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想的有點多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走那麽快,我要去拿天書。”張士勳掀起門簾追出去,今天必須拿到掌上電腦,後麵還有兩個美女等著看呢。
王棟不耐煩地問:“你還能更令人討厭一些嗎?”
“王棟你咋這樣呢?咱們倆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啊,你說是不是?”張士勳摟著他的肩膀,親熱地說道:“放心吧,我不耽擱你和弟妹們巫山雨雲,拿了東西就走。”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你的嘴裏能吐出象牙?”
王棟徑直去後院拿掌上電腦,張士勳很自覺地在前院等他。
他仰起頭,任憑雪花落在臉上,喃喃道:“瑞雪兆豐年啊。”
這場雪下得分外的大,已經從年三十下到今天了,而且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他忘記在哪本書裏看到過,兩宋期間有記載的大雪災有幾十次之多。
宋哲宗的某一年,京師所在的中原一帶入冬以後就天天下雪,至春不止,導致不少人家凍死光了,連屍體都無人掩埋,朝廷下詔賑災,官府安排人來掩埋屍體,宋哲宗因此取消了當年元宵節的遊幸活動,並恩告地方,進行撫慰。
另外一次大的雪災發生在幾年以後的靖康年,金軍大舉南下圍攻京城,雪也下得特別的大。
張士勳抄著手在原地踱著步,心中暗想:為了麵對靖康之年的那場大劫難,必須提前儲備戰略物資,糧食、服裝等等。
沒有充足的後的勤保障是絕對不行的。
趙佶現在對自己的防範之心越來越重,想通過他利用國家力量做準備顯然是行不通的。
憑他和王棟兩人這點能力,顯然不能儲備太多的戰略物資,那可是一場國戰啊。
“張士勳!”
王棟的喊聲把他從沉思中拉迴到現實之中。
“想啥呢?叫了你幾聲都沒反應。”
“我在想這個破天氣。”
“天氣怎麽了?”
“王棟,我似乎記得靖康之變時天氣不是太好,當時天降大雪,寒風唿嘯,凍死很多人。”
王棟一愣,道:“確實有這迴事,為了讓百姓取暖,欽宗甚至把萬歲山開放,任由百姓砍伐樹木……怎麽說起這個話題了?”
“為了防患於未然,咱們這兩年是不是多存儲一些棉衣棉被以及糧食?”
“存多少?”
“多多益善。”
“看樣子,你現在已經具有了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王棟玩味地一笑。
“你的語氣中頗有諷刺的意味……怎麽?不讚成我的想法。”
“據說,北宋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億左右。”王棟把掌上電腦遞給他,“我勸你還是多為自己考慮,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救世主。”
“我有那個想法,卻沒有那個能力,何況,趙佶那混蛋現在已經開始猜疑我了,以後做事將會越來越縮手手腳……老王,既然我們知道未來兩年將會發生什麽,總該做些事情吧?”
“靖康之變是個絕好的機會,幾乎皇家所有人都被金兵擄走了,我們大可渾水摸魚,最好把皇帝的寶座弄到自己屁股下麵。”
提起皇帝,張士勳心裏就非常不舒服。
趙佶這個皇帝當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除了藝術,其他一無是處。
即便已經告訴他將來的極其悲催的結局,他依然我行我素,沿著固有的軌道往前走。
看樣子,還要加大力度,嚇唬得更狠些才對。
張士勳把掌上電腦塞進袖筒,笑著道:“也許你說得有道理,讓我好好想想吧。無論如何,咱們倆按既定方針辦,發展科技樹,深挖洞、廣積糧。”
“有備無患,這點我同意。”王棟點點頭,然後提醒道:“你要多小心那個鄆王,我總感覺他的眼睛後麵隱藏著一些讓人不放心的東西。”
“我心裏有數,你放心吧……迴去睡吧,我走了。”
王棟遞過來一個盒子,“把這個拿上。”
“什麽東西?”張士勳接過來掂了掂,還挺沉。
“麻將!”
張士勳有點意外,“你還有閑心做這個玩意兒?”
“這是我讓村裏的兩個木匠用牛骨和竹片做的,很精致漂亮。”
“你給我這個東西做什麽?”
王棟意味深長地道:“既然皇帝那老兒是一個爛貨,索性讓他爛得更狠些,麻將這東西就是一個絕佳的腐蝕工具。”
張士勳一愣,旋即明白過來,指著他道:“王棟,你變壞了啊。”
“我天天搞建設,造玻璃,造火藥,釀酒,忙得頭不是頭腳不是腳,還要抽出時間考慮你那邊的需要……張士勳,你要好好感謝我。”
“那是那是!”張士勳高興得連聲答應。
“那好,把臉伸過來?”
“幹什麽?”張士勳想都不想,把臉伸過去。
王棟左右開弓,狠狠扇他一耳光,道:“這就是打我的代價。”
張士勳捂著火辣辣的臉,嚷嚷道:“你下手太黑了。”
“黑個屁!要是讓棗花兒來打,估計你的臉就變成猴屁股了……哎喲!我咋把棗花兒給忘了,她還在搓板上跪著呢。”
王棟說完,轉身朝後院跑去,邊跑邊對李十一喊:“李十一,把這個惡客攆走,關上大門睡覺吧。”
張士勳衝他伸出一根中指,轉身就朝門外走。
李十一把他送到門口,還不忘替自家主人圓場,“大官人,莊主外冷內熱,您別計較。”
“嗬嗬!我們是表兄弟,沒什麽計較不計較的……關上大門吧,以後給你們找兩個看家護院的。”張士勳說完,急匆匆迴到自己家。
高六正撅著屁股在燒火牆。
前院兩側的廂房都點亮了蠟燭。
西邊的廂房裏,張胡正在扯著嗓子放聲高歌,又是“哥哥”又是“妹妹”的,歌詞大膽,曲調奔放。
張士勳暗自好笑,這個牛鼻子不喝酒的時候道貌岸然,喝過酒後就恍若兩人,可見他骨子裏就不是一個真正修道之人。
趙楷的聲音從西廂房裏傳來:“通元先生,天不早了,該睡覺了。”
“我說老……老三啊,你莫要一本正經的好不好?這是鄉下,不是京城。”
張士勳在外麵聽了直想笑,叫皇子老三,這廝膽子不小。
王棟不耐煩地問:“你還能更令人討厭一些嗎?”
“王棟你咋這樣呢?咱們倆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啊,你說是不是?”張士勳摟著他的肩膀,親熱地說道:“放心吧,我不耽擱你和弟妹們巫山雨雲,拿了東西就走。”
“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你的嘴裏能吐出象牙?”
王棟徑直去後院拿掌上電腦,張士勳很自覺地在前院等他。
他仰起頭,任憑雪花落在臉上,喃喃道:“瑞雪兆豐年啊。”
這場雪下得分外的大,已經從年三十下到今天了,而且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他忘記在哪本書裏看到過,兩宋期間有記載的大雪災有幾十次之多。
宋哲宗的某一年,京師所在的中原一帶入冬以後就天天下雪,至春不止,導致不少人家凍死光了,連屍體都無人掩埋,朝廷下詔賑災,官府安排人來掩埋屍體,宋哲宗因此取消了當年元宵節的遊幸活動,並恩告地方,進行撫慰。
另外一次大的雪災發生在幾年以後的靖康年,金軍大舉南下圍攻京城,雪也下得特別的大。
張士勳抄著手在原地踱著步,心中暗想:為了麵對靖康之年的那場大劫難,必須提前儲備戰略物資,糧食、服裝等等。
沒有充足的後的勤保障是絕對不行的。
趙佶現在對自己的防範之心越來越重,想通過他利用國家力量做準備顯然是行不通的。
憑他和王棟兩人這點能力,顯然不能儲備太多的戰略物資,那可是一場國戰啊。
“張士勳!”
王棟的喊聲把他從沉思中拉迴到現實之中。
“想啥呢?叫了你幾聲都沒反應。”
“我在想這個破天氣。”
“天氣怎麽了?”
“王棟,我似乎記得靖康之變時天氣不是太好,當時天降大雪,寒風唿嘯,凍死很多人。”
王棟一愣,道:“確實有這迴事,為了讓百姓取暖,欽宗甚至把萬歲山開放,任由百姓砍伐樹木……怎麽說起這個話題了?”
“為了防患於未然,咱們這兩年是不是多存儲一些棉衣棉被以及糧食?”
“存多少?”
“多多益善。”
“看樣子,你現在已經具有了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王棟玩味地一笑。
“你的語氣中頗有諷刺的意味……怎麽?不讚成我的想法。”
“據說,北宋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億左右。”王棟把掌上電腦遞給他,“我勸你還是多為自己考慮,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救世主。”
“我有那個想法,卻沒有那個能力,何況,趙佶那混蛋現在已經開始猜疑我了,以後做事將會越來越縮手手腳……老王,既然我們知道未來兩年將會發生什麽,總該做些事情吧?”
“靖康之變是個絕好的機會,幾乎皇家所有人都被金兵擄走了,我們大可渾水摸魚,最好把皇帝的寶座弄到自己屁股下麵。”
提起皇帝,張士勳心裏就非常不舒服。
趙佶這個皇帝當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除了藝術,其他一無是處。
即便已經告訴他將來的極其悲催的結局,他依然我行我素,沿著固有的軌道往前走。
看樣子,還要加大力度,嚇唬得更狠些才對。
張士勳把掌上電腦塞進袖筒,笑著道:“也許你說得有道理,讓我好好想想吧。無論如何,咱們倆按既定方針辦,發展科技樹,深挖洞、廣積糧。”
“有備無患,這點我同意。”王棟點點頭,然後提醒道:“你要多小心那個鄆王,我總感覺他的眼睛後麵隱藏著一些讓人不放心的東西。”
“我心裏有數,你放心吧……迴去睡吧,我走了。”
王棟遞過來一個盒子,“把這個拿上。”
“什麽東西?”張士勳接過來掂了掂,還挺沉。
“麻將!”
張士勳有點意外,“你還有閑心做這個玩意兒?”
“這是我讓村裏的兩個木匠用牛骨和竹片做的,很精致漂亮。”
“你給我這個東西做什麽?”
王棟意味深長地道:“既然皇帝那老兒是一個爛貨,索性讓他爛得更狠些,麻將這東西就是一個絕佳的腐蝕工具。”
張士勳一愣,旋即明白過來,指著他道:“王棟,你變壞了啊。”
“我天天搞建設,造玻璃,造火藥,釀酒,忙得頭不是頭腳不是腳,還要抽出時間考慮你那邊的需要……張士勳,你要好好感謝我。”
“那是那是!”張士勳高興得連聲答應。
“那好,把臉伸過來?”
“幹什麽?”張士勳想都不想,把臉伸過去。
王棟左右開弓,狠狠扇他一耳光,道:“這就是打我的代價。”
張士勳捂著火辣辣的臉,嚷嚷道:“你下手太黑了。”
“黑個屁!要是讓棗花兒來打,估計你的臉就變成猴屁股了……哎喲!我咋把棗花兒給忘了,她還在搓板上跪著呢。”
王棟說完,轉身朝後院跑去,邊跑邊對李十一喊:“李十一,把這個惡客攆走,關上大門睡覺吧。”
張士勳衝他伸出一根中指,轉身就朝門外走。
李十一把他送到門口,還不忘替自家主人圓場,“大官人,莊主外冷內熱,您別計較。”
“嗬嗬!我們是表兄弟,沒什麽計較不計較的……關上大門吧,以後給你們找兩個看家護院的。”張士勳說完,急匆匆迴到自己家。
高六正撅著屁股在燒火牆。
前院兩側的廂房都點亮了蠟燭。
西邊的廂房裏,張胡正在扯著嗓子放聲高歌,又是“哥哥”又是“妹妹”的,歌詞大膽,曲調奔放。
張士勳暗自好笑,這個牛鼻子不喝酒的時候道貌岸然,喝過酒後就恍若兩人,可見他骨子裏就不是一個真正修道之人。
趙楷的聲音從西廂房裏傳來:“通元先生,天不早了,該睡覺了。”
“我說老……老三啊,你莫要一本正經的好不好?這是鄉下,不是京城。”
張士勳在外麵聽了直想笑,叫皇子老三,這廝膽子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