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了,為什麽馬大有不迴紮馬村,而是選擇留在了北京,難道北京開鋪子賺錢嗎?
當然不是了,而是他不想迴紮馬村。
迴紮馬村幹什麽呢?繼續過原來的日子嗎?紮馬村,紮心了。哪的黃土不埋人?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北京多好,首都,熱鬧,想玩就玩,想溜達就溜達,要賭博有逍遙樓,想看打把式賣藝有天橋兒,況且,缺錢了還可以管崇福寺的浴光老和尚借。
為了開這個殯衣鋪子,馬大有欠了浴光老和尚有百兩銀子了。
晚上,南城的喧囂逐漸散去,宵禁也開始了,馬大有一個人,掏出下午買的熏魚兒,自己弄了個片兒火燒,又找出昨天喝剩下的白酒蓮花白,自斟自飲了起來。
蓮花白可是有名的白酒,萬曆朝就有了。
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後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製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
正因為蓮花白原為深宮禁苑的禦用酒,所以有名,後由宮中太監把釀造的方子帶到了民間,故北京城也就刮起來一陣蓮花白的釀造之風。
釀造蓮花白的酒坊多了,再加上良莠不齊,蓮花白的價格也就不似從前那般貴了,所以普通的百姓,也就喝得起了。
情知天上蓮花白,壓盡人間竹葉青。
現代,相比於盡人皆知的北京二鍋頭,蓮花白已經不複當年之勇了。
然而,二鍋頭的出現要比蓮花白晚得多,直到清中期才出現,而且它也不是一種酒名,而是一種釀酒的工藝。
蒸酒時,第一次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頭酒,和經第三次涼水冷卻而流出的尾酒,因為含有很多種其他成分,味道較雜,所以棄之,隻留下味道醇厚的第二次涼水冷卻流出的酒,故而此工藝,稱之為二鍋頭。
所以,二鍋頭無所謂正宗不正宗與否,它不是招牌,隻是釀酒的工藝罷了。
蓮花白就算價格再降,也不是馬大有如今這種人能消費得起的。自己欠了浴光老和尚那麽一筆銀子,還喝蓮花白,那這銀子,何時才能還清?
管他呢!
虱子多了不怕咬,債多了不愁。
世上有一種男人,即使再活不起,但是在煙酒色上,一定要過得去。
有些男人,可能平時吃頓飯,一塊錢都掰兩半花,但是隻要他出入一些有顏色的娛樂場所,看吧,寧可一個月不吃不喝,也要滿足那時那刻下半身的需求。
馬大有雖然不找女人,但是在喝酒上麵,和那些平時節儉,為了下半身而一擲千金的那些男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喝蓮花白,吃熏魚兒夾的片兒火燒,就好比你喝紅酒,就煎餅果子。
不搭。
不搭就不搭吧,反正也是一個人。
中年人喝酒,更喜歡一個人,沒那麽多社交,想怎麽喝就怎麽喝,喝舒服了為止。
人從出生開始是做加法,不斷地學習,獲取,可是過了中年,要學會做減法,學會摒棄一些沒有意義,又讓自己不快樂的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什麽時候,什麽階段,有什麽活法,別總天寶宮女說舊事,想當年老子如何如何,沒有一點卵用。
人,還是要活在當下。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馬大有獨坐炕上,拿著一隻筷子,有節奏地敲擊著碗邊,一邊敲擊,一邊唱著前幾天在戲園子裏聽到的昆曲《牡丹亭》的唱段。
曲牌,皂羅袍,商調。
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商調,放在現代音樂中是re音,d調,要是彈吉他的話,用c調指法,變調夾夾在二品的位置。
《牡丹亭》是昆曲,起源於蘇州昆山,故名昆曲,由於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和一個叫周壽誼的昆山人說了一句“聞昆山腔甚佳,爾亦能謳否”,而在明朝成為了極為火爆的曲種,以至於好多文人雅士都參與進了昆曲的創作之中。
《牡丹亭》,就是由萬曆十一年的進士,湯顯祖創作的,又名《還魂記》。
一個人喝酒,一個人唱曲兒,馬大有倒是有點顧盼自雄的味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聲佛號從馬大有的院中傳來,“空淨好有雅致啊!”
空淨,是馬大有在崇福寺出家時的法號。
如今外邊宵禁,這崇福寺的老和尚是怎麽進到他的院子中的?聽聲音,明顯是老和尚浴光。
馬大有略有醉意,搖搖晃晃地走到門邊,打開房門,強撐著身體,衝著浴光老和尚施禮道:“阿彌陀佛,法師前來,弟子沒能遠迎,罪過!罪過!”
“不打緊!”浴光老和尚向屋裏望了望,見隻有馬大有一人,於是也不客氣,徑直走了進來,盤腿坐在炕上,手撚佛珠。
馬大有也坐在了炕上,看到炕桌上的酒肉,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法師,弟子已經還俗,所以目前不忌葷腥了。”
“酒肉穿腸過,佛祖在心間。”浴光老和尚緩緩說道,“隻要心中有佛,自然處處都不是屠刀。”
這老和尚真能故弄玄虛,做就是做了,用語言找平衡,就不實在了。
“法師說得對。”馬大有雙手合十,“不知法師今日前來,是否是催促弟子,該還銀子了?”
浴光老和尚笑而不語,搖了搖頭。
“那法師深更半夜前來,所為何事?”
“老僧是有事來求空淨了。”浴光老和尚眉頭一展,看向馬大有,“由於此事隻有你能做,所以故而深夜來訪。你這裏可有旁人?說話方便吧?”
馬大有看了看四周,家徒四壁,答道:“法師,我這裏就弟子一人,方便得很。您看,我這破地方,又是殯衣鋪,隻有法師這樣無差別心的人,才願意前來。”
“好!”浴光老和尚說道,“今夜崇福寺中,來一人,此人需要易容,還得有賴空淨,幫一下忙。”
“易容?什麽人要易容?”馬大有想了想,“法師把此人帶到弟子鋪子中不就結了,何故非要親自前來?”
“此鋪子陰氣太重,我怕此人會心中不悅。”浴光老和尚答道,“所以還得勞煩你跑一趟。至於這費用嘛,你不用擔心,此人有都是錢,乃是北京城裏大大的財主,光房產就有近萬間。”
“近萬間?!”馬大有驚訝地吐了吐舌頭,“要是這麽說,此人不僅是北京城的大財主,在全國來講,也是排得上號的啊!”
“正是,所以老僧遇到這樣一樁好買賣,第一個就想到了你。”浴光老和尚答道,“如果此人一高興,隨便賞你點什麽,可能都夠你後半輩子花銷了。”
“多謝法師!”馬大有避席,深深給浴光老和尚磕了一個頭,“不過今夜去不了了,得委屈法師,在寒舍對付一宿,明日宵禁一除,弟子便隨法師趕往崇福寺!”
“晚了。”浴光老和尚答道,“你現在就隨我迴崇福寺。”
“可是,外邊……”
“你收拾所需去吧。”浴光老和尚打斷了馬大有的話,“老僧說能走,就能走,你不必擔憂宵禁。”
當然不是了,而是他不想迴紮馬村。
迴紮馬村幹什麽呢?繼續過原來的日子嗎?紮馬村,紮心了。哪的黃土不埋人?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北京多好,首都,熱鬧,想玩就玩,想溜達就溜達,要賭博有逍遙樓,想看打把式賣藝有天橋兒,況且,缺錢了還可以管崇福寺的浴光老和尚借。
為了開這個殯衣鋪子,馬大有欠了浴光老和尚有百兩銀子了。
晚上,南城的喧囂逐漸散去,宵禁也開始了,馬大有一個人,掏出下午買的熏魚兒,自己弄了個片兒火燒,又找出昨天喝剩下的白酒蓮花白,自斟自飲了起來。
蓮花白可是有名的白酒,萬曆朝就有了。
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後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製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
正因為蓮花白原為深宮禁苑的禦用酒,所以有名,後由宮中太監把釀造的方子帶到了民間,故北京城也就刮起來一陣蓮花白的釀造之風。
釀造蓮花白的酒坊多了,再加上良莠不齊,蓮花白的價格也就不似從前那般貴了,所以普通的百姓,也就喝得起了。
情知天上蓮花白,壓盡人間竹葉青。
現代,相比於盡人皆知的北京二鍋頭,蓮花白已經不複當年之勇了。
然而,二鍋頭的出現要比蓮花白晚得多,直到清中期才出現,而且它也不是一種酒名,而是一種釀酒的工藝。
蒸酒時,第一次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頭酒,和經第三次涼水冷卻而流出的尾酒,因為含有很多種其他成分,味道較雜,所以棄之,隻留下味道醇厚的第二次涼水冷卻流出的酒,故而此工藝,稱之為二鍋頭。
所以,二鍋頭無所謂正宗不正宗與否,它不是招牌,隻是釀酒的工藝罷了。
蓮花白就算價格再降,也不是馬大有如今這種人能消費得起的。自己欠了浴光老和尚那麽一筆銀子,還喝蓮花白,那這銀子,何時才能還清?
管他呢!
虱子多了不怕咬,債多了不愁。
世上有一種男人,即使再活不起,但是在煙酒色上,一定要過得去。
有些男人,可能平時吃頓飯,一塊錢都掰兩半花,但是隻要他出入一些有顏色的娛樂場所,看吧,寧可一個月不吃不喝,也要滿足那時那刻下半身的需求。
馬大有雖然不找女人,但是在喝酒上麵,和那些平時節儉,為了下半身而一擲千金的那些男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喝蓮花白,吃熏魚兒夾的片兒火燒,就好比你喝紅酒,就煎餅果子。
不搭。
不搭就不搭吧,反正也是一個人。
中年人喝酒,更喜歡一個人,沒那麽多社交,想怎麽喝就怎麽喝,喝舒服了為止。
人從出生開始是做加法,不斷地學習,獲取,可是過了中年,要學會做減法,學會摒棄一些沒有意義,又讓自己不快樂的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什麽時候,什麽階段,有什麽活法,別總天寶宮女說舊事,想當年老子如何如何,沒有一點卵用。
人,還是要活在當下。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馬大有獨坐炕上,拿著一隻筷子,有節奏地敲擊著碗邊,一邊敲擊,一邊唱著前幾天在戲園子裏聽到的昆曲《牡丹亭》的唱段。
曲牌,皂羅袍,商調。
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商調,放在現代音樂中是re音,d調,要是彈吉他的話,用c調指法,變調夾夾在二品的位置。
《牡丹亭》是昆曲,起源於蘇州昆山,故名昆曲,由於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和一個叫周壽誼的昆山人說了一句“聞昆山腔甚佳,爾亦能謳否”,而在明朝成為了極為火爆的曲種,以至於好多文人雅士都參與進了昆曲的創作之中。
《牡丹亭》,就是由萬曆十一年的進士,湯顯祖創作的,又名《還魂記》。
一個人喝酒,一個人唱曲兒,馬大有倒是有點顧盼自雄的味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一聲佛號從馬大有的院中傳來,“空淨好有雅致啊!”
空淨,是馬大有在崇福寺出家時的法號。
如今外邊宵禁,這崇福寺的老和尚是怎麽進到他的院子中的?聽聲音,明顯是老和尚浴光。
馬大有略有醉意,搖搖晃晃地走到門邊,打開房門,強撐著身體,衝著浴光老和尚施禮道:“阿彌陀佛,法師前來,弟子沒能遠迎,罪過!罪過!”
“不打緊!”浴光老和尚向屋裏望了望,見隻有馬大有一人,於是也不客氣,徑直走了進來,盤腿坐在炕上,手撚佛珠。
馬大有也坐在了炕上,看到炕桌上的酒肉,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法師,弟子已經還俗,所以目前不忌葷腥了。”
“酒肉穿腸過,佛祖在心間。”浴光老和尚緩緩說道,“隻要心中有佛,自然處處都不是屠刀。”
這老和尚真能故弄玄虛,做就是做了,用語言找平衡,就不實在了。
“法師說得對。”馬大有雙手合十,“不知法師今日前來,是否是催促弟子,該還銀子了?”
浴光老和尚笑而不語,搖了搖頭。
“那法師深更半夜前來,所為何事?”
“老僧是有事來求空淨了。”浴光老和尚眉頭一展,看向馬大有,“由於此事隻有你能做,所以故而深夜來訪。你這裏可有旁人?說話方便吧?”
馬大有看了看四周,家徒四壁,答道:“法師,我這裏就弟子一人,方便得很。您看,我這破地方,又是殯衣鋪,隻有法師這樣無差別心的人,才願意前來。”
“好!”浴光老和尚說道,“今夜崇福寺中,來一人,此人需要易容,還得有賴空淨,幫一下忙。”
“易容?什麽人要易容?”馬大有想了想,“法師把此人帶到弟子鋪子中不就結了,何故非要親自前來?”
“此鋪子陰氣太重,我怕此人會心中不悅。”浴光老和尚答道,“所以還得勞煩你跑一趟。至於這費用嘛,你不用擔心,此人有都是錢,乃是北京城裏大大的財主,光房產就有近萬間。”
“近萬間?!”馬大有驚訝地吐了吐舌頭,“要是這麽說,此人不僅是北京城的大財主,在全國來講,也是排得上號的啊!”
“正是,所以老僧遇到這樣一樁好買賣,第一個就想到了你。”浴光老和尚答道,“如果此人一高興,隨便賞你點什麽,可能都夠你後半輩子花銷了。”
“多謝法師!”馬大有避席,深深給浴光老和尚磕了一個頭,“不過今夜去不了了,得委屈法師,在寒舍對付一宿,明日宵禁一除,弟子便隨法師趕往崇福寺!”
“晚了。”浴光老和尚答道,“你現在就隨我迴崇福寺。”
“可是,外邊……”
“你收拾所需去吧。”浴光老和尚打斷了馬大有的話,“老僧說能走,就能走,你不必擔憂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