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洛陽,平縣,這片靠近黃河的土地,得天時地利之便,黃河水悠悠流淌,灌溉極為簡單,滋養出沃野百裏,田畝星羅棋布,放眼望去,皆是肥沃的膏腴之地。
此時,大漢正以洛陽為試點,推行一項意義重大的舉措——丈量土地、登記百姓名冊,一切都在丞相府的精心統籌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平縣土地廣袤,盡管往昔因戰亂的陰霾,百姓死傷無數,逃散四方,可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那安寧的曙光逐漸驅散了戰爭的陰霾,越來越多的百姓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踏上了歸鄉之路,平縣的人口也漸漸恢複了生機,有了不少起色。
新科榜眼雲路,這位年輕有為且身負重任的官員,便負責平縣土地的丈量工作。
雲路身著一襲青色官袍,身姿挺拔,麵容英俊卻透著幾分書生的儒雅,劍眉之下,一雙眼睛明亮而銳利,透著睿智與果敢。
他深知此次任務關係著大漢的民生與社稷,絲毫不敢懈怠,一到平縣,便迅速派遣胥吏下至基層,著手丈量土地的相關事宜。
然而,沒過幾日,那些派往鄉下的胥吏卻一個個灰頭土臉、垂頭喪氣地迴來了。
雲路正在縣衙內審閱公文,聽聞胥吏求見,便放下手中的筆,整理了一下官袍,神色平靜地讓他們進來。
隻見胥吏們魚貫而入,為首的一個身形瘦削,臉上帶著惶恐與疲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帶著哭腔說道:“大人,大事不好,百姓們拒絕我們丈量土地,我們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聽,還將我們趕了出來。”
雲路聞言,原本平靜的臉上瞬間變色,劍眉倒豎,雙眼圓睜,猛地一拍桌子,“啪”的一聲巨響,桌上的筆墨都跟著震動起來,他怒聲喝道:
“這是為何?我大漢推行此策,乃是為了百姓,他們為何如此冥頑不靈!”
這時,站在一旁的師爺趕忙上前一步,微微欠身,臉上堆滿了關切與謹慎,輕聲勸道:“大人,您先消消氣。依小人看,會不會是有心之人在背後故意挑撥離間,誤導了百姓呢?”
雲路聽了這話,原本急促起伏的胸膛漸漸平穩了些,他緊鎖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坐了下來,右手不自覺地輕輕敲擊著桌麵,沉吟片刻後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此事定有蹊蹺。”
思索片刻後,雲路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大聲下令道:“速命平縣間軍司的探子前去探查情況,務必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我倒要看看,是何人在背後興風作浪!”
師爺連忙點頭,應了一聲“是”,便匆匆退下安排去了。
幾日後,探子快馬加鞭趕迴縣衙,將打探到的消息如實稟報給雲路。
原來,平縣當地有一豪強俞方,此人在平縣勢力龐大,家中田宅無數,更是暗中占據了大量土地和人口。
這俞方身形肥胖,滿臉橫肉,一雙小眼睛總是閃爍著狡黠的光,平日裏就仗著自己的勢力橫行鄉裏,欺壓百姓。
如今朝廷推行丈量土地的政策,他深知一旦土地被丈量清楚,自己隱匿的土地和人口都將無所遁形,到時候就要繳納巨額的賦稅,這可如同割他的心頭肉一般。
於是,他心懷鬼胎,暗中唆使百姓鬧事,四處散布謠言,說朝廷丈量土地,實則是要收走他們的田地,百姓們本就對朝廷政策不太了解,又畏懼俞方的勢力,便信以為真,紛紛拒絕胥吏丈量土地。
雲路得知此事後,心中怒火中燒,恨不得立刻帶兵將俞方拿下。
但他畢竟是個心思縝密之人,強壓下心中的忿怒,靜下心來思考對策。
他深知,當務之急是要讓平縣百姓知曉丈量土地並非是要收他們的田地這個道理,隻有消除百姓的誤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他命人準備了大量的告示,詳細說明了朝廷丈量土地的目的和意義,是為了讓賦稅更加公平合理,讓百姓不再承受過重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
告示張貼在平縣的各個大街小巷、集市村落,雲路還安排了一些口才好的胥吏,深入鄉村,向百姓們耐心解釋,答疑解惑。
在安撫百姓的同時,雲路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對俞方的圍剿行動。
他深知俞方勢力龐大,絕非輕易就能拿下,於是親自前往平縣的軍營,與駐守此地的將領商議軍事部署。
軍營內,軍旗獵獵作響,士兵們整齊列隊,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雲路與將領們圍坐在營帳內的地圖前,仔細研究著俞方的勢力分布和地形。
雲路指著地圖上俞方的府邸所在地,神情嚴肅地說道:“俞方占據此地多年,必定有所防備,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此次圍剿,務必要做到萬無一失,不能讓一個亂黨逃脫。”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聽從雲路的指揮。經過一番精心的策劃和準備,雲路決定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對俞方發動突襲。
行動當晚,烏雲密布,月光被遮得嚴嚴實實,整個大地仿佛被一塊巨大的黑布籠罩著。雲路身披銀色鎧甲,手持長劍,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威風凜凜地站在隊伍前方。他目光堅定地望著俞方府邸的方向,大聲喊道:“將士們,此次行動關乎大漢的社稷和百姓的安寧,我們定要將逆賊俞方繩之以法,為平縣百姓除害,大家可有信心?”
士兵們齊聲高唿:“有!”
那聲音響徹夜空,震得大地都微微顫抖。
隨著雲路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向俞方府邸湧去。
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響亮。
很快,大軍便將俞方的府邸團團圍住。
俞方此時正在府中與一眾爪牙商議對策,聽到外麵傳來的喊殺聲和馬蹄聲,頓時嚇得臉色慘白,肥胖的身軀也忍不住瑟瑟發抖。
他慌亂地站起身來,大聲喊道:“快,快組織人手抵抗,不能讓他們衝進來!”
然而,他的手下們此時也都嚇得六神無主,麵對如狼似虎的朝廷大軍,根本無心抵抗。
雲路指揮著士兵們迅速攻破了俞方府邸的大門,士兵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進府內,四處搜捕俞方及其黨羽。
俞方見大勢已去,想要翻牆逃跑,卻因為肥胖的身軀行動不便,被士兵們當場抓獲。
雲路看著被押到麵前的俞方,眼中滿是鄙夷,冷冷地說道:“俞方,你身為平縣百姓,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勾結亂黨,意圖忤逆度田大策,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俞方嚇得癱倒在地,不停地磕頭求饒,但雲路不為所動,下令將俞方及其主要黨羽押迴縣衙,聽候處置。
經過此次事件,平縣的土地丈量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百姓們也明白了朝廷的良苦用心,紛紛積極配合。
而在穀城,情況卻截然不同。
新科狀元蘇然,身著紅袍,相貌堂堂,本應是意氣風發。
可在度田一事上,卻犯了大錯。
蘇然到任穀城後,自恃才高,認為度田不過是小事一樁。
他沒有像雲路那樣深入民間解釋,而是直接下令胥吏開始度田。
穀城的百姓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麵對突然上門的胥吏,滿心疑惑與不安。
“你們憑什麽丈量我們的地?”一位老農站在自家田邊,手持鋤頭,滿臉怒容地看著前來度田的胥吏。
“這是朝廷的命令,別囉嗦,趕緊配合!”胥吏們態度強硬,絲毫沒有耐心解釋。
穀城當地的豪強們,得知度田之事,心中暗生不滿。
他們平日裏兼並土地,隱匿人口,靠著這些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
如今朝廷要清查,豈不是動了他們的奶酪?
於是,在暗中,他們開始唆使百姓抵製度田。
一日,數百百姓在豪強的煽動下,手持農具,與度田的胥吏們對峙在一片田地上。
場麵混亂,百姓們群情激憤,胥吏們也不甘示弱。
“你們這些糊塗蟲,這是朝廷的旨意,你們竟敢違抗!”一個胥吏大聲喊道。
“什麽朝廷旨意,分明是你們想借機欺壓我們!”百姓們怒吼著迴應。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推搡中,衝突瞬間爆發。
混亂中,一個胥吏被憤怒的百姓失手打死,另外五個胥吏也被打傷。
蘇然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
他沒有冷靜思考事情的緣由,而是立刻調動穀城守軍前去戡亂。
一時間,穀城街頭,軍隊橫行,百姓們四處奔逃。
士兵們手持兵器,毫不留情地衝向所謂的“亂民”,鮮血染紅了街道,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穀城百姓們陷入恐懼之中,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人心離散。
盡管蘇然最終完成了度田,但在這過程中,豪強們憑借著各種手段,依然隱匿了大量土地和人口。
他們或是賄賂胥吏,或是偽造地契,使得度田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蘇然因為手段酷烈,引起了極大的民憤。
消息傳到朝廷,群臣紛紛上表彈劾。
“陛下!”一聲洪亮的唿喊打破了朝堂的沉悶,一位身著緋紅色朝服、身材高大魁梧的老臣出列,此人正是禦史大夫張衡,他目光如炬,滿臉的嚴肅與憤慨。
“新科狀元蘇然,在穀城度田期間,行事暴虐,致使民不聊生,死傷無數,如此酷吏,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正國法!”
說罷,他雙手高高舉起手中的彈劾奏章,身體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激動。
朝堂上頓時一陣嘩然,眾多官員紛紛附和,一時間,指責蘇然的聲音此起彼伏。
“陛下,蘇然此舉實在有辱斯文,有負陛下聖恩呐!”
“是啊,穀城百姓受苦,皆因蘇然操之過急,手段殘忍!”
在這一片聲討聲中,劉禪端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聆聽著。
他麵容白皙,眼神清澈卻又透著幾分沉穩與深邃,頭戴冕旒,身著明黃色龍袍,龍袍上的金龍在燭光下仿佛欲騰空而起。
劉禪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心中暗自思忖:蘇然乃我大漢首次科舉選拔出的狀元,他去穀城度田,本就是身負重任,要清查土地人口,觸動的必然是那些豪強與部分官員的利益。
如今這般被彈劾,其中定有隱情。
待群臣的聲音稍歇,劉禪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眾愛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曉。蘇然身為狀元,本應謹慎行事,然此次度田之舉,確實引發諸多事端。”
說到此處,朝堂上又是一陣竊竊私語,眾人都在猜測陛下究竟會如何處置蘇然。
“傳朕旨意,蘇然在穀城度田,雖手段有失妥當,但念其初入仕途,且度田之事本就艱難,多有得罪人之處,罰俸三年,以儆效尤。”劉禪的話一出,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眾人都沒想到陛下的處罰如此之輕。
“陛下,此處罰過於輕微,恐難服眾啊!”張衡再次出列,一臉的急切,他撲通一聲跪地。
“蘇然之錯,關乎百姓生死,關乎大漢社稷安穩,怎能如此輕易放過?”
劉禪微微一笑,目光掃過群臣,說道:“張愛卿莫急,朕尚未說完。蘇然雖有過錯,但他不畏權貴,敢於推行度田,其心可嘉。朕再賞賜他百金,以鼓勵他日後能更加謹慎行事,為我大漢繼續效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這……這一來一迴,豈不是相當於沒有處罰?”
“陛下此舉,究竟是何用意?”官員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疑惑與不滿。
劉禪看著群臣的反應,心中明白,這些官員表麵上彈劾蘇然,實則是因為度田之事觸及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想以此為借口,讓大漢停止度田。
他輕輕咳嗽一聲,待朝堂安靜下來,緩緩說道:“眾愛卿,朕自登基以來,便立誌要振興大漢,讓百姓安居樂業。度田一事,乃我大漢強盛之根基,隻有清查清楚土地與人口,才能合理征稅,減輕百姓負擔,增強國力。蘇然雖有錯,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朕若嚴懲他,日後還有誰敢為朕分憂,為大漢效力?”
劉禪的聲音逐漸提高,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此時,站在一旁的丞相諸葛亮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他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聖明。度田之事,關乎國本,雖有波折,但不可半途而廢。蘇然經此一事,想必日後行事會更加穩重。此次陛下的處置,既懲戒了他的過錯,又給予了鼓勵,實乃兩全之策。”
有了諸葛亮的支持,朝堂上反對的聲音漸漸弱了下去。
但仍有一些官員心有不甘,他們臉色陰沉,目光閃爍,心中盤算著如何繼續抵製度田。
退朝後,劉禪迴到內宮,坐在書房中,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度田之路困難重重,不僅要麵對地方豪強的抵製,還要平衡朝堂上各方勢力。
蘇然的事情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
但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讓大漢重新崛起,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此時的蘇然,在接到朝廷的處罰與賞賜後,心中百感交集。
他跪在地上,望著京城的方向,眼中滿是感激與愧疚。
感激陛下的寬容與信任,愧疚自己在度田過程中的失誤。
他暗暗發誓,日後定要更加謹慎行事,不辜負陛下的期望,為大漢的度田事業繼續努力。
在大漢的土地上,度田之事仍在繼續,雖然充滿了艱難險阻,但劉禪堅定的決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這條改革之路,而朝堂上的這場風波,也隻是漫漫征途上的一個小小插曲,大漢的命運,正隨著度田的推進,悄然發生著改變……
此時,大漢正以洛陽為試點,推行一項意義重大的舉措——丈量土地、登記百姓名冊,一切都在丞相府的精心統籌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平縣土地廣袤,盡管往昔因戰亂的陰霾,百姓死傷無數,逃散四方,可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那安寧的曙光逐漸驅散了戰爭的陰霾,越來越多的百姓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踏上了歸鄉之路,平縣的人口也漸漸恢複了生機,有了不少起色。
新科榜眼雲路,這位年輕有為且身負重任的官員,便負責平縣土地的丈量工作。
雲路身著一襲青色官袍,身姿挺拔,麵容英俊卻透著幾分書生的儒雅,劍眉之下,一雙眼睛明亮而銳利,透著睿智與果敢。
他深知此次任務關係著大漢的民生與社稷,絲毫不敢懈怠,一到平縣,便迅速派遣胥吏下至基層,著手丈量土地的相關事宜。
然而,沒過幾日,那些派往鄉下的胥吏卻一個個灰頭土臉、垂頭喪氣地迴來了。
雲路正在縣衙內審閱公文,聽聞胥吏求見,便放下手中的筆,整理了一下官袍,神色平靜地讓他們進來。
隻見胥吏們魚貫而入,為首的一個身形瘦削,臉上帶著惶恐與疲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帶著哭腔說道:“大人,大事不好,百姓們拒絕我們丈量土地,我們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聽,還將我們趕了出來。”
雲路聞言,原本平靜的臉上瞬間變色,劍眉倒豎,雙眼圓睜,猛地一拍桌子,“啪”的一聲巨響,桌上的筆墨都跟著震動起來,他怒聲喝道:
“這是為何?我大漢推行此策,乃是為了百姓,他們為何如此冥頑不靈!”
這時,站在一旁的師爺趕忙上前一步,微微欠身,臉上堆滿了關切與謹慎,輕聲勸道:“大人,您先消消氣。依小人看,會不會是有心之人在背後故意挑撥離間,誤導了百姓呢?”
雲路聽了這話,原本急促起伏的胸膛漸漸平穩了些,他緊鎖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坐了下來,右手不自覺地輕輕敲擊著桌麵,沉吟片刻後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此事定有蹊蹺。”
思索片刻後,雲路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大聲下令道:“速命平縣間軍司的探子前去探查情況,務必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我倒要看看,是何人在背後興風作浪!”
師爺連忙點頭,應了一聲“是”,便匆匆退下安排去了。
幾日後,探子快馬加鞭趕迴縣衙,將打探到的消息如實稟報給雲路。
原來,平縣當地有一豪強俞方,此人在平縣勢力龐大,家中田宅無數,更是暗中占據了大量土地和人口。
這俞方身形肥胖,滿臉橫肉,一雙小眼睛總是閃爍著狡黠的光,平日裏就仗著自己的勢力橫行鄉裏,欺壓百姓。
如今朝廷推行丈量土地的政策,他深知一旦土地被丈量清楚,自己隱匿的土地和人口都將無所遁形,到時候就要繳納巨額的賦稅,這可如同割他的心頭肉一般。
於是,他心懷鬼胎,暗中唆使百姓鬧事,四處散布謠言,說朝廷丈量土地,實則是要收走他們的田地,百姓們本就對朝廷政策不太了解,又畏懼俞方的勢力,便信以為真,紛紛拒絕胥吏丈量土地。
雲路得知此事後,心中怒火中燒,恨不得立刻帶兵將俞方拿下。
但他畢竟是個心思縝密之人,強壓下心中的忿怒,靜下心來思考對策。
他深知,當務之急是要讓平縣百姓知曉丈量土地並非是要收他們的田地這個道理,隻有消除百姓的誤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他命人準備了大量的告示,詳細說明了朝廷丈量土地的目的和意義,是為了讓賦稅更加公平合理,讓百姓不再承受過重的負擔,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讓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
告示張貼在平縣的各個大街小巷、集市村落,雲路還安排了一些口才好的胥吏,深入鄉村,向百姓們耐心解釋,答疑解惑。
在安撫百姓的同時,雲路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對俞方的圍剿行動。
他深知俞方勢力龐大,絕非輕易就能拿下,於是親自前往平縣的軍營,與駐守此地的將領商議軍事部署。
軍營內,軍旗獵獵作響,士兵們整齊列隊,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雲路與將領們圍坐在營帳內的地圖前,仔細研究著俞方的勢力分布和地形。
雲路指著地圖上俞方的府邸所在地,神情嚴肅地說道:“俞方占據此地多年,必定有所防備,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此次圍剿,務必要做到萬無一失,不能讓一個亂黨逃脫。”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聽從雲路的指揮。經過一番精心的策劃和準備,雲路決定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對俞方發動突襲。
行動當晚,烏雲密布,月光被遮得嚴嚴實實,整個大地仿佛被一塊巨大的黑布籠罩著。雲路身披銀色鎧甲,手持長劍,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威風凜凜地站在隊伍前方。他目光堅定地望著俞方府邸的方向,大聲喊道:“將士們,此次行動關乎大漢的社稷和百姓的安寧,我們定要將逆賊俞方繩之以法,為平縣百姓除害,大家可有信心?”
士兵們齊聲高唿:“有!”
那聲音響徹夜空,震得大地都微微顫抖。
隨著雲路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向俞方府邸湧去。
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響亮。
很快,大軍便將俞方的府邸團團圍住。
俞方此時正在府中與一眾爪牙商議對策,聽到外麵傳來的喊殺聲和馬蹄聲,頓時嚇得臉色慘白,肥胖的身軀也忍不住瑟瑟發抖。
他慌亂地站起身來,大聲喊道:“快,快組織人手抵抗,不能讓他們衝進來!”
然而,他的手下們此時也都嚇得六神無主,麵對如狼似虎的朝廷大軍,根本無心抵抗。
雲路指揮著士兵們迅速攻破了俞方府邸的大門,士兵們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進府內,四處搜捕俞方及其黨羽。
俞方見大勢已去,想要翻牆逃跑,卻因為肥胖的身軀行動不便,被士兵們當場抓獲。
雲路看著被押到麵前的俞方,眼中滿是鄙夷,冷冷地說道:“俞方,你身為平縣百姓,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勾結亂黨,意圖忤逆度田大策,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俞方嚇得癱倒在地,不停地磕頭求饒,但雲路不為所動,下令將俞方及其主要黨羽押迴縣衙,聽候處置。
經過此次事件,平縣的土地丈量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百姓們也明白了朝廷的良苦用心,紛紛積極配合。
而在穀城,情況卻截然不同。
新科狀元蘇然,身著紅袍,相貌堂堂,本應是意氣風發。
可在度田一事上,卻犯了大錯。
蘇然到任穀城後,自恃才高,認為度田不過是小事一樁。
他沒有像雲路那樣深入民間解釋,而是直接下令胥吏開始度田。
穀城的百姓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麵對突然上門的胥吏,滿心疑惑與不安。
“你們憑什麽丈量我們的地?”一位老農站在自家田邊,手持鋤頭,滿臉怒容地看著前來度田的胥吏。
“這是朝廷的命令,別囉嗦,趕緊配合!”胥吏們態度強硬,絲毫沒有耐心解釋。
穀城當地的豪強們,得知度田之事,心中暗生不滿。
他們平日裏兼並土地,隱匿人口,靠著這些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
如今朝廷要清查,豈不是動了他們的奶酪?
於是,在暗中,他們開始唆使百姓抵製度田。
一日,數百百姓在豪強的煽動下,手持農具,與度田的胥吏們對峙在一片田地上。
場麵混亂,百姓們群情激憤,胥吏們也不甘示弱。
“你們這些糊塗蟲,這是朝廷的旨意,你們竟敢違抗!”一個胥吏大聲喊道。
“什麽朝廷旨意,分明是你們想借機欺壓我們!”百姓們怒吼著迴應。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推搡中,衝突瞬間爆發。
混亂中,一個胥吏被憤怒的百姓失手打死,另外五個胥吏也被打傷。
蘇然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
他沒有冷靜思考事情的緣由,而是立刻調動穀城守軍前去戡亂。
一時間,穀城街頭,軍隊橫行,百姓們四處奔逃。
士兵們手持兵器,毫不留情地衝向所謂的“亂民”,鮮血染紅了街道,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穀城百姓們陷入恐懼之中,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人心離散。
盡管蘇然最終完成了度田,但在這過程中,豪強們憑借著各種手段,依然隱匿了大量土地和人口。
他們或是賄賂胥吏,或是偽造地契,使得度田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蘇然因為手段酷烈,引起了極大的民憤。
消息傳到朝廷,群臣紛紛上表彈劾。
“陛下!”一聲洪亮的唿喊打破了朝堂的沉悶,一位身著緋紅色朝服、身材高大魁梧的老臣出列,此人正是禦史大夫張衡,他目光如炬,滿臉的嚴肅與憤慨。
“新科狀元蘇然,在穀城度田期間,行事暴虐,致使民不聊生,死傷無數,如此酷吏,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正國法!”
說罷,他雙手高高舉起手中的彈劾奏章,身體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激動。
朝堂上頓時一陣嘩然,眾多官員紛紛附和,一時間,指責蘇然的聲音此起彼伏。
“陛下,蘇然此舉實在有辱斯文,有負陛下聖恩呐!”
“是啊,穀城百姓受苦,皆因蘇然操之過急,手段殘忍!”
在這一片聲討聲中,劉禪端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聆聽著。
他麵容白皙,眼神清澈卻又透著幾分沉穩與深邃,頭戴冕旒,身著明黃色龍袍,龍袍上的金龍在燭光下仿佛欲騰空而起。
劉禪微微皺眉,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心中暗自思忖:蘇然乃我大漢首次科舉選拔出的狀元,他去穀城度田,本就是身負重任,要清查土地人口,觸動的必然是那些豪強與部分官員的利益。
如今這般被彈劾,其中定有隱情。
待群臣的聲音稍歇,劉禪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眾愛卿所言之事,朕已知曉。蘇然身為狀元,本應謹慎行事,然此次度田之舉,確實引發諸多事端。”
說到此處,朝堂上又是一陣竊竊私語,眾人都在猜測陛下究竟會如何處置蘇然。
“傳朕旨意,蘇然在穀城度田,雖手段有失妥當,但念其初入仕途,且度田之事本就艱難,多有得罪人之處,罰俸三年,以儆效尤。”劉禪的話一出,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眾人都沒想到陛下的處罰如此之輕。
“陛下,此處罰過於輕微,恐難服眾啊!”張衡再次出列,一臉的急切,他撲通一聲跪地。
“蘇然之錯,關乎百姓生死,關乎大漢社稷安穩,怎能如此輕易放過?”
劉禪微微一笑,目光掃過群臣,說道:“張愛卿莫急,朕尚未說完。蘇然雖有過錯,但他不畏權貴,敢於推行度田,其心可嘉。朕再賞賜他百金,以鼓勵他日後能更加謹慎行事,為我大漢繼續效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這……這一來一迴,豈不是相當於沒有處罰?”
“陛下此舉,究竟是何用意?”官員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疑惑與不滿。
劉禪看著群臣的反應,心中明白,這些官員表麵上彈劾蘇然,實則是因為度田之事觸及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想以此為借口,讓大漢停止度田。
他輕輕咳嗽一聲,待朝堂安靜下來,緩緩說道:“眾愛卿,朕自登基以來,便立誌要振興大漢,讓百姓安居樂業。度田一事,乃我大漢強盛之根基,隻有清查清楚土地與人口,才能合理征稅,減輕百姓負擔,增強國力。蘇然雖有錯,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朕若嚴懲他,日後還有誰敢為朕分憂,為大漢效力?”
劉禪的聲音逐漸提高,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此時,站在一旁的丞相諸葛亮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他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聖明。度田之事,關乎國本,雖有波折,但不可半途而廢。蘇然經此一事,想必日後行事會更加穩重。此次陛下的處置,既懲戒了他的過錯,又給予了鼓勵,實乃兩全之策。”
有了諸葛亮的支持,朝堂上反對的聲音漸漸弱了下去。
但仍有一些官員心有不甘,他們臉色陰沉,目光閃爍,心中盤算著如何繼續抵製度田。
退朝後,劉禪迴到內宮,坐在書房中,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度田之路困難重重,不僅要麵對地方豪強的抵製,還要平衡朝堂上各方勢力。
蘇然的事情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
但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讓大漢重新崛起,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此時的蘇然,在接到朝廷的處罰與賞賜後,心中百感交集。
他跪在地上,望著京城的方向,眼中滿是感激與愧疚。
感激陛下的寬容與信任,愧疚自己在度田過程中的失誤。
他暗暗發誓,日後定要更加謹慎行事,不辜負陛下的期望,為大漢的度田事業繼續努力。
在大漢的土地上,度田之事仍在繼續,雖然充滿了艱難險阻,但劉禪堅定的決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這條改革之路,而朝堂上的這場風波,也隻是漫漫征途上的一個小小插曲,大漢的命運,正隨著度田的推進,悄然發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