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戰江上靖南死難
愛新覺羅.多鐸絕對是一位難得的帥才!
他一麵使用政治手段安撫江南的文武百官,一麵向北京發出請求,希望清廷派遣重臣來南京主持軍政事務。
多爾袞收到多鐸的信件後,雖然對多鐸沒有攻下揚州府多有不滿,但是多鐸輕而易舉攻下了南京城,招撫了江南,還是令多爾袞喜出望外。
隻是多爾袞對於多鐸擅自允諾的不剃發言論,表示了極大的不滿,為了彌補多鐸犯下的“錯誤”,多爾袞立刻下令,將南京改名為江寧府,任命為洪承疇為江南總督,趕赴江寧府主持一切軍政事宜和剃發工作,並讓多鐸盡快把弘光皇帝朱由崧抓獲。
多鐸接到多爾袞的指令後,立刻派遣多羅貝勒尼堪、護軍統領圖賴、固山額真阿山、貝子屯齊等將,率領降將張天祿、張士元和孔希貴等人,以已經渡江的降將劉良佐為先鋒,追擊弘光皇帝朱由崧。
黃得功見狀,親自率領麾下八大總兵共計三萬大軍,與貝子屯齊率領的五千滿漢軍以及劉良佐率領的兩萬大軍在太平府的荻港相遇。
明清雙方大軍發生大戰,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清軍大敗,劉良佐所部損失了大將劉良枉以下七千名精銳。
清軍將領屯齊和劉良佐連忙向後方撤退。
明軍一口氣追擊八十裏,一直追到蕪湖赭山,清軍在赭山立營,並且積極從後方調兵進行增援。
黃得功所部以副將馬岱為先鋒,以參將吳煌和守備王東日為後援,來到了赭山腳下,與清軍對峙。
劉良佐對於自己一敗再敗感到非常焦心,害怕失去了清廷的信任,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派出自己的心腹劉明,帶著數千兩的白銀,和兩萬兩的銀票,悄悄地來到馬岱的營中,想要收買馬岱。
明將馬岱本身對於弘光皇帝竟然跑到了黃得功大營之中,絲毫沒有人君的樣子,感到非常不滿,心中對於朱明皇室最後一絲忠心,頓時化為烏有。
眼下正好又遇到了劉良佐的招降,馬岱立刻心動,在劉良佐保證給他總兵的官職後,馬岱率領所部精兵三千人宣布易幟,投降清軍。
清軍得以在馬岱的引導下,衝入了明軍大營,明將吳煌和王東日與清軍大戰,王東日不幸戰死,吳煌被俘虜。
正好此時清軍的後路援軍也已經趕到,便以劉良佐和張天祿為先鋒,猛攻三山寨,守衛在此處的為黃得功部將總兵鄧林祖所部2900人。
清軍數萬人對三山寨三麵圍攻,鄧林祖雖然拚死抵擋,但是終因寡不敵眾,在亂軍中被清軍殺害。
清軍張天祿部逼近了荻港,荻港守將總兵楊彪沒有坐以待斃,趁著清軍立足未穩之際,率眾衝出,格殺了上千名清兵,但是清軍總數至少數萬人,明軍又是新敗,士氣不旺,經過一日激戰,荻港反被清軍攻下。
明將楊彪寧死不屈,被張天祿下令亂刀砍殺。
眼看著自己的部下大將接二連三的陣亡,正在銅官山整軍的黃得功坐不住了,集合麾下大軍兩萬餘人,來到銅陵水域迎戰。
劉良佐裝作人畜無害的樣子,來到岸邊,大聲唿喊著黃得功的名字,想要讓黃得功近前說話。
劉良佐在湖廣戰場、河南戰場和江淮戰場,曾經與黃得功配合作戰數十次,兩人一度稱兄道弟,隻是後來劉良佐襲擊霍丘和張鹿安,黃得功看出來劉良佐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一切的風格,才慢慢與劉良佐斷了往來。
此時正坐船行駛在江麵的黃得功看到了劉良佐,命令部下大將諸葛晉明將船隻靠近劉良佐,為了讓部下看到自己的決心,黃得功朝著劉良佐大吼道:
“花馬兒,黃某真是想不到,你竟然投靠了建奴?黃某跟你不同,黃某乃是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如你這般下賤……”
黃得功的話,還沒有說完,藏在劉良佐身後的張天祿,突然冒出,射出一箭正中黃得功的咽喉,鮮血大量的湧了出來。
諸葛晉明大吼著讓士兵拿著盾牌掩護,黃得功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把刀給扔了,然後用右手把弓箭從脖子上拔出,頓時有大量的鮮血噴灑出來,噴了諸葛晉明滿臉。
片刻之後,一代硬漢黃得功便失去了生命的跡象。
明將諸葛晉明怒斥著清人的無恥,大吼一聲,從大船換到了小船之上,然後駕船殺向岸邊的清兵。
清將屯齊命令提前準備好的百炮齊發,將諸葛晉明的船隻砸沉,諸葛晉明掉入江中,逐漸消失在浪濤之下。
黃得功的其他部將眼見著主帥陣亡,哪裏還有繼續抵抗的勇氣,水師統領黃蜚痛徹心扉,拉著黃得功的屍體向銅官山方向駛去,另一員水師將領方國安則是率部向東突圍。
而黃得功所部的兩位將領田雄和馬得功卻是覺得機會來了,兩人帶著各自的人馬,跟著黃蜚迴去,然後徑直殺向了弘光皇帝所在的大船。
隨同弘光皇帝一同離開南京,始終扈衛左右的卜從善,看到田雄和馬得功麵帶兇光地駕船靠近,連忙開口詢問道:
“兩位將軍可是在找陛下?”
“卜將軍也有想法?”
“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彼此不要傷了和氣。”
卜從善說完,就駕船離開了,將朱由崧的坐艦直接暴露在田雄和馬得功的麵前。
田雄和馬得功哪裏還會客氣,迅速靠近以後,田雄身手矯健地跳上了朱由崧的坐艦,然後找到了弘光皇帝朱由崧,背起來就往外麵跑,朱由崧一時大驚失色,不停地大叫道:
“田雄,你要帶朕去哪裏?”
“去謀富貴,希望陛下成全哈。”
朱由崧一聽大驚問道:
“靖南侯呢?”
“已經死了。”
朱由崧聽到後心如死灰,神情麻木地看向前方,被田雄和馬得功徹底控製起來。
田雄和馬得功立刻帶著朱由崧向清軍投降,用自己的皇帝給清廷獻禮,兩人都受到了清軍的獎勵和重用。
隨著黃得功的死訊迅速傳開,黃得功的妻子翁氏率先跳船殉夫,黃得功的中軍翁之琪從池州返迴後,不光聽到了黃得功的死訊,還得知了弘光皇帝已經被田雄和馬得功給送給清軍。
明將翁之琪頓時感覺天塌了,覺得自己身為中軍,有愧於黃得功的囑托,在將軍務交給總兵杜弘域和張傑後,他自己選擇了跳江自盡。
翁之琪死後,原來的靖南軍徹底失去了統一指揮,正在池州前線與清將金聲桓、徐勇和王體中大戰的丘鉞、黃名、陳獻策三名總兵官,在張天祿的招撫下,選擇了與杜弘域、張傑等將領一起,投降了清廷。
至此,大明靖南軍不複存在。
同月,原大明東平伯劉澤清,在聽說了弘光皇帝被俘,黃得功被殺的消息後,完全失去希望的他,選擇了帶領部下馬化豹、劉旺、韓應傑、艾懷英等將,加上依附於劉澤清的文官王燮和王瑢一起,向清國淮揚巡撫趙福星無條件投降。
清廷得到劉澤清投降的消息,非常高興,立刻將劉澤清一家人送到北京,讓劉澤清與他的部下分開。
而劉澤清的部將如柏永馥、王遵坦和馬化豹等人,都被清廷調到了西南戰場,受到了清廷的重用(其實就是分開利用)。
大明原本的江北五鎮,便隻剩下了一個浮山鎮張鹿安,還在和督師史可法一起,在揚州府苦苦支撐。
(本章完)
愛新覺羅.多鐸絕對是一位難得的帥才!
他一麵使用政治手段安撫江南的文武百官,一麵向北京發出請求,希望清廷派遣重臣來南京主持軍政事務。
多爾袞收到多鐸的信件後,雖然對多鐸沒有攻下揚州府多有不滿,但是多鐸輕而易舉攻下了南京城,招撫了江南,還是令多爾袞喜出望外。
隻是多爾袞對於多鐸擅自允諾的不剃發言論,表示了極大的不滿,為了彌補多鐸犯下的“錯誤”,多爾袞立刻下令,將南京改名為江寧府,任命為洪承疇為江南總督,趕赴江寧府主持一切軍政事宜和剃發工作,並讓多鐸盡快把弘光皇帝朱由崧抓獲。
多鐸接到多爾袞的指令後,立刻派遣多羅貝勒尼堪、護軍統領圖賴、固山額真阿山、貝子屯齊等將,率領降將張天祿、張士元和孔希貴等人,以已經渡江的降將劉良佐為先鋒,追擊弘光皇帝朱由崧。
黃得功見狀,親自率領麾下八大總兵共計三萬大軍,與貝子屯齊率領的五千滿漢軍以及劉良佐率領的兩萬大軍在太平府的荻港相遇。
明清雙方大軍發生大戰,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清軍大敗,劉良佐所部損失了大將劉良枉以下七千名精銳。
清軍將領屯齊和劉良佐連忙向後方撤退。
明軍一口氣追擊八十裏,一直追到蕪湖赭山,清軍在赭山立營,並且積極從後方調兵進行增援。
黃得功所部以副將馬岱為先鋒,以參將吳煌和守備王東日為後援,來到了赭山腳下,與清軍對峙。
劉良佐對於自己一敗再敗感到非常焦心,害怕失去了清廷的信任,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派出自己的心腹劉明,帶著數千兩的白銀,和兩萬兩的銀票,悄悄地來到馬岱的營中,想要收買馬岱。
明將馬岱本身對於弘光皇帝竟然跑到了黃得功大營之中,絲毫沒有人君的樣子,感到非常不滿,心中對於朱明皇室最後一絲忠心,頓時化為烏有。
眼下正好又遇到了劉良佐的招降,馬岱立刻心動,在劉良佐保證給他總兵的官職後,馬岱率領所部精兵三千人宣布易幟,投降清軍。
清軍得以在馬岱的引導下,衝入了明軍大營,明將吳煌和王東日與清軍大戰,王東日不幸戰死,吳煌被俘虜。
正好此時清軍的後路援軍也已經趕到,便以劉良佐和張天祿為先鋒,猛攻三山寨,守衛在此處的為黃得功部將總兵鄧林祖所部2900人。
清軍數萬人對三山寨三麵圍攻,鄧林祖雖然拚死抵擋,但是終因寡不敵眾,在亂軍中被清軍殺害。
清軍張天祿部逼近了荻港,荻港守將總兵楊彪沒有坐以待斃,趁著清軍立足未穩之際,率眾衝出,格殺了上千名清兵,但是清軍總數至少數萬人,明軍又是新敗,士氣不旺,經過一日激戰,荻港反被清軍攻下。
明將楊彪寧死不屈,被張天祿下令亂刀砍殺。
眼看著自己的部下大將接二連三的陣亡,正在銅官山整軍的黃得功坐不住了,集合麾下大軍兩萬餘人,來到銅陵水域迎戰。
劉良佐裝作人畜無害的樣子,來到岸邊,大聲唿喊著黃得功的名字,想要讓黃得功近前說話。
劉良佐在湖廣戰場、河南戰場和江淮戰場,曾經與黃得功配合作戰數十次,兩人一度稱兄道弟,隻是後來劉良佐襲擊霍丘和張鹿安,黃得功看出來劉良佐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一切的風格,才慢慢與劉良佐斷了往來。
此時正坐船行駛在江麵的黃得功看到了劉良佐,命令部下大將諸葛晉明將船隻靠近劉良佐,為了讓部下看到自己的決心,黃得功朝著劉良佐大吼道:
“花馬兒,黃某真是想不到,你竟然投靠了建奴?黃某跟你不同,黃某乃是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如你這般下賤……”
黃得功的話,還沒有說完,藏在劉良佐身後的張天祿,突然冒出,射出一箭正中黃得功的咽喉,鮮血大量的湧了出來。
諸葛晉明大吼著讓士兵拿著盾牌掩護,黃得功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把刀給扔了,然後用右手把弓箭從脖子上拔出,頓時有大量的鮮血噴灑出來,噴了諸葛晉明滿臉。
片刻之後,一代硬漢黃得功便失去了生命的跡象。
明將諸葛晉明怒斥著清人的無恥,大吼一聲,從大船換到了小船之上,然後駕船殺向岸邊的清兵。
清將屯齊命令提前準備好的百炮齊發,將諸葛晉明的船隻砸沉,諸葛晉明掉入江中,逐漸消失在浪濤之下。
黃得功的其他部將眼見著主帥陣亡,哪裏還有繼續抵抗的勇氣,水師統領黃蜚痛徹心扉,拉著黃得功的屍體向銅官山方向駛去,另一員水師將領方國安則是率部向東突圍。
而黃得功所部的兩位將領田雄和馬得功卻是覺得機會來了,兩人帶著各自的人馬,跟著黃蜚迴去,然後徑直殺向了弘光皇帝所在的大船。
隨同弘光皇帝一同離開南京,始終扈衛左右的卜從善,看到田雄和馬得功麵帶兇光地駕船靠近,連忙開口詢問道:
“兩位將軍可是在找陛下?”
“卜將軍也有想法?”
“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彼此不要傷了和氣。”
卜從善說完,就駕船離開了,將朱由崧的坐艦直接暴露在田雄和馬得功的麵前。
田雄和馬得功哪裏還會客氣,迅速靠近以後,田雄身手矯健地跳上了朱由崧的坐艦,然後找到了弘光皇帝朱由崧,背起來就往外麵跑,朱由崧一時大驚失色,不停地大叫道:
“田雄,你要帶朕去哪裏?”
“去謀富貴,希望陛下成全哈。”
朱由崧一聽大驚問道:
“靖南侯呢?”
“已經死了。”
朱由崧聽到後心如死灰,神情麻木地看向前方,被田雄和馬得功徹底控製起來。
田雄和馬得功立刻帶著朱由崧向清軍投降,用自己的皇帝給清廷獻禮,兩人都受到了清軍的獎勵和重用。
隨著黃得功的死訊迅速傳開,黃得功的妻子翁氏率先跳船殉夫,黃得功的中軍翁之琪從池州返迴後,不光聽到了黃得功的死訊,還得知了弘光皇帝已經被田雄和馬得功給送給清軍。
明將翁之琪頓時感覺天塌了,覺得自己身為中軍,有愧於黃得功的囑托,在將軍務交給總兵杜弘域和張傑後,他自己選擇了跳江自盡。
翁之琪死後,原來的靖南軍徹底失去了統一指揮,正在池州前線與清將金聲桓、徐勇和王體中大戰的丘鉞、黃名、陳獻策三名總兵官,在張天祿的招撫下,選擇了與杜弘域、張傑等將領一起,投降了清廷。
至此,大明靖南軍不複存在。
同月,原大明東平伯劉澤清,在聽說了弘光皇帝被俘,黃得功被殺的消息後,完全失去希望的他,選擇了帶領部下馬化豹、劉旺、韓應傑、艾懷英等將,加上依附於劉澤清的文官王燮和王瑢一起,向清國淮揚巡撫趙福星無條件投降。
清廷得到劉澤清投降的消息,非常高興,立刻將劉澤清一家人送到北京,讓劉澤清與他的部下分開。
而劉澤清的部將如柏永馥、王遵坦和馬化豹等人,都被清廷調到了西南戰場,受到了清廷的重用(其實就是分開利用)。
大明原本的江北五鎮,便隻剩下了一個浮山鎮張鹿安,還在和督師史可法一起,在揚州府苦苦支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