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武裝遊行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匡胤建國,麵對的就是這種局麵,要想穩定,首先要根除武人軍閥集團亂政的毒瘤,重文輕武就成了最優選項。
宋朝廷對武將防範之嚴,是曆朝曆代不可比擬的。
張士勳心裏清楚,作為一個空降者,他要想憑一己之力打破這種限製,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
王棟從穿越那一天就攛掇他做皇帝,也許,這家夥早就看透,在宋朝的框架下,是不可能讓這個民族更強大的。
宋朝麵臨的環境非常糟糕,北方有兩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契丹和遼國。
要命的是,燕雲十六州不在大宋手裏,自古以來這些地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屏障。
失去燕雲十六州,意味著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強敵麵前。
如此惡劣的外部環境,本應該改弦易轍,適當調整國策,加強武備,但宋朝廷依然固執地所謂的重文輕武政策,這就為北宋滅亡埋下了禍端。
早飯後,第一軍整裝出發,一路向西。
出京兩天,全軍上下對軍主的無厘頭已經習慣了。
不管朝東朝西,或者朝南朝北,都是軍主該考慮的,和小兵無關。
什麽?
尉氏在西邊?
關我屁事!
張士勳一路上都在思考,他騎在馬上,腦子裏正在糾結以後的路該怎麽走。
漢民族最恥辱的靖康之恥將會發生。
有沒有能力阻止它?這是個問題。
如果朝廷能夠讓他放手一搏,張士勳有理由相信,他能夠力挽狂瀾,避免慘劇的發生,甚或展開有力的反擊。
並不是盲目自信。
其他的拋開一邊不談,僅僅憑火藥,他就能保衛東京城。
在國家力量參與的情況下,大力生產火藥,土法上馬,製造手榴彈、地雷、火炮。
鋼鐵製造不過關,沒有關係,可以因陋就簡,用其他材料替代,比如:手榴彈和地雷的外殼用石頭代替。
炮筒不能製造,老子不用炮筒,用拋石機替代,或者用後世那種沒良心炮。
辦法多得很,活人還能被尿憋死?
何薊氣喘籲籲跑過來說道:“軍主,不能再往前走了,再往前就是新鄭了。”
張士勳好奇地問:“你怎麽不騎馬?”
“有個士兵腳脖扭傷了,讓給他騎了。”
張士勳伸出大拇指,誇獎道:“何兄愛兵如子,正是我輩楷模。”
何薊臉一紅:“愛兵如子談不上,那個兵是我的遠房侄子。”
張士勳坐直身體,朝遠處望一望,對一旁的傳令兵道:“傳我軍令,停止前進,原地休息。”
隊伍停下來了。
何薊一屁股坐在地上,仰頭問道:“軍主,你這樣繞來繞去的,是故意讓朝廷看嗎?”
“沒有故意讓誰看。”張士勳挨著他坐下了,笑嗬嗬道:“出京一趟不容易,帶著軍隊出來更不容易,既然出來了,就趁機逛逛,不逛白不逛。”
何薊盯著他看了好一陣,半晌才道:“士勳,你說的不是實話。”
張士勳收起笑容,“老何,依你看,朝廷命我帶兵出京,真的是為清剿楊天王嗎?”
何薊一愣,反問道:“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了。”張士勳隨手拔一根草棍,在嘴裏無意識地咬著,道:“我的存在,已經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們又拿我無可奈何,無奈之下,隻好找個理由把我打發出來,眼不見心不煩,至於什麽時候能剿滅楊天王,他們才不在乎呢。”
“你的意思是說,他們隻是要把你打發出京?”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他們不怕你扯旗造反?”
“造反?”張士勳奇怪地看他一眼,“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麽要造反?”
“人都是有野心的。”何薊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閃爍。
他和高衙內都肩負著監察的職責,在這件事情上,他知道張士勳心裏也是清楚的,隻是不問罷了。
“即便再有野心,也不敢憑區區兩千人在京畿之地造反,除非腦子被驢踢了。”
“你和旁人不同,你是天師,有神通。”
張士勳丟下手裏的草棍,盯著他嚴肅地問道:“老何,你是在替別人打探吧?”
“沒有。”何薊躲避著他的目光,吞吞吐吐道:“咱倆這不是閑聊嗎,我隻是隨便說說,你別當真。”
“算了吧老何,你就不會說瞎話。”張士勳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塵,“眾人都說我是天師,我心裏是不認同的……狗屁的天師,我和你們一樣是凡人,唯一不同的是,我有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曆而已。”
“什麽經曆?”
“這段經曆比較奇異,說出來不會有人相信。”
“你隻管說出來聽聽唄。”
高衙內正好走過來聽到這句話,他是個好事的,忙追問:“老何,你和軍主說什麽?”
二人誰都沒有搭理他。
“老何,我要是說我是從一千年後來的,你會相信嗎?”
“一……一千年後?”老何睜大雙眼,不解地看著他。
高衙內脫口說道:“哥哥,一千年後,你不早死了嗎?”
張士勳兩手一攤,“看看,你們不相信吧。”
何薊不滿道:“軍主,你再逗我們是吧?”
張士勳苦笑,“如果我從天上來,你們信不信?”
“信!”何薊和高衙內異口同聲。
他們臉上的表情絕對不是裝出來的,真的相信。
張士勳“哈哈”大笑。
人有時候就是這麽奇怪,你說實話,沒有人信;你說謊話,他們倒是深信不疑。
也難怪他們不相信,從一千年後來,這種事情太過離奇,簡直匪夷所思,這個時代的人是無論如何理解不了的。
反倒是和神仙相關的事情,他們很容易接受。
“罷了,既然你們相信我是從天上來的,那就隨你們吧。”張士勳暗下決心,以後再不會就這個問題展開話題了。
我從天上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期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迴,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一曲蘭花草脫口而出,張士勳隻改動一個字,把“山”改做“天”,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宋朝廷對武將防範之嚴,是曆朝曆代不可比擬的。
張士勳心裏清楚,作為一個空降者,他要想憑一己之力打破這種限製,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
王棟從穿越那一天就攛掇他做皇帝,也許,這家夥早就看透,在宋朝的框架下,是不可能讓這個民族更強大的。
宋朝麵臨的環境非常糟糕,北方有兩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契丹和遼國。
要命的是,燕雲十六州不在大宋手裏,自古以來這些地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屏障。
失去燕雲十六州,意味著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強敵麵前。
如此惡劣的外部環境,本應該改弦易轍,適當調整國策,加強武備,但宋朝廷依然固執地所謂的重文輕武政策,這就為北宋滅亡埋下了禍端。
早飯後,第一軍整裝出發,一路向西。
出京兩天,全軍上下對軍主的無厘頭已經習慣了。
不管朝東朝西,或者朝南朝北,都是軍主該考慮的,和小兵無關。
什麽?
尉氏在西邊?
關我屁事!
張士勳一路上都在思考,他騎在馬上,腦子裏正在糾結以後的路該怎麽走。
漢民族最恥辱的靖康之恥將會發生。
有沒有能力阻止它?這是個問題。
如果朝廷能夠讓他放手一搏,張士勳有理由相信,他能夠力挽狂瀾,避免慘劇的發生,甚或展開有力的反擊。
並不是盲目自信。
其他的拋開一邊不談,僅僅憑火藥,他就能保衛東京城。
在國家力量參與的情況下,大力生產火藥,土法上馬,製造手榴彈、地雷、火炮。
鋼鐵製造不過關,沒有關係,可以因陋就簡,用其他材料替代,比如:手榴彈和地雷的外殼用石頭代替。
炮筒不能製造,老子不用炮筒,用拋石機替代,或者用後世那種沒良心炮。
辦法多得很,活人還能被尿憋死?
何薊氣喘籲籲跑過來說道:“軍主,不能再往前走了,再往前就是新鄭了。”
張士勳好奇地問:“你怎麽不騎馬?”
“有個士兵腳脖扭傷了,讓給他騎了。”
張士勳伸出大拇指,誇獎道:“何兄愛兵如子,正是我輩楷模。”
何薊臉一紅:“愛兵如子談不上,那個兵是我的遠房侄子。”
張士勳坐直身體,朝遠處望一望,對一旁的傳令兵道:“傳我軍令,停止前進,原地休息。”
隊伍停下來了。
何薊一屁股坐在地上,仰頭問道:“軍主,你這樣繞來繞去的,是故意讓朝廷看嗎?”
“沒有故意讓誰看。”張士勳挨著他坐下了,笑嗬嗬道:“出京一趟不容易,帶著軍隊出來更不容易,既然出來了,就趁機逛逛,不逛白不逛。”
何薊盯著他看了好一陣,半晌才道:“士勳,你說的不是實話。”
張士勳收起笑容,“老何,依你看,朝廷命我帶兵出京,真的是為清剿楊天王嗎?”
何薊一愣,反問道:“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了。”張士勳隨手拔一根草棍,在嘴裏無意識地咬著,道:“我的存在,已經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們又拿我無可奈何,無奈之下,隻好找個理由把我打發出來,眼不見心不煩,至於什麽時候能剿滅楊天王,他們才不在乎呢。”
“你的意思是說,他們隻是要把你打發出京?”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他們不怕你扯旗造反?”
“造反?”張士勳奇怪地看他一眼,“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麽要造反?”
“人都是有野心的。”何薊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閃爍。
他和高衙內都肩負著監察的職責,在這件事情上,他知道張士勳心裏也是清楚的,隻是不問罷了。
“即便再有野心,也不敢憑區區兩千人在京畿之地造反,除非腦子被驢踢了。”
“你和旁人不同,你是天師,有神通。”
張士勳丟下手裏的草棍,盯著他嚴肅地問道:“老何,你是在替別人打探吧?”
“沒有。”何薊躲避著他的目光,吞吞吐吐道:“咱倆這不是閑聊嗎,我隻是隨便說說,你別當真。”
“算了吧老何,你就不會說瞎話。”張士勳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塵,“眾人都說我是天師,我心裏是不認同的……狗屁的天師,我和你們一樣是凡人,唯一不同的是,我有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曆而已。”
“什麽經曆?”
“這段經曆比較奇異,說出來不會有人相信。”
“你隻管說出來聽聽唄。”
高衙內正好走過來聽到這句話,他是個好事的,忙追問:“老何,你和軍主說什麽?”
二人誰都沒有搭理他。
“老何,我要是說我是從一千年後來的,你會相信嗎?”
“一……一千年後?”老何睜大雙眼,不解地看著他。
高衙內脫口說道:“哥哥,一千年後,你不早死了嗎?”
張士勳兩手一攤,“看看,你們不相信吧。”
何薊不滿道:“軍主,你再逗我們是吧?”
張士勳苦笑,“如果我從天上來,你們信不信?”
“信!”何薊和高衙內異口同聲。
他們臉上的表情絕對不是裝出來的,真的相信。
張士勳“哈哈”大笑。
人有時候就是這麽奇怪,你說實話,沒有人信;你說謊話,他們倒是深信不疑。
也難怪他們不相信,從一千年後來,這種事情太過離奇,簡直匪夷所思,這個時代的人是無論如何理解不了的。
反倒是和神仙相關的事情,他們很容易接受。
“罷了,既然你們相信我是從天上來的,那就隨你們吧。”張士勳暗下決心,以後再不會就這個問題展開話題了。
我從天上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期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迴,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一曲蘭花草脫口而出,張士勳隻改動一個字,把“山”改做“天”,一字之差,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