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檄文
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 作者:五月的天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我等不堪忍受貪官及豪強的欺淩,揭竿而起於水泊梁山,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然則,金兵入侵,太上皇趙佶惶惶不可終日,置江山及億兆百姓不顧,匆忙內禪,逃亡南方,正所謂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新皇趙桓繼位,不思進取,完全繼承老皇帝的衣缽,對內重用奸臣,排除賢良,對外畏敵如虎,卑躬屈膝,甚而割地賠款,賣祖宗基業以圖苟活,乃大宋開國以來之奇恥大辱,如此行徑,必將被釘上曆史的恥辱柱,遭世人唾棄。”
“如今的大宋風雨縹緲,金甌已缺,億兆百姓將陷入滅頂之災,我等梁山好漢在此號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驅除韃虜,扞衛漢土,欽此!”
這篇所謂的告示,說白了就是一篇檄文。
李剛和張叔夜看完以後,麵麵相覷。
文章寫得很糙,通篇俚語大白話,但擲地有聲,話糙理不糙。
李剛兩人作為大宋臣子,有些話隻能憋在心裏,不能宣之於口。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篇文章道出了他們部分心聲。
張士勳見兩人表情古怪,便湊過來朝那告示看了幾眼。
這一看,差點笑出聲,王棟這貨真是花樣百出,四處鬧騰倒也罷了,還畫蛇添足,弄出一篇狗屁不通的檄文。
從遣詞造句上看,應該是ai寫的,再經過王棟的“潤色”。
李剛把“檄文”塞進袖筒,對張叔夜:“令人把城內的告示都揭下來吧。”
張叔夜點頭答應。
李剛又看向張士勳,“士勳,你帶著這一千多士兵上街,這是在向不肖之徒示威嗎?”
“非也。”張士勳搖搖頭,“我在用這一千兵士布一張網,或者稱作‘陣’,有了這張網,時遷等人即便有通天本事,也插翅難逃了。”
李剛一聽,大體明白了,“我懂了,要想把時遷捉捕歸案,必須布下這張網,是也不是?”
張士勳點頭。
“如此,你在此稍候,待老夫進宮稟告陛下。”
張士勳知道他去討要聖旨,便點點頭,“好吧,您去吧,我就在軍營裏等。”
待李剛去後,張士勳帶著張叔夜來到操場。
一千士兵已經集合完畢,正坐在操場上待命。
作為臨時副指揮的黑鱉端坐在隊伍前邊,見到張士勳到來,“騰”地站起身,大聲命令道:“全體都有,起立!”
一千士兵齊刷刷站起來,朝張士勳行注目禮。
張叔夜看著排列整齊的隊伍,還有士兵們表情嚴峻的麵孔,不由暗自感歎:張士勳練兵有方啊。
他以祖蔭入仕,喜歡談兵,後來以文官身份帶兵,先是招安宋江,隨後又加入征討方臘序列,頗有建樹。
皇帝對他帶兵的能力也是認可的,張叔夜也自詡能帶兵。
但是今日一見,他才認識到自己與張士勳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張士勳昂首挺胸,從隊伍前邊巡視到隊尾,中間還不時停下來,細心地替士兵整理一下著裝。
“全體都有,稍息!”
他站在隊伍前邊,滿意地道:“以前的艱苦訓練沒有白費,你們現在已經有點兵樣子了,但是還不夠,離合格的兵還有一段距離,仍需繼續努力。”
“今天帶你們出軍營,將再一次彰顯我第一軍的軍威,與此同時,我將通過你們在京城布下一個大陣,這個陣的陣名,權且稱作天羅地網陣吧,一旦陣成,別說時遷之流,即便大羅金仙,也不能從這個陣裏逃出去。”
這話說得有點大,但士兵們就信這一套,聽完後個個精神抖擻,恨不得立馬飛出軍營。
張叔夜暗自腹誹,你就吹吧,雖然知道你有神通,但這牛皮吹得未免大了些吧?
天羅地網陣?
沒聽說過。
張士勳多日沒有見到第一軍將士,話未免多些,他從時遷說到金兵,又從金兵說到時局,最後說道:“朝廷這次召我迴來,曾授予天武軍右廂都指揮使、左軍巡使,統統被我拒絕了。”
眾官兵一聽,暗自咋舌。
那可是右廂都指揮使啊,已經是太尉了,這都拒絕了?
“當官非我所願,尤其在奸臣當道之際……”
此話一出,張叔夜大驚,趕忙製止道:“士勳,慎言。”
張士勳轉頭朝他笑笑,繼續道:“我這次帶你們出去,待捉住時遷等人後,還會退隱迴家,不過,時間不會太長,相信不久以後,我還會迴來,重新披甲上陣,帶領你們把金兵殺得屁滾尿流,人仰馬翻,徹底把他們趕迴老家去。”
士兵們聽得熱血沸騰,歡聲雷動。
這一通講話足足進行了半個多時辰,士兵們的情緒徹底被他調動起來。
見李剛還沒有迴來,張士勳便令士兵們原地休息。
“士勳,你真是口無遮攔啊。”張叔夜把他拉到一邊,“老夫給你個忠告,有的話隻能憋在心裏,不能宣之於口,更不能對這些大兵說,否則的話……”
張士勳笑道:“張公,別忘了我的身份,一介布衣,有什麽不能說的?”
“唉!”張叔夜搖搖頭,“我終於知道朝廷為什麽不待見你了。”
“嗬嗬!我才不在乎呢……張公,估計李相公差不多該迴來了,你在這裏稍等,待我去換了戎裝。”
張叔夜點頭答應,背著手在操場上溜達起來。
他突然發現,每個士兵的左臂上都有一塊紅色的東西,便走近去看,隻見上邊寫著“第一軍”三個大字,在其上邊,則有很小的兩個字:天武。
他問一個士兵:“這是什麽?”
“迴相公,這是臂章。”
“臂章?”
“聽軍主說,戴上臂章,一是向人們彰顯第一軍的威名,二是提醒士兵時刻保持榮譽感。”
張士勳換裝迴來,張叔夜上下打量著他,讚道:“士勳天生是武將的料,這身盔甲穿在身上,威風凜凜,猶如天將下凡一般。”
“張公謬讚了。”
張士勳一邊謙虛著,一邊朝大門口望去,喃喃道:“李相公去了這麽久還沒有迴來,難道朝廷那邊又出幺蛾子了嗎?”
“新皇趙桓繼位,不思進取,完全繼承老皇帝的衣缽,對內重用奸臣,排除賢良,對外畏敵如虎,卑躬屈膝,甚而割地賠款,賣祖宗基業以圖苟活,乃大宋開國以來之奇恥大辱,如此行徑,必將被釘上曆史的恥辱柱,遭世人唾棄。”
“如今的大宋風雨縹緲,金甌已缺,億兆百姓將陷入滅頂之災,我等梁山好漢在此號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驅除韃虜,扞衛漢土,欽此!”
這篇所謂的告示,說白了就是一篇檄文。
李剛和張叔夜看完以後,麵麵相覷。
文章寫得很糙,通篇俚語大白話,但擲地有聲,話糙理不糙。
李剛兩人作為大宋臣子,有些話隻能憋在心裏,不能宣之於口。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篇文章道出了他們部分心聲。
張士勳見兩人表情古怪,便湊過來朝那告示看了幾眼。
這一看,差點笑出聲,王棟這貨真是花樣百出,四處鬧騰倒也罷了,還畫蛇添足,弄出一篇狗屁不通的檄文。
從遣詞造句上看,應該是ai寫的,再經過王棟的“潤色”。
李剛把“檄文”塞進袖筒,對張叔夜:“令人把城內的告示都揭下來吧。”
張叔夜點頭答應。
李剛又看向張士勳,“士勳,你帶著這一千多士兵上街,這是在向不肖之徒示威嗎?”
“非也。”張士勳搖搖頭,“我在用這一千兵士布一張網,或者稱作‘陣’,有了這張網,時遷等人即便有通天本事,也插翅難逃了。”
李剛一聽,大體明白了,“我懂了,要想把時遷捉捕歸案,必須布下這張網,是也不是?”
張士勳點頭。
“如此,你在此稍候,待老夫進宮稟告陛下。”
張士勳知道他去討要聖旨,便點點頭,“好吧,您去吧,我就在軍營裏等。”
待李剛去後,張士勳帶著張叔夜來到操場。
一千士兵已經集合完畢,正坐在操場上待命。
作為臨時副指揮的黑鱉端坐在隊伍前邊,見到張士勳到來,“騰”地站起身,大聲命令道:“全體都有,起立!”
一千士兵齊刷刷站起來,朝張士勳行注目禮。
張叔夜看著排列整齊的隊伍,還有士兵們表情嚴峻的麵孔,不由暗自感歎:張士勳練兵有方啊。
他以祖蔭入仕,喜歡談兵,後來以文官身份帶兵,先是招安宋江,隨後又加入征討方臘序列,頗有建樹。
皇帝對他帶兵的能力也是認可的,張叔夜也自詡能帶兵。
但是今日一見,他才認識到自己與張士勳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張士勳昂首挺胸,從隊伍前邊巡視到隊尾,中間還不時停下來,細心地替士兵整理一下著裝。
“全體都有,稍息!”
他站在隊伍前邊,滿意地道:“以前的艱苦訓練沒有白費,你們現在已經有點兵樣子了,但是還不夠,離合格的兵還有一段距離,仍需繼續努力。”
“今天帶你們出軍營,將再一次彰顯我第一軍的軍威,與此同時,我將通過你們在京城布下一個大陣,這個陣的陣名,權且稱作天羅地網陣吧,一旦陣成,別說時遷之流,即便大羅金仙,也不能從這個陣裏逃出去。”
這話說得有點大,但士兵們就信這一套,聽完後個個精神抖擻,恨不得立馬飛出軍營。
張叔夜暗自腹誹,你就吹吧,雖然知道你有神通,但這牛皮吹得未免大了些吧?
天羅地網陣?
沒聽說過。
張士勳多日沒有見到第一軍將士,話未免多些,他從時遷說到金兵,又從金兵說到時局,最後說道:“朝廷這次召我迴來,曾授予天武軍右廂都指揮使、左軍巡使,統統被我拒絕了。”
眾官兵一聽,暗自咋舌。
那可是右廂都指揮使啊,已經是太尉了,這都拒絕了?
“當官非我所願,尤其在奸臣當道之際……”
此話一出,張叔夜大驚,趕忙製止道:“士勳,慎言。”
張士勳轉頭朝他笑笑,繼續道:“我這次帶你們出去,待捉住時遷等人後,還會退隱迴家,不過,時間不會太長,相信不久以後,我還會迴來,重新披甲上陣,帶領你們把金兵殺得屁滾尿流,人仰馬翻,徹底把他們趕迴老家去。”
士兵們聽得熱血沸騰,歡聲雷動。
這一通講話足足進行了半個多時辰,士兵們的情緒徹底被他調動起來。
見李剛還沒有迴來,張士勳便令士兵們原地休息。
“士勳,你真是口無遮攔啊。”張叔夜把他拉到一邊,“老夫給你個忠告,有的話隻能憋在心裏,不能宣之於口,更不能對這些大兵說,否則的話……”
張士勳笑道:“張公,別忘了我的身份,一介布衣,有什麽不能說的?”
“唉!”張叔夜搖搖頭,“我終於知道朝廷為什麽不待見你了。”
“嗬嗬!我才不在乎呢……張公,估計李相公差不多該迴來了,你在這裏稍等,待我去換了戎裝。”
張叔夜點頭答應,背著手在操場上溜達起來。
他突然發現,每個士兵的左臂上都有一塊紅色的東西,便走近去看,隻見上邊寫著“第一軍”三個大字,在其上邊,則有很小的兩個字:天武。
他問一個士兵:“這是什麽?”
“迴相公,這是臂章。”
“臂章?”
“聽軍主說,戴上臂章,一是向人們彰顯第一軍的威名,二是提醒士兵時刻保持榮譽感。”
張士勳換裝迴來,張叔夜上下打量著他,讚道:“士勳天生是武將的料,這身盔甲穿在身上,威風凜凜,猶如天將下凡一般。”
“張公謬讚了。”
張士勳一邊謙虛著,一邊朝大門口望去,喃喃道:“李相公去了這麽久還沒有迴來,難道朝廷那邊又出幺蛾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