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根火焰輕搖的蠟燭,一爐翻滾飄香的狗肉,烘得客舍內的兩人,幾欲滴汗。
等待鍋內肉熟的李大狗,百無聊賴,這時咂吧了一下嘴兒,兩手抓起身前一雙筷子,四短三長,很有節奏的敲起了碗邊。
咚咚咚咚……咚咚咚……
同時口中念出了一首醞釀許久的打油詩。
詩雲:“蒼穹陰沉似鍋蓋,大雪紛紛如雨來,貧寒屋舍多敗壞,街巷狗稀人臉菜……”
話音未落,對麵的朱權很有經驗的轉過頭去,裝著一副觀望窗外天色的樣子。
其實此刻早已天黑,以他的眼力自然什麽也看不出來。
奈何這狗屁不通的詩句,哪怕朱權不過初通文墨,也不覺得會有什麽值得恭維稱讚的地方,隻好權當沒有聽見。
李大狗略作迴味,不著痕跡的看了朱權一眼,見他別過頭去,沒有開口的打算,心中頗為失望。
‘前幾天念了不少名言佳句,當時的朱權可是佩服的緊呢。
這詩雖然文理有些欠缺,好歹開場顯得大氣,結尾之時也不乏悲天憫人之情,必然是因為他識字太少,文化太低,品不出其中韻味。
待我好好講解一番,定要讓他拍手稱讚。’
清了清嗓子,正要說話。
朱權趕忙轉身,拾取桌上一隻竹筷,往鍋裏一塊後腿肉上,輕輕捅了一捅,覺得還是差些火候,這時也顧不了這麽多了。
搶先一步開口,道:“筷子能進,這肉是要熟了,待我把鍋底那些小塊狗肉,翻到上麵,就可以吃了。”
李大狗聞言,頓時精神一震,什麽狗屁詩句,哪有狗肉來的要緊?
兩隻筷子一並,右手往前探去,收迴來時,已經夾上了一塊肥瘦相間的狗肉。
唿唿吹了兩下,湊到嘴邊咬了一口,軟滑的脂肪,緊實的肌肉,層次分明,辛辣的香料也掩蓋了因為沒有完全熟透,殘留的少許腥味。
咀嚼了兩下,抽空吹了口氣,把剩下的肉塊全部丟進口裏,一邊點頭一邊稱讚。
“小朱的廚藝是越來越好了,這時若能擺上一壺烈酒,那就完美,不消兩杯酒的功夫,鍋裏香肉就能熟爛脫骨。”
“隻有二十七兩三錢五分銀子,外加四百二十多個銅板,這雪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停,住宿和馬匹草料,一天的花銷就要六錢銀子,一壇燒酒可以抵我們半天的花銷。”
朱權抬頭看了李大狗一眼,很熟練的報出了幾個數字,一副你看著辦的意思。
李大狗愕然出聲:“六錢銀子,他怎麽不去搶?這都第幾次漲價了,掌櫃的未免太心黑了。”
右手伸出去的筷子,也停在了鍋邊。
朱權夾了一塊肉皮,吃完之後,不慌不忙的道:
“有天災,自然少不了人禍,被大雪困在城裏的旅人,少說也有數百,掌櫃的不愁沒有生意,一天一個價格,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他在樂居客棧當過兩年小二,對這種坐地起價的事情,自然是再熟悉不過,如果不是他早有預料,身上這點銀錢,也要被李大狗捐給在城裏施粥的譚員外了。
“果然是無奸不商……”
自覺理虧的李大狗,訕訕一笑,隻覺眼前的狗肉,好像也沒那麽香了。
連日幾場大雪,天地肅殺之氣甚重。
光是這冶山府的城裏城外,都不知壓塌了多少房舍,好在這年代房屋不高,最先倒塌的也多是茅室蓬戶,人員傷亡倒是不重。
隻是這年代的普通百姓,一生勞碌,也難混上幾餐溫飽,對於這般程度的災害,幾乎毫無抵抗能力。
這種大範圍的雪災之下,便是當今朝廷有心賑災,也是無能為力,李大狗的個人力量又能濟得什麽事呢?
隻可憐了天底下的貧寒之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熬不過這個冬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不過是千萬年來,一幕又一幕的循環重演罷了。
興安七年的十二月三十,行路未止的兩人,就在這家不起眼的客棧,度過了離家之後的第一個除夕之夜。
或許在他們之後的人生,除夕和新年與普通時日,並沒什麽區別,就目前而言,此時此景在兩人心中,難免會有物傷其類的傷懷和彷徨。
光陰如流水,月落日高升。
或許是這場大雪已經下的足夠多,也足夠久,也可能是為了新的一年,有個好兆頭。
這場斷斷續續下了六七天的冬雪,終於在夜半時分停了下來。
隻是外麵的積雪早已沒過頭頂,交通堵塞,兩人也隻能繼續待在這客棧之中,慢慢等待。
看書、練武、貓冬、聊天,或者憧憬未來,兩人總能找些事情,打發這無聊的時光。
時日遷延,客棧之內,逐漸流傳起饑民的動亂消息,一時間物價飛漲,人心惶惶。
朱權身上的錢財,越用越少,隻能將那輛馬車賣給了掌櫃,節省開支的同時,也能迴收一點銀錢。
客棧之中不少人有樣學樣,紛紛宰殺騾馬,囤積食物,將馬車低價賣給了掌櫃。
李大狗遙望府衙方向,好似聽見了刀兵相加,淒慘哀嚎的聲音,心中不禁萌生出一股暴虐之氣。
也是此地的官吏還算果決,很快做出了反應,一場蔓延全城的禍亂,逐漸消弭。
其後雖然還有殺人劫貨之事發生,總算沒有引發大的群體叛亂。
豐萊之地,靠近西北,冬日本就寒冷,哪怕是接下來的時日,沒再下雪,兩人也幾乎挨到了月底,才得以再次上路。
一路西行,入眼處皆是滿目瘡痍。積雪消融之後道路泥濘,山野春葉未萌,田園壟畝未耕。
有盜賊蜂擁四處劫掠,有饑民成群茫然求生,道旁遺骸更是時時能見。
李、朱兩人,縱然不想惹事,也多的是不長眼的毛賊,會主動尋死招惹他們。
不得已,在殺散七八夥盜賊之後,李大狗搶下兩匹好馬,鞍前掛上刀劍人頭,做出一副不好惹的模樣。
如此,道路這才通暢許多。
人道是,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豐萊、振武兩道,轄地廣博關隘重重,心情凝重的兩人,直到在興安八年的七月十六,才趕到了襄國西北邊境的陽關。
一如他們預料,此地城防甚緊,去年那場雪災,非但襄國損失慘重,草原上鮮於牧民的牛馬羊畜,更是死傷無數。
為此,早在年初之時,就有部落往東遷移,為此發起了多次騷擾,四月中旬,雙方還在城關之外,發生了一場上萬人的攻防戰鬥。
好在守關將士早有預料,鮮於的士兵,也多是一些缺衣少食的牧民,幾次強攻不成,便隻能撤兵迴去。
留下了一些餓瘋了的殘兵敗卒,依舊在附近遊蕩,所以上上下下的陽關將士,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李大狗拿著六扇門的腰牌,接受檢驗之後進了城關,順利的領取了出關文件,也收到了秋仇送來的兩份書信。
自從兩人在麻葉縣分別以來,秋仇已經給自己寫了三封書信,第一封信,還是去年冬日,由常恆從定襄府帶到長樂,交給自己的。
按腳程日期來算,應該是秋仇收信之後即刻迴的。
這次的兩份書信,被一起送到陽關,想必是他拿不準自己的行程,生怕會錯身而過。
而陽關之外,再非襄國所有,倘若秋仇這次沒有被成軺看重,以後將很難再收到他的信件了。
今日已是七月十六,屈指算來,他應該在兩月之前,就到了長樂府,至於是否能夠踏上修行之路,就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李大狗也曾設想,在自己到達陽山之後,想辦法將秋仇一同引入山中修行,奈何無論是他還是路不平,都不過是陽山一名無關輕重的新人。
哪怕秋仇能夠放下對陽山的芥蒂,七八年的時間,他倆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脈,接引一位新人上山。
李大狗眺望東南,由衷為好友祝福。
出了郵驛大門,兩人找了一個住處,稍作休整, 李大狗拆開了手中書信,日期分別是去年的十一月底,和今年的二月中旬。
前者是秋仇到達申縣,與鍾縣令談好捐募事宜之後寫的。
短短兩頁的蠅頭小楷,大概四五百字,就把大致的情況說了個詳盡。
還順便關切了一下他們的行程,稱讚了衛夫子的品格,對衛殊的病情,表示了同情和遺憾。
紙上言說,他會繼續留意這方麵的事情,下次來信之時,記得寫明衛夫子的住處,若有消息,他會寫信寄給對方。
信的最後,再次祝願兩人能夠一路順利。
李大狗讀罷,不禁唏噓傷懷,迴想當時,自己在平津府給秋仇寫信那天,衛夫子還在教導自己讀書。
待到秋仇在申縣寫這封信時,衛夫子已經葬身河穀。
第二封信中,關於李、朱、衛三人的話題就少了許多。
寥寥幾筆簡單問候,傷悼衛同的罹難,陳述了自己被風雪所阻,可能會遷延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幾頁信紙,花了不少筆墨,書寫了他雪災之後一路北上,路過的所見所聞。
餓殍以雪為塚,饑民析骨而炊。
李大狗一路西行,見多了凍餓倒地的屍骨,看慣了泥肉混雜的場景,雖然對南方的災情有所猜測,卻也是第一次真切的知曉其中慘狀。
真要說來,襄國建立其實未滿兩百年的時間,官府賑災的組織能力還是有的,隻是那場大雪來的又急又密,短短六七天的時間,積雪塞途,牛馬尚不能行,遑論物資運輸。
每個城市村社,都在那幾天裏,變成了消息閉塞的孤島,凍餓之下禍亂萌發,必然會走向不可控的局麵。
李大狗抬頭望向窗外,手中輕飄飄的紙張,在這一刻也仿佛重若千鈞。
關內黃昏的街道,行人稀少,除了偶爾路過的軍士麵有菜色,已經看不到年初那場災害的痕跡。
生民如草芥,逢災易死,遇風可生,可終究,不應該真就是草芥啊!
李大狗矚目許久,取了兩張信紙,借著未暗的天色,寫了一份言辭真摯的迴信。
沒有插科打諢,也不敢有所暗示,感慨了黎民不易,問候過衛殊的病情,就此擱筆停下。
良久之後,重新取出幾張信紙,寫下了出關之前,寄給河西道州,邽陽府山餘縣,廢泊鎮李氏父母的最後一封書信。
休息了一天之後,第三日的清晨,李大狗把信送到了陽關郵驛,拜托此地的驛丞,將信寄到位於長樂府崇文街的濟世醫館。
至於信件送達之時,衛殊是否痊愈,秋仇還在不在長樂府城,甚至此信能否順利轉轉到他手中。
李大狗也十足把握,隻能自己多掏了一錠銀子,權當給此地的郵驛差吏一頓酒錢。
朝陽東升,拉長了兩人身影,馬蹄敲擊在不規則的礫石古道上,顯得沉悶而單調,身後五丈高的雄偉城關,逐漸隱沒在視線之外。
古道漸消,一片荒涼的戈壁望不到盡頭。
日暖夜寒,七八日行程之後,碎石逐漸被野草覆蓋。
綠草如碧,風吹似浪。
有雲一樣,點綴其中的牛羊氈房,有狐狼一樣,狡猾求生,謹慎求存的牧民,更有狂風一樣,來去劫掠的盜寇馬匪。
李大狗遵循符籙指引的方向,快馬橫刀,花了三月時間,才穿過鮮於右賢王的七千裏牧場。
期間,除卻偶見的幾次驚鴻夜顯,未曾有人能夠滯澀他的腳步。
不覺隔夜西風來,婉轉飄零一葉飛。
突而一日清晨,西風吹散了薄霧,高遠的秋陽,穿過雲層的縫隙,灑下了一片有形的光柱。
發如枯草,風塵滿懷的兩人,抬頭仰望,在那一片輕紗般絢爛多彩的光暈之下,是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頭的連綿群山。
你道此山怎生雄奇?有詩為證。
詩雲:
陽山聳立絕東西,秋聲浩浩雁鳴稀。
猿猱鴻鵠不得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頃鬆風如濤浪,鬱鬱蒼蒼暮雲起。
六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羅浮移到此。
雲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成絕域,山南山北天不同。
細路縈紆斜複宜,嵐峰摩天不盈尺。
舉首睢盱千萬仞,凜凜神寒心不止。
兩人駐馬而立,心潮澎湃,一時竟然呆住。
李大狗緩緩轉頭,看向身側的朱權,猶記得初見之時,年方十五的少年還比自己矮上一頭,稚氣未脫的麵容,縱然營養不算充足,也還膚白細膩。
而今不過年僅時光,非但身量竄了一截,個頭與自己齊平,古銅色的清瘦麵容,也有幾分剛毅之氣,忽略其嘴角的絨毛,竟恰似一個大人模樣。
神情恍惚的朱權,心情突得激動,目光炯然迴頭,指著遠處高絕的群山,顫聲問道:“大哥,那……那是否就是陽山所在?”
李大狗鬆開韁繩,一向平穩的右手,也不禁微微顫抖,從身上的羊皮衣襖內側,取出那張三指來寬,描繪了諸多紅色線條,質地似紙似皮的金色符籙。
左掌置於馬首上空攤開,將貫穿符籙中間的那條細線,對準了群山中央。
深吸了一口氣,左掌往上輕輕一抬,立即收迴,失去支撐的金色符籙,在空中隨風飄搖,下落了三五寸的距離。
屏住唿吸的兩人,看著身前金色的符籙,被風吹亂了方向。
就在此時,符籙之上的紅色線條,猛然發出絲絲紅光,像是突然有了生命般,閃爍勾連,形成一個完整圖案。
圖案成型的瞬間,符籙止住了下墜的趨勢。
不過半息時間,整張符籙已被紅光籠罩,再也看不出本身的金色,那條貫穿符籙的紅色細線,微微溢出尤為明顯。
赤紅色的符籙,在微風之中懸空飄蕩,緩緩轉動了方向,符籙之上那條貫穿而過的細線,對準群山中央之時,微微一抖,立時停住。
任那西風吹過左右,符籙也隻在馬首上空紋絲不動。
眨眼功夫,紅光微閃,懸停不動的符籙無視左右方向的西風,徑直往前方飄去。
“李大哥……”
朱權激動的話語,尚未說完,李大狗已經一手探出,將其牢牢攥在手心。
幾乎感受不到掙紮的力度,赤紅發光的符籙,像是一隻乖巧的小鳥,漸漸褪去了光芒,恢複了似皮似紙的金色模樣。
哈哈哈哈……
一聲暢快的狂笑,從身邊傳來,激奮的朱權早已滾落馬鞍,雙膝跪地,兩手抓握著一把枯黃的野草,眼眸遙望光暈下的群山,仰頭大笑。
感同身受的李大狗,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十五六歲的少年,在烈陽酷暑、風雨冰雪中,跋涉山川逾越險阻,踏過千萬裏路途,終於看到了此行目的,沒有以頭搶地嚎啕大哭,已經是難得的心思穩重。
須知這一路來,縱然有李大狗的保護,不至於遭受外部的武力迫害,也免不了因為身勞雨淋、傷寒侵襲各種因素,導致他突發疾病,好幾次病得神智模糊,在呢喃之中,唿喊爹娘。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朱權激動狂笑的失態,委實不值一哂。
李大狗重新收好符籙,翻身下馬,靜靜立在他的身旁,遙望東南。
等待鍋內肉熟的李大狗,百無聊賴,這時咂吧了一下嘴兒,兩手抓起身前一雙筷子,四短三長,很有節奏的敲起了碗邊。
咚咚咚咚……咚咚咚……
同時口中念出了一首醞釀許久的打油詩。
詩雲:“蒼穹陰沉似鍋蓋,大雪紛紛如雨來,貧寒屋舍多敗壞,街巷狗稀人臉菜……”
話音未落,對麵的朱權很有經驗的轉過頭去,裝著一副觀望窗外天色的樣子。
其實此刻早已天黑,以他的眼力自然什麽也看不出來。
奈何這狗屁不通的詩句,哪怕朱權不過初通文墨,也不覺得會有什麽值得恭維稱讚的地方,隻好權當沒有聽見。
李大狗略作迴味,不著痕跡的看了朱權一眼,見他別過頭去,沒有開口的打算,心中頗為失望。
‘前幾天念了不少名言佳句,當時的朱權可是佩服的緊呢。
這詩雖然文理有些欠缺,好歹開場顯得大氣,結尾之時也不乏悲天憫人之情,必然是因為他識字太少,文化太低,品不出其中韻味。
待我好好講解一番,定要讓他拍手稱讚。’
清了清嗓子,正要說話。
朱權趕忙轉身,拾取桌上一隻竹筷,往鍋裏一塊後腿肉上,輕輕捅了一捅,覺得還是差些火候,這時也顧不了這麽多了。
搶先一步開口,道:“筷子能進,這肉是要熟了,待我把鍋底那些小塊狗肉,翻到上麵,就可以吃了。”
李大狗聞言,頓時精神一震,什麽狗屁詩句,哪有狗肉來的要緊?
兩隻筷子一並,右手往前探去,收迴來時,已經夾上了一塊肥瘦相間的狗肉。
唿唿吹了兩下,湊到嘴邊咬了一口,軟滑的脂肪,緊實的肌肉,層次分明,辛辣的香料也掩蓋了因為沒有完全熟透,殘留的少許腥味。
咀嚼了兩下,抽空吹了口氣,把剩下的肉塊全部丟進口裏,一邊點頭一邊稱讚。
“小朱的廚藝是越來越好了,這時若能擺上一壺烈酒,那就完美,不消兩杯酒的功夫,鍋裏香肉就能熟爛脫骨。”
“隻有二十七兩三錢五分銀子,外加四百二十多個銅板,這雪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停,住宿和馬匹草料,一天的花銷就要六錢銀子,一壇燒酒可以抵我們半天的花銷。”
朱權抬頭看了李大狗一眼,很熟練的報出了幾個數字,一副你看著辦的意思。
李大狗愕然出聲:“六錢銀子,他怎麽不去搶?這都第幾次漲價了,掌櫃的未免太心黑了。”
右手伸出去的筷子,也停在了鍋邊。
朱權夾了一塊肉皮,吃完之後,不慌不忙的道:
“有天災,自然少不了人禍,被大雪困在城裏的旅人,少說也有數百,掌櫃的不愁沒有生意,一天一個價格,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他在樂居客棧當過兩年小二,對這種坐地起價的事情,自然是再熟悉不過,如果不是他早有預料,身上這點銀錢,也要被李大狗捐給在城裏施粥的譚員外了。
“果然是無奸不商……”
自覺理虧的李大狗,訕訕一笑,隻覺眼前的狗肉,好像也沒那麽香了。
連日幾場大雪,天地肅殺之氣甚重。
光是這冶山府的城裏城外,都不知壓塌了多少房舍,好在這年代房屋不高,最先倒塌的也多是茅室蓬戶,人員傷亡倒是不重。
隻是這年代的普通百姓,一生勞碌,也難混上幾餐溫飽,對於這般程度的災害,幾乎毫無抵抗能力。
這種大範圍的雪災之下,便是當今朝廷有心賑災,也是無能為力,李大狗的個人力量又能濟得什麽事呢?
隻可憐了天底下的貧寒之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熬不過這個冬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不過是千萬年來,一幕又一幕的循環重演罷了。
興安七年的十二月三十,行路未止的兩人,就在這家不起眼的客棧,度過了離家之後的第一個除夕之夜。
或許在他們之後的人生,除夕和新年與普通時日,並沒什麽區別,就目前而言,此時此景在兩人心中,難免會有物傷其類的傷懷和彷徨。
光陰如流水,月落日高升。
或許是這場大雪已經下的足夠多,也足夠久,也可能是為了新的一年,有個好兆頭。
這場斷斷續續下了六七天的冬雪,終於在夜半時分停了下來。
隻是外麵的積雪早已沒過頭頂,交通堵塞,兩人也隻能繼續待在這客棧之中,慢慢等待。
看書、練武、貓冬、聊天,或者憧憬未來,兩人總能找些事情,打發這無聊的時光。
時日遷延,客棧之內,逐漸流傳起饑民的動亂消息,一時間物價飛漲,人心惶惶。
朱權身上的錢財,越用越少,隻能將那輛馬車賣給了掌櫃,節省開支的同時,也能迴收一點銀錢。
客棧之中不少人有樣學樣,紛紛宰殺騾馬,囤積食物,將馬車低價賣給了掌櫃。
李大狗遙望府衙方向,好似聽見了刀兵相加,淒慘哀嚎的聲音,心中不禁萌生出一股暴虐之氣。
也是此地的官吏還算果決,很快做出了反應,一場蔓延全城的禍亂,逐漸消弭。
其後雖然還有殺人劫貨之事發生,總算沒有引發大的群體叛亂。
豐萊之地,靠近西北,冬日本就寒冷,哪怕是接下來的時日,沒再下雪,兩人也幾乎挨到了月底,才得以再次上路。
一路西行,入眼處皆是滿目瘡痍。積雪消融之後道路泥濘,山野春葉未萌,田園壟畝未耕。
有盜賊蜂擁四處劫掠,有饑民成群茫然求生,道旁遺骸更是時時能見。
李、朱兩人,縱然不想惹事,也多的是不長眼的毛賊,會主動尋死招惹他們。
不得已,在殺散七八夥盜賊之後,李大狗搶下兩匹好馬,鞍前掛上刀劍人頭,做出一副不好惹的模樣。
如此,道路這才通暢許多。
人道是,憂愁費晷景,日月如跳丸,豐萊、振武兩道,轄地廣博關隘重重,心情凝重的兩人,直到在興安八年的七月十六,才趕到了襄國西北邊境的陽關。
一如他們預料,此地城防甚緊,去年那場雪災,非但襄國損失慘重,草原上鮮於牧民的牛馬羊畜,更是死傷無數。
為此,早在年初之時,就有部落往東遷移,為此發起了多次騷擾,四月中旬,雙方還在城關之外,發生了一場上萬人的攻防戰鬥。
好在守關將士早有預料,鮮於的士兵,也多是一些缺衣少食的牧民,幾次強攻不成,便隻能撤兵迴去。
留下了一些餓瘋了的殘兵敗卒,依舊在附近遊蕩,所以上上下下的陽關將士,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李大狗拿著六扇門的腰牌,接受檢驗之後進了城關,順利的領取了出關文件,也收到了秋仇送來的兩份書信。
自從兩人在麻葉縣分別以來,秋仇已經給自己寫了三封書信,第一封信,還是去年冬日,由常恆從定襄府帶到長樂,交給自己的。
按腳程日期來算,應該是秋仇收信之後即刻迴的。
這次的兩份書信,被一起送到陽關,想必是他拿不準自己的行程,生怕會錯身而過。
而陽關之外,再非襄國所有,倘若秋仇這次沒有被成軺看重,以後將很難再收到他的信件了。
今日已是七月十六,屈指算來,他應該在兩月之前,就到了長樂府,至於是否能夠踏上修行之路,就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李大狗也曾設想,在自己到達陽山之後,想辦法將秋仇一同引入山中修行,奈何無論是他還是路不平,都不過是陽山一名無關輕重的新人。
哪怕秋仇能夠放下對陽山的芥蒂,七八年的時間,他倆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脈,接引一位新人上山。
李大狗眺望東南,由衷為好友祝福。
出了郵驛大門,兩人找了一個住處,稍作休整, 李大狗拆開了手中書信,日期分別是去年的十一月底,和今年的二月中旬。
前者是秋仇到達申縣,與鍾縣令談好捐募事宜之後寫的。
短短兩頁的蠅頭小楷,大概四五百字,就把大致的情況說了個詳盡。
還順便關切了一下他們的行程,稱讚了衛夫子的品格,對衛殊的病情,表示了同情和遺憾。
紙上言說,他會繼續留意這方麵的事情,下次來信之時,記得寫明衛夫子的住處,若有消息,他會寫信寄給對方。
信的最後,再次祝願兩人能夠一路順利。
李大狗讀罷,不禁唏噓傷懷,迴想當時,自己在平津府給秋仇寫信那天,衛夫子還在教導自己讀書。
待到秋仇在申縣寫這封信時,衛夫子已經葬身河穀。
第二封信中,關於李、朱、衛三人的話題就少了許多。
寥寥幾筆簡單問候,傷悼衛同的罹難,陳述了自己被風雪所阻,可能會遷延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幾頁信紙,花了不少筆墨,書寫了他雪災之後一路北上,路過的所見所聞。
餓殍以雪為塚,饑民析骨而炊。
李大狗一路西行,見多了凍餓倒地的屍骨,看慣了泥肉混雜的場景,雖然對南方的災情有所猜測,卻也是第一次真切的知曉其中慘狀。
真要說來,襄國建立其實未滿兩百年的時間,官府賑災的組織能力還是有的,隻是那場大雪來的又急又密,短短六七天的時間,積雪塞途,牛馬尚不能行,遑論物資運輸。
每個城市村社,都在那幾天裏,變成了消息閉塞的孤島,凍餓之下禍亂萌發,必然會走向不可控的局麵。
李大狗抬頭望向窗外,手中輕飄飄的紙張,在這一刻也仿佛重若千鈞。
關內黃昏的街道,行人稀少,除了偶爾路過的軍士麵有菜色,已經看不到年初那場災害的痕跡。
生民如草芥,逢災易死,遇風可生,可終究,不應該真就是草芥啊!
李大狗矚目許久,取了兩張信紙,借著未暗的天色,寫了一份言辭真摯的迴信。
沒有插科打諢,也不敢有所暗示,感慨了黎民不易,問候過衛殊的病情,就此擱筆停下。
良久之後,重新取出幾張信紙,寫下了出關之前,寄給河西道州,邽陽府山餘縣,廢泊鎮李氏父母的最後一封書信。
休息了一天之後,第三日的清晨,李大狗把信送到了陽關郵驛,拜托此地的驛丞,將信寄到位於長樂府崇文街的濟世醫館。
至於信件送達之時,衛殊是否痊愈,秋仇還在不在長樂府城,甚至此信能否順利轉轉到他手中。
李大狗也十足把握,隻能自己多掏了一錠銀子,權當給此地的郵驛差吏一頓酒錢。
朝陽東升,拉長了兩人身影,馬蹄敲擊在不規則的礫石古道上,顯得沉悶而單調,身後五丈高的雄偉城關,逐漸隱沒在視線之外。
古道漸消,一片荒涼的戈壁望不到盡頭。
日暖夜寒,七八日行程之後,碎石逐漸被野草覆蓋。
綠草如碧,風吹似浪。
有雲一樣,點綴其中的牛羊氈房,有狐狼一樣,狡猾求生,謹慎求存的牧民,更有狂風一樣,來去劫掠的盜寇馬匪。
李大狗遵循符籙指引的方向,快馬橫刀,花了三月時間,才穿過鮮於右賢王的七千裏牧場。
期間,除卻偶見的幾次驚鴻夜顯,未曾有人能夠滯澀他的腳步。
不覺隔夜西風來,婉轉飄零一葉飛。
突而一日清晨,西風吹散了薄霧,高遠的秋陽,穿過雲層的縫隙,灑下了一片有形的光柱。
發如枯草,風塵滿懷的兩人,抬頭仰望,在那一片輕紗般絢爛多彩的光暈之下,是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頭的連綿群山。
你道此山怎生雄奇?有詩為證。
詩雲:
陽山聳立絕東西,秋聲浩浩雁鳴稀。
猿猱鴻鵠不得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頃鬆風如濤浪,鬱鬱蒼蒼暮雲起。
六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羅浮移到此。
雲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成絕域,山南山北天不同。
細路縈紆斜複宜,嵐峰摩天不盈尺。
舉首睢盱千萬仞,凜凜神寒心不止。
兩人駐馬而立,心潮澎湃,一時竟然呆住。
李大狗緩緩轉頭,看向身側的朱權,猶記得初見之時,年方十五的少年還比自己矮上一頭,稚氣未脫的麵容,縱然營養不算充足,也還膚白細膩。
而今不過年僅時光,非但身量竄了一截,個頭與自己齊平,古銅色的清瘦麵容,也有幾分剛毅之氣,忽略其嘴角的絨毛,竟恰似一個大人模樣。
神情恍惚的朱權,心情突得激動,目光炯然迴頭,指著遠處高絕的群山,顫聲問道:“大哥,那……那是否就是陽山所在?”
李大狗鬆開韁繩,一向平穩的右手,也不禁微微顫抖,從身上的羊皮衣襖內側,取出那張三指來寬,描繪了諸多紅色線條,質地似紙似皮的金色符籙。
左掌置於馬首上空攤開,將貫穿符籙中間的那條細線,對準了群山中央。
深吸了一口氣,左掌往上輕輕一抬,立即收迴,失去支撐的金色符籙,在空中隨風飄搖,下落了三五寸的距離。
屏住唿吸的兩人,看著身前金色的符籙,被風吹亂了方向。
就在此時,符籙之上的紅色線條,猛然發出絲絲紅光,像是突然有了生命般,閃爍勾連,形成一個完整圖案。
圖案成型的瞬間,符籙止住了下墜的趨勢。
不過半息時間,整張符籙已被紅光籠罩,再也看不出本身的金色,那條貫穿符籙的紅色細線,微微溢出尤為明顯。
赤紅色的符籙,在微風之中懸空飄蕩,緩緩轉動了方向,符籙之上那條貫穿而過的細線,對準群山中央之時,微微一抖,立時停住。
任那西風吹過左右,符籙也隻在馬首上空紋絲不動。
眨眼功夫,紅光微閃,懸停不動的符籙無視左右方向的西風,徑直往前方飄去。
“李大哥……”
朱權激動的話語,尚未說完,李大狗已經一手探出,將其牢牢攥在手心。
幾乎感受不到掙紮的力度,赤紅發光的符籙,像是一隻乖巧的小鳥,漸漸褪去了光芒,恢複了似皮似紙的金色模樣。
哈哈哈哈……
一聲暢快的狂笑,從身邊傳來,激奮的朱權早已滾落馬鞍,雙膝跪地,兩手抓握著一把枯黃的野草,眼眸遙望光暈下的群山,仰頭大笑。
感同身受的李大狗,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十五六歲的少年,在烈陽酷暑、風雨冰雪中,跋涉山川逾越險阻,踏過千萬裏路途,終於看到了此行目的,沒有以頭搶地嚎啕大哭,已經是難得的心思穩重。
須知這一路來,縱然有李大狗的保護,不至於遭受外部的武力迫害,也免不了因為身勞雨淋、傷寒侵襲各種因素,導致他突發疾病,好幾次病得神智模糊,在呢喃之中,唿喊爹娘。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朱權激動狂笑的失態,委實不值一哂。
李大狗重新收好符籙,翻身下馬,靜靜立在他的身旁,遙望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