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公元一六二九年,十月,皇太極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騎兵為向導,親率八旗大軍,避開了袁崇煥防守的關寧錦防線,突破長城,直奔北京。
學聰明了。
縱然袁崇煥把關寧錦防線守得固若金湯,也奈何不了皇太極。
你袁崇煥守你的,我皇太極不走這條路,行不行?大不了我多走兩步道,又有什麽不可以?
誰出的主意?
範文程。
範文程這個人可不簡單,遼東沈陽人,據說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第十七世孫,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可以說,是清初的一代重臣。
這麽一個漢人,怎麽就降了後金呢?
這就要從萬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說起了。當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八旗,攻下了撫順城,掠走了人畜三十萬。
注意,人畜三十萬,說明什麽?說明在後金眼裏,人和畜是同等的概念。
範文程,就是這三十萬人畜中的一員。
範文程作為俘虜,被編在了降民之中,歸屬於鑲紅旗為奴,在鬱鬱不得誌中,度過了九年時光。
九年,不容易,換普通人早就意誌消磨了,然而範文程卻不同常人,他是另一種人。
什麽人?
就是在魚缸裏遊泳,也能遊出披荊斬棘氣勢的那種人。
如果我是範文程,別說在為奴的環境中九年了,就是在職場中,有點不快,都很容易撂挑子。
《清史稿》記載,九年後,範文程與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投降後金。至於其說了什麽,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麽,並無記載。但是,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奴隸,主動求見努爾哈赤,並且還成功進階,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範文程為奴的九年,肯定不是傻傻地隻做牛馬,而更多是在觀察,在預判未來的天下局勢。
嗯,就是做頭豬,也得要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何況人乎?
範文程讀過書,萬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在沈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想必這也是努爾哈赤能用他的一個原因。
但身為漢人,他在努爾哈赤時代隻是個顧問,地位並不高。不過,這已經算是不錯了。
皇太極此次,滿、蒙大軍五萬餘人,從喜峰口突入塞內,入薊門,克遵化,都是範文程的主意。
範文程在皇太極的文館,被稱為書房官、文臣、生員、秀才,反正是沒有正式官銜,但他長於用計,能言善辯,一路之下,招撫了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共五城。
皇太極這次大舉進犯,有恃無恐,源於三點,第一,朝鮮國王投降稱臣;第二,蒙古部分開始依附女真;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毛文龍被殺,他沒了後顧之憂。
十月初二,八旗兵馬出沈陽,向西北,涉蒲河。
十月二十四日,抵老哈河畔,紮下營盤。皇太極召集諸將,兵分三路,向遵化城前進。左右兩路,分別進攻大安口和龍井關,皇太極則帶領多爾袞和多鐸等中路大軍,向洪山口進發。
十月二十六日,在明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後金軍從喜峰口入塞。
十一月初三,多爾袞率軍與皇太極及諸貝勒會師遵化城下,四麵圍攻,城中的內應放火,引後金軍入城。
多爾袞比崇禎還小一歲半,此刻已經能帶兵打仗了。
十一月二十日,後金軍兵臨北京城下。
皇太極用範文程的計策,雖然繞了點遠,但這一路上,可謂是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
皇太極如此用兵,瞞過了所有人,卻瞞不過袁崇煥。
袁崇煥曾正式兩次向崇禎皇帝上疏。
第一次說:“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
第二次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向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夷,蒙古人;奴,後金人。
然而,別忘了,這時候的崇禎帝,可是王二麻子假扮的,他正每天流連於後宮,哪有空關心這些破爛事?反正自己又不是真皇帝,皇太極與我有半文錢關係?
王二麻子格局小了,豈不知,自己現在的身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該王二麻子管的事,他不管。不過他不管,有人管。
誰?
袁崇煥。
講道理說,袁崇煥主要是分管山海關外防務的,雖然總督薊遼,但皇太極又沒走我的防線,關我什麽事?
可是袁崇煥不這麽想,身為薊遼督師,整個薊遼地區的防務都應責無旁貸,況且,後金鐵騎也正是從山海關外而來,從喜峰口突入薊門,自己不管,確實也說不過去。
十月二十九日,袁崇煥從寧遠前往山海關,途經中後所,在得報後金軍已破了大安口後,正要做出反應,正在此時,他身邊有一人突然說道:“老爺且慢!”
學聰明了。
縱然袁崇煥把關寧錦防線守得固若金湯,也奈何不了皇太極。
你袁崇煥守你的,我皇太極不走這條路,行不行?大不了我多走兩步道,又有什麽不可以?
誰出的主意?
範文程。
範文程這個人可不簡單,遼東沈陽人,據說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第十七世孫,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可以說,是清初的一代重臣。
這麽一個漢人,怎麽就降了後金呢?
這就要從萬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說起了。當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八旗,攻下了撫順城,掠走了人畜三十萬。
注意,人畜三十萬,說明什麽?說明在後金眼裏,人和畜是同等的概念。
範文程,就是這三十萬人畜中的一員。
範文程作為俘虜,被編在了降民之中,歸屬於鑲紅旗為奴,在鬱鬱不得誌中,度過了九年時光。
九年,不容易,換普通人早就意誌消磨了,然而範文程卻不同常人,他是另一種人。
什麽人?
就是在魚缸裏遊泳,也能遊出披荊斬棘氣勢的那種人。
如果我是範文程,別說在為奴的環境中九年了,就是在職場中,有點不快,都很容易撂挑子。
《清史稿》記載,九年後,範文程與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投降後金。至於其說了什麽,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麽,並無記載。但是,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奴隸,主動求見努爾哈赤,並且還成功進階,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範文程為奴的九年,肯定不是傻傻地隻做牛馬,而更多是在觀察,在預判未來的天下局勢。
嗯,就是做頭豬,也得要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何況人乎?
範文程讀過書,萬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在沈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想必這也是努爾哈赤能用他的一個原因。
但身為漢人,他在努爾哈赤時代隻是個顧問,地位並不高。不過,這已經算是不錯了。
皇太極此次,滿、蒙大軍五萬餘人,從喜峰口突入塞內,入薊門,克遵化,都是範文程的主意。
範文程在皇太極的文館,被稱為書房官、文臣、生員、秀才,反正是沒有正式官銜,但他長於用計,能言善辯,一路之下,招撫了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共五城。
皇太極這次大舉進犯,有恃無恐,源於三點,第一,朝鮮國王投降稱臣;第二,蒙古部分開始依附女真;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毛文龍被殺,他沒了後顧之憂。
十月初二,八旗兵馬出沈陽,向西北,涉蒲河。
十月二十四日,抵老哈河畔,紮下營盤。皇太極召集諸將,兵分三路,向遵化城前進。左右兩路,分別進攻大安口和龍井關,皇太極則帶領多爾袞和多鐸等中路大軍,向洪山口進發。
十月二十六日,在明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後金軍從喜峰口入塞。
十一月初三,多爾袞率軍與皇太極及諸貝勒會師遵化城下,四麵圍攻,城中的內應放火,引後金軍入城。
多爾袞比崇禎還小一歲半,此刻已經能帶兵打仗了。
十一月二十日,後金軍兵臨北京城下。
皇太極用範文程的計策,雖然繞了點遠,但這一路上,可謂是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
皇太極如此用兵,瞞過了所有人,卻瞞不過袁崇煥。
袁崇煥曾正式兩次向崇禎皇帝上疏。
第一次說:“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
第二次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向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夷,蒙古人;奴,後金人。
然而,別忘了,這時候的崇禎帝,可是王二麻子假扮的,他正每天流連於後宮,哪有空關心這些破爛事?反正自己又不是真皇帝,皇太極與我有半文錢關係?
王二麻子格局小了,豈不知,自己現在的身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該王二麻子管的事,他不管。不過他不管,有人管。
誰?
袁崇煥。
講道理說,袁崇煥主要是分管山海關外防務的,雖然總督薊遼,但皇太極又沒走我的防線,關我什麽事?
可是袁崇煥不這麽想,身為薊遼督師,整個薊遼地區的防務都應責無旁貸,況且,後金鐵騎也正是從山海關外而來,從喜峰口突入薊門,自己不管,確實也說不過去。
十月二十九日,袁崇煥從寧遠前往山海關,途經中後所,在得報後金軍已破了大安口後,正要做出反應,正在此時,他身邊有一人突然說道:“老爺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