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怒斥王時雍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士勳對這些投降派的作為極為厭惡,心裏一直憋著火,早就想找個機會收拾這群敗類了,苦於沒有機會,今天遇到王時雍,終於可以出一口惡氣了。
這一番痛罵,罵得痛快淋漓,張士勳的心裏別提多暢快了。
王時雍從小到大,養尊處優,仕途順利,如今官至開封府尹,人們見到他都是恭敬有加,就連官家見到他,都是和風細雨。
他萬萬沒有料到,今天卻被張士勳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罵了個狗血噴頭。
他何嚐受過如此羞辱?
羞怒交加之下,王時雍一口氣沒有上來,兩眼一翻,暈了過去。
周圍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愣在當場,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前查看。
這些人中,鄆王心裏樂開了花,原因很簡單,王時雍是趙桓的忠實走狗,在趙桓是太子時就是太子.黨中一員,平日見到鄆王,連起碼的尊重都欠奉。
王時雍帶來的開封府衙差也在偷著樂,他們對於這位府尊的種種表現也非常不滿。
連蔣宣和他的手下,都不齒王時雍這樣的投降派。
除了朝廷中的那些大臣,沒人喜歡投降派。
張士勳低頭看著王時雍,嘲諷道:“就這點成色,還做什麽官呢?趁著現在名聲還沒有爛大街,還是老老實實迴家抱孫子吧。”
王時雍一時暈厥,很快就醒過來了。
醒來後就嚎啕大哭:“蒼天啊!大地啊!大宋怎麽出了這麽一個妖孽啊?嗚嗚……!”
張士勳搖搖頭,不想再搭理這樣的貨色,扭頭對鄆王道:“殿下,我就不在這裏多待了,你讓人把糧食送到館驛街吧。”
“館驛街什麽地方?”
“婦.女聯合會,一問就知道了。”
鄆王滿口答應。
張士勳衝他抱抱拳,帶著黑無常朝門口走去,從蔣宣麵前經過時,他故意大聲說道:“老蔣,金兵還會再來的,到了那時,希望蔣兄能夠看清形勢,站穩立場,千萬不要罔顧民族大義,與那些投降賣國的人同流合汙。”
沒等蔣宣說話,他便走出大門,揚長而去。
他在鄆王府鬧的這一出,很快就傳遍了開封城。
“聽說沒有?張天師去鄆王府搶糧食了。”
“俺也聽說了,不過你說得不對,張天師不是去搶糧食了,而是為災民去募……募糧。”
“你們說得都不太對,鄆王殿下剛開始不太樂意捐出糧食,張天師便讓手下的那個黑天兵在圍牆上撞出個大洞,嚇得鄆王捐出了所有糧食。”
“不是所有的糧食,隻是一半。”
京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好事的人,對於張士勳闖鄆王府這件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怒罵開封府尹了。
有人把張士勳罵王時雍的橋段,繪聲繪色地向人描述,中間不免添油加醋。
傳到後來,出現了無數版本。
“王時雍被罵慘了,張天師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是賣國賊。”
“罵得好!朝廷中的那些奸臣,個個貪生怕死,金兵一來,恨不得馬上投降。”
“說起來張天師的神通是真的厲害,罵到後來,伸手朝王時雍一指,那廝就兩腿一蹬暈了過去。”
“聽說他暈過去後,吐出的白沫把地麵浸濕一大片。”
……
張士勳這一罵,王時雍算是臭大街了。
朝堂上也為這件事吵翻了天。
王時雍鼻子一把、淚一把,把鄆王府發生的事情敘述一遍。
眾臣聽完後,臉上表情很精彩,有同情者、有鄙視者、有幸災樂禍者。
更多的人則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不嫌事大,隻嫌事不大。
尚書左丞耿南仲素與王時雍向善,對於金國的態度,兩人的許多看法都不謀而合。
王時雍被罵得這麽慘,耿南仲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王時雍剛把事情的經過說完,耿南仲就站出來,滿臉悲憤地對趙桓說道:“陛下,張士勳先是雷劈五嶽觀,隨後又無視皇家體麵,大鬧鄆王府,王時雍作為開封府尹,前去製止,竟遭到他的肆意羞辱,種種劣行,國法不容。”
趙桓坐在禦座上,臉上表情陰晴不定。
耿南仲繼續說道:“張士勳劣跡斑斑,行事無法無天,此子不除,後患無窮。”
張邦昌也站出來,奏道:“張士勳此人慣以道術惑眾,心機深不可測,自陛下登基以來,他躲在張小莊偷偷操練私兵,暗中儲藏兵器和糧食。金兵圍城期間,他與太行山響馬來往頻繁,據聞,太行山匪首李謀略原是楊天王的謀士,楊天王被剿滅時,張士勳私自把他放走,提供了大批兵器糧草,供他在太行山落腳……”
張邦昌扳著指頭,一五一十述說張士勳的罪行,最後下了結論:“張士勳此人包藏禍心,圖謀不軌,假以時日,他必將成為朝廷心腹大患。”
趙桓聽完,問道:“以卿之意,該當如何?”
張邦昌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從嘴裏吐出兩個字:“殺之!”
此言一出,大殿內鴉雀無聲。
張士勳豈是說殺就能殺的?
他手持天書,能召喚天雷,甚至能把仙境搬到凡間,更別說身邊還有一個神秘莫測的仆人。
眾臣都以異樣的眼光看著張邦昌,仿佛就像看一個將死之人。
這時候,李剛出列奏道:“陛下,京師之圍剛解,城內災民無數,還有更多的流民朝京師而來,而朝廷又無力賑濟,張士勳行事雖然魯莽了點,但他的初衷是好的,四處募捐,無非是賑濟災民,替朝廷分憂。”
王時雍一聽就怒了,“張士勳肆意妄為,毀道觀,鬧王府,辱罵大臣……李剛,這些枉法的事情,你難道看不到嗎?”
李剛臉一繃,“他與張胡和鄆王關係一向很好,沒來由為了籌集糧食和他們交惡,他之所為,定有隱情,至於他罵你,事出有因,你還是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吧。”
王時雍臉上掛不住了,怒道:“我的所作所為,對得起我的良心。”
李剛冷笑道:“你身為宋臣,當國家危難之時,不是挺身而出,奮起抵抗,而是卑躬屈膝,割地賠款,如此行徑,活該挨罵。”
王時雍氣得渾身打顫,指著李剛說不出一句話。
這一番痛罵,罵得痛快淋漓,張士勳的心裏別提多暢快了。
王時雍從小到大,養尊處優,仕途順利,如今官至開封府尹,人們見到他都是恭敬有加,就連官家見到他,都是和風細雨。
他萬萬沒有料到,今天卻被張士勳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罵了個狗血噴頭。
他何嚐受過如此羞辱?
羞怒交加之下,王時雍一口氣沒有上來,兩眼一翻,暈了過去。
周圍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愣在當場,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前查看。
這些人中,鄆王心裏樂開了花,原因很簡單,王時雍是趙桓的忠實走狗,在趙桓是太子時就是太子.黨中一員,平日見到鄆王,連起碼的尊重都欠奉。
王時雍帶來的開封府衙差也在偷著樂,他們對於這位府尊的種種表現也非常不滿。
連蔣宣和他的手下,都不齒王時雍這樣的投降派。
除了朝廷中的那些大臣,沒人喜歡投降派。
張士勳低頭看著王時雍,嘲諷道:“就這點成色,還做什麽官呢?趁著現在名聲還沒有爛大街,還是老老實實迴家抱孫子吧。”
王時雍一時暈厥,很快就醒過來了。
醒來後就嚎啕大哭:“蒼天啊!大地啊!大宋怎麽出了這麽一個妖孽啊?嗚嗚……!”
張士勳搖搖頭,不想再搭理這樣的貨色,扭頭對鄆王道:“殿下,我就不在這裏多待了,你讓人把糧食送到館驛街吧。”
“館驛街什麽地方?”
“婦.女聯合會,一問就知道了。”
鄆王滿口答應。
張士勳衝他抱抱拳,帶著黑無常朝門口走去,從蔣宣麵前經過時,他故意大聲說道:“老蔣,金兵還會再來的,到了那時,希望蔣兄能夠看清形勢,站穩立場,千萬不要罔顧民族大義,與那些投降賣國的人同流合汙。”
沒等蔣宣說話,他便走出大門,揚長而去。
他在鄆王府鬧的這一出,很快就傳遍了開封城。
“聽說沒有?張天師去鄆王府搶糧食了。”
“俺也聽說了,不過你說得不對,張天師不是去搶糧食了,而是為災民去募……募糧。”
“你們說得都不太對,鄆王殿下剛開始不太樂意捐出糧食,張天師便讓手下的那個黑天兵在圍牆上撞出個大洞,嚇得鄆王捐出了所有糧食。”
“不是所有的糧食,隻是一半。”
京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好事的人,對於張士勳闖鄆王府這件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怒罵開封府尹了。
有人把張士勳罵王時雍的橋段,繪聲繪色地向人描述,中間不免添油加醋。
傳到後來,出現了無數版本。
“王時雍被罵慘了,張天師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是賣國賊。”
“罵得好!朝廷中的那些奸臣,個個貪生怕死,金兵一來,恨不得馬上投降。”
“說起來張天師的神通是真的厲害,罵到後來,伸手朝王時雍一指,那廝就兩腿一蹬暈了過去。”
“聽說他暈過去後,吐出的白沫把地麵浸濕一大片。”
……
張士勳這一罵,王時雍算是臭大街了。
朝堂上也為這件事吵翻了天。
王時雍鼻子一把、淚一把,把鄆王府發生的事情敘述一遍。
眾臣聽完後,臉上表情很精彩,有同情者、有鄙視者、有幸災樂禍者。
更多的人則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不嫌事大,隻嫌事不大。
尚書左丞耿南仲素與王時雍向善,對於金國的態度,兩人的許多看法都不謀而合。
王時雍被罵得這麽慘,耿南仲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王時雍剛把事情的經過說完,耿南仲就站出來,滿臉悲憤地對趙桓說道:“陛下,張士勳先是雷劈五嶽觀,隨後又無視皇家體麵,大鬧鄆王府,王時雍作為開封府尹,前去製止,竟遭到他的肆意羞辱,種種劣行,國法不容。”
趙桓坐在禦座上,臉上表情陰晴不定。
耿南仲繼續說道:“張士勳劣跡斑斑,行事無法無天,此子不除,後患無窮。”
張邦昌也站出來,奏道:“張士勳此人慣以道術惑眾,心機深不可測,自陛下登基以來,他躲在張小莊偷偷操練私兵,暗中儲藏兵器和糧食。金兵圍城期間,他與太行山響馬來往頻繁,據聞,太行山匪首李謀略原是楊天王的謀士,楊天王被剿滅時,張士勳私自把他放走,提供了大批兵器糧草,供他在太行山落腳……”
張邦昌扳著指頭,一五一十述說張士勳的罪行,最後下了結論:“張士勳此人包藏禍心,圖謀不軌,假以時日,他必將成為朝廷心腹大患。”
趙桓聽完,問道:“以卿之意,該當如何?”
張邦昌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從嘴裏吐出兩個字:“殺之!”
此言一出,大殿內鴉雀無聲。
張士勳豈是說殺就能殺的?
他手持天書,能召喚天雷,甚至能把仙境搬到凡間,更別說身邊還有一個神秘莫測的仆人。
眾臣都以異樣的眼光看著張邦昌,仿佛就像看一個將死之人。
這時候,李剛出列奏道:“陛下,京師之圍剛解,城內災民無數,還有更多的流民朝京師而來,而朝廷又無力賑濟,張士勳行事雖然魯莽了點,但他的初衷是好的,四處募捐,無非是賑濟災民,替朝廷分憂。”
王時雍一聽就怒了,“張士勳肆意妄為,毀道觀,鬧王府,辱罵大臣……李剛,這些枉法的事情,你難道看不到嗎?”
李剛臉一繃,“他與張胡和鄆王關係一向很好,沒來由為了籌集糧食和他們交惡,他之所為,定有隱情,至於他罵你,事出有因,你還是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吧。”
王時雍臉上掛不住了,怒道:“我的所作所為,對得起我的良心。”
李剛冷笑道:“你身為宋臣,當國家危難之時,不是挺身而出,奮起抵抗,而是卑躬屈膝,割地賠款,如此行徑,活該挨罵。”
王時雍氣得渾身打顫,指著李剛說不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