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兵部武考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兵部演武廳的破敗讓張士勳大吃一驚,土築的圍牆不知多少年沒修了,牆頭長著衰草,更有甚者,很多地方已經不能稱為牆了,稱其為豁口更恰當。
已經有很多愛看熱鬧的百姓趴在半截土牆上,還有的幹脆從豁口處進到牆內,靠在牆上伸長脖子準備看熱鬧。
幾個維持秩序的兵卒滿頭大汗地往外驅趕,這邊剛趕出去,那邊又進來了……
“張兄弟!”張士勳聽到有人叫他,定睛一看,原來是老趙、老黃。
林教頭也站在一邊朝他揮一下手。
張士勳也朝他們揮手打招唿,這些人能來捧場,他很高興。
演武廳正中搭著一個木台子,上麵坐著三個人,從官服上看,一文兩武。
坐在中間的文官是個白淨麵皮的中年人,頦下留著短須,頭戴直角襆頭,正襟危坐,看樣子是主考官。
兩個副考官是武官,分坐在兩邊。
報到的地方在台子前邊,那裏擺放著兩張桌子。
桌子前邊已經圍滿報到的考生,幾個書記官滿頭大汗,正在一一核對姓名。
帶他們進來的武官很殷勤,也不管其他考生的白眼,排開眾人擠到最前邊,領著張士勳報了名。
報名的舉子個個翻白眼,敢怒不敢言。
何薊已經來了,牽著那匹棗騮馬。
張士勳走過去抱拳道:“有勞何兄了。”
“張兄別客氣,已經是老朋友了,這點小忙算不得什麽。”何薊把棗騮馬的韁繩交到張士勳手裏,道:“待會上場,張兄就騎它吧。”
張士勳拱拱手,接過韁繩,感激道:“我以為考試的時候,由兵部給考生準備馬呢。”
何薊笑著道:“沒錯,兵部確實準備的有馬,那是為窮考生準備的,咱們還是騎自己的吧,棗騮馬已經和你熟悉,騎上它,把握更大些。”
高衙內也走過去,把手搭在何薊肩膀上,嬉皮笑臉地道:“何兄真是費心了,以前咱們兄弟雖然認識,卻沒有打過交道,經過這次事情,才知道何大郎是個講義氣的人……沒說的,一會等張哥哥考完,我請你去樊樓吃酒,兄弟做東。”
“好啊,衙內可要說話算話。”
高衙內拍著胸脯道: “當然算話,我高承宗雖然玩世不恭,但對待朋友,那是兩肋插刀,絕不含糊。”
張士勳微笑不語,伸著脖子往靶場上看,軍卒們已經把箭垛擺好。
隻聽一通鼓響,幾個軍卒跑到亂糟糟的應試人群麵前,手裏長鞭甩得“啪啪”作響,口中喊著“肅靜!肅靜!”。
演武場內慢慢安靜下來。
台上的那個文官站起身,麵色嚴肅的掃視一下台下,輕咳一聲,開始宣讀考場規則,“之乎者也”說得口沫四濺。
張士勳聽得懵懂,幾乎聽不懂這貨說的什麽。
聽不聽都無所謂,到時候跟著走就是,叫幹什麽就幹什麽。
好不容易等他講完,旁邊兩個武官也分別站起來接著講話,雖然不像剛才文官講話文縐縐的,但也囉裏囉唆說了半天,無非是感謝皇恩、報效大宋之類的屁話,粗門大嗓說得倒也直白易懂。
從古至今,官場上的發言和講話都是大同小異,說假話不臉紅,說大話很自然,說空話成習慣。
總之,囉裏囉嗦、反反複複、沒完沒了、廢話連篇。
好不容易等三位主考官說完,這次正式開始考試。
一陣鼓響,一個小校宣布解試正式開始。
先考立射。
一個大嗓門的小吏手拿名錄開始點名:“林世英,高漢青上場。”
兩個漢子應聲走出人群,來到靶場邊。
張士勳低聲問何薊:“這次考試的標準是什麽?剛才台上講的,我沒有聽清楚。”
何薊道:“曆年考試都差不多,這次考試也是如此。步射隻要能射一石弓,十發三中,馬上能射七鬥弓就能列為第一等。”
聽到這裏,張士勳笑了。
穩了,不用費力就能拿到第一等。
“能拉動一石弓的人,都屬於上上之選了,像你這種臂力奇大,射得又準的人並不多見,可以說,絕倫科就是為你這樣的人準備的。”
何薊指著射擊場旁邊放置的兵器架,“考場照例準備好各種分量的弓,七鬥弓、九鬥弓、一石弓、一石五鬥,直至二石弓封頂……考絕倫科的允許使用自備弓,當然,這隻是針對將門子弟的。至於尋常百姓,壓根買不起,況且,即便買得起,也買不到,因為大宋不許民間擁有勁弓,所以對尋常人來說,自備弓也就無從談起了。”
張士勳攥緊手裏的弓,這是王棟給他的那把弓。
他已經把它調到二石五鬥了,和昨日在演武場用的那張弓一樣。
何薊這才注意到他拿的弓,忙問:“這是你的弓?”
“嗯!表弟送我的。”
“弓力多少?”
“二石五鬥。”
何薊接過弓看了看,黑黢黢的,也沒有看出有特別之處。
首先上場的那兩人分別選擇了七鬥弓和九鬥弓,選七鬥弓的人射出十箭,隻中兩箭,毫無疑問,不及格。
選九鬥弓的那個人射中三箭,算是勉強通過。
每當二人射脫靶,牆外觀看的百姓就起哄喝倒彩,吹口哨的、叫罵的、嘲諷的,響成一片。
軍卒們拿著鞭子向他們頭頂“啪啪”虛抽著,這些人根本不怕,該怎麽喊還怎麽喊。
幾輪下來,沒有太出彩的,射的最好的不過射中五箭而已。
張士勳有點失望,剛進來的時候還有點小期待,希望能夠和射術高超的人一較長短,看到現在,陸陸續續已經有半數人上場,沒有看到一個射術精湛的人,至於弓力,最大的也不過一石五鬥。
高衙內卻看得津津有味的,他不知從哪裏弄來袋炒黃豆,一邊看一邊“咯嘣”嚼著。
一個軍官跑過來,對高衙內道:“衙內,您家親戚該上場了,讓他準備一下,馬上就輪到他。”
高衙內指指張士勳,道:“他便是我家親戚,娘舅家的。”
什麽時候成他家親戚了?
見張士勳麵色不虞,高衙內嬉皮笑臉地說道:“我娘張氏,嘿嘿!一個張字掰不開,五百年前是一家。”
張士勳剛要說些什麽,那個軍官對他道:“這位小哥,隨小的來吧。”
“等等!我用自己的弓。”張士勳舉起自己的弓。
已經有很多愛看熱鬧的百姓趴在半截土牆上,還有的幹脆從豁口處進到牆內,靠在牆上伸長脖子準備看熱鬧。
幾個維持秩序的兵卒滿頭大汗地往外驅趕,這邊剛趕出去,那邊又進來了……
“張兄弟!”張士勳聽到有人叫他,定睛一看,原來是老趙、老黃。
林教頭也站在一邊朝他揮一下手。
張士勳也朝他們揮手打招唿,這些人能來捧場,他很高興。
演武廳正中搭著一個木台子,上麵坐著三個人,從官服上看,一文兩武。
坐在中間的文官是個白淨麵皮的中年人,頦下留著短須,頭戴直角襆頭,正襟危坐,看樣子是主考官。
兩個副考官是武官,分坐在兩邊。
報到的地方在台子前邊,那裏擺放著兩張桌子。
桌子前邊已經圍滿報到的考生,幾個書記官滿頭大汗,正在一一核對姓名。
帶他們進來的武官很殷勤,也不管其他考生的白眼,排開眾人擠到最前邊,領著張士勳報了名。
報名的舉子個個翻白眼,敢怒不敢言。
何薊已經來了,牽著那匹棗騮馬。
張士勳走過去抱拳道:“有勞何兄了。”
“張兄別客氣,已經是老朋友了,這點小忙算不得什麽。”何薊把棗騮馬的韁繩交到張士勳手裏,道:“待會上場,張兄就騎它吧。”
張士勳拱拱手,接過韁繩,感激道:“我以為考試的時候,由兵部給考生準備馬呢。”
何薊笑著道:“沒錯,兵部確實準備的有馬,那是為窮考生準備的,咱們還是騎自己的吧,棗騮馬已經和你熟悉,騎上它,把握更大些。”
高衙內也走過去,把手搭在何薊肩膀上,嬉皮笑臉地道:“何兄真是費心了,以前咱們兄弟雖然認識,卻沒有打過交道,經過這次事情,才知道何大郎是個講義氣的人……沒說的,一會等張哥哥考完,我請你去樊樓吃酒,兄弟做東。”
“好啊,衙內可要說話算話。”
高衙內拍著胸脯道: “當然算話,我高承宗雖然玩世不恭,但對待朋友,那是兩肋插刀,絕不含糊。”
張士勳微笑不語,伸著脖子往靶場上看,軍卒們已經把箭垛擺好。
隻聽一通鼓響,幾個軍卒跑到亂糟糟的應試人群麵前,手裏長鞭甩得“啪啪”作響,口中喊著“肅靜!肅靜!”。
演武場內慢慢安靜下來。
台上的那個文官站起身,麵色嚴肅的掃視一下台下,輕咳一聲,開始宣讀考場規則,“之乎者也”說得口沫四濺。
張士勳聽得懵懂,幾乎聽不懂這貨說的什麽。
聽不聽都無所謂,到時候跟著走就是,叫幹什麽就幹什麽。
好不容易等他講完,旁邊兩個武官也分別站起來接著講話,雖然不像剛才文官講話文縐縐的,但也囉裏囉唆說了半天,無非是感謝皇恩、報效大宋之類的屁話,粗門大嗓說得倒也直白易懂。
從古至今,官場上的發言和講話都是大同小異,說假話不臉紅,說大話很自然,說空話成習慣。
總之,囉裏囉嗦、反反複複、沒完沒了、廢話連篇。
好不容易等三位主考官說完,這次正式開始考試。
一陣鼓響,一個小校宣布解試正式開始。
先考立射。
一個大嗓門的小吏手拿名錄開始點名:“林世英,高漢青上場。”
兩個漢子應聲走出人群,來到靶場邊。
張士勳低聲問何薊:“這次考試的標準是什麽?剛才台上講的,我沒有聽清楚。”
何薊道:“曆年考試都差不多,這次考試也是如此。步射隻要能射一石弓,十發三中,馬上能射七鬥弓就能列為第一等。”
聽到這裏,張士勳笑了。
穩了,不用費力就能拿到第一等。
“能拉動一石弓的人,都屬於上上之選了,像你這種臂力奇大,射得又準的人並不多見,可以說,絕倫科就是為你這樣的人準備的。”
何薊指著射擊場旁邊放置的兵器架,“考場照例準備好各種分量的弓,七鬥弓、九鬥弓、一石弓、一石五鬥,直至二石弓封頂……考絕倫科的允許使用自備弓,當然,這隻是針對將門子弟的。至於尋常百姓,壓根買不起,況且,即便買得起,也買不到,因為大宋不許民間擁有勁弓,所以對尋常人來說,自備弓也就無從談起了。”
張士勳攥緊手裏的弓,這是王棟給他的那把弓。
他已經把它調到二石五鬥了,和昨日在演武場用的那張弓一樣。
何薊這才注意到他拿的弓,忙問:“這是你的弓?”
“嗯!表弟送我的。”
“弓力多少?”
“二石五鬥。”
何薊接過弓看了看,黑黢黢的,也沒有看出有特別之處。
首先上場的那兩人分別選擇了七鬥弓和九鬥弓,選七鬥弓的人射出十箭,隻中兩箭,毫無疑問,不及格。
選九鬥弓的那個人射中三箭,算是勉強通過。
每當二人射脫靶,牆外觀看的百姓就起哄喝倒彩,吹口哨的、叫罵的、嘲諷的,響成一片。
軍卒們拿著鞭子向他們頭頂“啪啪”虛抽著,這些人根本不怕,該怎麽喊還怎麽喊。
幾輪下來,沒有太出彩的,射的最好的不過射中五箭而已。
張士勳有點失望,剛進來的時候還有點小期待,希望能夠和射術高超的人一較長短,看到現在,陸陸續續已經有半數人上場,沒有看到一個射術精湛的人,至於弓力,最大的也不過一石五鬥。
高衙內卻看得津津有味的,他不知從哪裏弄來袋炒黃豆,一邊看一邊“咯嘣”嚼著。
一個軍官跑過來,對高衙內道:“衙內,您家親戚該上場了,讓他準備一下,馬上就輪到他。”
高衙內指指張士勳,道:“他便是我家親戚,娘舅家的。”
什麽時候成他家親戚了?
見張士勳麵色不虞,高衙內嬉皮笑臉地說道:“我娘張氏,嘿嘿!一個張字掰不開,五百年前是一家。”
張士勳剛要說些什麽,那個軍官對他道:“這位小哥,隨小的來吧。”
“等等!我用自己的弓。”張士勳舉起自己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