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豫親王南下征程
張鹿安來到揚州城內,想要拜見大明督師史可法,但是史可法一時半會卻沒有時間來見張鹿安。
因為此時的史可法已經率領自己的幕府人員,北上前往泗州。
史可法此時的幕僚人員,原本的首席閻爾梅,因為勸說史可法督率大軍北上支援榆園軍,被史可法給嚴詞拒絕後,選擇了離開了揚州,投入到榆園軍的抗清活動之中,與另一員被老百姓稱為“葉青天”的葉廷秀,一起投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在魯西一帶連續抗爭很長時間。
葉廷秀是一代宗師劉宗周的首席大弟子,但是若說把理論應用於實踐,哪怕他的老師劉宗周前輩也無法做到葉廷秀的樣子。
但是像閻爾梅和葉廷秀這種實幹型的官員,史可法並未能留住,卻將原來的安慶黃配玄和廬州黃日芳招入到幕府之中,並且委以重任。
他的重要心腹幕僚姚康見此,以疾病為由,不願意再留在史可法幕府,選擇了與史可法告辭,迴到了老家桐城鄉下山中閑住;
這一情況引起了另一個幕僚應廷吉的擔憂,曾經向史可法提出過自己的見解,史可法聽完後覺得他是個人才,就把他外放到揚州北麵、運河邊的邵伯鎮,處理糧餉事宜。
張鹿安在這種情況下,前往督師衙門,找到了按照史可法命令負責留守的老朋友幕僚葉秀楚,打聽姐夫馬應魁的下落,卻聽葉秀楚說馬應魁已經隨著史可法北上泗州了。
張鹿安打聽清軍的進軍進展,葉秀楚表示不太清楚,建議張鹿安前往邵伯鎮詢問應廷吉,那邊地處交通要道,往來信息最為齊全和及時。
張鹿安聽從了葉秀楚的建議,此時北方的各種消息來源斷絕,包括雲梯關的孫有福也停止了傳遞消息,張鹿安迫切地希望了解清軍的最新動向,便帶著親兵趕到了邵伯鎮,見到了應廷吉。
應廷吉對於張鹿安的到訪表示了歡迎,然後將所知道的情況基本全盤告知。
“應大人,現在的清軍主力已經到哪裏了?”
張鹿安詢問道。
“浮山伯,由於你們在登萊造成的動靜,清軍主力一度在山東運河邊停留了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隻是後來聽說和讬和李率泰的進軍還算順利,與浮山軍在登萊運河一帶對峙,清軍才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南下。”
這些內容都在張鹿安的預料之內,張鹿安打斷了應廷吉的話,轉而問道:
“多鐸現在哪裏?我方是如何應對的?”
“清軍多鐸所部在河南與順賊大戰,順賊失敗,順軍大將劉忠和張有曾投降,處理完河南那邊的叛亂勢力後,正好趕上該死的許定國謀害了興平伯,多鐸便在許定國的帶領下,從開封到歸德,歸德駐軍將領張膽率領兩萬餘人投降。
可惜了張膽,多麽能征善戰啊,而且他的父親曾經在興平伯麾下效力,與興平伯一同死難,按道理說他應該與清軍與許定國有著刻骨銘心的殺父之仇。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麽一個人,竟然直接不戰而降投靠了之前的敵人呢?”
“張膽?這種背棄殺父之仇的人,能有多好?繼續說多鐸的策略。”
“汝南劉洪起在左夢庚那個小人投降清廷後,沒有選擇同流合汙,而是帶兵北上,希望恢複河南故地。
但是他受到了多鐸率領的精銳騎兵的襲擊,一戰損失五萬餘眾,劉洪起本人也被清軍給殺死。
多鐸在歸德停留了半個月後,基本上掃清了河南的大小地方勢力,然後便以準塔為東路軍,率兵五萬進攻劉澤清所部;
多鐸自己帶領西路軍,以許定國和孔有德兩部為先導,進攻徐州,徐州總兵李成棟不戰而降;
提督李本深和胡茂禎等人帶著興平世子和邢夫人逃到了泰州,想要從泰興渡江南下,但是被鄭鴻逵所阻攔,用戰艦攔截興平軍的運兵船,雙方一度發生大戰,後來當然是興平軍敗北。
聽說興平軍一戰損失達上萬人,這幫可惡的亂臣賊子……
而失去了興平軍的阻攔,清軍猶如無人之境,清軍西路軍很快逼近了泗州城,泗州守將侯方岩向史閣部求援。
哎,侯方岩所帶著的可是我們大明江北的精銳三萬人,竟然遇到清軍前鋒就抵擋不住了,真的是令人不解。”
“侯方岩?這個名字怎麽沒有聽說過?”
“南京國子監侯恪的第三子,號稱飽讀兵書,史閣部將其任命為泗州總兵,來彌補興平軍撤退後的空缺,隻是這個侯方岩之前從來未曾帶過兵,突然得了這麽一個重要的崗位,確實很令人為難。”
“從來沒有帶過兵?那怎麽能任命他為主將呢?難道又是一個趙括?”
“恐怕連趙括都不如哦。哎。”
“東路呢?”
“東路的準塔聽說也已經打到了宿遷,我大明宿遷總兵高雅軍戰死。
準塔以部將範天吉為先鋒,於三月二十五已經攻下了安東城和清河城,東平伯、王永吉、田漕督(指的是田仰)以海州總兵馬化豹、淮河鎮總兵張士儀和淮海鎮總兵張鵬翼保護,向東入海避敵,清軍已經兵臨淮安城下。
不知道淮安城的總兵柏永馥和王遵坦總鎮能否守得住。”
張鹿安是不太看好的:
“他們的領頭羊都跑掉了,作為劉澤清的部下,柏永馥和王遵坦恐怕不會全力以赴了。”
“但願不要被浮山伯所言重!”
應廷吉說道,隻是結果恰恰如同張鹿安所說的那樣的,真的發生了。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清軍大軍雲集,大明唯有劉澤清部將鄭隆芳、劉孔中率兵一萬七千人,乘坐船隻上千艘,沿河布防。
清軍以範天吉以紅衣大炮轟擊明軍船隻,由於明軍船隻太過於密集,清軍炮兵完全可以做到彈無虛發的地步,明軍水師大亂。
清軍漢軍正白旗甲喇章京楚進功率領在清河擄掠到的船隻,衝入到明軍水師群中,堵住了明軍西逃的路線,加重了明軍的混亂;
滿洲正白旗梅勒章京康喀賴率領部分水師從安東出發,堵住了明軍水師的東麵通道,並且自東向西不斷壓縮明軍水師的空間。
兩邊是不斷逼近的清軍水師,中間是紅衣大炮的不斷打擊,明軍水師再也支持不住了,紛紛駕船靠近南岸,登陸逃跑,明軍大亂不已。
清軍東路統帥準塔以滿洲正白旗署護軍統領杜爾德為將,率領騎兵渡過河流,再騎馬猛追明軍,明軍的敗勢更是無法避免。
副將鄭隆芳和由軍中經曆轉為參將的劉孔中,紛紛向淮安城內的柏永馥和王遵坦請援,對於請援的使者,柏永馥選擇了閉城不見。
鄭隆芳和劉孔中,很快就被杜爾德抓住,明軍大敗,清軍共繳獲明軍戰船561艘,戰馬476匹,紅衣大炮26門,駱駝19隻,清軍渡過了淮河(黃河),兵臨淮安城下。
清軍為了殺一儆百、殺雞儆猴,準塔下令將堅持抵抗的副將鄭隆芳和參將劉孔中拉到淮安城下,當著眾多明軍大將的麵,將兩人當眾斬首,還讓人大吼道:
“看!這就是頑抗的下場!”
實際已經算是脫離劉澤清所部的柏永馥和王遵坦兩位將領,非常具有“猴”的覺悟,也確實被“雞”給嚇到了。
他們倆在沒有得到劉澤清的命令下,率領部下將領李化鯨、劉孔和、阮應兆、劉可成、李宏義、虞紹勳、姚文昌、李躍龍等將領以及部下兩萬三千餘人向準塔投降。
與準塔的軍事進展順利相比,西線的多鐸也是不遑多讓。
(本章完)
張鹿安來到揚州城內,想要拜見大明督師史可法,但是史可法一時半會卻沒有時間來見張鹿安。
因為此時的史可法已經率領自己的幕府人員,北上前往泗州。
史可法此時的幕僚人員,原本的首席閻爾梅,因為勸說史可法督率大軍北上支援榆園軍,被史可法給嚴詞拒絕後,選擇了離開了揚州,投入到榆園軍的抗清活動之中,與另一員被老百姓稱為“葉青天”的葉廷秀,一起投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在魯西一帶連續抗爭很長時間。
葉廷秀是一代宗師劉宗周的首席大弟子,但是若說把理論應用於實踐,哪怕他的老師劉宗周前輩也無法做到葉廷秀的樣子。
但是像閻爾梅和葉廷秀這種實幹型的官員,史可法並未能留住,卻將原來的安慶黃配玄和廬州黃日芳招入到幕府之中,並且委以重任。
他的重要心腹幕僚姚康見此,以疾病為由,不願意再留在史可法幕府,選擇了與史可法告辭,迴到了老家桐城鄉下山中閑住;
這一情況引起了另一個幕僚應廷吉的擔憂,曾經向史可法提出過自己的見解,史可法聽完後覺得他是個人才,就把他外放到揚州北麵、運河邊的邵伯鎮,處理糧餉事宜。
張鹿安在這種情況下,前往督師衙門,找到了按照史可法命令負責留守的老朋友幕僚葉秀楚,打聽姐夫馬應魁的下落,卻聽葉秀楚說馬應魁已經隨著史可法北上泗州了。
張鹿安打聽清軍的進軍進展,葉秀楚表示不太清楚,建議張鹿安前往邵伯鎮詢問應廷吉,那邊地處交通要道,往來信息最為齊全和及時。
張鹿安聽從了葉秀楚的建議,此時北方的各種消息來源斷絕,包括雲梯關的孫有福也停止了傳遞消息,張鹿安迫切地希望了解清軍的最新動向,便帶著親兵趕到了邵伯鎮,見到了應廷吉。
應廷吉對於張鹿安的到訪表示了歡迎,然後將所知道的情況基本全盤告知。
“應大人,現在的清軍主力已經到哪裏了?”
張鹿安詢問道。
“浮山伯,由於你們在登萊造成的動靜,清軍主力一度在山東運河邊停留了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隻是後來聽說和讬和李率泰的進軍還算順利,與浮山軍在登萊運河一帶對峙,清軍才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南下。”
這些內容都在張鹿安的預料之內,張鹿安打斷了應廷吉的話,轉而問道:
“多鐸現在哪裏?我方是如何應對的?”
“清軍多鐸所部在河南與順賊大戰,順賊失敗,順軍大將劉忠和張有曾投降,處理完河南那邊的叛亂勢力後,正好趕上該死的許定國謀害了興平伯,多鐸便在許定國的帶領下,從開封到歸德,歸德駐軍將領張膽率領兩萬餘人投降。
可惜了張膽,多麽能征善戰啊,而且他的父親曾經在興平伯麾下效力,與興平伯一同死難,按道理說他應該與清軍與許定國有著刻骨銘心的殺父之仇。
可是誰又能想到,這麽一個人,竟然直接不戰而降投靠了之前的敵人呢?”
“張膽?這種背棄殺父之仇的人,能有多好?繼續說多鐸的策略。”
“汝南劉洪起在左夢庚那個小人投降清廷後,沒有選擇同流合汙,而是帶兵北上,希望恢複河南故地。
但是他受到了多鐸率領的精銳騎兵的襲擊,一戰損失五萬餘眾,劉洪起本人也被清軍給殺死。
多鐸在歸德停留了半個月後,基本上掃清了河南的大小地方勢力,然後便以準塔為東路軍,率兵五萬進攻劉澤清所部;
多鐸自己帶領西路軍,以許定國和孔有德兩部為先導,進攻徐州,徐州總兵李成棟不戰而降;
提督李本深和胡茂禎等人帶著興平世子和邢夫人逃到了泰州,想要從泰興渡江南下,但是被鄭鴻逵所阻攔,用戰艦攔截興平軍的運兵船,雙方一度發生大戰,後來當然是興平軍敗北。
聽說興平軍一戰損失達上萬人,這幫可惡的亂臣賊子……
而失去了興平軍的阻攔,清軍猶如無人之境,清軍西路軍很快逼近了泗州城,泗州守將侯方岩向史閣部求援。
哎,侯方岩所帶著的可是我們大明江北的精銳三萬人,竟然遇到清軍前鋒就抵擋不住了,真的是令人不解。”
“侯方岩?這個名字怎麽沒有聽說過?”
“南京國子監侯恪的第三子,號稱飽讀兵書,史閣部將其任命為泗州總兵,來彌補興平軍撤退後的空缺,隻是這個侯方岩之前從來未曾帶過兵,突然得了這麽一個重要的崗位,確實很令人為難。”
“從來沒有帶過兵?那怎麽能任命他為主將呢?難道又是一個趙括?”
“恐怕連趙括都不如哦。哎。”
“東路呢?”
“東路的準塔聽說也已經打到了宿遷,我大明宿遷總兵高雅軍戰死。
準塔以部將範天吉為先鋒,於三月二十五已經攻下了安東城和清河城,東平伯、王永吉、田漕督(指的是田仰)以海州總兵馬化豹、淮河鎮總兵張士儀和淮海鎮總兵張鵬翼保護,向東入海避敵,清軍已經兵臨淮安城下。
不知道淮安城的總兵柏永馥和王遵坦總鎮能否守得住。”
張鹿安是不太看好的:
“他們的領頭羊都跑掉了,作為劉澤清的部下,柏永馥和王遵坦恐怕不會全力以赴了。”
“但願不要被浮山伯所言重!”
應廷吉說道,隻是結果恰恰如同張鹿安所說的那樣的,真的發生了。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清軍大軍雲集,大明唯有劉澤清部將鄭隆芳、劉孔中率兵一萬七千人,乘坐船隻上千艘,沿河布防。
清軍以範天吉以紅衣大炮轟擊明軍船隻,由於明軍船隻太過於密集,清軍炮兵完全可以做到彈無虛發的地步,明軍水師大亂。
清軍漢軍正白旗甲喇章京楚進功率領在清河擄掠到的船隻,衝入到明軍水師群中,堵住了明軍西逃的路線,加重了明軍的混亂;
滿洲正白旗梅勒章京康喀賴率領部分水師從安東出發,堵住了明軍水師的東麵通道,並且自東向西不斷壓縮明軍水師的空間。
兩邊是不斷逼近的清軍水師,中間是紅衣大炮的不斷打擊,明軍水師再也支持不住了,紛紛駕船靠近南岸,登陸逃跑,明軍大亂不已。
清軍東路統帥準塔以滿洲正白旗署護軍統領杜爾德為將,率領騎兵渡過河流,再騎馬猛追明軍,明軍的敗勢更是無法避免。
副將鄭隆芳和由軍中經曆轉為參將的劉孔中,紛紛向淮安城內的柏永馥和王遵坦請援,對於請援的使者,柏永馥選擇了閉城不見。
鄭隆芳和劉孔中,很快就被杜爾德抓住,明軍大敗,清軍共繳獲明軍戰船561艘,戰馬476匹,紅衣大炮26門,駱駝19隻,清軍渡過了淮河(黃河),兵臨淮安城下。
清軍為了殺一儆百、殺雞儆猴,準塔下令將堅持抵抗的副將鄭隆芳和參將劉孔中拉到淮安城下,當著眾多明軍大將的麵,將兩人當眾斬首,還讓人大吼道:
“看!這就是頑抗的下場!”
實際已經算是脫離劉澤清所部的柏永馥和王遵坦兩位將領,非常具有“猴”的覺悟,也確實被“雞”給嚇到了。
他們倆在沒有得到劉澤清的命令下,率領部下將領李化鯨、劉孔和、阮應兆、劉可成、李宏義、虞紹勳、姚文昌、李躍龍等將領以及部下兩萬三千餘人向準塔投降。
與準塔的軍事進展順利相比,西線的多鐸也是不遑多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