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殘軍迴馬應魁家信
當富近仁和汪思誠二將帶著數百名將士,踉踉蹌蹌地來到曾去垢的麵前時,其實曾去垢已經是心裏有數了。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作出的選擇就會不同。
站在張鹿安的立場考慮的曾去垢,果斷地選擇由他來承擔責任,下令載著三萬多揚州百姓和數千名殘餘的明軍將士,撤離了揚州城。
清軍派遣重兵進行圍追堵截,牟國卿、牟國俊和孟大廣率領水師與清軍展開大戰,一度被清軍包圍在江都船閘一帶。
張鹿安看到遲遲得不到消息,便讓孟大江帶著黃玉龍一起,率領水師前往查看,在衝破了江口地帶的清軍圍堵後,一路向北,果然發現了被圍困的大明軍民。
孟大江和黃玉龍急忙帶隊上前支援,經過一番大戰,擊潰了清軍水師,將陳利六所部接應上船,再引導牟國卿、牟國俊和孟大廣率領的船隻,衝破清軍的封鎖線,返迴到已經風雨飄搖的瓜洲。
隻是計點將領損失,除了富近仁、汪思誠、張有德、張應舉以外,其餘武將如提督劉肇基、原總兵莊子固、乙邦才、副總兵馬應魁、副旗鼓參將陶國祚、陶匡明、原副總兵李豫、遊擊陳光玉、解學曾、吳魁、馮士、孟容、徐應承、段元、範倉、郭倉、張友福、覃思岱、許謹、劉貴、龔士傑、姚懷龍、王之彥、何大魁、賈三聘、徐純仁、馮國用、江應龍、李大忠、孫開忠、李隆、張小山、範泗、範晦、曹登亥、王登樓、許大成、吳爾塤(掛銜翰林院庶吉士,為文官領兵)、何剛(掛兵部職方司主事銜,文官領兵)等數十名戰將陣亡;
另有文官史可法、故兵部尚書張伯鯨、兵科給事中施鳳儀、督餉僉事黃配鉉、通判吳道隆、揚州知府任民育、江都知縣羅伏龍、原任知縣周誌畏、監餉知縣吳道正、禮賢館諸生盧涇才、胡如瑾、何臨正等等兩百餘文官士紳殉國。
文官當中隻有少數的官員幸存,如已經實際為張鹿安的參謀的應廷吉、隨征文書書記顧啟胤、文書陸曉、經曆唐經世等極少數人隨著大軍從揚州城逃了出來。
這麽多曾經熟悉的麵孔,從自己的眼前徹底消失了,縱使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張鹿安,也是心中痛楚不已。
尤其是姐夫馬應魁的殉國,更是令張鹿安心中難受至極,這個曾經與自己亦師亦友的姐夫,無私地幫助了自己太多次了,如今確認犧牲了,心裏麵實在是無法接受。他甚至沒想清楚,該如何跟自己的姐姐張鹿貞去說。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張鹿安悄悄地打開汪思誠帶迴來的馬應魁家信,看著上麵馬應魁書寫的字,內心感慨萬千:
鹿安吾弟,怕令姊擔心,不得不為也。應魁北上之日,即已明白,此行必定無法說服閣部,即已抱定與揚州城共存亡的想法。此吾之選擇,與他人無關。吾死以後,望弟能盡快脫身,攜令姊返迴登萊,將衡山、華山和中山撫養長大成人,以慰吾成仁之誌。拜托!
簡單的幾句話,樸實無華,卻令張鹿安淚流滿麵。
所有的奮鬥和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麽?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
斯人已逝,往事不可追。
張鹿安的臥室燈火一直亮著,張鹿貞突然掀開門簾走了進來,張鹿安看向自己虛歲年僅三十的大姐,臉色煞白,麵容憔悴,開口叫了一聲:
“姐!”
“老弟,你為一軍之長,我這個作姐姐的原本不應該說你,可是你傷勢未好,更應該多加休息,隻有傷勢好了,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困境,你怎麽就不聽呢?”
張鹿貞埋怨道。
“好的,大姐,我聽你的,這就休息了。”
“好,那你睡吧,大姐看著你睡著了,我再出去。”
張鹿安按照張鹿貞的要求,仰麵躺在床上,手裏攥著馬應魁的絕筆信,努力地不去想那些難受的事,可是思緒在腦海中劇烈地翻轉著,那種感覺快讓自己窒息了。
張鹿安終於還是忍不住了,閉上眼睛張口輕輕地說道:
“姐,姐夫他……”
“鹿安,不要說了。”張鹿貞突然打斷張鹿安的說法。
“姐,無論如何,我希望與你一起麵對。”
張鹿安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說道。
“我知道,我懂他,你不要說了,行嗎?你現在最重要的事,不是考慮我,而是想辦法盡快把身體養好,然後帶著大家一塊逃出去。”
張鹿貞溫柔地請求道。
張鹿安看著快要哭出來的張鹿貞,心裏明白其實張鹿貞什麽都清楚的。
突然外麵一陣炮響,打斷了張鹿貞姐弟倆的敘話,侍衛長吳鬆進來匯報道:
“大帥,清軍馬岱所部從江麵對我瓜洲發動了進攻,剛才的炮聲是我們水師的反擊炮。”
“馬岱?”
“原靖南侯黃得功的部下。如今正帶著將士一萬餘,乘坐大小船隻數百艘,停泊在瓜洲的江麵上。”
“看來揚州陷落後,清軍是一定要拔出瓜洲這個釘子的。吳鬆,通知陸協各協參將、水師牟、孟二將和讚畫錢澄之、參謀將軍應廷吉前來與會。”
“是,大帥。”
大敵當前,私事永遠是放在公事之後。
張鹿貞幫助自己的弟弟,從床上坐了起來,並且將張鹿安的傷腿固定在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畢竟男女有別,在其他與會人員到來之前,先行迴房了。
錢澄之和應廷吉率先趕到,接著是令狐雲湘、張華、陳利六、仇有光、牟國卿和孟大江,隻是張勇遲遲不到。
“張參將呢?”
“迴大帥,張參將不在營中,下人們正在尋找。”
吳鬆迴答道。
“那小子如今看我們勢弱,不會又反正迴去了吧?”仇有光說道。
“住嘴!自家兄弟,不要如此陰陽怪氣地說話。張勇應該是有事耽誤了,不要妄自揣測。吳鬆,你親自去一趟張撿那裏,看看張勇是不是在那邊。”
“是,大帥。”
張鹿安對仇有光嗬斥道,在他的想法中,自己的部下一定要能夠和衷共濟的,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拚,不能互相扯後腿的。
隻是……其實仇有光並不是無的放矢。
(本章完)
當富近仁和汪思誠二將帶著數百名將士,踉踉蹌蹌地來到曾去垢的麵前時,其實曾去垢已經是心裏有數了。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作出的選擇就會不同。
站在張鹿安的立場考慮的曾去垢,果斷地選擇由他來承擔責任,下令載著三萬多揚州百姓和數千名殘餘的明軍將士,撤離了揚州城。
清軍派遣重兵進行圍追堵截,牟國卿、牟國俊和孟大廣率領水師與清軍展開大戰,一度被清軍包圍在江都船閘一帶。
張鹿安看到遲遲得不到消息,便讓孟大江帶著黃玉龍一起,率領水師前往查看,在衝破了江口地帶的清軍圍堵後,一路向北,果然發現了被圍困的大明軍民。
孟大江和黃玉龍急忙帶隊上前支援,經過一番大戰,擊潰了清軍水師,將陳利六所部接應上船,再引導牟國卿、牟國俊和孟大廣率領的船隻,衝破清軍的封鎖線,返迴到已經風雨飄搖的瓜洲。
隻是計點將領損失,除了富近仁、汪思誠、張有德、張應舉以外,其餘武將如提督劉肇基、原總兵莊子固、乙邦才、副總兵馬應魁、副旗鼓參將陶國祚、陶匡明、原副總兵李豫、遊擊陳光玉、解學曾、吳魁、馮士、孟容、徐應承、段元、範倉、郭倉、張友福、覃思岱、許謹、劉貴、龔士傑、姚懷龍、王之彥、何大魁、賈三聘、徐純仁、馮國用、江應龍、李大忠、孫開忠、李隆、張小山、範泗、範晦、曹登亥、王登樓、許大成、吳爾塤(掛銜翰林院庶吉士,為文官領兵)、何剛(掛兵部職方司主事銜,文官領兵)等數十名戰將陣亡;
另有文官史可法、故兵部尚書張伯鯨、兵科給事中施鳳儀、督餉僉事黃配鉉、通判吳道隆、揚州知府任民育、江都知縣羅伏龍、原任知縣周誌畏、監餉知縣吳道正、禮賢館諸生盧涇才、胡如瑾、何臨正等等兩百餘文官士紳殉國。
文官當中隻有少數的官員幸存,如已經實際為張鹿安的參謀的應廷吉、隨征文書書記顧啟胤、文書陸曉、經曆唐經世等極少數人隨著大軍從揚州城逃了出來。
這麽多曾經熟悉的麵孔,從自己的眼前徹底消失了,縱使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張鹿安,也是心中痛楚不已。
尤其是姐夫馬應魁的殉國,更是令張鹿安心中難受至極,這個曾經與自己亦師亦友的姐夫,無私地幫助了自己太多次了,如今確認犧牲了,心裏麵實在是無法接受。他甚至沒想清楚,該如何跟自己的姐姐張鹿貞去說。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張鹿安悄悄地打開汪思誠帶迴來的馬應魁家信,看著上麵馬應魁書寫的字,內心感慨萬千:
鹿安吾弟,怕令姊擔心,不得不為也。應魁北上之日,即已明白,此行必定無法說服閣部,即已抱定與揚州城共存亡的想法。此吾之選擇,與他人無關。吾死以後,望弟能盡快脫身,攜令姊返迴登萊,將衡山、華山和中山撫養長大成人,以慰吾成仁之誌。拜托!
簡單的幾句話,樸實無華,卻令張鹿安淚流滿麵。
所有的奮鬥和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麽?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
斯人已逝,往事不可追。
張鹿安的臥室燈火一直亮著,張鹿貞突然掀開門簾走了進來,張鹿安看向自己虛歲年僅三十的大姐,臉色煞白,麵容憔悴,開口叫了一聲:
“姐!”
“老弟,你為一軍之長,我這個作姐姐的原本不應該說你,可是你傷勢未好,更應該多加休息,隻有傷勢好了,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困境,你怎麽就不聽呢?”
張鹿貞埋怨道。
“好的,大姐,我聽你的,這就休息了。”
“好,那你睡吧,大姐看著你睡著了,我再出去。”
張鹿安按照張鹿貞的要求,仰麵躺在床上,手裏攥著馬應魁的絕筆信,努力地不去想那些難受的事,可是思緒在腦海中劇烈地翻轉著,那種感覺快讓自己窒息了。
張鹿安終於還是忍不住了,閉上眼睛張口輕輕地說道:
“姐,姐夫他……”
“鹿安,不要說了。”張鹿貞突然打斷張鹿安的說法。
“姐,無論如何,我希望與你一起麵對。”
張鹿安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說道。
“我知道,我懂他,你不要說了,行嗎?你現在最重要的事,不是考慮我,而是想辦法盡快把身體養好,然後帶著大家一塊逃出去。”
張鹿貞溫柔地請求道。
張鹿安看著快要哭出來的張鹿貞,心裏明白其實張鹿貞什麽都清楚的。
突然外麵一陣炮響,打斷了張鹿貞姐弟倆的敘話,侍衛長吳鬆進來匯報道:
“大帥,清軍馬岱所部從江麵對我瓜洲發動了進攻,剛才的炮聲是我們水師的反擊炮。”
“馬岱?”
“原靖南侯黃得功的部下。如今正帶著將士一萬餘,乘坐大小船隻數百艘,停泊在瓜洲的江麵上。”
“看來揚州陷落後,清軍是一定要拔出瓜洲這個釘子的。吳鬆,通知陸協各協參將、水師牟、孟二將和讚畫錢澄之、參謀將軍應廷吉前來與會。”
“是,大帥。”
大敵當前,私事永遠是放在公事之後。
張鹿貞幫助自己的弟弟,從床上坐了起來,並且將張鹿安的傷腿固定在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畢竟男女有別,在其他與會人員到來之前,先行迴房了。
錢澄之和應廷吉率先趕到,接著是令狐雲湘、張華、陳利六、仇有光、牟國卿和孟大江,隻是張勇遲遲不到。
“張參將呢?”
“迴大帥,張參將不在營中,下人們正在尋找。”
吳鬆迴答道。
“那小子如今看我們勢弱,不會又反正迴去了吧?”仇有光說道。
“住嘴!自家兄弟,不要如此陰陽怪氣地說話。張勇應該是有事耽誤了,不要妄自揣測。吳鬆,你親自去一趟張撿那裏,看看張勇是不是在那邊。”
“是,大帥。”
張鹿安對仇有光嗬斥道,在他的想法中,自己的部下一定要能夠和衷共濟的,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拚,不能互相扯後腿的。
隻是……其實仇有光並不是無的放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