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修行不易
路不平將它們一一取出,擺放在旁邊一張同色書桌上。
順便作出了介紹,這些書籍大概可分四類,一為《道源千書》,有三千字,類似儒家的《千字文》。
共六本,分為天地、聖哲、經籍、煉真、物象、生死、哲思……等十二篇。
李大狗翻開自己能看懂的那本,隻見天地篇裏書曰:
太初渾沌,炁化鴻蒙。清升為昊,濁降成穹。兩儀肇判,四象循蹤。雲行雨施,雷震風從。牝柔守靜,玄牝歸宗。橐龠闔辟,虛盈守中……
又翻了其他幾本,互相對照之下,文字變化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之前猶如天書的古篆文,也變得有點兒頭緒。
第二類是與之對應的六本注音書籍,也就是《切韻》、《廣韻》、《通雅》等正音訓詁類,以反切法、直音法、讀若法等方式拚寫,最大程度複原當時的官方語言。
在文字和語言變革中,分別對應近古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同時還有對這些文字,作出基本的注釋。
第三類有五本,全是古篆字體,分別是‘釋材’、‘釋器’、‘釋圖’、‘釋草木’、‘釋鳥獸’,屬於對修仙界中,各類常見事物的專門注釋,
第四類隻有兩本,分上下兩冊,卻比前麵所有的書籍加起來還要厚,封麵上的四個古篆文字,看得李大狗一陣眼花。
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兩本比我命還厚的書,到底是什麽東西?修仙而已,有必要學這麽多東西嗎?”
“《經義注釋》,也就是《道藏》七十二經的詳釋。”
路不平麵無表情,隨手翻開了上冊一頁,正是《南華經》的內篇第三——‘養生主’。
李大狗嘴角抽搐,朱權目瞪口呆。
幾個唿吸之後,前者忍不住問道:“這些書都要看完,才能正式修行?”
路不平的目光,掠過書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段話。
將其重新合上,搖頭道:“不用,通讀《道源千書》之後,方師叔會給你們講解《道經》,兩書過關之後,再教一些修煉之中關於氣府脈絡,以及各種需要注意的知識。達到他的要求,就可以去蘇師叔那裏學習入門功法了。”
朱權和李大狗齊齊鬆了口氣,各自拿起一本《道源千書》,很默契的嘩啦翻過。
心中估算了一下,十二篇章,加上對應的注釋,也就三萬多字左右,還在接受範圍之內。
李大狗將書本放下,看了一眼《經義注釋》,決定先當它不存在,好奇問道:“你用了多久,開始練習入門功法?”
“一個月。”
李大狗兩眼一翻,已經不太想問他,一個月時間,到底是怎麽學會的,決定到方師叔那裏正式上課之後,再有針對性的詢問。
如此琢磨間,路不平從抽屜裏麵,取出了一張青紋黑底的硬質符籙,和一張丹砂繪製的杏黃紙符。
將前者擺在桌麵,對李大狗和朱權道:“這是《道源千書》的留聲符,另外一張是常見的納靈符,隻要將兩張符籙的四角對齊,貼在一起,就能自動播放《道源千書》的內容。”
李大狗好奇的將它拿起,發出鑒定,如願得到了四行文字。
留聲符
主材料:風穀黑葉竹
屬性:風\/木
存留與釋放的聲音
然後隔空鑒定了一下納靈符,同樣得到四行文字。
納靈符
主材料:拓桑皮
屬性:風\/木
緩慢吸收\/釋放五行靈氣
青黑色的硬質符籙,在他手中轉一個圈,李大狗問:“很不錯的東西,這張符還能聽幾次?”
“十次。”
“也就是說,還沒用過?”
盡管之前有所準備,現在聽到他這麽說,還是忍不住驚訝。
“一張符籙足夠讓我學習《道源千書》,這張正好留給你們用。”
“夠義氣。”
李大狗豎起大拇指,喜滋滋將納靈符也取了過來。
路不平提醒道:“不要過度依賴外物,古篆文是對雲篆文的轉釋,術法保留下來的聲音,有一絲他人的情感認知。
還是根據之前的計劃,一步步慢慢來,反正要學的東西還多,對各類道家經典有足夠的認識和體悟,才能在修行之上走的更快、更遠。
別的不說,《經義注釋》沒學完,你是沒法從方師叔那裏畢業的。”
目光在厚厚的兩本書上停留了一瞬,李大狗突然苦笑道:“修行真不是件輕鬆的事。”
路不平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學習並非人的本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過也正是因為它們的艱難,等你邁過難關之後,會收獲更大的成就感。”
李大狗搖頭,笑道:
“你就別給我灌雞湯了,大道在前,這點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我隻是覺得,作為宗門弟子尚且這麽艱難,那些散修該怎麽活呀?”
路不平一愣,顯然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稍加思慮之後,道:“有家族傳承的散修,或許會好一些,那些好運得到修行功法的凡人,能夠踏上修行之路,必然具有超越常人的探索精神,等他們有一技之長之後,再來彌補這些知識,無非就是多花些時間,多走幾步彎路而已。”
“嘖嘖……”
李大哥一拍朱權的肩膀,陰陽怪氣的道:“你瞧瞧……你瞧瞧,‘多走幾步彎路’,輕飄飄的幾個字從他嘴裏說出,落在那些散修身上,也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滄桑與懊悔。”
“好生學習吧,待你有足夠的閑暇之後,再來悲天憫人不遲。”
路不平將一本州來文字寫就的《道源千書》,丟給了李大狗,轉身出門。
————
第二日一早,恢複運功日常的李大狗,從練功房裏出來。
剛要伸個懶腰,樓下的朱權聽到動靜,開始喊他吃飯。
答應了一聲,噔噔噔下樓,簡單洗漱一下,來到廳前,看見朱權和路不平已經在餐桌旁等待。
今天的早飯和昨日有些不同,味道也稍好些,隻是記掛今天要上課的李大狗,並沒有多問。
吃罷早飯,隨意聊了幾句,時間已經接近辰時。
李大狗和朱權迴房各自拿了一套書籍,跟著路不平一起來到了學宮門前。
過不多時,就見到方照野倒背雙手,施施然走了過來。
三人立馬行禮問安。
方照野微微頷首,讓他們起來後,對路不平道:“小路要去魏昭那學習了嗎?”
“是,昨日魏師叔檢查過我修行進度之後,吩咐我從今天開始,可以跟隨他學習符籙。”
“甚好,符籙之道博大精深,涉及陰陽調和,五行平衡,同時與術法、煉藥、陣法也是息息相關。
我正陽門在符籙之道上,雖然比不上符惕山與龍虎山,卻也有一些獨到之處,待你符道入門,功法修行之餘,不妨研習一二,我對你的天賦還是很看好的。”
“師叔教誨,弟子謹記。”
方照野見他答應痛快,心中又有些擔心,叮囑道:
“符籙之道,雖然博大精深,然而還是修行最為重要,切不可舍本逐末。”
“是,若無他事,弟子便去魏師叔那裏上課了。”
方照野微笑頷首,道:“你且去吧,魏師弟為人古板,還是不要失了禮數。”
路不平朝朱權和李大狗點了點頭,轉身下了階梯。
直到他的身影沒入第三學宮,方照野才收迴目光,望向他們兩人,臉色一下子變得嚴肅。
轉身步入學堂的同時,吩咐道:
“都跟我進來吧。”
一直態度恭敬,目睹這一切的李大狗,迴應一聲跟上,心中不禁感慨,‘無論什麽時代,學霸總是會得到師長的好感。’
這裏的學堂和蘇晴那裏大為不同,倒與凡間私塾比較類似,非但隻有寥寥二三十張桌案,也擺放得更加緊湊。
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新入門的弟子來源不同,自身母語自然也不一樣,何況經義典籍的講解,也和功法不同,不需要太大的實操空間。
方照野立在最前方的講台旁邊,示意他們入座。
兩人很自然的走到前方兩張桌案,將手中的書籍擺放在棕黃桌麵,垂手坐直了身體,作洗耳恭聽狀。
同時,一股淡雅清新的原木氣味,飄入鼻中,令人心神逐漸平靜。
方照野對他們的態度還算滿意,目光在桌案書籍上掃了一眼,微不可察的點頭。
並沒有急著講課,而是開口詢問道:“你們的來曆我已有基本的了解,一個是江湖之上的後起之秀,一個是老實本分的客棧小二。”
方照野聲音稍作停頓,見他們神態微有變化,遂道:“但這都不重要了,在你們踏上西行之路的第一步起,就已經是陽山的弟子。”
李大狗還不覺得什麽,旁邊的朱權卻臉色動容,袖子裏的雙手,不自覺的攥緊了細膩光滑的衣袂,身板也挺得更直了些。
有所覺察的李大狗,不禁麵容一肅,真沒料到,在他們兩人麵前一直嚴肅古板的方照野,居然會說出這麽一番撫慰人心的話,於是也跟著微微昂首。
方照野的目光,隻在他們身上停留一瞬,自顧踱步遙望蒼穹,道:
“玄門之中流派眾多,或為出世隱遁,逍遙無掛,或為入世悟真,身國同治,當然不乏貴己全生,避害保性者。
前者順天隨性,不為物累,斷絕世俗以求逍遙天地,中者因循自然,和光同塵,以時遷變,無為而治。後者趨吉避兇,不以物往,輕利弊而貴己身。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旁門,然而流派雖眾,其法殊途,其道同歸。
此皆為尋求長生無羈,超脫自身與天地爾。
奈何長生不可驟得,超脫亦難求索,先賢感人力微渺,存世艱辛,遂傳後人吞吐五氣之法,調和陰陽之道,以期後來者能繩其祖武,超脫彼岸。
時至今日,永生不滅雖不可及,長生久視卻非遙遠,我等承襲先人遺澤,自不敢絕道於後,故此掌門仁義,賜下白玉仙令,引渡你等。
此恩不可不謝,不可不銘記也。”
兩人立刻起身,不管內心作何感想,都認真的對著正陽主峰方向,躬身行禮,朱權跟隨李大狗道:
“弟子拜謝掌門恩義,拜謝各位師長栽培,來日必當不負師叔教誨。”
待他們行禮完成,方照野微微頷首,吩咐他們坐下,語氣變得嚴肅,道:
“你兩人雖是以侍從弟子的身份,進入陽山,卻也不必氣餒,陽山自有方便之門,來日積勞累功自有改變之時。
我正陽門自熠陽祖師開派以來,已有八千多年,雖然屢經波折,然曆代先輩終究不負祖師榮光,勵精圖治、薪火相傳,
更是在本代掌門手上,發揚光大,驅除外敵,囊括六峰,劍誅屍鬥,稱雄東南。
掌門真君天之絕世,以弱冠之年,入我陽山,三年洗身脫凡,三十年開元化府,不出四甲子,已然五氣朝元。
其後更是超越曆代祖師,凝練三花成就天人之境,縱是數遍中洲各門各派,仙人境下,也屬掌門第一。
爾等既入陽山,需得好生學習修煉,不求超越前人,亦不可枉費宗門栽培。”
話語停下,坐下沒多久的兩人,隻好再次起身,對著方照野行禮道:
“弟子謹記師門恩德,努力修行,不敢有所怠慢!”
“嗯……”
方照野總算滿意了他們的態度,讓他們重新坐好之後,左手一攤,掌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指甲大小的物事,然後迅速放大、展開,變成了一本棕藍外皮的書籍。
書脊之上,正是《道源千書》四個古篆文字。
路不平將它們一一取出,擺放在旁邊一張同色書桌上。
順便作出了介紹,這些書籍大概可分四類,一為《道源千書》,有三千字,類似儒家的《千字文》。
共六本,分為天地、聖哲、經籍、煉真、物象、生死、哲思……等十二篇。
李大狗翻開自己能看懂的那本,隻見天地篇裏書曰:
太初渾沌,炁化鴻蒙。清升為昊,濁降成穹。兩儀肇判,四象循蹤。雲行雨施,雷震風從。牝柔守靜,玄牝歸宗。橐龠闔辟,虛盈守中……
又翻了其他幾本,互相對照之下,文字變化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之前猶如天書的古篆文,也變得有點兒頭緒。
第二類是與之對應的六本注音書籍,也就是《切韻》、《廣韻》、《通雅》等正音訓詁類,以反切法、直音法、讀若法等方式拚寫,最大程度複原當時的官方語言。
在文字和語言變革中,分別對應近古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同時還有對這些文字,作出基本的注釋。
第三類有五本,全是古篆字體,分別是‘釋材’、‘釋器’、‘釋圖’、‘釋草木’、‘釋鳥獸’,屬於對修仙界中,各類常見事物的專門注釋,
第四類隻有兩本,分上下兩冊,卻比前麵所有的書籍加起來還要厚,封麵上的四個古篆文字,看得李大狗一陣眼花。
忍不住開口問道:“這兩本比我命還厚的書,到底是什麽東西?修仙而已,有必要學這麽多東西嗎?”
“《經義注釋》,也就是《道藏》七十二經的詳釋。”
路不平麵無表情,隨手翻開了上冊一頁,正是《南華經》的內篇第三——‘養生主’。
李大狗嘴角抽搐,朱權目瞪口呆。
幾個唿吸之後,前者忍不住問道:“這些書都要看完,才能正式修行?”
路不平的目光,掠過書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段話。
將其重新合上,搖頭道:“不用,通讀《道源千書》之後,方師叔會給你們講解《道經》,兩書過關之後,再教一些修煉之中關於氣府脈絡,以及各種需要注意的知識。達到他的要求,就可以去蘇師叔那裏學習入門功法了。”
朱權和李大狗齊齊鬆了口氣,各自拿起一本《道源千書》,很默契的嘩啦翻過。
心中估算了一下,十二篇章,加上對應的注釋,也就三萬多字左右,還在接受範圍之內。
李大狗將書本放下,看了一眼《經義注釋》,決定先當它不存在,好奇問道:“你用了多久,開始練習入門功法?”
“一個月。”
李大狗兩眼一翻,已經不太想問他,一個月時間,到底是怎麽學會的,決定到方師叔那裏正式上課之後,再有針對性的詢問。
如此琢磨間,路不平從抽屜裏麵,取出了一張青紋黑底的硬質符籙,和一張丹砂繪製的杏黃紙符。
將前者擺在桌麵,對李大狗和朱權道:“這是《道源千書》的留聲符,另外一張是常見的納靈符,隻要將兩張符籙的四角對齊,貼在一起,就能自動播放《道源千書》的內容。”
李大狗好奇的將它拿起,發出鑒定,如願得到了四行文字。
留聲符
主材料:風穀黑葉竹
屬性:風\/木
存留與釋放的聲音
然後隔空鑒定了一下納靈符,同樣得到四行文字。
納靈符
主材料:拓桑皮
屬性:風\/木
緩慢吸收\/釋放五行靈氣
青黑色的硬質符籙,在他手中轉一個圈,李大狗問:“很不錯的東西,這張符還能聽幾次?”
“十次。”
“也就是說,還沒用過?”
盡管之前有所準備,現在聽到他這麽說,還是忍不住驚訝。
“一張符籙足夠讓我學習《道源千書》,這張正好留給你們用。”
“夠義氣。”
李大狗豎起大拇指,喜滋滋將納靈符也取了過來。
路不平提醒道:“不要過度依賴外物,古篆文是對雲篆文的轉釋,術法保留下來的聲音,有一絲他人的情感認知。
還是根據之前的計劃,一步步慢慢來,反正要學的東西還多,對各類道家經典有足夠的認識和體悟,才能在修行之上走的更快、更遠。
別的不說,《經義注釋》沒學完,你是沒法從方師叔那裏畢業的。”
目光在厚厚的兩本書上停留了一瞬,李大狗突然苦笑道:“修行真不是件輕鬆的事。”
路不平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學習並非人的本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過也正是因為它們的艱難,等你邁過難關之後,會收獲更大的成就感。”
李大狗搖頭,笑道:
“你就別給我灌雞湯了,大道在前,這點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我隻是覺得,作為宗門弟子尚且這麽艱難,那些散修該怎麽活呀?”
路不平一愣,顯然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稍加思慮之後,道:“有家族傳承的散修,或許會好一些,那些好運得到修行功法的凡人,能夠踏上修行之路,必然具有超越常人的探索精神,等他們有一技之長之後,再來彌補這些知識,無非就是多花些時間,多走幾步彎路而已。”
“嘖嘖……”
李大哥一拍朱權的肩膀,陰陽怪氣的道:“你瞧瞧……你瞧瞧,‘多走幾步彎路’,輕飄飄的幾個字從他嘴裏說出,落在那些散修身上,也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滄桑與懊悔。”
“好生學習吧,待你有足夠的閑暇之後,再來悲天憫人不遲。”
路不平將一本州來文字寫就的《道源千書》,丟給了李大狗,轉身出門。
————
第二日一早,恢複運功日常的李大狗,從練功房裏出來。
剛要伸個懶腰,樓下的朱權聽到動靜,開始喊他吃飯。
答應了一聲,噔噔噔下樓,簡單洗漱一下,來到廳前,看見朱權和路不平已經在餐桌旁等待。
今天的早飯和昨日有些不同,味道也稍好些,隻是記掛今天要上課的李大狗,並沒有多問。
吃罷早飯,隨意聊了幾句,時間已經接近辰時。
李大狗和朱權迴房各自拿了一套書籍,跟著路不平一起來到了學宮門前。
過不多時,就見到方照野倒背雙手,施施然走了過來。
三人立馬行禮問安。
方照野微微頷首,讓他們起來後,對路不平道:“小路要去魏昭那學習了嗎?”
“是,昨日魏師叔檢查過我修行進度之後,吩咐我從今天開始,可以跟隨他學習符籙。”
“甚好,符籙之道博大精深,涉及陰陽調和,五行平衡,同時與術法、煉藥、陣法也是息息相關。
我正陽門在符籙之道上,雖然比不上符惕山與龍虎山,卻也有一些獨到之處,待你符道入門,功法修行之餘,不妨研習一二,我對你的天賦還是很看好的。”
“師叔教誨,弟子謹記。”
方照野見他答應痛快,心中又有些擔心,叮囑道:
“符籙之道,雖然博大精深,然而還是修行最為重要,切不可舍本逐末。”
“是,若無他事,弟子便去魏師叔那裏上課了。”
方照野微笑頷首,道:“你且去吧,魏師弟為人古板,還是不要失了禮數。”
路不平朝朱權和李大狗點了點頭,轉身下了階梯。
直到他的身影沒入第三學宮,方照野才收迴目光,望向他們兩人,臉色一下子變得嚴肅。
轉身步入學堂的同時,吩咐道:
“都跟我進來吧。”
一直態度恭敬,目睹這一切的李大狗,迴應一聲跟上,心中不禁感慨,‘無論什麽時代,學霸總是會得到師長的好感。’
這裏的學堂和蘇晴那裏大為不同,倒與凡間私塾比較類似,非但隻有寥寥二三十張桌案,也擺放得更加緊湊。
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新入門的弟子來源不同,自身母語自然也不一樣,何況經義典籍的講解,也和功法不同,不需要太大的實操空間。
方照野立在最前方的講台旁邊,示意他們入座。
兩人很自然的走到前方兩張桌案,將手中的書籍擺放在棕黃桌麵,垂手坐直了身體,作洗耳恭聽狀。
同時,一股淡雅清新的原木氣味,飄入鼻中,令人心神逐漸平靜。
方照野對他們的態度還算滿意,目光在桌案書籍上掃了一眼,微不可察的點頭。
並沒有急著講課,而是開口詢問道:“你們的來曆我已有基本的了解,一個是江湖之上的後起之秀,一個是老實本分的客棧小二。”
方照野聲音稍作停頓,見他們神態微有變化,遂道:“但這都不重要了,在你們踏上西行之路的第一步起,就已經是陽山的弟子。”
李大狗還不覺得什麽,旁邊的朱權卻臉色動容,袖子裏的雙手,不自覺的攥緊了細膩光滑的衣袂,身板也挺得更直了些。
有所覺察的李大狗,不禁麵容一肅,真沒料到,在他們兩人麵前一直嚴肅古板的方照野,居然會說出這麽一番撫慰人心的話,於是也跟著微微昂首。
方照野的目光,隻在他們身上停留一瞬,自顧踱步遙望蒼穹,道:
“玄門之中流派眾多,或為出世隱遁,逍遙無掛,或為入世悟真,身國同治,當然不乏貴己全生,避害保性者。
前者順天隨性,不為物累,斷絕世俗以求逍遙天地,中者因循自然,和光同塵,以時遷變,無為而治。後者趨吉避兇,不以物往,輕利弊而貴己身。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旁門,然而流派雖眾,其法殊途,其道同歸。
此皆為尋求長生無羈,超脫自身與天地爾。
奈何長生不可驟得,超脫亦難求索,先賢感人力微渺,存世艱辛,遂傳後人吞吐五氣之法,調和陰陽之道,以期後來者能繩其祖武,超脫彼岸。
時至今日,永生不滅雖不可及,長生久視卻非遙遠,我等承襲先人遺澤,自不敢絕道於後,故此掌門仁義,賜下白玉仙令,引渡你等。
此恩不可不謝,不可不銘記也。”
兩人立刻起身,不管內心作何感想,都認真的對著正陽主峰方向,躬身行禮,朱權跟隨李大狗道:
“弟子拜謝掌門恩義,拜謝各位師長栽培,來日必當不負師叔教誨。”
待他們行禮完成,方照野微微頷首,吩咐他們坐下,語氣變得嚴肅,道:
“你兩人雖是以侍從弟子的身份,進入陽山,卻也不必氣餒,陽山自有方便之門,來日積勞累功自有改變之時。
我正陽門自熠陽祖師開派以來,已有八千多年,雖然屢經波折,然曆代先輩終究不負祖師榮光,勵精圖治、薪火相傳,
更是在本代掌門手上,發揚光大,驅除外敵,囊括六峰,劍誅屍鬥,稱雄東南。
掌門真君天之絕世,以弱冠之年,入我陽山,三年洗身脫凡,三十年開元化府,不出四甲子,已然五氣朝元。
其後更是超越曆代祖師,凝練三花成就天人之境,縱是數遍中洲各門各派,仙人境下,也屬掌門第一。
爾等既入陽山,需得好生學習修煉,不求超越前人,亦不可枉費宗門栽培。”
話語停下,坐下沒多久的兩人,隻好再次起身,對著方照野行禮道:
“弟子謹記師門恩德,努力修行,不敢有所怠慢!”
“嗯……”
方照野總算滿意了他們的態度,讓他們重新坐好之後,左手一攤,掌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指甲大小的物事,然後迅速放大、展開,變成了一本棕藍外皮的書籍。
書脊之上,正是《道源千書》四個古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