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滲透到骨子裏的忌憚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楷道:“父皇,現在京城中已經開始盛傳,張士勳是真正的天師,他來這裏,是因為大宋將會有一場災禍要降臨。”
梁師成道:“官家,張士勳冒充天師,居心叵測啊。前日王黼找我,提醒說張士勳來曆不明,他的所作所為,可疑之處頗多,對於此人,要多加提防才是……官家,王黼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他早就想報複張士勳了,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今日既然談到張士勳,梁師成便趁機插一根刺。
梁師成太了解這位主子的個性了,天性輕佻,沒有主心骨。
關於張士勳,他對天師之說嗤之以鼻,自從進宮以來,他見過各種各樣的騙子,張虛白、王老誌、林靈素、劉混康、王誌铖、溫太保……這些道士為了奉承官家,說什麽“豐亨豫大”、“有大而能兼必豫”,還謊報祥瑞,什麽“黃河清”、“禽產鳳凰”、“牛生麒麟”等。
更有不少道士稱官家是天上的神仙,弄到最後,連官家也認為自己是昊天上帝元子,大霄帝君。
不過,這些人雖然玩得精彩至極,但最後都因為玩得太過火,先後露出馬腳,被攆出去了。
為此,官家私下裏抱怨:道家在本朝,根本沒有真正的高士。
趙楷似乎不讚同梁師成的話,悄悄瞟他一眼,對趙佶道:“父皇,張士勳這人似乎很有分寸,他並不承認自己是天師,高承宗曾就此事詢問過他,他斷然否認,說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宋子民。”
趙佶聽了,問他:“三哥兒,這裏沒有外人,你觀張士勳此人,有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企圖。”
由於沒有外人,趙佶這話問得十分露骨,一點也不加掩飾。
“父皇,我觀此人,正氣凜然,斷然不是奸邪之輩。”趙楷想了半天才迴答:“父皇請放心,兒臣在第一軍中安插了三個皇城司的人,張士勳的一舉一動都在兒臣掌握之中,若有不妥之處,兒臣馬上便能報於父皇知道。”
趙佶點點頭: “這件事,三哥兒多操心吧。”
趙楷束手應命。
“張士勳答應過我,每隔幾天便讓我觀看天書,你明日便派人問問他,此話可算數。”
趙楷道:“兒臣明日便派人過去問他。”
趙佶眉頭緊鎖,不無憂慮地說道:“那日在守道家中看到天書,簡直活靈活現,就如發生在眼前一般,其內容之慘烈,當真令人毛骨悚然。最近幾天,我心下一直惴惴不安,惶恐莫名。”
“父皇,兒臣想問問,您究竟從天書中看到什麽?以至於您如此……如此不安。”趙楷關心地問。
“天書中向我展示的是西方世界的戰爭,非中土世界。”趙佶想起天書中的景象,雙手緊緊抓住椅子的扶手,道:“張士勳說,大宋幾年後便會麵臨一場戰爭……”
梁師成趕忙說道:“官家,切莫聽他胡說,這廝在妖言惑眾。”
趙佶搖搖頭,道:“守道,即便你不相信張士勳,但他手裏的天書卻是千真萬確的,對這一點,容不得絲毫懷疑。”
“官家……”梁師成還想說什麽,被趙佶製止了,“我對他手裏的天書確信無疑,絕無造假的可能。”
趙佶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說,他從心裏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梁師成輕咳一聲,道:“天武軍乃上四軍之一,為了慎重起見,陛下切莫讓他手裏的軍權過大,以防不測。”
“朕已經交代過高俅,張士勳的權力僅僅局限於這個第一軍……守道,你似乎對他頗有成見啊。”
除了正式場合,趙佶一般不會在梁師成麵前稱“朕”,他現在這樣自稱,已經是正經問事的格局了。
梁師成趕緊彎下腰,小心地迴答:“陛下,微臣和張士勳素無交集,也對他沒有任何成見,隻是覺得他武功高強,行事悖於常人,手中還擁有天書,微臣心裏有點不踏實啊。”
“那麽,王黼也是如你一般想法?”
“王黼似乎比俺擔心的更多。”
“朕知道王黼與張士勳有私人恩怨。”
“這個……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梁師成裝糊塗。
趙楷笑著插話道:“對於他倆的那點事,兒臣倒略有耳聞。”
趙佶很感興趣,對於臣子之間的矛盾,他一向樂觀其成。
“張士勳也曾說過和王黼的過節,但他說得不相信,三哥兒要是知道,就詳細說與我聽吧。”
“張士勳、高承宗二人曾經在蓮花棚觀劇,和王黼的兒子因口角而發生鬥毆,被開封府聶山捉進開封府大牢,對於此事,王黼很冷靜,沒有任何反應,仿佛沒有發生過一般。”
梁師成道:“這是王相公大人大量,不和小兒輩計較。”
趙楷一笑,也不接他的話茬,繼續道:“後來,王黼看上牡丹棚中的一個行首……”
趙佶笑問:“這事我略有所聞,這個行首是不是叫孫三四?”
“正是孫三四,原來父皇也知道這件事情。”
“我曾聽李……聽旁人說過。”
趙佶差點把李師師的名字說出來,突然意識到在兒子麵前提她的名字總是不妥,便含糊其辭。
趙楷當然知道李師師,也知道父皇的這點毛病,但他全做不知,接著道:“王黼身為宰輔,當然不好直接把孫行首搶迴家,於是便讓人去牡丹棚搗亂,想把孫三四搞得幹不下去。沒成想張士勳跳出來插一扛,夥同高承宗把搗亂的人收拾一通。”
梁師成道:“俺想起來了,這件事情他們做得大大不妥,竟然糾集天武軍的軍痞去牡丹棚中……官家,私自調動軍兵,這可是朝廷絕不容許的。”
“梁太傅多慮了。”趙楷搖著頭說道:“這倆人行事謹慎得很,知道朝廷法度,並沒有直接調動天武軍中的軍兵,而是從孫行首那裏要了一些看劇的簽子發給那些軍痞。”
梁師成道:“雖然表麵上不違反朝廷法度,但事實上已經變相違反了。”
趙佶擺擺手,笑道:“張士勳那時還是個白身,和天武軍無任何瓜葛,此事肯定是高俅之子的主意。”
“父皇英明,正是高承宗做的,嗬嗬!”
梁師成道:“官家,張士勳冒充天師,居心叵測啊。前日王黼找我,提醒說張士勳來曆不明,他的所作所為,可疑之處頗多,對於此人,要多加提防才是……官家,王黼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他早就想報複張士勳了,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今日既然談到張士勳,梁師成便趁機插一根刺。
梁師成太了解這位主子的個性了,天性輕佻,沒有主心骨。
關於張士勳,他對天師之說嗤之以鼻,自從進宮以來,他見過各種各樣的騙子,張虛白、王老誌、林靈素、劉混康、王誌铖、溫太保……這些道士為了奉承官家,說什麽“豐亨豫大”、“有大而能兼必豫”,還謊報祥瑞,什麽“黃河清”、“禽產鳳凰”、“牛生麒麟”等。
更有不少道士稱官家是天上的神仙,弄到最後,連官家也認為自己是昊天上帝元子,大霄帝君。
不過,這些人雖然玩得精彩至極,但最後都因為玩得太過火,先後露出馬腳,被攆出去了。
為此,官家私下裏抱怨:道家在本朝,根本沒有真正的高士。
趙楷似乎不讚同梁師成的話,悄悄瞟他一眼,對趙佶道:“父皇,張士勳這人似乎很有分寸,他並不承認自己是天師,高承宗曾就此事詢問過他,他斷然否認,說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宋子民。”
趙佶聽了,問他:“三哥兒,這裏沒有外人,你觀張士勳此人,有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企圖。”
由於沒有外人,趙佶這話問得十分露骨,一點也不加掩飾。
“父皇,我觀此人,正氣凜然,斷然不是奸邪之輩。”趙楷想了半天才迴答:“父皇請放心,兒臣在第一軍中安插了三個皇城司的人,張士勳的一舉一動都在兒臣掌握之中,若有不妥之處,兒臣馬上便能報於父皇知道。”
趙佶點點頭: “這件事,三哥兒多操心吧。”
趙楷束手應命。
“張士勳答應過我,每隔幾天便讓我觀看天書,你明日便派人問問他,此話可算數。”
趙楷道:“兒臣明日便派人過去問他。”
趙佶眉頭緊鎖,不無憂慮地說道:“那日在守道家中看到天書,簡直活靈活現,就如發生在眼前一般,其內容之慘烈,當真令人毛骨悚然。最近幾天,我心下一直惴惴不安,惶恐莫名。”
“父皇,兒臣想問問,您究竟從天書中看到什麽?以至於您如此……如此不安。”趙楷關心地問。
“天書中向我展示的是西方世界的戰爭,非中土世界。”趙佶想起天書中的景象,雙手緊緊抓住椅子的扶手,道:“張士勳說,大宋幾年後便會麵臨一場戰爭……”
梁師成趕忙說道:“官家,切莫聽他胡說,這廝在妖言惑眾。”
趙佶搖搖頭,道:“守道,即便你不相信張士勳,但他手裏的天書卻是千真萬確的,對這一點,容不得絲毫懷疑。”
“官家……”梁師成還想說什麽,被趙佶製止了,“我對他手裏的天書確信無疑,絕無造假的可能。”
趙佶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說,他從心裏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梁師成輕咳一聲,道:“天武軍乃上四軍之一,為了慎重起見,陛下切莫讓他手裏的軍權過大,以防不測。”
“朕已經交代過高俅,張士勳的權力僅僅局限於這個第一軍……守道,你似乎對他頗有成見啊。”
除了正式場合,趙佶一般不會在梁師成麵前稱“朕”,他現在這樣自稱,已經是正經問事的格局了。
梁師成趕緊彎下腰,小心地迴答:“陛下,微臣和張士勳素無交集,也對他沒有任何成見,隻是覺得他武功高強,行事悖於常人,手中還擁有天書,微臣心裏有點不踏實啊。”
“那麽,王黼也是如你一般想法?”
“王黼似乎比俺擔心的更多。”
“朕知道王黼與張士勳有私人恩怨。”
“這個……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梁師成裝糊塗。
趙楷笑著插話道:“對於他倆的那點事,兒臣倒略有耳聞。”
趙佶很感興趣,對於臣子之間的矛盾,他一向樂觀其成。
“張士勳也曾說過和王黼的過節,但他說得不相信,三哥兒要是知道,就詳細說與我聽吧。”
“張士勳、高承宗二人曾經在蓮花棚觀劇,和王黼的兒子因口角而發生鬥毆,被開封府聶山捉進開封府大牢,對於此事,王黼很冷靜,沒有任何反應,仿佛沒有發生過一般。”
梁師成道:“這是王相公大人大量,不和小兒輩計較。”
趙楷一笑,也不接他的話茬,繼續道:“後來,王黼看上牡丹棚中的一個行首……”
趙佶笑問:“這事我略有所聞,這個行首是不是叫孫三四?”
“正是孫三四,原來父皇也知道這件事情。”
“我曾聽李……聽旁人說過。”
趙佶差點把李師師的名字說出來,突然意識到在兒子麵前提她的名字總是不妥,便含糊其辭。
趙楷當然知道李師師,也知道父皇的這點毛病,但他全做不知,接著道:“王黼身為宰輔,當然不好直接把孫行首搶迴家,於是便讓人去牡丹棚搗亂,想把孫三四搞得幹不下去。沒成想張士勳跳出來插一扛,夥同高承宗把搗亂的人收拾一通。”
梁師成道:“俺想起來了,這件事情他們做得大大不妥,竟然糾集天武軍的軍痞去牡丹棚中……官家,私自調動軍兵,這可是朝廷絕不容許的。”
“梁太傅多慮了。”趙楷搖著頭說道:“這倆人行事謹慎得很,知道朝廷法度,並沒有直接調動天武軍中的軍兵,而是從孫行首那裏要了一些看劇的簽子發給那些軍痞。”
梁師成道:“雖然表麵上不違反朝廷法度,但事實上已經變相違反了。”
趙佶擺擺手,笑道:“張士勳那時還是個白身,和天武軍無任何瓜葛,此事肯定是高俅之子的主意。”
“父皇英明,正是高承宗做的,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