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食菜事魔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士勳聽到這裏,嘴角輕輕咧了咧,暗自好笑。
查吧,如果能找到真兇,算你們有本事。
“結果,查來查去,終於查出罪魁禍首……”
“這麽說,真的是無憂洞那夥亡命幹的?”
“無憂洞的賊子確實參與了,但他們不是主謀,而是幫兇。”
“什麽?他們還不是主謀?”張士勳大感詫異。
“你還記得你送到開封府的那兩個無憂洞亡命嗎?”
“當然記得了。”
“聶山對這兩個賊子非常重視,派開封府最厲害的幾個刑名輪番審問,三木之下,其中一個終於打熬不住,招供了……”
“快說,幕後黑手是誰?”
“花重金要你兄弟倆命的人姓王,自稱與你們兄弟有世仇,願意花重金要你兄弟倆的命,無憂洞的賊子聽說後,就把你們兄弟倆惦記上了,於是,才發生了後來的事。”
“這個姓王的人被開封府抓住了嗎?”
“沒有,等開封府的人找到他的住處後,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所以,官府今晚就對無憂洞展開行動了,是吧?”
高衙內瞟他一眼,搖頭道:“哥哥,你太高看自己了,官府才不會為你的案子費這麽大力氣呢。”
“那麽,今晚對無憂洞大動幹戈,究竟是怎麽迴事?”
“因為你這件案子,無意中扯出一個驚天大案。”
“喲!驚天大案?”張士勳詫異。
“沒錯,被你抓住的那個人還招供出另一件事情,正是這件事情驚動了朝廷,驚動了官家。”
“什麽事情?說詳細些。”
高衙內壓低聲音,神秘地說道:“無憂洞的亡命竟然與食菜事魔有勾結。”
“食菜事魔是什麽鬼?”
“你怎麽連食菜事魔都不知道?”
張士勳瞪他一眼:“我從海外迴來才幾個月,兩眼一抹黑,不知道的事情多了。”
“噢!我把這茬忘了。”高衙內歉意一笑,問道:“哥哥,你別的不知道,總知道方臘吧?”
“知道。”
“食菜事魔就是方臘餘孽。”
聽到這裏,張士勳總算理清一點頭緒。
朝廷為了剿滅方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方臘的人出現在京城,的確讓朝廷神經緊張。
“方臘如今還在天牢押著,月底就要開刀問斬了……哥哥你想,現在有食菜事魔的人出現在京城,還與無憂洞勾連在一起,朝廷能不緊張嗎?”
張士勳點點頭,迅速讓小美查詢“食菜事魔”關鍵詞,瞬間就查出了結果。
所謂“食菜事魔”,就是明教,來自波斯,即摩尼教,供奉摩尼為光明之神,傳入中國後,也稱之為明教。
由於信教的信徒們太“鬧騰”,動不動就造反,所以曆代朝廷都排斥它,甚至把它列為邪教。
“食菜事魔”即是宋朝官方對它的蔑稱。
方臘起義,利用摩尼教眾起義,自稱“聖公”,起義後,震動東南半壁河山。
因此,北宋朝廷對“食菜事魔”恨之入骨,把最能打的西軍調到江南,耗費了無數錢糧才算把起義鎮壓。
現在京城內竟然出現食菜事魔的餘孽,官府如何能不重視?
“那個無憂洞的賊人招供後,可把聶山那老兒高興壞了,於是,他親自審問,終於從賊人口中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想要的東西?”
“嗬嗬!自從官家在樊樓遇刺後,聶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急得像熱鍋螞蟻一樣。”
“嗬嗬!”張士勳暗道一聲抱歉。
爺們沒有太大的惡意,主要是閑得慌,戲弄皇帝純屬娛樂,沒想給聶府尊添亂。
惡趣味而已。
“這些日子,聶山老兒為了破案,愁得食不下咽,都快愁白了頭。當他見到那個無憂洞賊人的供狀後,就像溺水之人抓到一棵救命稻草,欣喜若狂。於是,他連夜親自審問,終於從那人的口中得知,樊樓刺殺官家的正是方臘餘孽所為。”
“原來如此。”張士勳差點笑出聲。
“官家得知這個消息後,勃然大怒,嚴令開封府捉拿無憂洞內食菜事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令我爹爹率領殿前司官兵協同開封府捉人,決不能放走一個方臘餘孽。”
“衙內,我有個疑問。”
“什麽疑問。”
“官家在樊樓‘遇刺’那日,我可是在場的,那兩個人有好幾次刺殺官家的機會,一個家夥甚至把官家的胡子揪下來了,最終也沒有下殺手,如果他們真的是方臘餘孽,官家能逃得脫嗎?”
“官家能逃脫大難,是因為那兩個刺客隻是想綁架他,而不是要殺他。”
“隻是想綁架官家?”
“前邊說了,他們的目的是營救方臘,如果把官家殺了,是救不了方臘的……”
這倒是能自圓其說。
“噢!我明白了,你接著說。”
“為了搞清楚官家的行蹤,食菜事魔煞費周折,通過一個江洋大盜,找到無憂洞的頭目,讓他幫助打探官家的行蹤。那頭目不傻,一聽牽涉到官家,當時就拒絕了……偷個雞、摸個狗甚至綁個票都可以幹,官府懶得管,但把腦筋動到官家頭上,那是要掉腦袋的。”
“食菜事魔見他不願意,當即拿出一大筆銀子,說隻讓他打探消息,別的不做。那頭目見到白花花的銀子,終於經受不住誘惑,最終答應下來。”
高衙內說得有鼻子有眼,仿佛親眼見到一般。
張士勳在旁聽得津津有味。
“那無憂洞頭目是個地頭蛇,對京城了如指掌,知道官家喜歡微服私訪,於是,就派手下的小嘍囉到皇宮外蹲守。官家那晚去樊樓,不小心露了行蹤,被這些小嘍囉盯上了,然後,就有了樊樓遇刺這檔子事。”
張士勳聽完,暗自佩服聶山。
聶山上報的與其說是一樁案情,倒不如說是一個離奇的故事,簡直編得天衣無縫,挑不出一絲漏洞來。
做官做到這份上,也真難為他了。
不過,難道他不擔心日後會露餡嗎?
轉念一想,聶山既然編造故事,一定也把所有的破綻補上了。
如果料想得不錯,那個招供的無憂洞賊子已經死了。
查吧,如果能找到真兇,算你們有本事。
“結果,查來查去,終於查出罪魁禍首……”
“這麽說,真的是無憂洞那夥亡命幹的?”
“無憂洞的賊子確實參與了,但他們不是主謀,而是幫兇。”
“什麽?他們還不是主謀?”張士勳大感詫異。
“你還記得你送到開封府的那兩個無憂洞亡命嗎?”
“當然記得了。”
“聶山對這兩個賊子非常重視,派開封府最厲害的幾個刑名輪番審問,三木之下,其中一個終於打熬不住,招供了……”
“快說,幕後黑手是誰?”
“花重金要你兄弟倆命的人姓王,自稱與你們兄弟有世仇,願意花重金要你兄弟倆的命,無憂洞的賊子聽說後,就把你們兄弟倆惦記上了,於是,才發生了後來的事。”
“這個姓王的人被開封府抓住了嗎?”
“沒有,等開封府的人找到他的住處後,發現早已人去樓空。”
“所以,官府今晚就對無憂洞展開行動了,是吧?”
高衙內瞟他一眼,搖頭道:“哥哥,你太高看自己了,官府才不會為你的案子費這麽大力氣呢。”
“那麽,今晚對無憂洞大動幹戈,究竟是怎麽迴事?”
“因為你這件案子,無意中扯出一個驚天大案。”
“喲!驚天大案?”張士勳詫異。
“沒錯,被你抓住的那個人還招供出另一件事情,正是這件事情驚動了朝廷,驚動了官家。”
“什麽事情?說詳細些。”
高衙內壓低聲音,神秘地說道:“無憂洞的亡命竟然與食菜事魔有勾結。”
“食菜事魔是什麽鬼?”
“你怎麽連食菜事魔都不知道?”
張士勳瞪他一眼:“我從海外迴來才幾個月,兩眼一抹黑,不知道的事情多了。”
“噢!我把這茬忘了。”高衙內歉意一笑,問道:“哥哥,你別的不知道,總知道方臘吧?”
“知道。”
“食菜事魔就是方臘餘孽。”
聽到這裏,張士勳總算理清一點頭緒。
朝廷為了剿滅方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方臘的人出現在京城,的確讓朝廷神經緊張。
“方臘如今還在天牢押著,月底就要開刀問斬了……哥哥你想,現在有食菜事魔的人出現在京城,還與無憂洞勾連在一起,朝廷能不緊張嗎?”
張士勳點點頭,迅速讓小美查詢“食菜事魔”關鍵詞,瞬間就查出了結果。
所謂“食菜事魔”,就是明教,來自波斯,即摩尼教,供奉摩尼為光明之神,傳入中國後,也稱之為明教。
由於信教的信徒們太“鬧騰”,動不動就造反,所以曆代朝廷都排斥它,甚至把它列為邪教。
“食菜事魔”即是宋朝官方對它的蔑稱。
方臘起義,利用摩尼教眾起義,自稱“聖公”,起義後,震動東南半壁河山。
因此,北宋朝廷對“食菜事魔”恨之入骨,把最能打的西軍調到江南,耗費了無數錢糧才算把起義鎮壓。
現在京城內竟然出現食菜事魔的餘孽,官府如何能不重視?
“那個無憂洞的賊人招供後,可把聶山那老兒高興壞了,於是,他親自審問,終於從賊人口中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想要的東西?”
“嗬嗬!自從官家在樊樓遇刺後,聶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急得像熱鍋螞蟻一樣。”
“嗬嗬!”張士勳暗道一聲抱歉。
爺們沒有太大的惡意,主要是閑得慌,戲弄皇帝純屬娛樂,沒想給聶府尊添亂。
惡趣味而已。
“這些日子,聶山老兒為了破案,愁得食不下咽,都快愁白了頭。當他見到那個無憂洞賊人的供狀後,就像溺水之人抓到一棵救命稻草,欣喜若狂。於是,他連夜親自審問,終於從那人的口中得知,樊樓刺殺官家的正是方臘餘孽所為。”
“原來如此。”張士勳差點笑出聲。
“官家得知這個消息後,勃然大怒,嚴令開封府捉拿無憂洞內食菜事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令我爹爹率領殿前司官兵協同開封府捉人,決不能放走一個方臘餘孽。”
“衙內,我有個疑問。”
“什麽疑問。”
“官家在樊樓‘遇刺’那日,我可是在場的,那兩個人有好幾次刺殺官家的機會,一個家夥甚至把官家的胡子揪下來了,最終也沒有下殺手,如果他們真的是方臘餘孽,官家能逃得脫嗎?”
“官家能逃脫大難,是因為那兩個刺客隻是想綁架他,而不是要殺他。”
“隻是想綁架官家?”
“前邊說了,他們的目的是營救方臘,如果把官家殺了,是救不了方臘的……”
這倒是能自圓其說。
“噢!我明白了,你接著說。”
“為了搞清楚官家的行蹤,食菜事魔煞費周折,通過一個江洋大盜,找到無憂洞的頭目,讓他幫助打探官家的行蹤。那頭目不傻,一聽牽涉到官家,當時就拒絕了……偷個雞、摸個狗甚至綁個票都可以幹,官府懶得管,但把腦筋動到官家頭上,那是要掉腦袋的。”
“食菜事魔見他不願意,當即拿出一大筆銀子,說隻讓他打探消息,別的不做。那頭目見到白花花的銀子,終於經受不住誘惑,最終答應下來。”
高衙內說得有鼻子有眼,仿佛親眼見到一般。
張士勳在旁聽得津津有味。
“那無憂洞頭目是個地頭蛇,對京城了如指掌,知道官家喜歡微服私訪,於是,就派手下的小嘍囉到皇宮外蹲守。官家那晚去樊樓,不小心露了行蹤,被這些小嘍囉盯上了,然後,就有了樊樓遇刺這檔子事。”
張士勳聽完,暗自佩服聶山。
聶山上報的與其說是一樁案情,倒不如說是一個離奇的故事,簡直編得天衣無縫,挑不出一絲漏洞來。
做官做到這份上,也真難為他了。
不過,難道他不擔心日後會露餡嗎?
轉念一想,聶山既然編造故事,一定也把所有的破綻補上了。
如果料想得不錯,那個招供的無憂洞賊子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