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訓練標兵
三日後,陽光明媚。
第一關和第二關分別在解阜門外和玄帝廟軍營內舉行,經過嚴格的體測,最終的結果是通過第一關的人選中310人,其中包括第二次參加第一關體測的250人,金大牛也是其中一員。
這令金大牛欣喜若狂,異常興奮地跟隨著劉濟寬等人重新進入玄帝廟軍營。
第二關的測試者60人經過三天的循序漸進的訓練,也進行了舉重測試,最終通過者59人,未通過的那個人就是16歲的金馬兒。
金馬兒年少體弱,雖然經過了三天,身體恢複了一部分,可是一百斤的杠鈴對他來說難度還是太高了。盡管與常人相比,他的力氣也算是比較大了,但是他也隻是把杠鈴舉過胸前,再往上時突然力怯,杠鈴脫手,差點把他自己的腳給廢了。
關鍵時候旁邊的張文及時出手,托住了杠鈴,才讓杠鈴沒有砸到金馬兒的腳,金馬兒因此十分感激。
張文這個人麵冷心熱,表麵上還是當眾宣布:金馬兒不合格,暫時退入為第二批兵員,三日後再測,如果還不合格,驅逐出軍營。
看上去是有些殘酷。
金大牛返迴軍營時,沒有想到自己又和自己的幺兒金馬兒是一個梯隊了,既為大兒金狗子高興,又為幺兒金馬兒擔心。
張鹿安對於新選出的59名準新兵非常重視,畢竟四百多人裏,才初步篩選出來這麽些人。
張鹿跟軍訓司的張雙和張貴詳細解釋了第三關的每項測試內容和方式,然後趁著三天的空檔期,準備先樹立一批標兵出來,再由標兵訓練新兵。
作為原來的軍訓教員,張雙和張貴有著自己的訓練方法,對於張鹿安突然改成這個樣子的訓練方式感覺很不理解也很不適應,消息很快通過張鹿遠反饋到張可道那裏,張可道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堅決無條件支持兒子張鹿安。
張鹿遠一氣之下竟然直接跑迴了霍丘。
張可道派大兒子張鹿鳴去霍丘夾洲勸說張鹿遠,張鹿遠還在生氣中,覺得張鹿安主持訓練,是把自己完全給架空了,不想再迴正陽關。
張可簡看到自己的兒子受了委屈,更是親眼看到侄子張鹿聲受了那麽嚴重的傷,索性堅決支持自己的獨子張鹿遠留在夾洲,幫助他訓練家丁,明確不再迴正陽關。
張鹿鳴返迴正陽關,向張可道做了匯報。
張可道明白自己的年齡大了,這次受傷又很嚴重,鳳壽右營的未來都是要交到張鹿安的手中,索性就讓張鹿安來全權負責,讓他使勁折騰,隻要大局不壞就行了,表示張鹿遠的事就不要勉強了,隨他去吧。
麵對張可道的態度,張雙和張貴無可奈何,隻能按照張鹿安所說,兩個人先自己進行了測試,張鹿安在旁邊不停的監督和糾正,經過三天的訓練,張雙和張貴畢竟還是有很強的武術功底的,很快就適應了第三關的測試。每套動作都完成的行雲流水一般。
這讓張鹿安非常高興,當眾表揚了他們,並讓他們倆用三天時間教會第一批59名準士兵的訓練。
張雙和張貴做事倒是非常認真,很賣力的訓練59名第二關過關者。
訓練者找到了,還要尋找標兵,張鹿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尋找,最終確定了十位標兵人選:
第一位是原黑衣劍士張文;
第二位是已故陳新雲的獨子陳利友,陳新雲死後,原本文不成武不就的浪蕩兒,仿佛頃刻間長大,托二伯陳新薄,強烈要求加入軍營中,張鹿安見其強壯有力,就給要了過來;
第三、四、五位是陳新天的三個兒子陳利宏、陳利寶和陳利軍,三人曾經都是霍丘的捕快,陳利寶率先參軍,已經做到了偵查司的高位,不想來做標兵,但是張鹿安表示未來所有的軍中將士都要參加體側,一視同仁,先到的還能當教官。鳳壽右營也會全麵洗牌。陳利寶才願意將事務交給左忠禹,然後來到張鹿安處報道。陳利宏和陳利友則是對新任霍丘知縣非常不滿,被特殊針對,在縣衙混不下,特來軍營中報道;
第六、七位是從五河沱湖調迴來的原黑衣劍士索忠信和令狐雲湘;
第八位是孟大石的二弟孟大強;
第九位是孟大力的三弟孟大友;
第十位是張鹿安的親兵潘鐵柱。
除了潘鐵柱純粹是湊數以外,其他九個人都是張鹿安精挑細選出來的人選,同時照顧了各方的想法,還兼顧了各方的利益。
張鹿安自告奮勇成為教官,親自訓練這十名標兵。
“全體都有,立正!”張鹿安手裏拿著教棍,教棍是柳條做的,打人生疼,但是傷不到骨頭。
潘鐵柱是最害怕這根教棍的了,因為他就沒少挨。
所有人聽到命令後,都立刻做好了立正的姿勢。可是潘鐵柱還是把腳給岔開了,兩腳之間有縫隙。
張鹿安作勢又要打,潘鐵柱連忙抬起手格擋,眼神害怕透頂。
張鹿安忍住了“我再說一遍,立正的標準姿勢,你們是標兵,是全營的標杆,以後全營都會以你們為基礎進行創建,你們的作用很大。立正、稍息、起步走、左轉、右轉、向後轉、立地、向左看齊、向右看齊、正步走、敬禮……”
考慮到此時的武器裝備問題,敬禮的姿勢不適宜放在眉心,張鹿安直接設立敬禮的姿勢為左手緊扣腿部側麵,右手抬到胸前,手背朝上,手心朝下,手掌側麵靠近自己的左心房處。
劉體謙和劉濟寬在旁邊拚命的拿著紙筆速記,因為張鹿安已經明確必須將這個納入新的訓練大綱,以後所有的新兵都是如此訓練。
第一步基礎的隊列訓練,第二步軍令軍紀軍律訓練和考核、軍號、鼓聲、銅鑼聲的指令分辨等,第三步體能訓練,第四步協同訓練,第五步各種兵器訓練,第六步陣法訓練和深入的信號旗幟辨認。
全部訓練合格後,才能下放哨隊,下放哨隊後,哨官要對士兵進行命令訓練、膽氣訓練和血性訓練,從而保證軍營裏的戰兵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
經過三天的基礎訓練,十名標兵除了潘鐵柱基本上都能完全熟悉了指令要求。張鹿安又給他們補充了新兵三測,因為除了潘鐵柱外,另外合格的九個人將會是帶兵訓練的人選,訓練別人,首先自己必須得能勝任。
好在張鹿安挑選的人選還是很給力的,第一關的體測往返跑,除了潘鐵柱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其餘九人全部合格;第二關的體測舉重,全員合格,尤其是潘鐵柱表現的最為輕鬆;第三關體測,在張雙和張貴的演示下,十個人都很快熟悉,除了潘鐵柱,其餘九個人又是全員合格。
第三關體測看上去很難,但是畢竟要求是三炷香內通過即算過關,因此先前的59個人竟然全員通過了,張鹿安把張雙和張貴再次表揚了一番,並且當眾獎勵兩人每人十兩銀子。
“鑒於潘鐵柱在新兵三關體測中有兩門不合格,即日起貶為新兵,與原有的59人合計六十人,共同參加新兵訓練。”
劉體謙把張鹿安的命令及時公布下去。
(本章完)
三日後,陽光明媚。
第一關和第二關分別在解阜門外和玄帝廟軍營內舉行,經過嚴格的體測,最終的結果是通過第一關的人選中310人,其中包括第二次參加第一關體測的250人,金大牛也是其中一員。
這令金大牛欣喜若狂,異常興奮地跟隨著劉濟寬等人重新進入玄帝廟軍營。
第二關的測試者60人經過三天的循序漸進的訓練,也進行了舉重測試,最終通過者59人,未通過的那個人就是16歲的金馬兒。
金馬兒年少體弱,雖然經過了三天,身體恢複了一部分,可是一百斤的杠鈴對他來說難度還是太高了。盡管與常人相比,他的力氣也算是比較大了,但是他也隻是把杠鈴舉過胸前,再往上時突然力怯,杠鈴脫手,差點把他自己的腳給廢了。
關鍵時候旁邊的張文及時出手,托住了杠鈴,才讓杠鈴沒有砸到金馬兒的腳,金馬兒因此十分感激。
張文這個人麵冷心熱,表麵上還是當眾宣布:金馬兒不合格,暫時退入為第二批兵員,三日後再測,如果還不合格,驅逐出軍營。
看上去是有些殘酷。
金大牛返迴軍營時,沒有想到自己又和自己的幺兒金馬兒是一個梯隊了,既為大兒金狗子高興,又為幺兒金馬兒擔心。
張鹿安對於新選出的59名準新兵非常重視,畢竟四百多人裏,才初步篩選出來這麽些人。
張鹿跟軍訓司的張雙和張貴詳細解釋了第三關的每項測試內容和方式,然後趁著三天的空檔期,準備先樹立一批標兵出來,再由標兵訓練新兵。
作為原來的軍訓教員,張雙和張貴有著自己的訓練方法,對於張鹿安突然改成這個樣子的訓練方式感覺很不理解也很不適應,消息很快通過張鹿遠反饋到張可道那裏,張可道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堅決無條件支持兒子張鹿安。
張鹿遠一氣之下竟然直接跑迴了霍丘。
張可道派大兒子張鹿鳴去霍丘夾洲勸說張鹿遠,張鹿遠還在生氣中,覺得張鹿安主持訓練,是把自己完全給架空了,不想再迴正陽關。
張可簡看到自己的兒子受了委屈,更是親眼看到侄子張鹿聲受了那麽嚴重的傷,索性堅決支持自己的獨子張鹿遠留在夾洲,幫助他訓練家丁,明確不再迴正陽關。
張鹿鳴返迴正陽關,向張可道做了匯報。
張可道明白自己的年齡大了,這次受傷又很嚴重,鳳壽右營的未來都是要交到張鹿安的手中,索性就讓張鹿安來全權負責,讓他使勁折騰,隻要大局不壞就行了,表示張鹿遠的事就不要勉強了,隨他去吧。
麵對張可道的態度,張雙和張貴無可奈何,隻能按照張鹿安所說,兩個人先自己進行了測試,張鹿安在旁邊不停的監督和糾正,經過三天的訓練,張雙和張貴畢竟還是有很強的武術功底的,很快就適應了第三關的測試。每套動作都完成的行雲流水一般。
這讓張鹿安非常高興,當眾表揚了他們,並讓他們倆用三天時間教會第一批59名準士兵的訓練。
張雙和張貴做事倒是非常認真,很賣力的訓練59名第二關過關者。
訓練者找到了,還要尋找標兵,張鹿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尋找,最終確定了十位標兵人選:
第一位是原黑衣劍士張文;
第二位是已故陳新雲的獨子陳利友,陳新雲死後,原本文不成武不就的浪蕩兒,仿佛頃刻間長大,托二伯陳新薄,強烈要求加入軍營中,張鹿安見其強壯有力,就給要了過來;
第三、四、五位是陳新天的三個兒子陳利宏、陳利寶和陳利軍,三人曾經都是霍丘的捕快,陳利寶率先參軍,已經做到了偵查司的高位,不想來做標兵,但是張鹿安表示未來所有的軍中將士都要參加體側,一視同仁,先到的還能當教官。鳳壽右營也會全麵洗牌。陳利寶才願意將事務交給左忠禹,然後來到張鹿安處報道。陳利宏和陳利友則是對新任霍丘知縣非常不滿,被特殊針對,在縣衙混不下,特來軍營中報道;
第六、七位是從五河沱湖調迴來的原黑衣劍士索忠信和令狐雲湘;
第八位是孟大石的二弟孟大強;
第九位是孟大力的三弟孟大友;
第十位是張鹿安的親兵潘鐵柱。
除了潘鐵柱純粹是湊數以外,其他九個人都是張鹿安精挑細選出來的人選,同時照顧了各方的想法,還兼顧了各方的利益。
張鹿安自告奮勇成為教官,親自訓練這十名標兵。
“全體都有,立正!”張鹿安手裏拿著教棍,教棍是柳條做的,打人生疼,但是傷不到骨頭。
潘鐵柱是最害怕這根教棍的了,因為他就沒少挨。
所有人聽到命令後,都立刻做好了立正的姿勢。可是潘鐵柱還是把腳給岔開了,兩腳之間有縫隙。
張鹿安作勢又要打,潘鐵柱連忙抬起手格擋,眼神害怕透頂。
張鹿安忍住了“我再說一遍,立正的標準姿勢,你們是標兵,是全營的標杆,以後全營都會以你們為基礎進行創建,你們的作用很大。立正、稍息、起步走、左轉、右轉、向後轉、立地、向左看齊、向右看齊、正步走、敬禮……”
考慮到此時的武器裝備問題,敬禮的姿勢不適宜放在眉心,張鹿安直接設立敬禮的姿勢為左手緊扣腿部側麵,右手抬到胸前,手背朝上,手心朝下,手掌側麵靠近自己的左心房處。
劉體謙和劉濟寬在旁邊拚命的拿著紙筆速記,因為張鹿安已經明確必須將這個納入新的訓練大綱,以後所有的新兵都是如此訓練。
第一步基礎的隊列訓練,第二步軍令軍紀軍律訓練和考核、軍號、鼓聲、銅鑼聲的指令分辨等,第三步體能訓練,第四步協同訓練,第五步各種兵器訓練,第六步陣法訓練和深入的信號旗幟辨認。
全部訓練合格後,才能下放哨隊,下放哨隊後,哨官要對士兵進行命令訓練、膽氣訓練和血性訓練,從而保證軍營裏的戰兵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
經過三天的基礎訓練,十名標兵除了潘鐵柱基本上都能完全熟悉了指令要求。張鹿安又給他們補充了新兵三測,因為除了潘鐵柱外,另外合格的九個人將會是帶兵訓練的人選,訓練別人,首先自己必須得能勝任。
好在張鹿安挑選的人選還是很給力的,第一關的體測往返跑,除了潘鐵柱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其餘九人全部合格;第二關的體測舉重,全員合格,尤其是潘鐵柱表現的最為輕鬆;第三關體測,在張雙和張貴的演示下,十個人都很快熟悉,除了潘鐵柱,其餘九個人又是全員合格。
第三關體測看上去很難,但是畢竟要求是三炷香內通過即算過關,因此先前的59個人竟然全員通過了,張鹿安把張雙和張貴再次表揚了一番,並且當眾獎勵兩人每人十兩銀子。
“鑒於潘鐵柱在新兵三關體測中有兩門不合格,即日起貶為新兵,與原有的59人合計六十人,共同參加新兵訓練。”
劉體謙把張鹿安的命令及時公布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