可成!
轟!
一發炮彈從天而降,落在前進的太平軍陣中。
更多的炮彈不斷落下,把太平軍炸的血肉飛濺。
太平軍壓根就沒想到會是這種情況,頓時一片混亂。
轟!
又一發炮彈就在李秀成轎子旁邊不遠處爆炸。
抬轎子的四名仆役當場被開花彈濺射的碎片炸死。
轎子隨之倒在地上,把裏麵的李秀成甩了出來。
李秀成摔得昏頭漲腦,感覺臉頰一陣劇痛。
伸手一摸,發現右臉頰被彈片劃傷,正在汨汨流血。
“撤,快撤退!”
李秀成忙不迭地領兵撤退。
城頭上,江蘇布政司使薛煥看到這一幕,鬆了一口氣,對著身旁的英法公使拱手道:
“多謝兩位仗義出手!”
兩名公使臉上都帶著得意表情。
英國公使普魯斯舉起右手手杖,指著城外狼狽撤退的李秀成。
“薛,你要知道,太平天國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個大麻煩,但對大英帝國來說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抬起下巴,傲然道:
“李秀成還算聰明,一槍都不敢開。”
“否則,我們今天就滅了他!”
太平軍帥帳。
狼狽而歸的李秀成臉上紮著繃帶,麵色難看地聽著部下的匯報。
“忠王,咱們這一次被英法兩國夷人炸死了七八百兄弟!”
“下麵的兄弟都很生氣,希望能攻克上海,血洗裏麵所有的清妖和英法蠻夷!”
李秀成聞言,頓時沉默。
坐在一旁的洪仁玕急聲道:
“萬萬不可!”
“忠王,攻克上海至少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咱們還得西征救援安慶呢。”
“而且真殺進去了,引來了英法聯軍的幹涉,天京危矣!”
李秀成握緊了拳頭,怒道:
“幹王,是你下的命令不許我們反擊,可現在兄弟們有意見了,你讓我怎麽辦?”
洪仁玕也不想激怒李秀成,但還是得硬著頭皮道:
“忠王,為了天國的存亡,你要冷靜啊!”
李秀成陷入沉默。
良久,他無可奈何地開口。
“知道了。”
【武力逼迫並接管上海的計劃失敗後,李秀成在第二天發表了一篇檄文,痛斥英法兩國言而無信。】
【然後他便選擇了撤軍,太平天國第一次進攻上海的行動以白白損失七百餘人,不發一槍一彈,無疾而終。】
看到這裏,曆朝皇帝頓時大為不滿。
【秦始皇嬴政:沒搞錯吧,白死了七百多人,連打一槍反擊的勇氣都沒有?】
【漢武帝劉徹:洪仁玕簡直就是一個軟骨頭,李秀成也是一個沒骨氣的膿包!】
【宋太祖趙匡胤:尊重現實固然不假,但涉及到這種民族大義的時候,幹他就完了,到底在慫什麽?】
【明太祖朱元璋:姓趙的說這句話還算公允。戰爭的確是需要考慮勝負,盤算損失。但涉及民族大義,幹丫的就完事,怕什麽?】
【唐太宗李世民:假如李秀成將來沒辦法拿下上海,朕這輩子都看不起他!】
數萬太平軍四麵八方,將此地完全包圍。
洪仁玕也趕到,勸說李秀成。
“忠王,這樣進去太冒險了,英法兩國的軍隊昨天就已經進城協防了。”
“我們打不過的!”
李秀成自信滿滿,對著洪仁玕笑道:
“幹王,你怕什麽?”
“英法兩國也就能嚇住鹹豐,咱們天兵戰鬥力可不是僧格林沁率領的那些廢物能相提並論的!”
李秀成的觀念和楊秀清是很像的。
對洪秀全、洪仁玕兩兄弟深信不疑的那套“拜上帝教”理論,都嗤之以鼻。
剛剛建立的“蘇福省”內部,李秀成用的就是傳統華夏諸侯的打天下方法。
商業沒有被取締,大部分商人的財富也沒有被沒收,能正常繼續經商。
隻是把土地收迴來,分配給了太平天國的士兵們作為田產。
秉持這種理念的李秀成,本質上就是元末加入紅巾軍的朱元璋。
表麵信教,實則是為了加入起義軍後追逐功名。
對洋人,李秀成不但沒有什麽“基督教兄弟情誼”,還恨不得把洋人全部殺光,趕出華夏。
上海城內。
江蘇布政司使薛煥惶惶不可終日,對著英法兩國使者大獻殷勤。
“兩位大人,這一次上海的安危就全靠你們了。”
英國公使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都很淡定,甚至還嘲笑起薛煥。
“區區太平軍怕什麽?”
“我們說沒事就沒事。”
兩人已經下令,讓在上海租界內駐紮的英法兩國軍隊總計一千人進入城池,接管了一部分城門的防務。
城外,李秀成已經坐進了轎子裏麵。
“出發!”
浩浩蕩蕩的太平軍簇擁著李秀成,朝著上海城而去。
李秀成也不是莽夫。
乘坐轎子,傳達的其實就是和平意願。
隻要英法聯軍交出上海,就不會開戰。
而且李秀成還有內應。
上海城內的清軍都司守備餘又政早就悄悄派人通知李秀成,等太平軍大兵到來,就裏應外合獻城。
城內。
餘又政被五花大綁,跪在了英法公使和江蘇布政司使薛煥的麵前。
薛煥大聲喝斥:
“餘又政,你這混賬東西,竟然敢背叛大清。”
“殺了他!”
城外,李秀成的轎子在諸多太平軍的簇擁下,緩緩朝著上海城西門進發。
太平軍一邊走,一邊齊聲唿喊。
“投降不殺!”
“天兵不幹涉英法兩國利益!”
恨歸恨,李秀成也分得清現實。
如今太平天國國力太虛弱,尤其是國庫非常空虛。
上海已經開放通商二十年,成為江南地區和外國貿易的樞紐。
占領此地並維持貿易,太平天國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稅收,同時還能從這裏向外國采購武器。
湘軍為什麽這麽強,歸根結底就是從廣州采購了大量外國武器。
隻要太平天國有了上海來作為武器采購站,將來太平軍就能重新壓製湘軍。
李秀成從轎子的窗戶中看著越來越近的上海,嘴角露出笑容。
“英法蠻夷也害怕天兵,不敢開戰,嗬嗬。”
“這事成了!”
為了保證和平接手,李秀成不惜在上海城外停留一個月的時間。
為的就是讓洪仁玕去和英法兩國聯絡、談判。
從洪仁玕的反饋來看,英法兩國明顯動搖,隻是還沒有明確表態。
此時用武力逼迫一下,大事可成!
轟!
一發炮彈從天而降,落在前進的太平軍陣中。
更多的炮彈不斷落下,把太平軍炸的血肉飛濺。
太平軍壓根就沒想到會是這種情況,頓時一片混亂。
轟!
又一發炮彈就在李秀成轎子旁邊不遠處爆炸。
抬轎子的四名仆役當場被開花彈濺射的碎片炸死。
轎子隨之倒在地上,把裏麵的李秀成甩了出來。
李秀成摔得昏頭漲腦,感覺臉頰一陣劇痛。
伸手一摸,發現右臉頰被彈片劃傷,正在汨汨流血。
“撤,快撤退!”
李秀成忙不迭地領兵撤退。
城頭上,江蘇布政司使薛煥看到這一幕,鬆了一口氣,對著身旁的英法公使拱手道:
“多謝兩位仗義出手!”
兩名公使臉上都帶著得意表情。
英國公使普魯斯舉起右手手杖,指著城外狼狽撤退的李秀成。
“薛,你要知道,太平天國對你們來說可能是個大麻煩,但對大英帝國來說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問題。”
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抬起下巴,傲然道:
“李秀成還算聰明,一槍都不敢開。”
“否則,我們今天就滅了他!”
太平軍帥帳。
狼狽而歸的李秀成臉上紮著繃帶,麵色難看地聽著部下的匯報。
“忠王,咱們這一次被英法兩國夷人炸死了七八百兄弟!”
“下麵的兄弟都很生氣,希望能攻克上海,血洗裏麵所有的清妖和英法蠻夷!”
李秀成聞言,頓時沉默。
坐在一旁的洪仁玕急聲道:
“萬萬不可!”
“忠王,攻克上海至少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咱們還得西征救援安慶呢。”
“而且真殺進去了,引來了英法聯軍的幹涉,天京危矣!”
李秀成握緊了拳頭,怒道:
“幹王,是你下的命令不許我們反擊,可現在兄弟們有意見了,你讓我怎麽辦?”
洪仁玕也不想激怒李秀成,但還是得硬著頭皮道:
“忠王,為了天國的存亡,你要冷靜啊!”
李秀成陷入沉默。
良久,他無可奈何地開口。
“知道了。”
【武力逼迫並接管上海的計劃失敗後,李秀成在第二天發表了一篇檄文,痛斥英法兩國言而無信。】
【然後他便選擇了撤軍,太平天國第一次進攻上海的行動以白白損失七百餘人,不發一槍一彈,無疾而終。】
看到這裏,曆朝皇帝頓時大為不滿。
【秦始皇嬴政:沒搞錯吧,白死了七百多人,連打一槍反擊的勇氣都沒有?】
【漢武帝劉徹:洪仁玕簡直就是一個軟骨頭,李秀成也是一個沒骨氣的膿包!】
【宋太祖趙匡胤:尊重現實固然不假,但涉及到這種民族大義的時候,幹他就完了,到底在慫什麽?】
【明太祖朱元璋:姓趙的說這句話還算公允。戰爭的確是需要考慮勝負,盤算損失。但涉及民族大義,幹丫的就完事,怕什麽?】
【唐太宗李世民:假如李秀成將來沒辦法拿下上海,朕這輩子都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