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女子在灶台前忙活晚飯的時候,張明就在院子裏將推車上的水果搬到院子裏。今日他迴來的比較早,將水果搬完了,女子還沒有做完飯菜。
張明雙手交叉之後往前伸,又慢慢往上,活動了一番之後,無疑輕快了不少。
但隨著天漸黑,張明望著天空又想起昨夜的火光衝天。
“開飯了!”女子喊了一聲,一邊端了飯菜走到裏廳去。而她將幾道菜都擺上桌子,又招唿了一兒一女吃飯之後,再一次走出來,卻發現張明還站在院子裏望著天空。
女子低低喊了兩聲,都沒得到迴複。於是隨手拿了帕子擦手,一邊走到院子裏,“夫君,你在想什麽?”
張明迴過神來,才發現女子已經站在自己身邊了。
自己婆娘的容貌不如何出色,可是賢良淑德,又給自己育有一兒一女。而自己雖然每日辛苦了些,但是每月還有剩餘的薄薄銀錢可以存下,總之生活幸福而且有奔頭。
因為身處幸福之中,今日又從來往的客人口中聽得墨府的事情,不免同情。
張明想了想,先開口問道:“昨夜拱辰街那邊大火,你知道嗎?”
女子拍拍手裏的帕子,點頭道:“知道啊,墨府嘛!上街買菜的時候聽人說了,聽說那掛在府邸門口的牌匾還是皇上親賜的呢。唉,好端端的說燒就燒了,就算僥幸沒被大火收了性命,想想同過災難而死去的親人,怕是要活下去也難了。”
有時候活下去的人背負的傷痛太深,或許遠遠要比一死了之要更加痛苦。
然而張明想說的並不是這個,“那你可有聽說,墨府昨夜是有人蓄意縱火的?”
女子不明所以,但還是點了點頭。
張明說到這裏倒是有些不知如何說下去了,腦子裏浮現昨夜那個男子的冰冷目光,猶豫了好一會。
女子倒是皺起眉頭,追問道:“怎麽了?”
好一會,張明像是下定決心似的歎了口氣,隨即垂下眼簾,拉住女子的手,“昨日我不是賣得比較晚嘛,迴來都已經很晚了。我走過寧國公府的時候,看到一名男子,停在寧國公府的小門外。當時我看著就很可疑,他穿的並非是寧國公府的小廝衣裳,不過確實是小廝扮相。”
女子點頭,雖說還是不明白他要說什麽,但還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張明就繼續說:“因此,我也多看了他一眼。當時他也看著我,我看他目光不善,就匆匆迴來了。再沒多久,我就見到西邊不知哪戶人家起火了。”
“所以呢?”女子問。
“要去城門的時候,路過張榜處。看過了我才知道,昨夜我看到的那人,就是懸賞令的那個。”張明歎了口氣,心道真不知道這是命中注定的還是什麽,怎麽昨夜就多看了那麽一眼。
女子聽明白了,轉著眼眸想著,“所以你是在苦惱,要不要去官府舉報?”
張明點頭。
女子忽然一笑,鬆開他的手,把帕子放到一邊的筐子邊上,接著笑盈盈地看向張明,說:“聽說有五十兩的賞銀呢!那可是上天賜給我們家的!幾年的花用都有了。要是不說,遲早也是會結案的,若是去舉報,墨家死的那麽多個人也能早些瞑目不是?”
“可是,我怕會連累到我們家……”張明猶猶豫豫地說出了他所擔心的事情。
女子聽了,也猶豫下來。
正當張明想要說罷了的時候,女子卻又拉著他的手,意有所指地說道:“聽人說今日太子妃出宮了,而後進宮之前把幾個墨家活下來的人安置在客棧中。”
這些消息沒有人特意封鎖,總之在集市中打聽一下就都知道。故而,這些消息不僅女子知道,張明也是知道的。
張明想著她話中的意思,慢慢皺眉,很快又露出笑容。
翌日一早,張明沒有推車去市場賣水果,而是去了京兆尹府,直言他是為了懸賞令而來。
斷了的線索又有了後續!京兆尹府中當值的人幾乎都是昨夜在熬的人,聽此個個一掃疲倦,眼睛亮堂得跟東邊的日出一般。
一直在記著什麽東西的金奈也是來了興趣,因為懸賞令的畫像就是他畫的,急著見到嫌犯的真麵目呢。
而這個時候,張明卻話鋒一轉,道:“這件事情,小人想等墨家的人同在這裏的時候說,或者,小人可以不出現在接下去的出堂審問中。”
證人不出堂堂證明,那跟沒有證人有何區別?急著破案,這後者的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乎那就隻有前麵的一個選項了。
墨家的人?
金奈想了想,派人去客棧將林氏接過來。還特意囑咐了幾句務必客氣一些的話……
而在客棧中的林氏一聽到消息,當即帶著今日再度趕出來的玉盞和一個新買的丫鬟出門,直奔京兆尹。
見到來人不過是一個年輕而美貌的夫人,眉眼不掩疲倦,有幾分風塵仆仆,張明有一瞬間的晃神。
林氏先給京兆尹行了禮,後者側身躲開。
而陪同在側的金奈等人,個個都是恭敬地給林氏作揖,且尊一句“墨夫人”。
這行為落在張明眼裏,他才意識到這位夫人並不似他自己想的那麽可憐無助。反應過來時,他也學著身邊的人彎腰作揖,喚了一句“墨夫人”。
見到當事人,張明沒再藏著掖著。先是說了前天夜裏自己迴家路上遇到的事,他稍稍陷入記憶,平靜地說道:“由於小人就住在寧國公府後頭,來來往往的,就知寧國公府裏的小廝都是穿著藍黑色的粗服,而那人穿的是灰青色的,想來就覺得奇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氏聽到這裏,在心裏過了一遍,有什麽她遲遲想不通的事在這瞬間就懂了,如醐醍灌頂。不過為了保險起見,為求穩妥,林氏還是問道:“那人是不是在腰間還紮著一條黑布,而領口也有一圈黑色?”
張明眯著眼睛想了想,如實道:“腰間確實有紮黑布條,但領口……那時巷子暗,他又站在小門邊,看不到領口是什麽樣的。”
聽此,林氏已經確定對方說的就是耿巳了。
墨家活下來的人隻有這麽幾個,其中管家是睡在賬房逃過一劫,而墨修如今還躺在醫館裏動彈不得,能穿著小廝服在外的無非耿巳一人。
“寧國公府……”林氏輕聲說了一句,美眸輕轉落在京兆尹身上,福身一拜,語氣堅定:“還請大人派人去寧國公府一問,人證有了,看著耿巳進了寧國公府,這事兒事關百十性命,寧國公是得給我墨家一個交代。”
京兆尹不似林氏,隻對於找到兇手而慶幸且惱恨。京兆尹卻是大感頭疼,寧國公牽扯其中,顯見是一件大事。
從剛才便一言不發的玉盞,看了來舉報的張明一眼,往前走了一步,道:“大人,出宮之前太子妃囑咐了一句,這事定是查個要水落石出的。今日查出來的事,奴婢也會一字不漏地告知太子妃。”
玉盞施壓,顯然是太子妃授意。
京兆尹心裏叫苦,臉上還得扯出個不甚自然的笑來,“這是自然……不過辦案也不容易,還請姑姑理解。”
玉盞自然是應下。
“還要大人派人保護好這位公子。”林氏認真道,說罷轉身朝著張明,白皙的雙手疊在一起,朝張明拜了一拜:“多謝這位公子仗義,若不是公子來說線索,我墨家死去的人不知何時才能瞑目。”
張明不知所措地往邊上挪了兩步,擺手道:“小人不過是碰巧見到了,且人在做,天在看,沒有小人的話總也會有人見到……墨家總能申冤的。”
林氏微微一笑,也沒反駁。張明不過是個尋常百姓,不比世家之人,其中彎彎道道是一下子沒法說明白的。其中牽扯得多了,能否申冤可還真是說不定。不過這些話,說出來並不合適,且看吧……
這時,玉盞將一個巴掌大沉甸甸的荷包遞到張明手中,裏邊不止五十兩賞銀,還有一張百兩銀票。
為了不把張明暴露出去,叫人知道是何人舉報,京兆尹是請張明先迴去,約摸過了兩刻鍾,才派人前去寧國公府。
京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墨家的事了。見得京兆尹府出動十多人,好事的百姓紛紛猜測是墨家的事有後續了,有些沒事的閑人,竟然都隨著出動的兵卒而動。
寧國公府釘著四十九顆銅釘的黑色大門關著,門口兩側的兩座石獅威嚴無比。因為國公府門前不得做生意,寬敞的門口往來的人並不多。
一隊從京兆尹而來的人馬停在寧國公府前,為首的人徑直上前,抬手拍門。
湊趣來的人也停在門口,驚疑不定地望著威嚴的寧國公府的牌匾。
“寧國公府?寧國公府犯了什麽事兒嗎!沒聽說啊,怎麽這麽突然……”
“國公爺深居簡出的,怎麽會犯事?”
“誒,這些個貴人們做什麽事難道會叫咱們知道?”
張明雙手交叉之後往前伸,又慢慢往上,活動了一番之後,無疑輕快了不少。
但隨著天漸黑,張明望著天空又想起昨夜的火光衝天。
“開飯了!”女子喊了一聲,一邊端了飯菜走到裏廳去。而她將幾道菜都擺上桌子,又招唿了一兒一女吃飯之後,再一次走出來,卻發現張明還站在院子裏望著天空。
女子低低喊了兩聲,都沒得到迴複。於是隨手拿了帕子擦手,一邊走到院子裏,“夫君,你在想什麽?”
張明迴過神來,才發現女子已經站在自己身邊了。
自己婆娘的容貌不如何出色,可是賢良淑德,又給自己育有一兒一女。而自己雖然每日辛苦了些,但是每月還有剩餘的薄薄銀錢可以存下,總之生活幸福而且有奔頭。
因為身處幸福之中,今日又從來往的客人口中聽得墨府的事情,不免同情。
張明想了想,先開口問道:“昨夜拱辰街那邊大火,你知道嗎?”
女子拍拍手裏的帕子,點頭道:“知道啊,墨府嘛!上街買菜的時候聽人說了,聽說那掛在府邸門口的牌匾還是皇上親賜的呢。唉,好端端的說燒就燒了,就算僥幸沒被大火收了性命,想想同過災難而死去的親人,怕是要活下去也難了。”
有時候活下去的人背負的傷痛太深,或許遠遠要比一死了之要更加痛苦。
然而張明想說的並不是這個,“那你可有聽說,墨府昨夜是有人蓄意縱火的?”
女子不明所以,但還是點了點頭。
張明說到這裏倒是有些不知如何說下去了,腦子裏浮現昨夜那個男子的冰冷目光,猶豫了好一會。
女子倒是皺起眉頭,追問道:“怎麽了?”
好一會,張明像是下定決心似的歎了口氣,隨即垂下眼簾,拉住女子的手,“昨日我不是賣得比較晚嘛,迴來都已經很晚了。我走過寧國公府的時候,看到一名男子,停在寧國公府的小門外。當時我看著就很可疑,他穿的並非是寧國公府的小廝衣裳,不過確實是小廝扮相。”
女子點頭,雖說還是不明白他要說什麽,但還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張明就繼續說:“因此,我也多看了他一眼。當時他也看著我,我看他目光不善,就匆匆迴來了。再沒多久,我就見到西邊不知哪戶人家起火了。”
“所以呢?”女子問。
“要去城門的時候,路過張榜處。看過了我才知道,昨夜我看到的那人,就是懸賞令的那個。”張明歎了口氣,心道真不知道這是命中注定的還是什麽,怎麽昨夜就多看了那麽一眼。
女子聽明白了,轉著眼眸想著,“所以你是在苦惱,要不要去官府舉報?”
張明點頭。
女子忽然一笑,鬆開他的手,把帕子放到一邊的筐子邊上,接著笑盈盈地看向張明,說:“聽說有五十兩的賞銀呢!那可是上天賜給我們家的!幾年的花用都有了。要是不說,遲早也是會結案的,若是去舉報,墨家死的那麽多個人也能早些瞑目不是?”
“可是,我怕會連累到我們家……”張明猶猶豫豫地說出了他所擔心的事情。
女子聽了,也猶豫下來。
正當張明想要說罷了的時候,女子卻又拉著他的手,意有所指地說道:“聽人說今日太子妃出宮了,而後進宮之前把幾個墨家活下來的人安置在客棧中。”
這些消息沒有人特意封鎖,總之在集市中打聽一下就都知道。故而,這些消息不僅女子知道,張明也是知道的。
張明想著她話中的意思,慢慢皺眉,很快又露出笑容。
翌日一早,張明沒有推車去市場賣水果,而是去了京兆尹府,直言他是為了懸賞令而來。
斷了的線索又有了後續!京兆尹府中當值的人幾乎都是昨夜在熬的人,聽此個個一掃疲倦,眼睛亮堂得跟東邊的日出一般。
一直在記著什麽東西的金奈也是來了興趣,因為懸賞令的畫像就是他畫的,急著見到嫌犯的真麵目呢。
而這個時候,張明卻話鋒一轉,道:“這件事情,小人想等墨家的人同在這裏的時候說,或者,小人可以不出現在接下去的出堂審問中。”
證人不出堂堂證明,那跟沒有證人有何區別?急著破案,這後者的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乎那就隻有前麵的一個選項了。
墨家的人?
金奈想了想,派人去客棧將林氏接過來。還特意囑咐了幾句務必客氣一些的話……
而在客棧中的林氏一聽到消息,當即帶著今日再度趕出來的玉盞和一個新買的丫鬟出門,直奔京兆尹。
見到來人不過是一個年輕而美貌的夫人,眉眼不掩疲倦,有幾分風塵仆仆,張明有一瞬間的晃神。
林氏先給京兆尹行了禮,後者側身躲開。
而陪同在側的金奈等人,個個都是恭敬地給林氏作揖,且尊一句“墨夫人”。
這行為落在張明眼裏,他才意識到這位夫人並不似他自己想的那麽可憐無助。反應過來時,他也學著身邊的人彎腰作揖,喚了一句“墨夫人”。
見到當事人,張明沒再藏著掖著。先是說了前天夜裏自己迴家路上遇到的事,他稍稍陷入記憶,平靜地說道:“由於小人就住在寧國公府後頭,來來往往的,就知寧國公府裏的小廝都是穿著藍黑色的粗服,而那人穿的是灰青色的,想來就覺得奇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氏聽到這裏,在心裏過了一遍,有什麽她遲遲想不通的事在這瞬間就懂了,如醐醍灌頂。不過為了保險起見,為求穩妥,林氏還是問道:“那人是不是在腰間還紮著一條黑布,而領口也有一圈黑色?”
張明眯著眼睛想了想,如實道:“腰間確實有紮黑布條,但領口……那時巷子暗,他又站在小門邊,看不到領口是什麽樣的。”
聽此,林氏已經確定對方說的就是耿巳了。
墨家活下來的人隻有這麽幾個,其中管家是睡在賬房逃過一劫,而墨修如今還躺在醫館裏動彈不得,能穿著小廝服在外的無非耿巳一人。
“寧國公府……”林氏輕聲說了一句,美眸輕轉落在京兆尹身上,福身一拜,語氣堅定:“還請大人派人去寧國公府一問,人證有了,看著耿巳進了寧國公府,這事兒事關百十性命,寧國公是得給我墨家一個交代。”
京兆尹不似林氏,隻對於找到兇手而慶幸且惱恨。京兆尹卻是大感頭疼,寧國公牽扯其中,顯見是一件大事。
從剛才便一言不發的玉盞,看了來舉報的張明一眼,往前走了一步,道:“大人,出宮之前太子妃囑咐了一句,這事定是查個要水落石出的。今日查出來的事,奴婢也會一字不漏地告知太子妃。”
玉盞施壓,顯然是太子妃授意。
京兆尹心裏叫苦,臉上還得扯出個不甚自然的笑來,“這是自然……不過辦案也不容易,還請姑姑理解。”
玉盞自然是應下。
“還要大人派人保護好這位公子。”林氏認真道,說罷轉身朝著張明,白皙的雙手疊在一起,朝張明拜了一拜:“多謝這位公子仗義,若不是公子來說線索,我墨家死去的人不知何時才能瞑目。”
張明不知所措地往邊上挪了兩步,擺手道:“小人不過是碰巧見到了,且人在做,天在看,沒有小人的話總也會有人見到……墨家總能申冤的。”
林氏微微一笑,也沒反駁。張明不過是個尋常百姓,不比世家之人,其中彎彎道道是一下子沒法說明白的。其中牽扯得多了,能否申冤可還真是說不定。不過這些話,說出來並不合適,且看吧……
這時,玉盞將一個巴掌大沉甸甸的荷包遞到張明手中,裏邊不止五十兩賞銀,還有一張百兩銀票。
為了不把張明暴露出去,叫人知道是何人舉報,京兆尹是請張明先迴去,約摸過了兩刻鍾,才派人前去寧國公府。
京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墨家的事了。見得京兆尹府出動十多人,好事的百姓紛紛猜測是墨家的事有後續了,有些沒事的閑人,竟然都隨著出動的兵卒而動。
寧國公府釘著四十九顆銅釘的黑色大門關著,門口兩側的兩座石獅威嚴無比。因為國公府門前不得做生意,寬敞的門口往來的人並不多。
一隊從京兆尹而來的人馬停在寧國公府前,為首的人徑直上前,抬手拍門。
湊趣來的人也停在門口,驚疑不定地望著威嚴的寧國公府的牌匾。
“寧國公府?寧國公府犯了什麽事兒嗎!沒聽說啊,怎麽這麽突然……”
“國公爺深居簡出的,怎麽會犯事?”
“誒,這些個貴人們做什麽事難道會叫咱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