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圖良在牢獄裏。
他是先知的次子,也是王的兄弟,因此,戴爾圖良是被單獨關押起來的。
眼下剛剛黃昏,四周慢慢變得安靜。
即使這些天來一直被關押在這石造的牢房裏,但由於每日都有人來送吃食,和他進行簡單的交流,戴爾圖良還是能得知外界發生了什麽。
他知道自己的兄弟雅列斯托受了重傷,恐怕不治。
受困於牢房裏,戴爾圖良隻能每日為自己的兄弟祈禱。
自從亞爾離世後,兄弟二人過往的矛盾都被時間消弭了,在雅列斯托伸出的和解之手下,他們也終於學會了重視彼此。
除了雅列斯托病重的消息外,戴爾圖良還得知了些別的事。
這場奴隸暴亂簡直是史無前例,不僅規模最大,影響力也非同小可。
數以萬計的奴隸們口中的“神離去了”,更是讓整個王國的精神震懾不已。
他們說,神離去了,所以這世上出現數不勝數的罪惡。
他們說,神離去了,沒有一個人再見過神了,神拋下了邏各斯人。
…………
貴族們原本以為奴隸們不過是在危言聳聽,隻是,成千上萬句危言聳聽加在一起,足以將文明的大廈擊垮。
偉大的雅列斯托王傷重不醒,軍隊在巨龍的火焰中損失慘重,先知的巨像也在戰場中垮塌……
神若是還在高山之上,還在眷顧邏各斯人,
怎麽會讓邏各斯人遭遇此等災禍?!
慌亂的貴族們趁著雅列斯托王仍在昏迷,煽動規律園的祭司們登上高山之巔。
沒有一個人不期望著祭司們能在山巔看見神的身影。
隻是…
神不在那裏。
無人能找到祂的蹤跡。
神…
好像真的離去了。
畏懼與絕望如同瘟疫,一傳十,十傳百。
不僅僅是那些暴亂的奴隸們,
整個王國所有被奴役的邏各斯人都在呐喊同一句話:
神離去了!
邏各斯處處都是罪惡!
因為你們用巨像取代神,用奴役取代愛!
奴隸們的呐喊和憤怒擠占了整個王國,每一個邏各斯人都在懷疑神是否離去了,邏各斯人再度陷入了恐慌和哭泣之中。
神真的離去了嗎?
又一場理性危機轟轟烈烈地席卷而來!
邏各斯人不能明白,神是否真的離去了,倘若沒有離去,又為何能容忍這麽多的罪惡,倘若離去了,那麽要什麽時候迴來?
如果神永遠都不迴來…
邏各斯人還有什麽意義?!
正因為神的存在,我們才被賦予了理性。
如今,神離去了,我們被賦予的理性又該何去何從?我們以後要做迴走獸嗎?!
沒有一個人能給出答案,連侍奉神,探尋世間規律的祭司們都無能為力。
邏各斯文明陷入了第二次的理性危機之中,這一場理性危機遠勝以往,無數貴族、無數平民、無數奴隸都開始了行動,暴亂和分裂在王國的各處興起。
邏各斯在流血。
一個輝煌的文明,還未跨過自己的幼年期,就要邁向毀滅之中。
邏各斯人的精神在被一點點地擊垮!
那些掌握權勢的貴族們聯合起來,他們在等待著雅列斯托王的蘇醒,等國王一旦醒來,他們就要要求國王處死領導起義的戴爾圖良。
不計其數的邏各斯人,那些迷茫不已、尋找不到方向的邏各斯人們,也跟隨著貴族們的呐喊,要求處死戴爾圖良。
仿佛隻要處死了這個人,神就會迴來。
仿佛唯有血淋淋的鎮壓,才能將整個王國重新統合起來。
……………………
戴爾圖良從送飯的人口裏聽到這一切。
令他自己都為之驚訝的事,麵對死亡的逐步逼近,自己的心靈竟如此平靜。
他跪坐在麥秸堆上,夜幕很快就完全降臨。
戴爾圖良雙手合十,腦袋微垂。
他在向離去的神禱告,向離去的神求問。
求問一個他問過許多次的問題。
“主啊,你為什麽要離去?”
“你離去了,是因為邏各斯人的道德淪喪嗎?”
貴族裏的智者們都說,神的離去,是因為邏各斯人道德淪喪了,人們不再各司其職,貴族不再是貴族,奴隸不再是奴隸,原本的秩序被破壞了。
他們也認為是大地上到處都是罪惡,所以神離去了。
而隻有恢複原有的秩序,神才會迴來。
戴爾圖良闔緊雙眼,放空著自己的心靈。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神離去。
正因如此,
他比任何人都更願意禱告。
“主啊,你是因為失望而離我們而去嗎?”
不僅僅是戴爾圖良希望有一個答案。
是所有迷茫彷徨的邏各斯人希望有一個答案。
人們希望神來告訴他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但神離去了…
誰都無法給出一個答案。
此時,屋外下起了大雨,這場雨突如其來,像是王國的哭泣。
傾聽著雨聲,戴爾圖良依然在禱告。
道德淪喪了,所以神離去了。
這聽上去是如此的合理。
可是,可是…
“主啊,邏各斯人是你的孩子。”
“難道你願意見到孩子馴化孩子,一些孩子成了貴族,另一些孩子則成奴隸嗎?你願意看到這種各司其職的道德嗎?”
戴爾圖良發問著,他的聲音平淡,卻在這牢房裏久久迴響。
他的禱告,他的發問,不僅僅是要說給神聽的,更是說給自己聽的。
戴爾圖良在禱告中思索。
人隻有透過神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想什麽。
貴族們要處死自己,因為自己引起了道德的淪喪,舊有的道德崩潰了,所以神離去了,災厄也就到來了。
可是…
神愛我們,難道是出於道德嗎?
那豈不是道德改變了,神的愛也會改變?
外麵的雨聲更大了,哀慟籠罩著整個王國。
牢房外的雨水密密麻麻,串成珠線,串成簾子,落在地上的聲音是如此的令人煩躁,戴爾圖良卻不曾在意過。
戴爾圖良沉思了許久,他都尋不到任何的答案。
恍然間他記了起來,父親曾經說過:當該做的都做了的時候,我們就隻剩下對神的信心了。
於是,戴爾圖良將腦袋壓得更低,雙手合得更緊。
“神啊,
看看我們經曆的一切,
你能擁抱我們嗎?
在這世上擁抱我們的苦難,擁抱我們的絕望。”
戴爾圖良保持耐心、信心,一遍又一遍地,在黑暗的牢房中低聲禱告。
貴族們說:因為道德淪喪了,神才離去。
這番說辭是如此的合乎理性,合乎道德。
戴爾圖良盡管心中不認同,可他無法明白,究竟是因為什麽,神才離去。
“不,不是因為道德,神才離去。”
戴爾圖良自言自語著。
如果出於道德,神才離去…
“神難道是道德的神,而不是人的神嗎?
神難道愛我們的道德,而不愛我們本身嗎?”
戴爾圖良自問著,而後他又自答道:
“在我們還做猿人的時候,這世上沒有任何的道德。”
那麽究竟是什麽,神才離去了?
戴爾圖良跪坐在雨聲裏,祈禱、求問。
為了尋求答案,
他不由地迴憶起史書中的記載。
末日的大洪水來臨了,幾乎所有邏各斯人都麵臨著死亡的威脅,洪水要毀滅一切。
不久之後,火焰突然從世界的盡頭爆發出來,天空上遍布著火海,獨角鯨們衝了出來,它們被神賦予了使命,分開了洪水。
在火海之中,洪水被燒滅了,再也沒有洪水來摧毀邏各斯人。
神因為愛我們,所以拯救了全世界。
關於神,史書就記載到這裏。
戴爾圖良的雙手攥緊,他微微抬起頭,像是捕捉到了什麽。
雅列斯托編纂的史書中隻記載了神的拯救,卻沒有記載神的離去。
然而如今,神確確實實地離去了。
戴爾圖良猛然睜開眼睛,他捕捉到了什麽。
雨水落在王國裏,戴爾圖良的淚水也落在了地上。
即使雅列斯托竭力隱藏神的離去,可雅列斯托是見過神的人,史書裏絕不會漏下神的拯救。
戴爾圖良找到了神離去的答案。
“因為愛我們,所以神離去。”
戴爾圖良的淚水混雜在雨聲裏,他明白了愛。
他知道,
邏各斯人是神的孩子。
於是,戴爾圖良喃喃道:
“而因為我們愛,所以要尋到神的所在。”
他是先知的次子,也是王的兄弟,因此,戴爾圖良是被單獨關押起來的。
眼下剛剛黃昏,四周慢慢變得安靜。
即使這些天來一直被關押在這石造的牢房裏,但由於每日都有人來送吃食,和他進行簡單的交流,戴爾圖良還是能得知外界發生了什麽。
他知道自己的兄弟雅列斯托受了重傷,恐怕不治。
受困於牢房裏,戴爾圖良隻能每日為自己的兄弟祈禱。
自從亞爾離世後,兄弟二人過往的矛盾都被時間消弭了,在雅列斯托伸出的和解之手下,他們也終於學會了重視彼此。
除了雅列斯托病重的消息外,戴爾圖良還得知了些別的事。
這場奴隸暴亂簡直是史無前例,不僅規模最大,影響力也非同小可。
數以萬計的奴隸們口中的“神離去了”,更是讓整個王國的精神震懾不已。
他們說,神離去了,所以這世上出現數不勝數的罪惡。
他們說,神離去了,沒有一個人再見過神了,神拋下了邏各斯人。
…………
貴族們原本以為奴隸們不過是在危言聳聽,隻是,成千上萬句危言聳聽加在一起,足以將文明的大廈擊垮。
偉大的雅列斯托王傷重不醒,軍隊在巨龍的火焰中損失慘重,先知的巨像也在戰場中垮塌……
神若是還在高山之上,還在眷顧邏各斯人,
怎麽會讓邏各斯人遭遇此等災禍?!
慌亂的貴族們趁著雅列斯托王仍在昏迷,煽動規律園的祭司們登上高山之巔。
沒有一個人不期望著祭司們能在山巔看見神的身影。
隻是…
神不在那裏。
無人能找到祂的蹤跡。
神…
好像真的離去了。
畏懼與絕望如同瘟疫,一傳十,十傳百。
不僅僅是那些暴亂的奴隸們,
整個王國所有被奴役的邏各斯人都在呐喊同一句話:
神離去了!
邏各斯處處都是罪惡!
因為你們用巨像取代神,用奴役取代愛!
奴隸們的呐喊和憤怒擠占了整個王國,每一個邏各斯人都在懷疑神是否離去了,邏各斯人再度陷入了恐慌和哭泣之中。
神真的離去了嗎?
又一場理性危機轟轟烈烈地席卷而來!
邏各斯人不能明白,神是否真的離去了,倘若沒有離去,又為何能容忍這麽多的罪惡,倘若離去了,那麽要什麽時候迴來?
如果神永遠都不迴來…
邏各斯人還有什麽意義?!
正因為神的存在,我們才被賦予了理性。
如今,神離去了,我們被賦予的理性又該何去何從?我們以後要做迴走獸嗎?!
沒有一個人能給出答案,連侍奉神,探尋世間規律的祭司們都無能為力。
邏各斯文明陷入了第二次的理性危機之中,這一場理性危機遠勝以往,無數貴族、無數平民、無數奴隸都開始了行動,暴亂和分裂在王國的各處興起。
邏各斯在流血。
一個輝煌的文明,還未跨過自己的幼年期,就要邁向毀滅之中。
邏各斯人的精神在被一點點地擊垮!
那些掌握權勢的貴族們聯合起來,他們在等待著雅列斯托王的蘇醒,等國王一旦醒來,他們就要要求國王處死領導起義的戴爾圖良。
不計其數的邏各斯人,那些迷茫不已、尋找不到方向的邏各斯人們,也跟隨著貴族們的呐喊,要求處死戴爾圖良。
仿佛隻要處死了這個人,神就會迴來。
仿佛唯有血淋淋的鎮壓,才能將整個王國重新統合起來。
……………………
戴爾圖良從送飯的人口裏聽到這一切。
令他自己都為之驚訝的事,麵對死亡的逐步逼近,自己的心靈竟如此平靜。
他跪坐在麥秸堆上,夜幕很快就完全降臨。
戴爾圖良雙手合十,腦袋微垂。
他在向離去的神禱告,向離去的神求問。
求問一個他問過許多次的問題。
“主啊,你為什麽要離去?”
“你離去了,是因為邏各斯人的道德淪喪嗎?”
貴族裏的智者們都說,神的離去,是因為邏各斯人道德淪喪了,人們不再各司其職,貴族不再是貴族,奴隸不再是奴隸,原本的秩序被破壞了。
他們也認為是大地上到處都是罪惡,所以神離去了。
而隻有恢複原有的秩序,神才會迴來。
戴爾圖良闔緊雙眼,放空著自己的心靈。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神離去。
正因如此,
他比任何人都更願意禱告。
“主啊,你是因為失望而離我們而去嗎?”
不僅僅是戴爾圖良希望有一個答案。
是所有迷茫彷徨的邏各斯人希望有一個答案。
人們希望神來告訴他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但神離去了…
誰都無法給出一個答案。
此時,屋外下起了大雨,這場雨突如其來,像是王國的哭泣。
傾聽著雨聲,戴爾圖良依然在禱告。
道德淪喪了,所以神離去了。
這聽上去是如此的合理。
可是,可是…
“主啊,邏各斯人是你的孩子。”
“難道你願意見到孩子馴化孩子,一些孩子成了貴族,另一些孩子則成奴隸嗎?你願意看到這種各司其職的道德嗎?”
戴爾圖良發問著,他的聲音平淡,卻在這牢房裏久久迴響。
他的禱告,他的發問,不僅僅是要說給神聽的,更是說給自己聽的。
戴爾圖良在禱告中思索。
人隻有透過神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想什麽。
貴族們要處死自己,因為自己引起了道德的淪喪,舊有的道德崩潰了,所以神離去了,災厄也就到來了。
可是…
神愛我們,難道是出於道德嗎?
那豈不是道德改變了,神的愛也會改變?
外麵的雨聲更大了,哀慟籠罩著整個王國。
牢房外的雨水密密麻麻,串成珠線,串成簾子,落在地上的聲音是如此的令人煩躁,戴爾圖良卻不曾在意過。
戴爾圖良沉思了許久,他都尋不到任何的答案。
恍然間他記了起來,父親曾經說過:當該做的都做了的時候,我們就隻剩下對神的信心了。
於是,戴爾圖良將腦袋壓得更低,雙手合得更緊。
“神啊,
看看我們經曆的一切,
你能擁抱我們嗎?
在這世上擁抱我們的苦難,擁抱我們的絕望。”
戴爾圖良保持耐心、信心,一遍又一遍地,在黑暗的牢房中低聲禱告。
貴族們說:因為道德淪喪了,神才離去。
這番說辭是如此的合乎理性,合乎道德。
戴爾圖良盡管心中不認同,可他無法明白,究竟是因為什麽,神才離去。
“不,不是因為道德,神才離去。”
戴爾圖良自言自語著。
如果出於道德,神才離去…
“神難道是道德的神,而不是人的神嗎?
神難道愛我們的道德,而不愛我們本身嗎?”
戴爾圖良自問著,而後他又自答道:
“在我們還做猿人的時候,這世上沒有任何的道德。”
那麽究竟是什麽,神才離去了?
戴爾圖良跪坐在雨聲裏,祈禱、求問。
為了尋求答案,
他不由地迴憶起史書中的記載。
末日的大洪水來臨了,幾乎所有邏各斯人都麵臨著死亡的威脅,洪水要毀滅一切。
不久之後,火焰突然從世界的盡頭爆發出來,天空上遍布著火海,獨角鯨們衝了出來,它們被神賦予了使命,分開了洪水。
在火海之中,洪水被燒滅了,再也沒有洪水來摧毀邏各斯人。
神因為愛我們,所以拯救了全世界。
關於神,史書就記載到這裏。
戴爾圖良的雙手攥緊,他微微抬起頭,像是捕捉到了什麽。
雅列斯托編纂的史書中隻記載了神的拯救,卻沒有記載神的離去。
然而如今,神確確實實地離去了。
戴爾圖良猛然睜開眼睛,他捕捉到了什麽。
雨水落在王國裏,戴爾圖良的淚水也落在了地上。
即使雅列斯托竭力隱藏神的離去,可雅列斯托是見過神的人,史書裏絕不會漏下神的拯救。
戴爾圖良找到了神離去的答案。
“因為愛我們,所以神離去。”
戴爾圖良的淚水混雜在雨聲裏,他明白了愛。
他知道,
邏各斯人是神的孩子。
於是,戴爾圖良喃喃道:
“而因為我們愛,所以要尋到神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