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登州整編
無數的事實證明,人不能太過於自信,凡人是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王霸之氣”的!
賈名傑仿佛看出了張鹿安的疑惑,輕聲說道:
“燕趙百姓自古以來鄉土文化濃厚,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人願意背井離鄉?鄙人料到,東奴已經正式建都立國,這次入塞搶劫嚐到了甜頭,北直隸順天府的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淪為廢墟,已經搶無可搶,如果再有下次,建奴一定會更加深入南下,正定必將首當其衝。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賈某也是無奈之舉。”
賈名傑的話實在至極,張鹿安當即肯定地說道:
“賈先生所言極是,但是終究還是對於鹿安的強烈信任,鹿安自然心中有數。”
賈名傑笑了笑也不再解釋,而是朝著身後招了招手,身後頓時走了過來好幾個人,賈名傑依次介紹道:
“這位是義士許五一,當初就是他在鄭家壩幫助鄙人給張華傳信的人,就是因為為我傳信,耽誤了他返迴軍營的時間,被所在的軍營以違令延遲進營的罪名開革出營,昨日碰到,我就大力邀請他加入桐城營。”
張鹿安觀察起許五一起來,這是一個麵相極其普通的人,身材不高,談不上彪悍強壯,更沒有英氣逼人,但是礙於賈名傑的情麵,還是拱手致敬,許五一也立刻躬身還禮。
“其他人都是我們賈家的後生,這是我的兒子賈得文、賈得武,這三位是我的兄子賈得勝、賈得利、賈得功,這幾位是在下的堂侄賈得龍、賈得虎、賈得豹、賈得雲、賈得亮、賈得光等。”
幾位賈家人同時拜見張鹿安,張鹿安當即以平輩禮迴禮。
“至於定興百姓上千先來的精壯,都是本人精挑細選的清白人家,與建奴都有著血海深仇,並且都是具有一定血性,敢打敢拚之人,其中很多人都是見過血的。相信對將軍來說,一定會有作用。”賈名傑鄭重地說道。
張鹿安當即向賈名傑躬身行禮道:
“豈止是有用,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有了閣下送來這些勇士們,我們桐城營,不過現在應該暫時稱為‘援剿遊擊營’,就能夠正式組建起來了。”
“哈哈,看來老夫來的不算晚,沒有耽誤將軍的事就好。隻是聽說朝鮮那邊危急,咱們這邊還得抓緊時間建設軍營,否則到時候萬一東江或者朝鮮有事,咱們還沒有形成戰鬥力,到時候就特別被動了。”
張鹿安深以為然,決定立刻對所部人馬開展“登州整編”,正式任命賈名傑為行軍參政,作為行軍長史的副手,全權組織遊擊營的整編工作。
令張鹿安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劉體仁突然找到他,表示願意辭去長史一職,讓位給賈名傑,他自己想要離開去江南巡遊。
“公勇兄,你不必如此,你是元老,不管來了多少新人,不能說因為籠絡人而委屈你的。”張鹿安懇切地說道。
“將軍,你誤會了,你我相識於危難之間,你應該了解我的。我不是一個善妒之人,畢竟賈都庭無論是年齡、見識、經曆、謀劃等各方麵都是遠勝於我的,這是實際情況,有他掌舵,我相信會對將軍的事業發展更有裨益。我自從加入這個群體以來,雖然努力窮盡一切思慮,然而終究還是有很多紕漏存在。畢竟我沒有在官場摸爬滾打,不了解官場盛行的潛規則,這一點賈都庭遠勝於我。更為重要的一點,賈都庭這次全族加入,說明他是絕對真心實意,桐城營不應該辜負他的這份熱忱,他的閱曆將會是桐城營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是真心讓賢!”
劉體仁說的非常誠懇。
張鹿安看向劉體仁,劉體仁直視著張鹿安的眼睛,不像是說謊的樣子,張鹿安內心裏認可,賈名傑比劉體仁更適合替張鹿安掌控中樞,可是畢竟是患難之交,張鹿安還是不忍心讓劉體仁離開。
“即便如此,公勇兄也沒有必要離開桐城營,大可留下來一同見證桐城營的發展壯大!”
“每個人的誌向不同而已,或許一開始我有建功立業的想法,隻是後來越來越覺得沒有太大的意思,隻是一時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我隻好沒有說出來。本人的誌向在於遊山玩水之中,在於和知己好友們進行詩歌唱對。而且我這次去江南,可以為桐城營搜尋一些合適的人才,對於彼此都是一種成全。”
張鹿安一直在全力挽留,可是劉體仁的態度堅決,最後沒有辦法,隻能放任他離去,算是一個小插曲。
為了避免給人一種人走茶涼的感覺,張鹿安沒有立刻升任賈名傑繼任長史一職,而是繼續以行軍參政的名義工作。
賈名傑很明顯並沒有受到插曲的影響,依據現有的人員配置對桐城營(援剿遊擊營)進行了整編。參考張鹿安的意見,將遊擊營劃分為部--哨--隊--什的層級,按照三段擊的原則,將原有明軍的編製“五二五製”修改為“三三製”。
“三三製”的意思為:遊擊營最底層的士官為什長,將之前的每什共有十二人,修改為什人,每什內設什長一名領兵,伍長一名為副;
三什為一(旗)隊,每隊外設總旗官一名統領,小旗官一名輔助,共有32人;
三(旗)隊為一哨,每哨外設哨官一名,哨官親兵三名(兼顧傳令、吹號、護衛、勤務等工作),每哨共有100人;
三哨為一部,每部外設部總一人(相當於外委把總,每部的總負責人),親兵四人;鎮撫官一人,級別同部總,但是戰時受部總監管,平時管理日常行政事務和軍紀等,配鎮撫兵四人。每部共有將士合計310人;
將全營劃分為營部、前鋒部、驍騎部、狙擊部和火器部,其中營部設有行政司、參謀司、偵查司、衛生司、獸醫司、財務司、組織司、後勤司和保衛司,以賈名傑為行軍參政兼任行政司司務,主管全營行政事務;以令狐雲湘為參謀司司務,主持中軍事宜,代為管理營部;
將來自於定興縣的精壯、正陽關的戰兵和輔兵、桐城營殘餘力量以及北隍城島的精銳進行混編,組建下屬前鋒部、驍騎部、狙擊部和火器部四部人馬。
其中以廖自忠出任前鋒部的部總,以王朝兼任部鎮撫官,下轄三個哨官分別為祿青木、廖廣德和廖東,步騎混編,以冷兵器為主;
以仇有光為驍騎部的部總,以潘鐵錘兼任部鎮撫官,下轄三個哨官分別為李二猛、郭茂才和張全,是全營主要的騎兵突擊力量,原則上一人雙馬;
安拉木因為左臂被鋸,身有殘疾最終自己提出退出現役,張鹿安親自點將,將其調任北隍城島軍事主官,任命原北隍城島的軍事主官譚應華為狙擊部的部總,以下放的呂祥啟出任部鎮撫官,該部主要配備強弓勁弩和魯密銃,譚應華自己兼任一個哨,其餘兩個哨官為金狗子和孟大石。金狗子的父親金大牛把人送到後,則按照營部命令,隨著孟大江的船返迴了浮山寨;
以張華出任火器部的部總兼部鎮撫官,下轄三位哨官為張雙、容令漳和孟大勇,兵器以鳥銃為主,火炮缺乏,暫時未列編。
至於張鹿安原有的親兵,丘無極仍然是原職,親兵金馬兒、莫約日不變,將呂祥啟下放後,新增加許五一、廖得文、廖得武等數十人為護衛親兵。
確定好了各級軍事主官和編製,接下來就是分配士兵和發放裝備了,再接下來就是在令狐雲湘的主持下,全營開展大練兵運動。
張鹿安希望通過大練兵,可以快速地提高全營將士的作戰能力。可惜建奴未給太多的時間,朝鮮邊界的戰火還是如期燃起了。
(本章完)
無數的事實證明,人不能太過於自信,凡人是不可能出現所謂的“王霸之氣”的!
賈名傑仿佛看出了張鹿安的疑惑,輕聲說道:
“燕趙百姓自古以來鄉土文化濃厚,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人願意背井離鄉?鄙人料到,東奴已經正式建都立國,這次入塞搶劫嚐到了甜頭,北直隸順天府的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淪為廢墟,已經搶無可搶,如果再有下次,建奴一定會更加深入南下,正定必將首當其衝。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賈某也是無奈之舉。”
賈名傑的話實在至極,張鹿安當即肯定地說道:
“賈先生所言極是,但是終究還是對於鹿安的強烈信任,鹿安自然心中有數。”
賈名傑笑了笑也不再解釋,而是朝著身後招了招手,身後頓時走了過來好幾個人,賈名傑依次介紹道:
“這位是義士許五一,當初就是他在鄭家壩幫助鄙人給張華傳信的人,就是因為為我傳信,耽誤了他返迴軍營的時間,被所在的軍營以違令延遲進營的罪名開革出營,昨日碰到,我就大力邀請他加入桐城營。”
張鹿安觀察起許五一起來,這是一個麵相極其普通的人,身材不高,談不上彪悍強壯,更沒有英氣逼人,但是礙於賈名傑的情麵,還是拱手致敬,許五一也立刻躬身還禮。
“其他人都是我們賈家的後生,這是我的兒子賈得文、賈得武,這三位是我的兄子賈得勝、賈得利、賈得功,這幾位是在下的堂侄賈得龍、賈得虎、賈得豹、賈得雲、賈得亮、賈得光等。”
幾位賈家人同時拜見張鹿安,張鹿安當即以平輩禮迴禮。
“至於定興百姓上千先來的精壯,都是本人精挑細選的清白人家,與建奴都有著血海深仇,並且都是具有一定血性,敢打敢拚之人,其中很多人都是見過血的。相信對將軍來說,一定會有作用。”賈名傑鄭重地說道。
張鹿安當即向賈名傑躬身行禮道:
“豈止是有用,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有了閣下送來這些勇士們,我們桐城營,不過現在應該暫時稱為‘援剿遊擊營’,就能夠正式組建起來了。”
“哈哈,看來老夫來的不算晚,沒有耽誤將軍的事就好。隻是聽說朝鮮那邊危急,咱們這邊還得抓緊時間建設軍營,否則到時候萬一東江或者朝鮮有事,咱們還沒有形成戰鬥力,到時候就特別被動了。”
張鹿安深以為然,決定立刻對所部人馬開展“登州整編”,正式任命賈名傑為行軍參政,作為行軍長史的副手,全權組織遊擊營的整編工作。
令張鹿安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劉體仁突然找到他,表示願意辭去長史一職,讓位給賈名傑,他自己想要離開去江南巡遊。
“公勇兄,你不必如此,你是元老,不管來了多少新人,不能說因為籠絡人而委屈你的。”張鹿安懇切地說道。
“將軍,你誤會了,你我相識於危難之間,你應該了解我的。我不是一個善妒之人,畢竟賈都庭無論是年齡、見識、經曆、謀劃等各方麵都是遠勝於我的,這是實際情況,有他掌舵,我相信會對將軍的事業發展更有裨益。我自從加入這個群體以來,雖然努力窮盡一切思慮,然而終究還是有很多紕漏存在。畢竟我沒有在官場摸爬滾打,不了解官場盛行的潛規則,這一點賈都庭遠勝於我。更為重要的一點,賈都庭這次全族加入,說明他是絕對真心實意,桐城營不應該辜負他的這份熱忱,他的閱曆將會是桐城營一筆巨大的財富,我是真心讓賢!”
劉體仁說的非常誠懇。
張鹿安看向劉體仁,劉體仁直視著張鹿安的眼睛,不像是說謊的樣子,張鹿安內心裏認可,賈名傑比劉體仁更適合替張鹿安掌控中樞,可是畢竟是患難之交,張鹿安還是不忍心讓劉體仁離開。
“即便如此,公勇兄也沒有必要離開桐城營,大可留下來一同見證桐城營的發展壯大!”
“每個人的誌向不同而已,或許一開始我有建功立業的想法,隻是後來越來越覺得沒有太大的意思,隻是一時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我隻好沒有說出來。本人的誌向在於遊山玩水之中,在於和知己好友們進行詩歌唱對。而且我這次去江南,可以為桐城營搜尋一些合適的人才,對於彼此都是一種成全。”
張鹿安一直在全力挽留,可是劉體仁的態度堅決,最後沒有辦法,隻能放任他離去,算是一個小插曲。
為了避免給人一種人走茶涼的感覺,張鹿安沒有立刻升任賈名傑繼任長史一職,而是繼續以行軍參政的名義工作。
賈名傑很明顯並沒有受到插曲的影響,依據現有的人員配置對桐城營(援剿遊擊營)進行了整編。參考張鹿安的意見,將遊擊營劃分為部--哨--隊--什的層級,按照三段擊的原則,將原有明軍的編製“五二五製”修改為“三三製”。
“三三製”的意思為:遊擊營最底層的士官為什長,將之前的每什共有十二人,修改為什人,每什內設什長一名領兵,伍長一名為副;
三什為一(旗)隊,每隊外設總旗官一名統領,小旗官一名輔助,共有32人;
三(旗)隊為一哨,每哨外設哨官一名,哨官親兵三名(兼顧傳令、吹號、護衛、勤務等工作),每哨共有100人;
三哨為一部,每部外設部總一人(相當於外委把總,每部的總負責人),親兵四人;鎮撫官一人,級別同部總,但是戰時受部總監管,平時管理日常行政事務和軍紀等,配鎮撫兵四人。每部共有將士合計310人;
將全營劃分為營部、前鋒部、驍騎部、狙擊部和火器部,其中營部設有行政司、參謀司、偵查司、衛生司、獸醫司、財務司、組織司、後勤司和保衛司,以賈名傑為行軍參政兼任行政司司務,主管全營行政事務;以令狐雲湘為參謀司司務,主持中軍事宜,代為管理營部;
將來自於定興縣的精壯、正陽關的戰兵和輔兵、桐城營殘餘力量以及北隍城島的精銳進行混編,組建下屬前鋒部、驍騎部、狙擊部和火器部四部人馬。
其中以廖自忠出任前鋒部的部總,以王朝兼任部鎮撫官,下轄三個哨官分別為祿青木、廖廣德和廖東,步騎混編,以冷兵器為主;
以仇有光為驍騎部的部總,以潘鐵錘兼任部鎮撫官,下轄三個哨官分別為李二猛、郭茂才和張全,是全營主要的騎兵突擊力量,原則上一人雙馬;
安拉木因為左臂被鋸,身有殘疾最終自己提出退出現役,張鹿安親自點將,將其調任北隍城島軍事主官,任命原北隍城島的軍事主官譚應華為狙擊部的部總,以下放的呂祥啟出任部鎮撫官,該部主要配備強弓勁弩和魯密銃,譚應華自己兼任一個哨,其餘兩個哨官為金狗子和孟大石。金狗子的父親金大牛把人送到後,則按照營部命令,隨著孟大江的船返迴了浮山寨;
以張華出任火器部的部總兼部鎮撫官,下轄三位哨官為張雙、容令漳和孟大勇,兵器以鳥銃為主,火炮缺乏,暫時未列編。
至於張鹿安原有的親兵,丘無極仍然是原職,親兵金馬兒、莫約日不變,將呂祥啟下放後,新增加許五一、廖得文、廖得武等數十人為護衛親兵。
確定好了各級軍事主官和編製,接下來就是分配士兵和發放裝備了,再接下來就是在令狐雲湘的主持下,全營開展大練兵運動。
張鹿安希望通過大練兵,可以快速地提高全營將士的作戰能力。可惜建奴未給太多的時間,朝鮮邊界的戰火還是如期燃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