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保命脈三軍西征
張鹿安從來沒有預料到自己竟然這麽受歡迎。
朝廷的傳達旨意的使者剛剛離開,阮大铖的使者阮耀,就隨後來到了浮山寨,熱情拜見了浮山伯張鹿安。
對於阮耀的來訪,張鹿安表達了極大的歡迎之意,對於阮耀的來意,張鹿安表現地非常為難道:
“阮管家,你們家老爺是知道我張鹿安的,我張鹿安從不說謊!
前段時間在東江和登萊,本部已經損耗了大量的軍資糧草,如今唯有防守了,再想進攻的話,將會非常難辦。”
阮耀知道張鹿安想要的交易,打包票說道:
“浮山伯自管放心,我們老爺說了,江南不比北方,籌糧的壓力沒有那麽大,浮山伯大軍能夠開拔的話,先期需要多少糧草?”
張鹿安看到阮耀如此直來直去,也是直接了當地說道:
“軍糧一百萬石,另外我還需要南京龍江造船廠裏的船隻、十萬石火藥、一百門火炮、十萬石鉛彈……”
“浮山伯,你還真的是獅子大開口哇。”
阮耀實在忍不住了,直接打斷道。
張鹿安有些尷尬地說道:
“我坐地起價,你稍微還還價嘛,興許這生意就成了呢?”
“浮山伯對待戰爭就是這麽地隨意?什麽都是生意?”
“不然呢?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給你們一個友情價,火炮數量可以減半。”
“浮山伯,朝廷本來就有明確的詔命,你若是公然違背,恐怕影響也不好吧?你看看人家靖南侯黃得功,早就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到了長江南岸,一點要求也沒有提。你倒好,還得求著你,你才能出兵?”
“此言差矣,阮管家,你設想一下,如今的我們浮山,也算是家大業大的,每日都是海量的花銷,我張鹿安又不會變銀子出來,怎麽辦?還不得四處化緣?”
阮耀沒好氣地說道:
“浮山伯,實不相瞞,南京龍江船廠的船隻早就給了鄭總兵(指的是鄭鴻逵),黃蜚總兵路過的時候,又給了他一部分,眼下真的沒有可以下水的戰船了。
至於火炮、鉛彈和火藥,我家主人在南京聚集了二十多萬人,自己的人馬都還沒有裝備好,哪裏會有多餘的給你?最多隻能談談那一百萬石糧草的事。”
張鹿安急忙站起來,握住阮耀的雙手說道:
“成交,就一百萬石糧草送過來,我保證去幫你們打左良玉。”
“浮山伯,你們是幫大明打叛賊,不是我家主人。”
“都一樣。”
“可是一百萬石糧草實在是太多了……”
“不多,都是自己朋友,難道你還讓我難做嗎?
你迴去就跟阮本兵匯報,先把我的條件給提出來,然後就說你經過軟磨硬泡,才讓我鬆口的,但是一百萬石軍糧必須保質保量完成。
你們不方便送來,派人來個信,我有船,可以自己過去取。
做人不要死心眼,你既完成了任務,到時候還能為自己賺個幾千兩外快,何樂而不為呢?
我做人爽快,不會對不起朋友的,你臨走前就把銀子帶走。”
在張鹿安的軟磨硬泡之下,阮耀妥協了,至於結局如何另當別論了,看著阮耀告辭離開,原本還是喜笑顏開的張鹿安,恢複了嚴肅的表情。
張鹿安經過思考,認為還是得聽從朝廷的旨意,去和左良玉打。
因為畢竟占據著道義的製高點,左良玉手裏麵所謂的“太子密詔”,根本就經不起推敲,更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站不住腳,那左良玉就是造反行為。
張鹿安身為官軍,就得對造反者進行打擊,隻是清軍南侵在即,如果還是窩裏橫的話,很可能會沒有多餘的力量來抵抗清軍,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南京政權的覆亡隻是時間問題,張鹿安覺得浮山已經不再穩妥,決定對浮山進行整體搬遷。
張鹿安知道這是一個費時費力,且耗費巨大的工程,但他別無選擇,必須這麽去做,在敵強我弱的時候,隻能盡可能的先保存自己。
這看似矛盾的言行,又不得不從中妥善處置。
張鹿安將情況跟浮山的最高領導劉廷桂說了以後,劉廷桂很明顯麵色遲疑了很多,從人的本性出發,誰都不想放棄安逸的生活,而去奔向未知的遠方。
但是好在張鹿安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正所謂一言堂,張鹿安做好決定,讓劉廷桂必須做好搬離計劃,首先要搬的就是張鹿安以及其他將領的家眷,其次是紡織廠和火炮廠的設備,然後就是按照計劃循序漸進來執行。
同時為了西征做好準備,張鹿安命令水師第一協提前做好準備,特地從芝罘島船廠帶來了十艘新式炮艇,交給了孟大廣和牟國俊統一管帶,
讓唐世榮帶著水師第二協的戰船留下,讓薛去疾帶著水師第十營遊擊王廷瑞部,執行運輸任務,立刻開始對浮山的人員和物資進行轉運,中轉站就設在崇明島。
做好撤離計劃後,張鹿安就在思考如何打擊左良玉所部的問題。
按照張鹿安原本的作戰計劃,首選的方案還是利用水師的優勢,衝入鄱陽湖南岸,接駁運糧船上的糧食後,再返迴浮山。
至於阻擊左良玉的大軍,張鹿安設想的戰場,還是選擇比較熟悉的安慶府。
所以當左良玉的使者盧鼎到來之後,張鹿安也是秘密地接待,然後態度非常親和,表示不想與左良玉為敵,隻是想要迴自己的糧食。
盧鼎說道:
“浮山伯隻要公開發布檄文,聲討馬士英和阮大铖那兩個禍國殃民的敗類,貴部的糧食自然會原數奉還。”
“笑話,我的糧食,我想拿迴來,竟然還是有條件的?他左良玉如果真的是那麽霸道的話?我倒想看看,他左良玉到底有幾斤幾兩!來人,把盧將軍,給我關起來,伺候好了!”
“是!”
許不惑帶人把罵罵咧咧的盧鼎給押了下去。
盧鼎的官聲很好,張鹿安不願意也沒有為難盧鼎。
隻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糧食命脈,張鹿安已經做好了西征的準備,所需要的隻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
(本章完)
張鹿安從來沒有預料到自己竟然這麽受歡迎。
朝廷的傳達旨意的使者剛剛離開,阮大铖的使者阮耀,就隨後來到了浮山寨,熱情拜見了浮山伯張鹿安。
對於阮耀的來訪,張鹿安表達了極大的歡迎之意,對於阮耀的來意,張鹿安表現地非常為難道:
“阮管家,你們家老爺是知道我張鹿安的,我張鹿安從不說謊!
前段時間在東江和登萊,本部已經損耗了大量的軍資糧草,如今唯有防守了,再想進攻的話,將會非常難辦。”
阮耀知道張鹿安想要的交易,打包票說道:
“浮山伯自管放心,我們老爺說了,江南不比北方,籌糧的壓力沒有那麽大,浮山伯大軍能夠開拔的話,先期需要多少糧草?”
張鹿安看到阮耀如此直來直去,也是直接了當地說道:
“軍糧一百萬石,另外我還需要南京龍江造船廠裏的船隻、十萬石火藥、一百門火炮、十萬石鉛彈……”
“浮山伯,你還真的是獅子大開口哇。”
阮耀實在忍不住了,直接打斷道。
張鹿安有些尷尬地說道:
“我坐地起價,你稍微還還價嘛,興許這生意就成了呢?”
“浮山伯對待戰爭就是這麽地隨意?什麽都是生意?”
“不然呢?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給你們一個友情價,火炮數量可以減半。”
“浮山伯,朝廷本來就有明確的詔命,你若是公然違背,恐怕影響也不好吧?你看看人家靖南侯黃得功,早就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到了長江南岸,一點要求也沒有提。你倒好,還得求著你,你才能出兵?”
“此言差矣,阮管家,你設想一下,如今的我們浮山,也算是家大業大的,每日都是海量的花銷,我張鹿安又不會變銀子出來,怎麽辦?還不得四處化緣?”
阮耀沒好氣地說道:
“浮山伯,實不相瞞,南京龍江船廠的船隻早就給了鄭總兵(指的是鄭鴻逵),黃蜚總兵路過的時候,又給了他一部分,眼下真的沒有可以下水的戰船了。
至於火炮、鉛彈和火藥,我家主人在南京聚集了二十多萬人,自己的人馬都還沒有裝備好,哪裏會有多餘的給你?最多隻能談談那一百萬石糧草的事。”
張鹿安急忙站起來,握住阮耀的雙手說道:
“成交,就一百萬石糧草送過來,我保證去幫你們打左良玉。”
“浮山伯,你們是幫大明打叛賊,不是我家主人。”
“都一樣。”
“可是一百萬石糧草實在是太多了……”
“不多,都是自己朋友,難道你還讓我難做嗎?
你迴去就跟阮本兵匯報,先把我的條件給提出來,然後就說你經過軟磨硬泡,才讓我鬆口的,但是一百萬石軍糧必須保質保量完成。
你們不方便送來,派人來個信,我有船,可以自己過去取。
做人不要死心眼,你既完成了任務,到時候還能為自己賺個幾千兩外快,何樂而不為呢?
我做人爽快,不會對不起朋友的,你臨走前就把銀子帶走。”
在張鹿安的軟磨硬泡之下,阮耀妥協了,至於結局如何另當別論了,看著阮耀告辭離開,原本還是喜笑顏開的張鹿安,恢複了嚴肅的表情。
張鹿安經過思考,認為還是得聽從朝廷的旨意,去和左良玉打。
因為畢竟占據著道義的製高點,左良玉手裏麵所謂的“太子密詔”,根本就經不起推敲,更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站不住腳,那左良玉就是造反行為。
張鹿安身為官軍,就得對造反者進行打擊,隻是清軍南侵在即,如果還是窩裏橫的話,很可能會沒有多餘的力量來抵抗清軍,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南京政權的覆亡隻是時間問題,張鹿安覺得浮山已經不再穩妥,決定對浮山進行整體搬遷。
張鹿安知道這是一個費時費力,且耗費巨大的工程,但他別無選擇,必須這麽去做,在敵強我弱的時候,隻能盡可能的先保存自己。
這看似矛盾的言行,又不得不從中妥善處置。
張鹿安將情況跟浮山的最高領導劉廷桂說了以後,劉廷桂很明顯麵色遲疑了很多,從人的本性出發,誰都不想放棄安逸的生活,而去奔向未知的遠方。
但是好在張鹿安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正所謂一言堂,張鹿安做好決定,讓劉廷桂必須做好搬離計劃,首先要搬的就是張鹿安以及其他將領的家眷,其次是紡織廠和火炮廠的設備,然後就是按照計劃循序漸進來執行。
同時為了西征做好準備,張鹿安命令水師第一協提前做好準備,特地從芝罘島船廠帶來了十艘新式炮艇,交給了孟大廣和牟國俊統一管帶,
讓唐世榮帶著水師第二協的戰船留下,讓薛去疾帶著水師第十營遊擊王廷瑞部,執行運輸任務,立刻開始對浮山的人員和物資進行轉運,中轉站就設在崇明島。
做好撤離計劃後,張鹿安就在思考如何打擊左良玉所部的問題。
按照張鹿安原本的作戰計劃,首選的方案還是利用水師的優勢,衝入鄱陽湖南岸,接駁運糧船上的糧食後,再返迴浮山。
至於阻擊左良玉的大軍,張鹿安設想的戰場,還是選擇比較熟悉的安慶府。
所以當左良玉的使者盧鼎到來之後,張鹿安也是秘密地接待,然後態度非常親和,表示不想與左良玉為敵,隻是想要迴自己的糧食。
盧鼎說道:
“浮山伯隻要公開發布檄文,聲討馬士英和阮大铖那兩個禍國殃民的敗類,貴部的糧食自然會原數奉還。”
“笑話,我的糧食,我想拿迴來,竟然還是有條件的?他左良玉如果真的是那麽霸道的話?我倒想看看,他左良玉到底有幾斤幾兩!來人,把盧將軍,給我關起來,伺候好了!”
“是!”
許不惑帶人把罵罵咧咧的盧鼎給押了下去。
盧鼎的官聲很好,張鹿安不願意也沒有為難盧鼎。
隻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糧食命脈,張鹿安已經做好了西征的準備,所需要的隻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