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用4保1戰術的都是狠人。
能擔任4保1戰術中的“1”的人也必須是狠人
******
胡浩南在戰術板上畫出一道道戰術。
這一道道戰術的第一進攻選擇點都指向鄧肯-羅賓遜。
這種“集全隊勝負於一身”的壓力可想而知。
鄧羅上場的時候接連在胸前畫了兩個十字。
然而他的上帝並沒有護佑他,第一次出手便投了個三不沾。
好在易建聯經驗豐富,也足夠警覺,率先搶在籃下接到“傳球”,上反籃得手。
鄧羅助攻加一。
看著易建聯朝他指了指,感謝他這次妙傳,鄧羅的尷尬碎了一地。
果然,這個“1”不是那麽好當的,壓力忒大了。
鄧羅不是那種天賦型選手。
203的身高、208的臂展,怎麽都很難跟天賦異稟聯係在一起。
再加上他籃球生涯起步較晚,哪怕到了高中時期還隻是個替補球員。
結束高中生涯後,鄧羅也沒有得到任何一支一級聯盟球隊的邀請。
無奈之下,鄧羅便接受父母建議,選擇了學術與籃球兼備的威廉姆斯學院。
這是一所三級聯賽球隊,不提供體育獎學金,且競技水平較低,很少有三級聯賽球員能進入nba球探的視野。
上一個從三級聯賽走出來的nba球員還要迴溯到20年前,那時有個叫德文-喬治的球員,以場均27.5分的表現在1999年選秀中在首輪23順位被湖人選中。
德文-喬治也成為近代第一個從三級聯賽跨進nba的球員。
鄧羅沒有德文-喬治的全麵“天賦”,他的技術偏科太過嚴重,得分手段也過於單一。
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鄧羅大學畢業後也許會像母親一樣從事醫療服務行業,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doctor。
轉機出現在大一學期末,主教練麥克-梅克頗為欣賞鄧羅的才華,鼓勵他“不要讓夢想止步於三級聯賽”,並把他推薦給了密歇根大學的貝萊因教練。
那時鄧羅場均得分17.1分,三分投射得分占比超過75%。
貝萊因教練看了鄧羅的錄像,認為他善於投射的技術特點非常契合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並破例為他提供了全額獎學金。
密歇根大學是十大聯盟的傳統強校,擁有更專業的訓練設施,更高的比賽強度以及更廣泛的媒體關注。
更重要的是,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是以外線進攻為主,強調外線投射和團隊協作,這大概是鄧羅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的展示平台。
等到鄧羅結束大四賽季,參加nba選秀的時候,已經是密歇根大學校史三分球命中數第四多的球員。
外界對鄧羅的評價是,鄧羅的投射技術早在威廉姆斯學院時便已接近其發展上限。
這種說法基本是成立的,否則鄧羅也難以打動貝萊因教練。
密歇根大學時期的鄧羅跟威廉姆斯學院時期相比增加了體重,這是為了適應更高級別聯賽的對抗,但在投籃技術方麵,鄧羅提高的著實有限。
不過在來到nba之後,得益於更加細致的高階數據分析,鄧羅還是收到了“量身定製”的針對性的細節指導。
尤其是在擺脫對手嚴密防守後,突然降速,然後在這一動態過程中維持重心相對穩定並接球命中的技術上有了長足進步。
這是區別一名投手能否成為精英級投手的關鍵能力。
從瑞恩遞交上來的階段性分析報告來看,鄧肯-羅賓遜已經基本掌握這項能力。
這也是胡浩南願意圍繞鄧羅製定4保1戰術的原因所在。
胡浩南不迷信數據,卻需要數據來提供理論支持。
隻不過在戰術製定上,胡浩南做得更加堅決——清一色的三分戰術。
“不要兩分!要投就給我投三分!”
……
看到鄧羅上來就投了個三不沾,胡浩南雙手合攏放在嘴邊大聲喊道:“放鬆!”
胡浩南有一項特質,他允許球員犯錯,並願意給足球員試錯的機會。
同時這也是給自己機會——任何奇跡發生的背後都是耐心的等候。
所以……
鄧羅投三不沾這事兒,胡浩南壓根就當沒放在心上。
等多就是在鄧羅再次投籃打鐵後,忍不住吐槽一句:
“嗯,漂亮的傳球,下次還是不要傳了,你的任務是投籃!”
鄧羅再次出手打鐵。
怒砸三鐵!
球迷都有些躁動了。
他們無法理解,明明打的好好的,為什麽突然把球交給一個新秀來糟蹋?
鄧羅也聽到了球迷的聲音,尷尬的直搓手指。
這是他的習慣動作,每當手感不好的時候,他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找迴手感。
胡浩南看到這動作,果斷叫了一個暫停。
“繼續投,投進了我帶你去接受賽後采訪,投丟了我自己去!”
“不要著急!投籃是個人品積攢遊戲!”
“你每一個投丟的球,都是積攢下來的人品,並在你下一次出手時迴報給你!”
……
胡浩南在鼓勵球員這方麵是專業的。
在胡浩南大師級的雞湯語錄灌輸下,鄧羅緊張的心情逐漸平複下來。
他不再強行要球,而是站在弱側,像個鷹隼一樣遊弋。
直到看到一個機會,而隊友也給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戰術信號。
這才突然推開防守人,擠過擁擠的人牆,穿過電梯門,跑向自己的戰術點。
看到隊友傳過來的籃球,瞬間降速,配合調整唿吸。
唿吸是有節奏的,出手便是有節奏的。
投手最重要的是什麽?
節奏!
熟悉的節奏!
從跑位,到接球,到腳步,到這熟悉的位置感,鄧肯-羅賓遜接到籃球。
盡管這球傳得有點低,不過沒有關係,在轉身麵框的同時,鄧羅已經調整投籃姿勢。
伴隨有力的屈膝蹬地起跳,舉球出手。
鄧羅已經知道這球有了。
似乎還有人想要幹擾自己。
沒看清是誰!
但也無關是誰!
籃筐就在那裏!
鄧羅用力把球撥了出去。
籃球飛離指尖。
鄧羅依舊保持著壓腕的投籃手型,直到籃球開始下墜,這才轉身向後場跑去。
那身影……胡浩南看了,嗯,有點小帥。
“唰!”
籃球應聲入網。
剛剛還有些躁動的觀眾席瞬間爆發出歡唿聲。
而稍理性的球迷則是從中感受到黃蜂戰術中新的變化。
這是鄧羅作為4保1中的“1”投進的第一球。
而這隻是個開始。
老鷹有些懈怠的防守,給了他再一次出手的機會。
快攻中。
卡魯索分球非常及時。
鄧羅剛到三分線外一步遠,籃球就傳了過來。
接球,急停,舉球,出手……
這不知重複過多少遍的技術動作早已印刻在骨子裏。
鄧羅需要做的就是聽從身體的召喚,把球放進籃筐。
籃球清脆入筐。
……
能擔任4保1戰術中的“1”的人也必須是狠人
******
胡浩南在戰術板上畫出一道道戰術。
這一道道戰術的第一進攻選擇點都指向鄧肯-羅賓遜。
這種“集全隊勝負於一身”的壓力可想而知。
鄧羅上場的時候接連在胸前畫了兩個十字。
然而他的上帝並沒有護佑他,第一次出手便投了個三不沾。
好在易建聯經驗豐富,也足夠警覺,率先搶在籃下接到“傳球”,上反籃得手。
鄧羅助攻加一。
看著易建聯朝他指了指,感謝他這次妙傳,鄧羅的尷尬碎了一地。
果然,這個“1”不是那麽好當的,壓力忒大了。
鄧羅不是那種天賦型選手。
203的身高、208的臂展,怎麽都很難跟天賦異稟聯係在一起。
再加上他籃球生涯起步較晚,哪怕到了高中時期還隻是個替補球員。
結束高中生涯後,鄧羅也沒有得到任何一支一級聯盟球隊的邀請。
無奈之下,鄧羅便接受父母建議,選擇了學術與籃球兼備的威廉姆斯學院。
這是一所三級聯賽球隊,不提供體育獎學金,且競技水平較低,很少有三級聯賽球員能進入nba球探的視野。
上一個從三級聯賽走出來的nba球員還要迴溯到20年前,那時有個叫德文-喬治的球員,以場均27.5分的表現在1999年選秀中在首輪23順位被湖人選中。
德文-喬治也成為近代第一個從三級聯賽跨進nba的球員。
鄧羅沒有德文-喬治的全麵“天賦”,他的技術偏科太過嚴重,得分手段也過於單一。
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鄧羅大學畢業後也許會像母親一樣從事醫療服務行業,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doctor。
轉機出現在大一學期末,主教練麥克-梅克頗為欣賞鄧羅的才華,鼓勵他“不要讓夢想止步於三級聯賽”,並把他推薦給了密歇根大學的貝萊因教練。
那時鄧羅場均得分17.1分,三分投射得分占比超過75%。
貝萊因教練看了鄧羅的錄像,認為他善於投射的技術特點非常契合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並破例為他提供了全額獎學金。
密歇根大學是十大聯盟的傳統強校,擁有更專業的訓練設施,更高的比賽強度以及更廣泛的媒體關注。
更重要的是,密歇根大學的戰術體係是以外線進攻為主,強調外線投射和團隊協作,這大概是鄧羅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的展示平台。
等到鄧羅結束大四賽季,參加nba選秀的時候,已經是密歇根大學校史三分球命中數第四多的球員。
外界對鄧羅的評價是,鄧羅的投射技術早在威廉姆斯學院時便已接近其發展上限。
這種說法基本是成立的,否則鄧羅也難以打動貝萊因教練。
密歇根大學時期的鄧羅跟威廉姆斯學院時期相比增加了體重,這是為了適應更高級別聯賽的對抗,但在投籃技術方麵,鄧羅提高的著實有限。
不過在來到nba之後,得益於更加細致的高階數據分析,鄧羅還是收到了“量身定製”的針對性的細節指導。
尤其是在擺脫對手嚴密防守後,突然降速,然後在這一動態過程中維持重心相對穩定並接球命中的技術上有了長足進步。
這是區別一名投手能否成為精英級投手的關鍵能力。
從瑞恩遞交上來的階段性分析報告來看,鄧肯-羅賓遜已經基本掌握這項能力。
這也是胡浩南願意圍繞鄧羅製定4保1戰術的原因所在。
胡浩南不迷信數據,卻需要數據來提供理論支持。
隻不過在戰術製定上,胡浩南做得更加堅決——清一色的三分戰術。
“不要兩分!要投就給我投三分!”
……
看到鄧羅上來就投了個三不沾,胡浩南雙手合攏放在嘴邊大聲喊道:“放鬆!”
胡浩南有一項特質,他允許球員犯錯,並願意給足球員試錯的機會。
同時這也是給自己機會——任何奇跡發生的背後都是耐心的等候。
所以……
鄧羅投三不沾這事兒,胡浩南壓根就當沒放在心上。
等多就是在鄧羅再次投籃打鐵後,忍不住吐槽一句:
“嗯,漂亮的傳球,下次還是不要傳了,你的任務是投籃!”
鄧羅再次出手打鐵。
怒砸三鐵!
球迷都有些躁動了。
他們無法理解,明明打的好好的,為什麽突然把球交給一個新秀來糟蹋?
鄧羅也聽到了球迷的聲音,尷尬的直搓手指。
這是他的習慣動作,每當手感不好的時候,他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找迴手感。
胡浩南看到這動作,果斷叫了一個暫停。
“繼續投,投進了我帶你去接受賽後采訪,投丟了我自己去!”
“不要著急!投籃是個人品積攢遊戲!”
“你每一個投丟的球,都是積攢下來的人品,並在你下一次出手時迴報給你!”
……
胡浩南在鼓勵球員這方麵是專業的。
在胡浩南大師級的雞湯語錄灌輸下,鄧羅緊張的心情逐漸平複下來。
他不再強行要球,而是站在弱側,像個鷹隼一樣遊弋。
直到看到一個機會,而隊友也給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戰術信號。
這才突然推開防守人,擠過擁擠的人牆,穿過電梯門,跑向自己的戰術點。
看到隊友傳過來的籃球,瞬間降速,配合調整唿吸。
唿吸是有節奏的,出手便是有節奏的。
投手最重要的是什麽?
節奏!
熟悉的節奏!
從跑位,到接球,到腳步,到這熟悉的位置感,鄧肯-羅賓遜接到籃球。
盡管這球傳得有點低,不過沒有關係,在轉身麵框的同時,鄧羅已經調整投籃姿勢。
伴隨有力的屈膝蹬地起跳,舉球出手。
鄧羅已經知道這球有了。
似乎還有人想要幹擾自己。
沒看清是誰!
但也無關是誰!
籃筐就在那裏!
鄧羅用力把球撥了出去。
籃球飛離指尖。
鄧羅依舊保持著壓腕的投籃手型,直到籃球開始下墜,這才轉身向後場跑去。
那身影……胡浩南看了,嗯,有點小帥。
“唰!”
籃球應聲入網。
剛剛還有些躁動的觀眾席瞬間爆發出歡唿聲。
而稍理性的球迷則是從中感受到黃蜂戰術中新的變化。
這是鄧羅作為4保1中的“1”投進的第一球。
而這隻是個開始。
老鷹有些懈怠的防守,給了他再一次出手的機會。
快攻中。
卡魯索分球非常及時。
鄧羅剛到三分線外一步遠,籃球就傳了過來。
接球,急停,舉球,出手……
這不知重複過多少遍的技術動作早已印刻在骨子裏。
鄧羅需要做的就是聽從身體的召喚,把球放進籃筐。
籃球清脆入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