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崇道抑佛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士勳上前一步,開始忽悠:“此佛乃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也稱琉璃如來、消災延壽藥師佛,你看他,左手執藥器,名無價珠;右手結寶印,身披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華台上……”
高俅滿腹疑問,“這……你的東西不是被無憂洞賊子搶走了嗎?這尊佛又是從哪裏來的?”
高衙內道:“爹爹,咱們都被那個腦子有病的王棟騙了。”
“王棟?士勳的表弟?”
“是。”
“他如何騙咱們了?”
“真的寶貝並沒有被無憂洞賊人搶走,而是被王棟藏起來了?”
“噢!原來如此,哈哈!”高俅捋著胡須,大笑起來,“大郎,別再說人家腦子有病了,這種防患於未然的事情,絕不是腦子有病的人能夠做出來的。”
幾個人笑了一陣,張士勳指著琉璃佛道:“伯父,你再看蓮花座下,這裏寫著一行小字。”
高俅凝目望去,隻見上麵寫著: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證得無上菩提。
張士勳在一旁解釋,“這是藥師琉璃佛的第七大願。”
他其實對於佛教一竅不通,翻檢禮物的時候,找到這個藥師琉璃佛,包裝盒裏還有一紙說明書,上麵寫明藥師琉璃佛的相關知識。
“快!擺香案!”高俅衝外麵大喊,然後對高衙內道:“扶我起來。”
“爹爹,您的傷還沒有好。”
“少廢話,扶我起來。”
張士勳也上前幫忙,把高俅扶下床。
幾個仆役手忙腳亂,抬來一個香案。
“不是這裏,擺到書房去!”
高俅雙手捧著藥師琉璃佛,小心翼翼地往外走。
“爹爹,讓我拿著吧。”高衙內道。
高俅訓斥他:“滾一邊去,不會說話就別說。”
跨過門欄的時候,高俅因為太激動,身子打個趔趄。
張士勳上前攙扶,笑著對一旁的高衙內道:“對佛像要用尊稱,不能說‘拿’,要說‘請’。”
“嘿嘿!俺不知道。”高衙內傻笑著。
來到書房,高俅指揮仆役們擺好香案,恭恭敬敬地把藥師琉璃佛請上香案,然後又親手擺上貢品,這才十分虔誠的上香……
整個流程做完,高俅在兩人的攙扶下來到客廳。
高衙內讓人拿來一塊軟墊放在椅子上,然後扶著高俅在椅子上坐下。
高俅坐下後,高興地對張士勳道:“賢侄,今天能夠請到藥師琉璃佛,老夫心中高興啊,嗬嗬!”
張士勳欠一欠身:“隻要伯伯高興,小侄的心願就算盡到了。”
“嗯!你能夠到家裏來,即便不帶禮物,我也是很高興的。”高俅捋著頦下短須道。
張士勳賠著笑,心說:信你才怪!
“小侄早就該來府上拜會伯伯了,隻是怕太唐突。”
“現在來也不晚。”高俅點點頭,笑道:“不瞞賢侄,我一向敬佛禮佛,今日能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到家中,心中著實歡喜。老夫年齡大了,對待功名利祿漸漸看得淡了,隻盼著餘生平平安安、福壽延年、子孫平安。”
老貨盼得似乎有些多。
張士勳暗笑。
“太尉,這尊佛像,是不是還要開光啊?”
“當然啦,我這幾日便去大相國寺,找高僧開光。”高俅來了興致,給兩個小字輩講一陣子佛,然後才把話題轉到正事上:“官家把安排你職位的事情交給我了,不知賢侄有啥想法。”
張士勳見問,沉吟了一會,道:“小子年輕,心懷一腔熱血,想為大宋、為官家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具體說麽,就是想……”
“想什麽?”高俅微笑著端起茶杯,輕輕撥著浮沫。
張士勳本想說替朝廷練兵的,但這話當著高俅的麵說就有些不太合適,道:“小子想在伯父的麾下,為禁軍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
“嗯!繼續說。”高俅嘬一口茶。
“我來到京城後不久,就聽人風言風語,說什麽太尉身總軍政,恃寵營私,荒廢訓練,以至於禁軍中無一用之兵。小侄聽到後很是氣憤,暗自替伯伯抱不平。因此,小侄若是能進入禁軍,一定要盡心盡力,為伯伯挽迴名聲。”
高俅淡淡地一笑,道:“賢侄,你也不用替我鳴不平,這麽多年來,彈劾我的人多了,我仍然平平安安過來了。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如果到了禁軍,怎麽為我挽迴名聲呢?”
張士勳狡黠地:“這個……伯伯,容小侄賣個關子,可好?”
“啊!”高俅一愣,隨即“哈哈”大笑,指著張士勳道:“狡猾的小子。”
張士勳賠著笑道:“小侄心裏有個小算盤,到了禁軍,一是要發財,二是順帶練一練兵。”
“發財?”高俅對發財最感興趣,至於練兵雲雲,他隻當耳旁風了。
“嗯,就是發財。”張士勳見撓到他的癢處,就道:“我曾聽承宗兄弟說,目前禁軍掙錢,大多是替人搬磚蓋房,這種活既辛苦又掙不了多少錢,所以,我打算把一些老弱兵士組織一下,給他們找到一個掙大錢的門路。”
“噢!什麽掙大錢的門路?”
張士勳促狹地說道:“伯伯到時便知。”
“好吧!哈哈!”高俅擺擺手,道:“年輕人正是豪情萬丈的時候,有想法是好事,老夫很替你欣慰,嗬嗬!想當年,老夫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聽到吐蕃趙懷德叛宋,便主動向官家請纓,憑著一腔熱血上了戰陣,和劉仲武一起指揮大軍大破趙懷德,最後逼得他乖乖投降,這才有了官家的榮寵,曆三衙二十年而不倒。”
張士勳順手拍一記馬屁:“伯伯威武。”
“嗬嗬!如今我老了,該你們年輕人出風頭了。”
高衙內在他爹麵前絕對是個乖寶寶,坐在那裏眼觀鼻鼻觀心,直到這時才忍不住開口問道:“爹爹,您到底給張哥哥安排一個啥職位?”
“看看,你還是沒有人家士勳沉得住氣。”高俅笑著搖搖頭,目視張士勳道:“先去天武軍磨煉一兩年,如何?”
張士勳起身行禮,“全憑伯伯安排,小侄無不遵從。”
高俅滿腹疑問,“這……你的東西不是被無憂洞賊子搶走了嗎?這尊佛又是從哪裏來的?”
高衙內道:“爹爹,咱們都被那個腦子有病的王棟騙了。”
“王棟?士勳的表弟?”
“是。”
“他如何騙咱們了?”
“真的寶貝並沒有被無憂洞賊人搶走,而是被王棟藏起來了?”
“噢!原來如此,哈哈!”高俅捋著胡須,大笑起來,“大郎,別再說人家腦子有病了,這種防患於未然的事情,絕不是腦子有病的人能夠做出來的。”
幾個人笑了一陣,張士勳指著琉璃佛道:“伯父,你再看蓮花座下,這裏寫著一行小字。”
高俅凝目望去,隻見上麵寫著: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證得無上菩提。
張士勳在一旁解釋,“這是藥師琉璃佛的第七大願。”
他其實對於佛教一竅不通,翻檢禮物的時候,找到這個藥師琉璃佛,包裝盒裏還有一紙說明書,上麵寫明藥師琉璃佛的相關知識。
“快!擺香案!”高俅衝外麵大喊,然後對高衙內道:“扶我起來。”
“爹爹,您的傷還沒有好。”
“少廢話,扶我起來。”
張士勳也上前幫忙,把高俅扶下床。
幾個仆役手忙腳亂,抬來一個香案。
“不是這裏,擺到書房去!”
高俅雙手捧著藥師琉璃佛,小心翼翼地往外走。
“爹爹,讓我拿著吧。”高衙內道。
高俅訓斥他:“滾一邊去,不會說話就別說。”
跨過門欄的時候,高俅因為太激動,身子打個趔趄。
張士勳上前攙扶,笑著對一旁的高衙內道:“對佛像要用尊稱,不能說‘拿’,要說‘請’。”
“嘿嘿!俺不知道。”高衙內傻笑著。
來到書房,高俅指揮仆役們擺好香案,恭恭敬敬地把藥師琉璃佛請上香案,然後又親手擺上貢品,這才十分虔誠的上香……
整個流程做完,高俅在兩人的攙扶下來到客廳。
高衙內讓人拿來一塊軟墊放在椅子上,然後扶著高俅在椅子上坐下。
高俅坐下後,高興地對張士勳道:“賢侄,今天能夠請到藥師琉璃佛,老夫心中高興啊,嗬嗬!”
張士勳欠一欠身:“隻要伯伯高興,小侄的心願就算盡到了。”
“嗯!你能夠到家裏來,即便不帶禮物,我也是很高興的。”高俅捋著頦下短須道。
張士勳賠著笑,心說:信你才怪!
“小侄早就該來府上拜會伯伯了,隻是怕太唐突。”
“現在來也不晚。”高俅點點頭,笑道:“不瞞賢侄,我一向敬佛禮佛,今日能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到家中,心中著實歡喜。老夫年齡大了,對待功名利祿漸漸看得淡了,隻盼著餘生平平安安、福壽延年、子孫平安。”
老貨盼得似乎有些多。
張士勳暗笑。
“太尉,這尊佛像,是不是還要開光啊?”
“當然啦,我這幾日便去大相國寺,找高僧開光。”高俅來了興致,給兩個小字輩講一陣子佛,然後才把話題轉到正事上:“官家把安排你職位的事情交給我了,不知賢侄有啥想法。”
張士勳見問,沉吟了一會,道:“小子年輕,心懷一腔熱血,想為大宋、為官家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具體說麽,就是想……”
“想什麽?”高俅微笑著端起茶杯,輕輕撥著浮沫。
張士勳本想說替朝廷練兵的,但這話當著高俅的麵說就有些不太合適,道:“小子想在伯父的麾下,為禁軍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
“嗯!繼續說。”高俅嘬一口茶。
“我來到京城後不久,就聽人風言風語,說什麽太尉身總軍政,恃寵營私,荒廢訓練,以至於禁軍中無一用之兵。小侄聽到後很是氣憤,暗自替伯伯抱不平。因此,小侄若是能進入禁軍,一定要盡心盡力,為伯伯挽迴名聲。”
高俅淡淡地一笑,道:“賢侄,你也不用替我鳴不平,這麽多年來,彈劾我的人多了,我仍然平平安安過來了。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如果到了禁軍,怎麽為我挽迴名聲呢?”
張士勳狡黠地:“這個……伯伯,容小侄賣個關子,可好?”
“啊!”高俅一愣,隨即“哈哈”大笑,指著張士勳道:“狡猾的小子。”
張士勳賠著笑道:“小侄心裏有個小算盤,到了禁軍,一是要發財,二是順帶練一練兵。”
“發財?”高俅對發財最感興趣,至於練兵雲雲,他隻當耳旁風了。
“嗯,就是發財。”張士勳見撓到他的癢處,就道:“我曾聽承宗兄弟說,目前禁軍掙錢,大多是替人搬磚蓋房,這種活既辛苦又掙不了多少錢,所以,我打算把一些老弱兵士組織一下,給他們找到一個掙大錢的門路。”
“噢!什麽掙大錢的門路?”
張士勳促狹地說道:“伯伯到時便知。”
“好吧!哈哈!”高俅擺擺手,道:“年輕人正是豪情萬丈的時候,有想法是好事,老夫很替你欣慰,嗬嗬!想當年,老夫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聽到吐蕃趙懷德叛宋,便主動向官家請纓,憑著一腔熱血上了戰陣,和劉仲武一起指揮大軍大破趙懷德,最後逼得他乖乖投降,這才有了官家的榮寵,曆三衙二十年而不倒。”
張士勳順手拍一記馬屁:“伯伯威武。”
“嗬嗬!如今我老了,該你們年輕人出風頭了。”
高衙內在他爹麵前絕對是個乖寶寶,坐在那裏眼觀鼻鼻觀心,直到這時才忍不住開口問道:“爹爹,您到底給張哥哥安排一個啥職位?”
“看看,你還是沒有人家士勳沉得住氣。”高俅笑著搖搖頭,目視張士勳道:“先去天武軍磨煉一兩年,如何?”
張士勳起身行禮,“全憑伯伯安排,小侄無不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