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婚的聖旨,在元宵翌日就由內侍到郭府宣讀了。賜婚的聖旨無異於一顆石子,丟進了平淡的東京,蕩起一圈圈漣漪。前一日元宵夜宴,皇帝口頭旨意一下,人們就爭先恐後地同郭守文道喜。翌日聖旨一下,也有許多人家送上了厚厚的賀禮。
郭家人歡歡喜喜地接了聖旨,用厚厚的荷包送走了宣旨的內侍。郭夫人就吩咐了門房,掛了兩串鞭炮在門口,鞭炮隨即就“劈裏啪啦”地響起來了。
他們才從郭府出來,騎在馬上的侍衛走慢的也不過走出了幾十尺的距離,郭府就已經掛起了鞭炮。隨著宣旨內侍出宮的小公公同樣坐在馬車裏,同麵前的內侍低聲道:“這郭家可見是歡喜壞了。”
內侍聽著外頭的鞭炮聲,低低笑了一聲,意有所指地說道:“可不是嘛……女兒嫁了太子殿下,這身份可就是板上釘釘的了。換成誰家,也是歡喜的。”
卻說在鞭炮聲裏的郭家,上到郭家的主子,下到伺候的奴仆,個個都是笑容滿麵,郭家洋溢著滿滿的喜氣。
領了聖旨,郭夫人帶著女兒迴了房。坐下就對身邊的大丫鬟說道:“今兒是個好日子,該是闔府一同歡喜的,傳本夫人的話,叫管家給府裏的丫鬟小廝多發一月的銀錢!”
大丫鬟自然也是有份的,於是揚著唇就出去了。
母親這般,正是重視自己,樂自己所樂!郭燕端歡喜,一邊坐在母親身邊,嘴上笑著:“母親這麽大手筆,可是要府裏的下人們都沾一沾福氣了。”
“這點銀錢算什麽!該散出去的還是得散,這可是拉攏人心的好法子!這些奴仆都是見錢眼開的,隻有給下人們足夠錢了,他們才懂得衷心護主!我們府裏的下人,月銀都要比其他高門大戶裏的高。”郭夫人執掌中饋,自己的出身擺在那裏,雖是商賈,可是實打實的是有大把的銀錢可花。
郭燕端受教地頻頻點頭,“母親說的是,那女兒到了宮裏,也是要散錢去拉攏人心的。”
看她笑眯眯的模樣,跟隻小狐狸一樣,郭夫人心情大好,抬手點了她一下,“你便放心吧!都給你放嫁妝裏了!進了宮,你也是定然不愁吃用的!”
前些日子去金銀樓訂下的首飾已經送過來了,比預定的日子要早。郭燕端拿了首飾,頗為滿意,通通都放進了妝盒裏。
日子就在郭家嫁女的準備中悄悄過去了。
安排給側妃的宮殿已經選好了,是位於崇教殿後麵的如意殿。經過半個多月的修整,如意殿已經是煥然一新,雖然不能跟當初的承恩殿相比,可也挑不出什麽不足來。
皇後對這門親事頗為看重,雖說聖意是一月後完婚,皇後還是叫欽天監算吉日。而後欽天監的監正親算了二月十六是個吉日,於是親事就定在了那一日。
二月十日,李皇後親自來了一趟東宮。她的本意是要來看看懷孕而“閉門不出”的太子妃,然後才是去看如意殿準備得如何。
雖然有司琴先前來稟報過,可是真當親眼見到那一條女子手臂粗的枷鎖,李皇後還是愣了好一會。不愧是高居鳳位的人,李皇後眸裏一閃而過的光芒,就恢複了臉色。
“兒臣給母後請安。”墨挽歌仿佛看不到皇後的異色,得體地撐著肚子起身行禮。她走動時鐵鏈發出的低沉的摩擦聲,聽在李皇後耳裏卻十分刺耳。
李皇後心裏歎了口氣,親自扶起她,又牽著她坐下。二人就在圓桌前坐下,李皇後盡可能地放鬆自己的語調:“你如今行動不便,哪裏要這麽多禮。本宮今日就是想過來看看你,從年前就沒見到你,太子又說你身子不好……本宮記掛著你的身子,奈何忙著側妃的事,委屈你了。”
墨挽歌垂著眼眸,突然又起身了,屈膝一拜,低聲道:“兒臣懷著身孕,多有不便,以至於殿下的親事都要母後操勞。”
李皇後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卻沒說,靜默了兩三息,開口卻是讓殿裏的人都出去。
主子出言揮退她們,定然是有要事說。眾人也不敢耽誤,輕拜了一下就退出去了。
寢殿一下子就剩下兩人,安靜得叫墨挽歌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墨挽歌依舊拜在地上,卻抬頭看向李皇後,眼裏浮現流光,眉梢略垂,神情隱有懇求。
藍色的天空中飄著幾片潔白無瑕的雲朵,不知從哪裏來的麻雀渣渣叫著。
司琴出了寢殿,抬頭從屋簷望出去,正是四四方方的藍色天空。她眼裏沉澱了幾分迷茫,不知自己先前勸著皇後娘娘給太子殿下納側妃是對是錯。
她自小就跟著李皇後,看著她從一個閨中女長成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後。也知道,李皇後是將太子看成了自己的親骨肉,盡量地照拂著。日子久了,自己也習慣了為太子思量。
太子有才學,有策略。如今幫皇上處理政務,也做得井井有條。隻是,連皇後也越來越不知道太子的想法了。
說太子對太子妃有情吧,他求娶太子妃的同時,又去招惹了寧國公的女兒做了側妃,也將要娶郭家的女兒了。可要說他無情吧……又叫太子妃生下長子,聽說如今又緊著太子妃,將她放在心尖上。
“司琴姑姑,不如去側間喝杯茶水?”同出來的紅霞笑著問道。
玉盞在旁邊微笑,附和了兩句。
於是幾人就去了左側間,怕主子傳喚於是特意沒合上門。玉盞去沏了茶,親手遞給司琴,她低聲感謝道:“還要多謝司琴姑娘了。”
司琴雙手接過,算是承了這個情,“你言重了,我們不都是為了主子嗎。皇後娘娘作為母後,也希望兩個主子能相處得好。”
紅霞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
外頭的雪有些化了,於是宮人就拿著掃帚,努力將沒化的雪都堆到牆邊。陽光明媚著,想來這些殘雪也很快就能化去了。內廷送了好一些花草過來,如今院裏也不隻是白色的雪,添了花草的顏色,顯得生機勃勃。
從左側間的門框看出去,外麵進來兩個小太監,兩人提著一筐食材進來,路過左側間往後頭去了。紅霞惦記著去看有什麽食材,於是放下茶盞道了句,就出去了。
各司其職,各為其主。
玉盞從袖子裏拿出了一塊粉色繡帕,她剝開來,帕子裏包著一個美輪美奐的金鐲子,並非內造品,卻也精致貴重。玉盞將手裏的東西遞過去,迎著對麵疑惑的目光,玉盞道:“這是太子妃特意吩咐的,還請司琴姑娘笑納。”
司琴看著那個鑲著一顆紅色寶石的金鐲子,想來應該是太子妃的陪嫁,一看就知道珍貴。她卻沒拿,反而是端起了茶盞,抿了口清醇的茶,接著才淡淡說道:“玉盞姑姑,你年長於我,這些事本要比我通透。皇後娘娘今兒來,隻是來看兒媳罷了,說到底並沒有我什麽事。無功不受祿,這賞賜我是受不起的。”
玉盞眼睛一轉,臉上反而露出笑容,徐徐用手裏的帕子把鐲子包起來,道:“我也是仗著年歲大些,所以才托大叫你一聲姑娘。皇後娘娘看重姑娘,想來是不願意委屈了姑娘,籌一些嫁妝也罷,區區一個鐲子,誰也不會介懷。而對於太子妃而言,這隻是謝禮。”
司琴將茶盞拿遠了些,抬眼探究地看向玉盞。
玉盞大大方方地任由她看,揚起笑,道:“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子殿下的心思我不知道,可是我家姑娘……她年小喪母,事關多人,可卻不關我家姑娘的事。萬萬沒想到太子殿下會遷怒於我家姑娘,以至於如今……是我多話了。”玉盞收斂了笑意,將帕子放在桌角,“姑娘收下吧。”
司琴看了她一眼,緊了眉眼。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李皇後才喚了人。也是這會,玉盞才沏了兩盞雲霧茶呈上來。
不知兩人在寢殿裏說了什麽,李皇後麵色有些沉重,而墨挽歌坐在床榻邊,眼眶似乎紅了。
李皇後端了茶盞,想起另外一事,便遣了玉盞和司琴同去如意殿,於是殿內又剩下了她們二人。
“若是你心意已決,那本宮再勸,便是個惡人了。”李皇後用茶蓋撫去了茶沫,語重心長,“既然如此,那就這樣決定了吧,本宮會配合你的。隻是,你真能狠下心來?”
先前我滿懷熱情,他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後來我被迫懷了孩子,對我溫情脈脈,可我再無所求。這段關係是我們一起搞砸的,其實誰都難辭其咎。
墨挽歌端著茶盞,稍稍平複了心情,神情認真而堅定,“不是我期盼的,就談不上狠心與否。母後,我不求恩愛,隻求家人平安,可是殿下幾次命令,便是以我家人相威脅。”
墨挽歌說的是“命令”,顯然是心有不滿。李皇後皺了皺眉,借著喝茶的動作掩飾自己一時間的不自然。
郭家人歡歡喜喜地接了聖旨,用厚厚的荷包送走了宣旨的內侍。郭夫人就吩咐了門房,掛了兩串鞭炮在門口,鞭炮隨即就“劈裏啪啦”地響起來了。
他們才從郭府出來,騎在馬上的侍衛走慢的也不過走出了幾十尺的距離,郭府就已經掛起了鞭炮。隨著宣旨內侍出宮的小公公同樣坐在馬車裏,同麵前的內侍低聲道:“這郭家可見是歡喜壞了。”
內侍聽著外頭的鞭炮聲,低低笑了一聲,意有所指地說道:“可不是嘛……女兒嫁了太子殿下,這身份可就是板上釘釘的了。換成誰家,也是歡喜的。”
卻說在鞭炮聲裏的郭家,上到郭家的主子,下到伺候的奴仆,個個都是笑容滿麵,郭家洋溢著滿滿的喜氣。
領了聖旨,郭夫人帶著女兒迴了房。坐下就對身邊的大丫鬟說道:“今兒是個好日子,該是闔府一同歡喜的,傳本夫人的話,叫管家給府裏的丫鬟小廝多發一月的銀錢!”
大丫鬟自然也是有份的,於是揚著唇就出去了。
母親這般,正是重視自己,樂自己所樂!郭燕端歡喜,一邊坐在母親身邊,嘴上笑著:“母親這麽大手筆,可是要府裏的下人們都沾一沾福氣了。”
“這點銀錢算什麽!該散出去的還是得散,這可是拉攏人心的好法子!這些奴仆都是見錢眼開的,隻有給下人們足夠錢了,他們才懂得衷心護主!我們府裏的下人,月銀都要比其他高門大戶裏的高。”郭夫人執掌中饋,自己的出身擺在那裏,雖是商賈,可是實打實的是有大把的銀錢可花。
郭燕端受教地頻頻點頭,“母親說的是,那女兒到了宮裏,也是要散錢去拉攏人心的。”
看她笑眯眯的模樣,跟隻小狐狸一樣,郭夫人心情大好,抬手點了她一下,“你便放心吧!都給你放嫁妝裏了!進了宮,你也是定然不愁吃用的!”
前些日子去金銀樓訂下的首飾已經送過來了,比預定的日子要早。郭燕端拿了首飾,頗為滿意,通通都放進了妝盒裏。
日子就在郭家嫁女的準備中悄悄過去了。
安排給側妃的宮殿已經選好了,是位於崇教殿後麵的如意殿。經過半個多月的修整,如意殿已經是煥然一新,雖然不能跟當初的承恩殿相比,可也挑不出什麽不足來。
皇後對這門親事頗為看重,雖說聖意是一月後完婚,皇後還是叫欽天監算吉日。而後欽天監的監正親算了二月十六是個吉日,於是親事就定在了那一日。
二月十日,李皇後親自來了一趟東宮。她的本意是要來看看懷孕而“閉門不出”的太子妃,然後才是去看如意殿準備得如何。
雖然有司琴先前來稟報過,可是真當親眼見到那一條女子手臂粗的枷鎖,李皇後還是愣了好一會。不愧是高居鳳位的人,李皇後眸裏一閃而過的光芒,就恢複了臉色。
“兒臣給母後請安。”墨挽歌仿佛看不到皇後的異色,得體地撐著肚子起身行禮。她走動時鐵鏈發出的低沉的摩擦聲,聽在李皇後耳裏卻十分刺耳。
李皇後心裏歎了口氣,親自扶起她,又牽著她坐下。二人就在圓桌前坐下,李皇後盡可能地放鬆自己的語調:“你如今行動不便,哪裏要這麽多禮。本宮今日就是想過來看看你,從年前就沒見到你,太子又說你身子不好……本宮記掛著你的身子,奈何忙著側妃的事,委屈你了。”
墨挽歌垂著眼眸,突然又起身了,屈膝一拜,低聲道:“兒臣懷著身孕,多有不便,以至於殿下的親事都要母後操勞。”
李皇後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卻沒說,靜默了兩三息,開口卻是讓殿裏的人都出去。
主子出言揮退她們,定然是有要事說。眾人也不敢耽誤,輕拜了一下就退出去了。
寢殿一下子就剩下兩人,安靜得叫墨挽歌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墨挽歌依舊拜在地上,卻抬頭看向李皇後,眼裏浮現流光,眉梢略垂,神情隱有懇求。
藍色的天空中飄著幾片潔白無瑕的雲朵,不知從哪裏來的麻雀渣渣叫著。
司琴出了寢殿,抬頭從屋簷望出去,正是四四方方的藍色天空。她眼裏沉澱了幾分迷茫,不知自己先前勸著皇後娘娘給太子殿下納側妃是對是錯。
她自小就跟著李皇後,看著她從一個閨中女長成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後。也知道,李皇後是將太子看成了自己的親骨肉,盡量地照拂著。日子久了,自己也習慣了為太子思量。
太子有才學,有策略。如今幫皇上處理政務,也做得井井有條。隻是,連皇後也越來越不知道太子的想法了。
說太子對太子妃有情吧,他求娶太子妃的同時,又去招惹了寧國公的女兒做了側妃,也將要娶郭家的女兒了。可要說他無情吧……又叫太子妃生下長子,聽說如今又緊著太子妃,將她放在心尖上。
“司琴姑姑,不如去側間喝杯茶水?”同出來的紅霞笑著問道。
玉盞在旁邊微笑,附和了兩句。
於是幾人就去了左側間,怕主子傳喚於是特意沒合上門。玉盞去沏了茶,親手遞給司琴,她低聲感謝道:“還要多謝司琴姑娘了。”
司琴雙手接過,算是承了這個情,“你言重了,我們不都是為了主子嗎。皇後娘娘作為母後,也希望兩個主子能相處得好。”
紅霞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
外頭的雪有些化了,於是宮人就拿著掃帚,努力將沒化的雪都堆到牆邊。陽光明媚著,想來這些殘雪也很快就能化去了。內廷送了好一些花草過來,如今院裏也不隻是白色的雪,添了花草的顏色,顯得生機勃勃。
從左側間的門框看出去,外麵進來兩個小太監,兩人提著一筐食材進來,路過左側間往後頭去了。紅霞惦記著去看有什麽食材,於是放下茶盞道了句,就出去了。
各司其職,各為其主。
玉盞從袖子裏拿出了一塊粉色繡帕,她剝開來,帕子裏包著一個美輪美奐的金鐲子,並非內造品,卻也精致貴重。玉盞將手裏的東西遞過去,迎著對麵疑惑的目光,玉盞道:“這是太子妃特意吩咐的,還請司琴姑娘笑納。”
司琴看著那個鑲著一顆紅色寶石的金鐲子,想來應該是太子妃的陪嫁,一看就知道珍貴。她卻沒拿,反而是端起了茶盞,抿了口清醇的茶,接著才淡淡說道:“玉盞姑姑,你年長於我,這些事本要比我通透。皇後娘娘今兒來,隻是來看兒媳罷了,說到底並沒有我什麽事。無功不受祿,這賞賜我是受不起的。”
玉盞眼睛一轉,臉上反而露出笑容,徐徐用手裏的帕子把鐲子包起來,道:“我也是仗著年歲大些,所以才托大叫你一聲姑娘。皇後娘娘看重姑娘,想來是不願意委屈了姑娘,籌一些嫁妝也罷,區區一個鐲子,誰也不會介懷。而對於太子妃而言,這隻是謝禮。”
司琴將茶盞拿遠了些,抬眼探究地看向玉盞。
玉盞大大方方地任由她看,揚起笑,道:“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子殿下的心思我不知道,可是我家姑娘……她年小喪母,事關多人,可卻不關我家姑娘的事。萬萬沒想到太子殿下會遷怒於我家姑娘,以至於如今……是我多話了。”玉盞收斂了笑意,將帕子放在桌角,“姑娘收下吧。”
司琴看了她一眼,緊了眉眼。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李皇後才喚了人。也是這會,玉盞才沏了兩盞雲霧茶呈上來。
不知兩人在寢殿裏說了什麽,李皇後麵色有些沉重,而墨挽歌坐在床榻邊,眼眶似乎紅了。
李皇後端了茶盞,想起另外一事,便遣了玉盞和司琴同去如意殿,於是殿內又剩下了她們二人。
“若是你心意已決,那本宮再勸,便是個惡人了。”李皇後用茶蓋撫去了茶沫,語重心長,“既然如此,那就這樣決定了吧,本宮會配合你的。隻是,你真能狠下心來?”
先前我滿懷熱情,他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後來我被迫懷了孩子,對我溫情脈脈,可我再無所求。這段關係是我們一起搞砸的,其實誰都難辭其咎。
墨挽歌端著茶盞,稍稍平複了心情,神情認真而堅定,“不是我期盼的,就談不上狠心與否。母後,我不求恩愛,隻求家人平安,可是殿下幾次命令,便是以我家人相威脅。”
墨挽歌說的是“命令”,顯然是心有不滿。李皇後皺了皺眉,借著喝茶的動作掩飾自己一時間的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