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蓮花棚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隻聽說漢將軍李廣能把箭鏃射到石頭裏,沒想到本朝也有這樣的人物。”張士勳看向何薊,正好和何薊的眼神對上,便禮貌的朝他點頭。
何薊咧嘴一笑,也朝張士勳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唿。
“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學射箭。”張士勳道。
冷兵器時代,不會射箭怎麽行?
“學那些做什麽?朗朗乾坤,太平世界,箭術再好也沒什麽鳥用……喂!管事的,拿兩個酒碗過來。”高衙內舉手招唿那邊的管事。
“我看未必,大宋眼下雖說太平,但北邊卻不大安寧。”
“哥哥錯了,雖說上半年大宋和遼國對戰,敗了一陣,但勝負乃兵家常事,遼國已經快被金國滅掉了。前幾天,童貫和蔡蓧上奏朝廷,遼國大將高鳳、郭藥師已降,北邊大局已定。”
“大局已定?”張士勳冷笑一聲,道:“衙內有點太樂觀了吧?”
對於這段曆史,他當然知道一些,宋軍收複燕雲的軍事行動,是以失敗收場的,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被下麵幾個奸臣攛掇,花費數千萬貫從女真人手裏買下燕京,而女真收錢後雖然把燕京交還給大宋,但卻把燕京的財物及百姓擄掠一空,隻給大宋留下一座空城。
高衙內也不是一個關心國事的人,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朝廷的事,不是咱們這些小蝦米操心的,不說這個……咱們吃酒,吃酒。”
張士勳打開包食物的馬糞紙,所謂馬糞紙,並不是用馬糞做得,而是用麥秸為原料做的,做工粗糙,價格低廉,因為顏色呈黃色,人們習慣叫它馬糞紙。
這種廉價且粗糙的紙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仍然在用,後來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被塑料袋和紙袋代替。
雖然知道它不是馬糞做的,張士勳還是下意識的拿在鼻子下聞一聞。
“你這人好奇怪,連這東西都要聞一聞。”高衙內在一旁道。
“奇怪嗎?”張士勳伸出兩指捏起一塊肉,放進嘴裏咀嚼,不錯,是羊肉,煮的很爛,又捏起來一塊來,衝高衙內道:“你不嚐一嚐,很好吃的。”
“吃肉豈可無酒。”高衙內遞過來一碗酒。
張士勳左右看看,見周圍的人有嗑瓜子的,有吃零食的,也有喝酒吃肉的,這才放心的接過酒碗,和高衙內一碰,仰頭喝下去。
台上傳來一陣鑼鼓聲,演出開始了。
一個小醜模樣的人出現在舞台上,嘴裏嘰裏咕嚕說了一大通話,張士勳愣是一句也沒有聽懂,便問高衙內:“他說的什麽?我怎麽聽不懂?”
“這叫開場白,莫要管他說什麽,正戲還沒有開始。”
“丁娘子什麽時候出場?”
“丁娘子是台柱子,離她出場還得一陣子。咱弟兄隻管吃肉喝酒。”
高衙內見他酒碗裏的酒已經見底了,又殷勤的給他滿上。
“丁娘子這個班子,什麽人當家?”張士勳端起酒碗,放在嘴邊卻沒有喝。
“自是丁娘子他爹爹當家。”高衙內喝一口酒,抬頭看一眼台上,道:“他爹爹那人沒啥本事,還是個木訥性子,人倔得像頭驢,還愛喝酒,所以,他隻是名義上的班主,當家的其實是丁娘子。”
“一個女人,要是沒有些手段,管這麽一個班子恐怕不容易。”
“那是當然。”
“若是遇到潑皮流氓鬧場子搗亂,很麻煩。”
“哦!看樣子你很擔心丁娘子安危哦。”高衙內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張士勳被他看中了心事,不由得老臉一紅,掩飾道:“我有啥擔心的,丁娘子又不是我什麽人,就隨口一問。”
高衙內指指左邊,道:“看到那兩人了嗎?”
張士勳順著他手指方向看去,見有兩個壯漢站在場外燈籠下,正在說閑話,根本就不朝台上看。
“那兩人怎麽了?”
“那是軍巡院的兵丁。”
“軍巡院,這是什麽機構?”
“軍巡院歸開封府管轄,分左、右軍巡院,一個管東半城,一個管西半城,主要是捉人,不過,他們管得很寬,啥鳥事都能插上一腳。”
“噢!”張士勳點點頭,原來是這個時代的巡警。
“你再往那邊看,蹺著腿坐在那裏喝茶的那位,別看他長得難看,卻是武舉出身,現在是右軍巡院的判官,名叫王猛。”
張士勳眯縫著眼打量王猛,見他長得五大三粗,寬寬的大餅臉,粗粗的掃帚眉,衣衫半敞,隱約可見胸脯上的紋身。
“這幫人每日都在瓦子裏轉悠,若是遇到有人打架鬥毆尋釁鬧事,即刻拿人。”
高衙內往嘴裏塞一大塊肉,“除了左、右軍巡院,瓦子裏還有軍巡鋪的鋪兵巡邏,偶爾也會有皇城司的察子偷偷來這裏轉轉。”
他眼睛四處看看了看,“這會沒看到皇城司的人,不知道在哪裏貓著呢。”
張士勳問:“請這些人保駕護場子,恐怕花費不少吧?”
“這個還用說?當然花錢了,可是隻花錢還不夠。”高衙內又喝一口酒,繼續說道:“這些人這麽給麵子,還是看在丁娘子的身世上……”
“身世?”
“丁娘子的祖父叫丁仙現,說起他,當年可是響當當的人物,他當初隻是個在籍樂工,打小就在瓦子裏演雜劇,因為為人四海,善和各類人打交道,慢慢地便在京城混出了名頭,經常被達官貴人請去演雜劇。”
張士勳聽明白了,這個丁仙類似於後世演藝界的明星。
“後來,皇宮內有啥慶典也把他請去宮內。一來二去,竟然當了官,成了教坊司大使,東京人都稱他丁使,雖說是個不起眼的官,卻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連當朝宰相都敢嘲弄奚落。”
張士勳大感興趣,忙問:“說說,怎麽迴事?”
高衙內見他感興趣,便道:“王介甫當宰執的那會……”
“等等,王介甫是誰?”張士勳打斷他問。
“你怎麽連王介甫都不知道?王介甫便是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王安石總該知道吧?”
“原來是王安石啊,這人我知道,接著說。”
“王介甫當宰執的時候,神宗皇帝對他言聽計從,把朝廷的政務都交給他處理,王介甫這人性格執拗,是個老蹩筋,不容有人質疑他的政令,若是有人不長眼,便立刻把此人貶官,所以官員們都怕他,偏偏遇到丁使不吃這一套,經常在戲中嘲諷王介甫,王介甫知道後大怒,發誓要砍丁使腦袋,結果你猜怎樣?”
“人家是當朝宰相,丁使怕是不好躲過去。”
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啊,豈是那麽好對付的?
“是不好躲,可是,丁使偏偏躲過去了。”
“怎麽躲過去的?”張士勳好奇地問。
“丁使跑去找神宗皇帝哭訴,神宗皇帝也怕王介甫,便悄悄地密詔兩位王爺,讓他們把丁使藏進王府……嘖嘖!官家親自出馬,還找來兩個郡王,你說說丁使麵子有多大。”
“麵子的確不小。”張士勳點頭讚同。
“王介甫雖然知道丁使藏在王府中,但他權勢再大,也不敢去王府拿人。”
“丁使總不能一直躲在王府吧?”
“王介甫是當朝首輔,和一個樂工出身的人較勁兒,沒得掉了身份,故此,這事鬧到後來,也就稀裏糊塗地過去了。”
“京城的百姓知道這件事情後,私下都說‘台官不如伶官’,當伶官當到丁使這地步,真是少找。”
一個伶官,竟然能夠哭訴到皇帝麵前,使得皇帝請來兩位郡王出麵打掩護,這個丁使的確手眼通天。
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優伶不但可以娛樂大眾,也可以娛樂皇家,能夠更容易地進入皇帝的視野。
何薊咧嘴一笑,也朝張士勳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唿。
“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也要學射箭。”張士勳道。
冷兵器時代,不會射箭怎麽行?
“學那些做什麽?朗朗乾坤,太平世界,箭術再好也沒什麽鳥用……喂!管事的,拿兩個酒碗過來。”高衙內舉手招唿那邊的管事。
“我看未必,大宋眼下雖說太平,但北邊卻不大安寧。”
“哥哥錯了,雖說上半年大宋和遼國對戰,敗了一陣,但勝負乃兵家常事,遼國已經快被金國滅掉了。前幾天,童貫和蔡蓧上奏朝廷,遼國大將高鳳、郭藥師已降,北邊大局已定。”
“大局已定?”張士勳冷笑一聲,道:“衙內有點太樂觀了吧?”
對於這段曆史,他當然知道一些,宋軍收複燕雲的軍事行動,是以失敗收場的,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被下麵幾個奸臣攛掇,花費數千萬貫從女真人手裏買下燕京,而女真收錢後雖然把燕京交還給大宋,但卻把燕京的財物及百姓擄掠一空,隻給大宋留下一座空城。
高衙內也不是一個關心國事的人,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朝廷的事,不是咱們這些小蝦米操心的,不說這個……咱們吃酒,吃酒。”
張士勳打開包食物的馬糞紙,所謂馬糞紙,並不是用馬糞做得,而是用麥秸為原料做的,做工粗糙,價格低廉,因為顏色呈黃色,人們習慣叫它馬糞紙。
這種廉價且粗糙的紙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仍然在用,後來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被塑料袋和紙袋代替。
雖然知道它不是馬糞做的,張士勳還是下意識的拿在鼻子下聞一聞。
“你這人好奇怪,連這東西都要聞一聞。”高衙內在一旁道。
“奇怪嗎?”張士勳伸出兩指捏起一塊肉,放進嘴裏咀嚼,不錯,是羊肉,煮的很爛,又捏起來一塊來,衝高衙內道:“你不嚐一嚐,很好吃的。”
“吃肉豈可無酒。”高衙內遞過來一碗酒。
張士勳左右看看,見周圍的人有嗑瓜子的,有吃零食的,也有喝酒吃肉的,這才放心的接過酒碗,和高衙內一碰,仰頭喝下去。
台上傳來一陣鑼鼓聲,演出開始了。
一個小醜模樣的人出現在舞台上,嘴裏嘰裏咕嚕說了一大通話,張士勳愣是一句也沒有聽懂,便問高衙內:“他說的什麽?我怎麽聽不懂?”
“這叫開場白,莫要管他說什麽,正戲還沒有開始。”
“丁娘子什麽時候出場?”
“丁娘子是台柱子,離她出場還得一陣子。咱弟兄隻管吃肉喝酒。”
高衙內見他酒碗裏的酒已經見底了,又殷勤的給他滿上。
“丁娘子這個班子,什麽人當家?”張士勳端起酒碗,放在嘴邊卻沒有喝。
“自是丁娘子他爹爹當家。”高衙內喝一口酒,抬頭看一眼台上,道:“他爹爹那人沒啥本事,還是個木訥性子,人倔得像頭驢,還愛喝酒,所以,他隻是名義上的班主,當家的其實是丁娘子。”
“一個女人,要是沒有些手段,管這麽一個班子恐怕不容易。”
“那是當然。”
“若是遇到潑皮流氓鬧場子搗亂,很麻煩。”
“哦!看樣子你很擔心丁娘子安危哦。”高衙內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張士勳被他看中了心事,不由得老臉一紅,掩飾道:“我有啥擔心的,丁娘子又不是我什麽人,就隨口一問。”
高衙內指指左邊,道:“看到那兩人了嗎?”
張士勳順著他手指方向看去,見有兩個壯漢站在場外燈籠下,正在說閑話,根本就不朝台上看。
“那兩人怎麽了?”
“那是軍巡院的兵丁。”
“軍巡院,這是什麽機構?”
“軍巡院歸開封府管轄,分左、右軍巡院,一個管東半城,一個管西半城,主要是捉人,不過,他們管得很寬,啥鳥事都能插上一腳。”
“噢!”張士勳點點頭,原來是這個時代的巡警。
“你再往那邊看,蹺著腿坐在那裏喝茶的那位,別看他長得難看,卻是武舉出身,現在是右軍巡院的判官,名叫王猛。”
張士勳眯縫著眼打量王猛,見他長得五大三粗,寬寬的大餅臉,粗粗的掃帚眉,衣衫半敞,隱約可見胸脯上的紋身。
“這幫人每日都在瓦子裏轉悠,若是遇到有人打架鬥毆尋釁鬧事,即刻拿人。”
高衙內往嘴裏塞一大塊肉,“除了左、右軍巡院,瓦子裏還有軍巡鋪的鋪兵巡邏,偶爾也會有皇城司的察子偷偷來這裏轉轉。”
他眼睛四處看看了看,“這會沒看到皇城司的人,不知道在哪裏貓著呢。”
張士勳問:“請這些人保駕護場子,恐怕花費不少吧?”
“這個還用說?當然花錢了,可是隻花錢還不夠。”高衙內又喝一口酒,繼續說道:“這些人這麽給麵子,還是看在丁娘子的身世上……”
“身世?”
“丁娘子的祖父叫丁仙現,說起他,當年可是響當當的人物,他當初隻是個在籍樂工,打小就在瓦子裏演雜劇,因為為人四海,善和各類人打交道,慢慢地便在京城混出了名頭,經常被達官貴人請去演雜劇。”
張士勳聽明白了,這個丁仙類似於後世演藝界的明星。
“後來,皇宮內有啥慶典也把他請去宮內。一來二去,竟然當了官,成了教坊司大使,東京人都稱他丁使,雖說是個不起眼的官,卻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連當朝宰相都敢嘲弄奚落。”
張士勳大感興趣,忙問:“說說,怎麽迴事?”
高衙內見他感興趣,便道:“王介甫當宰執的那會……”
“等等,王介甫是誰?”張士勳打斷他問。
“你怎麽連王介甫都不知道?王介甫便是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王安石總該知道吧?”
“原來是王安石啊,這人我知道,接著說。”
“王介甫當宰執的時候,神宗皇帝對他言聽計從,把朝廷的政務都交給他處理,王介甫這人性格執拗,是個老蹩筋,不容有人質疑他的政令,若是有人不長眼,便立刻把此人貶官,所以官員們都怕他,偏偏遇到丁使不吃這一套,經常在戲中嘲諷王介甫,王介甫知道後大怒,發誓要砍丁使腦袋,結果你猜怎樣?”
“人家是當朝宰相,丁使怕是不好躲過去。”
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啊,豈是那麽好對付的?
“是不好躲,可是,丁使偏偏躲過去了。”
“怎麽躲過去的?”張士勳好奇地問。
“丁使跑去找神宗皇帝哭訴,神宗皇帝也怕王介甫,便悄悄地密詔兩位王爺,讓他們把丁使藏進王府……嘖嘖!官家親自出馬,還找來兩個郡王,你說說丁使麵子有多大。”
“麵子的確不小。”張士勳點頭讚同。
“王介甫雖然知道丁使藏在王府中,但他權勢再大,也不敢去王府拿人。”
“丁使總不能一直躲在王府吧?”
“王介甫是當朝首輔,和一個樂工出身的人較勁兒,沒得掉了身份,故此,這事鬧到後來,也就稀裏糊塗地過去了。”
“京城的百姓知道這件事情後,私下都說‘台官不如伶官’,當伶官當到丁使這地步,真是少找。”
一個伶官,竟然能夠哭訴到皇帝麵前,使得皇帝請來兩位郡王出麵打掩護,這個丁使的確手眼通天。
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優伶不但可以娛樂大眾,也可以娛樂皇家,能夠更容易地進入皇帝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