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文人夫婦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清照吃一驚,“夫君,你怎麽了?”
“哎喲!清照,他們連你也擄掠來了?”那人抬頭看到李清照,也吃一驚。
“沒有呀,不是告訴你了嗎?我來丁家班尋唱曲之人。”
那人聞言,說道:“這裏便是丁家班?怪不得這麽無禮……哎喲!我的腰。”
“丁家班怎麽了?”丁都賽一聽,不高興了,氣哼哼地要上前理論,被張士勳一把拉住。
“你是怎麽把人家弄來的?”張士勳問姚大缸子,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扛迴來的。”
“扛……扛迴來的?”
“是啊,俺對他說,俺家大官人有請,可是他死活不肯來,俺便把他扛上肩,一路小跑扛迴來了。”
張士勳有點淩亂,這夯貨,請人的方式如此地奔放,怪不得人家不樂意。
怪隻怪所托非人,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讓他去請人。
一個整日頂缸的家夥,大概就知道頂缸了,這是人家的看家本領。
丁都賽快笑抽了,“咯咯咯”地笑得直不起腰。
張士勳見她那樣,也不指望她去給人家解釋了……還是趕快賠禮道歉吧。
硬著頭皮走過去,雙手抱拳道:“這位兄台,去請你的那個人領會錯了小弟的意思,熱情過了頭,實在是抱歉得很……這事弄得,太不好意思了。”
李清照也說:“夫君,人家請你是好意……”
“請我?天啊,我還是頭次見到這麽請人的。一照麵二話不說,把我雙手往身後一扭,扛起來便跑……聽說太行山上的響馬打劫便是如此行事,今日算是領教了一迴,萬幸的是他沒有從身後先打我一記悶棍……哎喲!我的腰啊。”
趙明誠說得淒遑,隻差把他老婆那首“淒淒慘慘戚戚”背出來。
張士勳強忍住笑,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好半天才算把他安撫住。
姚大缸子知道捅婁子了,把買來的書往張士勳手中一塞,“出溜”一聲便沒影了。
張士勳把那本書遞過去,“趙兄,這本書算是給你的見麵禮吧,小弟改天再專程向賢伉儷賠罪。”
“謝謝張公子,一場誤會而已,不用太在意。”李清照把書接過來,塞進趙明誠的手裏,“我已經把張公子那首《臨江仙》抄錄下來了,的確是難得的好詞,另外,從他那裏,我還弄到了一首好詩,不虛此行呀。”
“隻要能夠被娘子看得上眼的詩詞,絕對錯不了。”趙明誠說著,揉著腰問張士勳:“你是不是在樊樓救過駕,被官家稱為‘一指之師’的那位?”
“正是在下!”
“我聽說你後來去了天武軍,怎麽會來蓮花棚唱曲?”
“這個……說來話長,迴頭有機會慢慢告訴你。”張士勳說著,扭頭看丁都賽,已經失去了蹤影,大概是怕失禮,獨自找地方偷著笑去了。
“娘子,咱們迴家吧,這本書寫得很好,我要迴去好好看一看。”趙明誠把書塞進懷裏,還輕輕地按一按,看來他真的喜歡這本書。
趙明誠這人在曆史上是留了名的,不僅僅因為他是李清照丈夫的緣故。
他本人也很有才學,對金石一道有很深的研究,所著的《金石錄》是後世學者研究古代金石刻的必讀之書。
趙明誠與李清照的相識頗有浪漫色彩,據說,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大相國寺看花燈遇到一位女子,一見之下便生了愛慕之意。
無巧不巧的是,陪他一起看花燈的那位朋友認識這女子,從二人談話中,趙明誠才知道她就是李清照。
他早就拜讀過李清照的詞,對李清照的才華本已十分讚賞,如今才女當麵,心內頓時狂喜起來。
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女子啊。
迴家後,趙明誠直接給老爹寫了個字謎:-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他老爹接過來看了看,卻沒看懂。
這寫得什麽玩意兒?
狗屁不通啊。
想問兒子又放不下臉麵,於是就找朋友幫著參詳。
朋友一看就笑了,告訴他道:“言與司合,乃詞字也;安上已脫,乃女字也;芝芙去頭,乃夫字也。詞女夫!”
老爺子一聽,明白了,這是兒子要娶一個詞女做妻啊。
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東京城最出名的此詞女非李清照莫屬,啥都別說了,上門提親吧。
論起趙明誠和李清照兩家,還真是門當戶對,趙明誠的老子乃大名鼎鼎的吏部尚書趙挺之,一個馬上就要當宰相的人,身份顯赫。
李清照的父親也不簡單,被人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趙挺之上門提親的時候,李格非乃是禮部員外郎。
李格非立馬答應了這門婚事!
二人婚後,可謂琴瑟相合,十分美滿。
不過,趙明誠雖然對李清照的詩詞讚賞有加,但心裏卻有點不太服氣,有心做幾首詞勝過她,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一氣寫出五十首詞……沒錯!整整五十首。
他還別出心裁,把李清照的幾句詞夾雜在自己的詞中,然後信心滿滿地請自己的好友評鑒,友人看了以後說:“隻三句絕佳。”
趙明誠忙問是哪三句,友人迴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聽了,不禁啞然。
原來這幾句正是李清照的。
從那兒以後,趙明誠便徹底服了妻子的才學。
二人情投意合、伉儷情深,隻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讓兩人產生了隔閡。
趙明誠這人雖然學問不錯,卻是個膽小鬼,守江寧時,叛兵作亂,他竟然不管不顧棄城而逃。
李清照對於丈夫這種行為頗為不齒,寫出了一首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然,這是金兵攻陷開封以後的事情,現在還沒發生呢。
張士勳讀書,不求甚解,對於李清照夫妻後來的事情所知甚少,僅知道他們倆的父親自從蔡京入相後受排擠,仕途一落千丈,罷官的罷官,貶職的貶職,家道隨之中落,李清照夫婦也離開京師去了外地。
“哎喲!清照,他們連你也擄掠來了?”那人抬頭看到李清照,也吃一驚。
“沒有呀,不是告訴你了嗎?我來丁家班尋唱曲之人。”
那人聞言,說道:“這裏便是丁家班?怪不得這麽無禮……哎喲!我的腰。”
“丁家班怎麽了?”丁都賽一聽,不高興了,氣哼哼地要上前理論,被張士勳一把拉住。
“你是怎麽把人家弄來的?”張士勳問姚大缸子,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扛迴來的。”
“扛……扛迴來的?”
“是啊,俺對他說,俺家大官人有請,可是他死活不肯來,俺便把他扛上肩,一路小跑扛迴來了。”
張士勳有點淩亂,這夯貨,請人的方式如此地奔放,怪不得人家不樂意。
怪隻怪所托非人,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讓他去請人。
一個整日頂缸的家夥,大概就知道頂缸了,這是人家的看家本領。
丁都賽快笑抽了,“咯咯咯”地笑得直不起腰。
張士勳見她那樣,也不指望她去給人家解釋了……還是趕快賠禮道歉吧。
硬著頭皮走過去,雙手抱拳道:“這位兄台,去請你的那個人領會錯了小弟的意思,熱情過了頭,實在是抱歉得很……這事弄得,太不好意思了。”
李清照也說:“夫君,人家請你是好意……”
“請我?天啊,我還是頭次見到這麽請人的。一照麵二話不說,把我雙手往身後一扭,扛起來便跑……聽說太行山上的響馬打劫便是如此行事,今日算是領教了一迴,萬幸的是他沒有從身後先打我一記悶棍……哎喲!我的腰啊。”
趙明誠說得淒遑,隻差把他老婆那首“淒淒慘慘戚戚”背出來。
張士勳強忍住笑,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好半天才算把他安撫住。
姚大缸子知道捅婁子了,把買來的書往張士勳手中一塞,“出溜”一聲便沒影了。
張士勳把那本書遞過去,“趙兄,這本書算是給你的見麵禮吧,小弟改天再專程向賢伉儷賠罪。”
“謝謝張公子,一場誤會而已,不用太在意。”李清照把書接過來,塞進趙明誠的手裏,“我已經把張公子那首《臨江仙》抄錄下來了,的確是難得的好詞,另外,從他那裏,我還弄到了一首好詩,不虛此行呀。”
“隻要能夠被娘子看得上眼的詩詞,絕對錯不了。”趙明誠說著,揉著腰問張士勳:“你是不是在樊樓救過駕,被官家稱為‘一指之師’的那位?”
“正是在下!”
“我聽說你後來去了天武軍,怎麽會來蓮花棚唱曲?”
“這個……說來話長,迴頭有機會慢慢告訴你。”張士勳說著,扭頭看丁都賽,已經失去了蹤影,大概是怕失禮,獨自找地方偷著笑去了。
“娘子,咱們迴家吧,這本書寫得很好,我要迴去好好看一看。”趙明誠把書塞進懷裏,還輕輕地按一按,看來他真的喜歡這本書。
趙明誠這人在曆史上是留了名的,不僅僅因為他是李清照丈夫的緣故。
他本人也很有才學,對金石一道有很深的研究,所著的《金石錄》是後世學者研究古代金石刻的必讀之書。
趙明誠與李清照的相識頗有浪漫色彩,據說,有一次他和朋友去大相國寺看花燈遇到一位女子,一見之下便生了愛慕之意。
無巧不巧的是,陪他一起看花燈的那位朋友認識這女子,從二人談話中,趙明誠才知道她就是李清照。
他早就拜讀過李清照的詞,對李清照的才華本已十分讚賞,如今才女當麵,心內頓時狂喜起來。
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女子啊。
迴家後,趙明誠直接給老爹寫了個字謎:-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他老爹接過來看了看,卻沒看懂。
這寫得什麽玩意兒?
狗屁不通啊。
想問兒子又放不下臉麵,於是就找朋友幫著參詳。
朋友一看就笑了,告訴他道:“言與司合,乃詞字也;安上已脫,乃女字也;芝芙去頭,乃夫字也。詞女夫!”
老爺子一聽,明白了,這是兒子要娶一個詞女做妻啊。
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東京城最出名的此詞女非李清照莫屬,啥都別說了,上門提親吧。
論起趙明誠和李清照兩家,還真是門當戶對,趙明誠的老子乃大名鼎鼎的吏部尚書趙挺之,一個馬上就要當宰相的人,身份顯赫。
李清照的父親也不簡單,被人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趙挺之上門提親的時候,李格非乃是禮部員外郎。
李格非立馬答應了這門婚事!
二人婚後,可謂琴瑟相合,十分美滿。
不過,趙明誠雖然對李清照的詩詞讚賞有加,但心裏卻有點不太服氣,有心做幾首詞勝過她,便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天,一氣寫出五十首詞……沒錯!整整五十首。
他還別出心裁,把李清照的幾句詞夾雜在自己的詞中,然後信心滿滿地請自己的好友評鑒,友人看了以後說:“隻三句絕佳。”
趙明誠忙問是哪三句,友人迴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聽了,不禁啞然。
原來這幾句正是李清照的。
從那兒以後,趙明誠便徹底服了妻子的才學。
二人情投意合、伉儷情深,隻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讓兩人產生了隔閡。
趙明誠這人雖然學問不錯,卻是個膽小鬼,守江寧時,叛兵作亂,他竟然不管不顧棄城而逃。
李清照對於丈夫這種行為頗為不齒,寫出了一首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然,這是金兵攻陷開封以後的事情,現在還沒發生呢。
張士勳讀書,不求甚解,對於李清照夫妻後來的事情所知甚少,僅知道他們倆的父親自從蔡京入相後受排擠,仕途一落千丈,罷官的罷官,貶職的貶職,家道隨之中落,李清照夫婦也離開京師去了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