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權感慨衣服不美的時候,衣裳破舊卻沒多少塵土的路不平,已經從空中落到了地麵。
這位名叫韓睢的修士,在眾人麵前顯得有些高冷,而今麵對路不平一人,倒也還算和氣。
許是為了照顧他的感受,昨夜被風卷起之後,一路上不疾不徐,直到天亮之時,停留了兩刻多鍾,告知他已經出了襄國國境。
兩人談話間,互通姓名,韓睢調侃路不平的名字分外少見,且在他世俗家鄉,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算好。
路不平隻能尷尬一笑,言說是自己父輩愛看江湖演義小說,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句話特別認同,所以才取這麽一個名字。
這話倒是不假,他的父親也真是這麽想的,隻是忘了這三個字,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所謂事不平有人管,路不平有人鏟。”非但在韓睢家鄉,便是地球上的老家,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太好。
至於用它當作名字,更是絕無僅有。
穿越之前的路不平還曾查驗過,全國十多億人,居然沒有一人和自己同名。
韓睢聽了他的解釋,隻是笑了笑道:“入山修行便是出世,出世之人理應少些因果糾纏,清心向道方為正理。
世人常說修行之人歲月漫長,然而對大多數修士來說,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修煉法術、尋訪機緣,動輒數十上百年,所以江湖義氣之類的世俗瓜葛,還是不要沾染的好。
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愚見,自己的路終歸要自己走,你就聽聽便好。”
“仙長金玉良言,在下自然銘感五內。”
路不平趕緊施禮,大為感激,不論此話真假與否,能說這番肺腑之言,已是難得,這位韓仙師為人還是很不錯的。
他卻不知這韓睢向來功利之心甚重,對於修為不如自己的師兄師妹,少有搭理,也就這些日子與秦欣悅、曲無雙三人交往密切,見他們師兄妹之間關係甚好。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和他們打好關係,樹立一個和對方類似的人設,就變得很有必要,所以他才耐著性子和路不平多聊幾句。
韓睢嗬嗬一笑,“無需客氣,你能取得白玉仙令,便有入門資格,以後你我就是同門。這些粗淺經驗,便是師兄不說,很快你也能夠知曉,修行之路不易,如師兄這樣資質普通之人,想要分心雜事,也是有心無力。”
“小弟剛剛入門,也能稱仙長為師兄麽?”路不平有些訝異,一路行來內心之中都是把他當長輩看待。
韓睢哂笑,自嘲道:“說來慚愧,師兄雖然癡長許多歲數,卻一直未能化元開府,自然也沒有教導師弟師妹的能力,路師弟入門之後,自有師叔師伯為你傳道解惑。至於能拜哪位長輩為師,就要看你自己的福緣了。”
“不知師兄所說的‘化元開府’,是個什麽光景?”路不平即將進山修行,對這個世界的修行體係,自然好奇。
“世人常稱煉氣之人,為修真者亦或修仙者,這話雖然沒錯,隻是對大多數煉氣士而言,屬實有些抬舉了。
入山修行追求的自然是得道成仙,長壽無量,隻是長生之路遙遙渺渺,便是三花聚頂的得道真修,也有壽盡之時。
我等後學未進之人,又怎敢隨意言說‘修真’二字,臨高山仰而行之,逐其影自勉隨之、若有所成不愧對師門栽培,便算沒有埋沒這份機緣。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這些都離我們太遠,此時便不多言。
我等常稱自己為練氣士,所謂練氣,便是吸納天地之間的五行靈氣,輔以玄門功法加以煉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擇其一,修至圓滿境界,在其化丹之前,借用五行之屬的靈物,煉化之後便能聚氣生化,化元開府。
這就是修行路上最緊要的關卡,邁過此道關卡,‘五氣朝元’之前,便是一片坦途,歲月悠長,大可徐徐修行,不愧師門栽培的同時,才算有了幾分修仙之人的逍遙。
至於‘化元開府’到底是何風光,師弟入門之後,自可到宗門典籍之中查閱,師兄未能經曆,也無法與你分說清楚。”
韓睢微微歎息,惆悵之意未加掩飾,入山修行兩百載,自洗身脫凡、引氣禦物,乃至一氣圓滿,走得也還穩當,卻在聚氣生化的臨門一腳,足足困了四十八年。
再有十二年便是甲子之數,難道要走那“靈氣化丹”的斷頭路?
隻是,沒到山窮水盡時,哪個修士願意作此選擇?
路不平察覺對方語氣頗為傷感,出言開解道:“車到山前必有路,韓師兄不必為此介懷,或許三五年後的今天,你已達成聚齊生化的壯舉,到時候請你不要嫌我麻煩,時時向你請教。”
韓睢哈哈一笑,這兩年來對英招之事上心有加,不就為了此事,就算不能入的掌門法眼,與成仙長的幾個弟子打好關係,委托對方從其他長留弟子手中,換取木行靈物,也是大有可能的事。
於是笑道:“借你吉言,有朝一日,師兄達成聚氣生化,算你一功,你是由我接引入山,互相照應也是應該,修煉之上,但有所問,自然不吝指點。”
有道是禮多人不怪,路不平彎腰稽禮,“小弟在此多謝師兄,卻不知入我陽山,對體質骨脈可有些什麽要求?”
路不平之前就有猜測,此番世界或許沒有靈根限製,若非資源有限,人人皆可修行。
要不然,怎麽會出現,‘隻要得到白玉仙令,就能進入陽山修行。’的事情。
特別是此方世界,雖也吸納五行靈氣,走得卻是五氣朝元、三花聚頂的路數。
道門修真向來講究福緣悟性,根骨雖然有些要求,卻從來沒有靈根一說。
韓睢的迴答,果然證實了他的猜想。
見他笑道:“每個人的體質骨脈各有不同,有些人對某種屬性的靈氣,有比較高的親和力,然而,隻要洗身脫凡,差距便不會太大。天資、悟性、毅力和心性,才是走得更快、更遠的關鍵。
有些天賦異稟之人,不需五行之屬的靈物,也能開府化元,這便是老天爺喂飯吃,你我羨慕不來的。
如掌門真君和其餘幾位真君、真人師祖,便是如此。”
路不平頓時肅然起敬,用憧憬的口吻,問道:“不知掌門真君修為如何驚天,師兄可否與我說道說道?”
“哈哈,路師弟真是直性子,我剛入門之時,雖然萬分好奇,卻不敢隨意打聽詢問,後來才知,這非什麽忌諱之事。
我正陽門千年以來蒸蒸日上,正是因為掌門真君,乃是十洲公認‘仙人境’下第一人。
他日成就‘三花聚頂’,躋身屈指可數的‘仙人境’天道真君,也是可以想象的事,不然我陽山六峰因何有此聲勢。”
說道最後,韓睢轉身西北,麵露敬意。
“如此一來,掌門真君豈非就要舉霞飛升?”路不平對修煉之事一竅不通,隻能從字麵上作出理解。
韓睢搖了搖頭,“舉霞飛升之事,不過是世俗之人遐想,此前我有說過,得道真修也有壽盡之時,羽化成仙、壽元無限卻是萬萬不能。”
路不平瞳孔睜大,問道:“這世間沒有真正的仙人嗎?”
韓睢道:“沒有仙人,隻有仙人境。”
‘沒有仙……’路不平陷入沉思。
韓睢有感而發,“修行之路道阻且長,對於你我而言,有與沒有,差別不大,此生能夠踏足五氣朝元,便是叨天之幸。何必想那麽多虛無縹緲的高遠之事?”
路不平隻好點頭,“師兄教訓的是,好高騖遠容易心野,腳踏實地才是王道。”
“哈哈,好一個腳踏實地的王道……”韓睢一笑,轉移話題道:“距離陽山已然不遠,你我繼續出發。”
“有勞師兄!”
韓睢祭出法寶,衣袖一揮,一道輕柔之風將他卷起,飛掠而起。
很快再度飛至雲海之上,當見疊雲翻滾似波瀾,大日渲染如金妝,清風攜行數千裏,法寶傍身泛碧光。
因被厚厚雲層所阻,看不到下麵高山大河的壯闊,除了視線遼闊許多,倒和坐飛機有相似的感受。
唯有那環繞周身的清風,和駕馭拂塵的韓睢,在默默提醒他,這是飛天遁地的神通,是修真逍遙的大道。
這位名叫韓睢的修士,在眾人麵前顯得有些高冷,而今麵對路不平一人,倒也還算和氣。
許是為了照顧他的感受,昨夜被風卷起之後,一路上不疾不徐,直到天亮之時,停留了兩刻多鍾,告知他已經出了襄國國境。
兩人談話間,互通姓名,韓睢調侃路不平的名字分外少見,且在他世俗家鄉,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算好。
路不平隻能尷尬一笑,言說是自己父輩愛看江湖演義小說,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句話特別認同,所以才取這麽一個名字。
這話倒是不假,他的父親也真是這麽想的,隻是忘了這三個字,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所謂事不平有人管,路不平有人鏟。”非但在韓睢家鄉,便是地球上的老家,這三個字的寓意也不太好。
至於用它當作名字,更是絕無僅有。
穿越之前的路不平還曾查驗過,全國十多億人,居然沒有一人和自己同名。
韓睢聽了他的解釋,隻是笑了笑道:“入山修行便是出世,出世之人理應少些因果糾纏,清心向道方為正理。
世人常說修行之人歲月漫長,然而對大多數修士來說,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修煉法術、尋訪機緣,動輒數十上百年,所以江湖義氣之類的世俗瓜葛,還是不要沾染的好。
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愚見,自己的路終歸要自己走,你就聽聽便好。”
“仙長金玉良言,在下自然銘感五內。”
路不平趕緊施禮,大為感激,不論此話真假與否,能說這番肺腑之言,已是難得,這位韓仙師為人還是很不錯的。
他卻不知這韓睢向來功利之心甚重,對於修為不如自己的師兄師妹,少有搭理,也就這些日子與秦欣悅、曲無雙三人交往密切,見他們師兄妹之間關係甚好。
有道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和他們打好關係,樹立一個和對方類似的人設,就變得很有必要,所以他才耐著性子和路不平多聊幾句。
韓睢嗬嗬一笑,“無需客氣,你能取得白玉仙令,便有入門資格,以後你我就是同門。這些粗淺經驗,便是師兄不說,很快你也能夠知曉,修行之路不易,如師兄這樣資質普通之人,想要分心雜事,也是有心無力。”
“小弟剛剛入門,也能稱仙長為師兄麽?”路不平有些訝異,一路行來內心之中都是把他當長輩看待。
韓睢哂笑,自嘲道:“說來慚愧,師兄雖然癡長許多歲數,卻一直未能化元開府,自然也沒有教導師弟師妹的能力,路師弟入門之後,自有師叔師伯為你傳道解惑。至於能拜哪位長輩為師,就要看你自己的福緣了。”
“不知師兄所說的‘化元開府’,是個什麽光景?”路不平即將進山修行,對這個世界的修行體係,自然好奇。
“世人常稱煉氣之人,為修真者亦或修仙者,這話雖然沒錯,隻是對大多數煉氣士而言,屬實有些抬舉了。
入山修行追求的自然是得道成仙,長壽無量,隻是長生之路遙遙渺渺,便是三花聚頂的得道真修,也有壽盡之時。
我等後學未進之人,又怎敢隨意言說‘修真’二字,臨高山仰而行之,逐其影自勉隨之、若有所成不愧對師門栽培,便算沒有埋沒這份機緣。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這些都離我們太遠,此時便不多言。
我等常稱自己為練氣士,所謂練氣,便是吸納天地之間的五行靈氣,輔以玄門功法加以煉化。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擇其一,修至圓滿境界,在其化丹之前,借用五行之屬的靈物,煉化之後便能聚氣生化,化元開府。
這就是修行路上最緊要的關卡,邁過此道關卡,‘五氣朝元’之前,便是一片坦途,歲月悠長,大可徐徐修行,不愧師門栽培的同時,才算有了幾分修仙之人的逍遙。
至於‘化元開府’到底是何風光,師弟入門之後,自可到宗門典籍之中查閱,師兄未能經曆,也無法與你分說清楚。”
韓睢微微歎息,惆悵之意未加掩飾,入山修行兩百載,自洗身脫凡、引氣禦物,乃至一氣圓滿,走得也還穩當,卻在聚氣生化的臨門一腳,足足困了四十八年。
再有十二年便是甲子之數,難道要走那“靈氣化丹”的斷頭路?
隻是,沒到山窮水盡時,哪個修士願意作此選擇?
路不平察覺對方語氣頗為傷感,出言開解道:“車到山前必有路,韓師兄不必為此介懷,或許三五年後的今天,你已達成聚齊生化的壯舉,到時候請你不要嫌我麻煩,時時向你請教。”
韓睢哈哈一笑,這兩年來對英招之事上心有加,不就為了此事,就算不能入的掌門法眼,與成仙長的幾個弟子打好關係,委托對方從其他長留弟子手中,換取木行靈物,也是大有可能的事。
於是笑道:“借你吉言,有朝一日,師兄達成聚氣生化,算你一功,你是由我接引入山,互相照應也是應該,修煉之上,但有所問,自然不吝指點。”
有道是禮多人不怪,路不平彎腰稽禮,“小弟在此多謝師兄,卻不知入我陽山,對體質骨脈可有些什麽要求?”
路不平之前就有猜測,此番世界或許沒有靈根限製,若非資源有限,人人皆可修行。
要不然,怎麽會出現,‘隻要得到白玉仙令,就能進入陽山修行。’的事情。
特別是此方世界,雖也吸納五行靈氣,走得卻是五氣朝元、三花聚頂的路數。
道門修真向來講究福緣悟性,根骨雖然有些要求,卻從來沒有靈根一說。
韓睢的迴答,果然證實了他的猜想。
見他笑道:“每個人的體質骨脈各有不同,有些人對某種屬性的靈氣,有比較高的親和力,然而,隻要洗身脫凡,差距便不會太大。天資、悟性、毅力和心性,才是走得更快、更遠的關鍵。
有些天賦異稟之人,不需五行之屬的靈物,也能開府化元,這便是老天爺喂飯吃,你我羨慕不來的。
如掌門真君和其餘幾位真君、真人師祖,便是如此。”
路不平頓時肅然起敬,用憧憬的口吻,問道:“不知掌門真君修為如何驚天,師兄可否與我說道說道?”
“哈哈,路師弟真是直性子,我剛入門之時,雖然萬分好奇,卻不敢隨意打聽詢問,後來才知,這非什麽忌諱之事。
我正陽門千年以來蒸蒸日上,正是因為掌門真君,乃是十洲公認‘仙人境’下第一人。
他日成就‘三花聚頂’,躋身屈指可數的‘仙人境’天道真君,也是可以想象的事,不然我陽山六峰因何有此聲勢。”
說道最後,韓睢轉身西北,麵露敬意。
“如此一來,掌門真君豈非就要舉霞飛升?”路不平對修煉之事一竅不通,隻能從字麵上作出理解。
韓睢搖了搖頭,“舉霞飛升之事,不過是世俗之人遐想,此前我有說過,得道真修也有壽盡之時,羽化成仙、壽元無限卻是萬萬不能。”
路不平瞳孔睜大,問道:“這世間沒有真正的仙人嗎?”
韓睢道:“沒有仙人,隻有仙人境。”
‘沒有仙……’路不平陷入沉思。
韓睢有感而發,“修行之路道阻且長,對於你我而言,有與沒有,差別不大,此生能夠踏足五氣朝元,便是叨天之幸。何必想那麽多虛無縹緲的高遠之事?”
路不平隻好點頭,“師兄教訓的是,好高騖遠容易心野,腳踏實地才是王道。”
“哈哈,好一個腳踏實地的王道……”韓睢一笑,轉移話題道:“距離陽山已然不遠,你我繼續出發。”
“有勞師兄!”
韓睢祭出法寶,衣袖一揮,一道輕柔之風將他卷起,飛掠而起。
很快再度飛至雲海之上,當見疊雲翻滾似波瀾,大日渲染如金妝,清風攜行數千裏,法寶傍身泛碧光。
因被厚厚雲層所阻,看不到下麵高山大河的壯闊,除了視線遼闊許多,倒和坐飛機有相似的感受。
唯有那環繞周身的清風,和駕馭拂塵的韓睢,在默默提醒他,這是飛天遁地的神通,是修真逍遙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