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棄瓜洲全軍東向
張鹿安聽到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裝模作樣地把李霞給訓斥了一頓,指責他不應該未經請示就殺害俘虜,然後對在場的馬岱部將王誌和吳成蝰說道:
“馬將軍也曾經隨靖南侯北上打擊過建奴,也算是為國立過大功之人,本爵想他也是因為一時糊塗,才會誤入歧途,王將軍和吳將軍,你們二人去把馬將軍給安葬了吧?”
“是,卑職遵令,多謝浮山伯諒解。”
王誌和吳成蝰連忙下跪謝恩,對於張鹿安關於馬岱的“蓋棺而論的評價”,作為馬岱的心腹,王誌和吳成蝰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張鹿安看著王誌和吳成蝰謝恩後,帶著馬岱的屍體離開,準備直接安葬在瓜洲口。
張鹿安則是召集部下進行開會,商討必須要全力東向的計劃。
“牟將軍,你來說說,現如今咱們的水師實力如何?可以負擔一次性轉運任務嗎?”張鹿安讓牟國卿迴答。
“我軍原有戰艦一百餘艘加上周將軍帶來的三百艘內河船隻,並本次俘獲的四百餘艘船,我們的大小船隻高達八百餘艘,自然具備了一定的戰力和運力,最起碼一次性將瓜洲的軍民全部運出到崇明,問題不大。隻是如果再從崇明到登州,恐怕絕大部分的船隻無法適應航海需求,都得放棄,到時候根本無法及時執行新的轉運計劃……”
“好,未來的事暫且不說,先跳出眼前的火坑再說。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耽擱了,以牟參將率領牟國俊和黃玉龍兩部為前鋒,先接上北新洲防禦的廖自忠、劉流和畢盛儀,在前方開路;
孟大江率領孟大廣和李霞兩部為中軍護衛,將俘獲的四百餘艘大小戰船全部放在中軍,由孟大江統帶;
以周參將率領王權和杜衡為合後。
現在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大家吩咐下去,立刻組織百姓上船登艦;以令狐雲湘和陳利六兩部殿後,由周參將對兩部人馬進行接應;陸師張勇部、仇有光部、張華部三部以現有人馬,隨著中軍行動。
大軍放棄瓜洲,然後全力東向!”
張鹿安的命令下達以後,整個瓜洲地方立刻就高速運轉起來,老百姓在浮山軍將士的幫助下,非常有序地摸黑登上船隻,所有的文武官員也都親臨一線進行指揮,從揚州城逃迴來的曾去垢帶著賈得文和葉晟等負責紀律維持,整個撤離行動高效而且有序。
一夜過後,從揚州城撤出來的百姓,再加上瓜洲本地的鄉民,共有三萬五千餘人、連同負責中軍護衛的張華、仇有光和張勇三部將士們,已經全部登上船隻。
張鹿安下令吹號,讓前鋒出發。
與此同時,命令還尚在路上的令狐雲湘和陳利六所部互相掩護地來到了瓜洲碼頭,相繼登上了周朝瑞所部的戰船之上,追擊的清軍被船上的火炮和弓箭所製止。
氣急敗壞的江北清軍,還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明軍民向東而去,占領了一無所有的瓜洲,隻能寄希望於江南的清軍進行攔截。
江南的軍務總督洪承疇得知情況後立刻下令高進忠所部在鎮江江心洲進行攔截;
勒克德渾也給駐守揚中的貝子愛新覺羅尚善下令,命令他率領劉旺和韓應傑二將,堵住揚中的兩側江麵,不得放明軍東下;
即使如此,勒克德渾還是不放心,又命令負責機動力量的愛新覺羅特爾祜,率領主力前往利港到靖江一帶布防,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並且兼顧封鎖江陰江麵的重任。
此時的江陰百姓的起義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一代豪傑閻應元此時剛剛進入江陰城,開始領導整個江陰城的抗清鬥爭,給清軍帶來了重大的殺傷。
降將劉良佐所部率先被抽調過來平定江陰起義,但是被江陰百姓給打的大敗,使得清廷不得不把重臣博洛、孔有德、尼堪等先後從揚州調到江陰戰場參戰,希望盡快平定江陰百姓的起義。
江陰起義是百姓自發型的,在沒有政府組織下,已經堅持了快一個月時間,還能給清軍以重大傷亡,這種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各地的豪傑、俠義之士,前來會師或者支援,其中就有原本對閻應元非常敬重的“顧三麻子”。
顧三麻子是個外號,外號開始的主人是顧容,為崇明本地的土豪,後來一度帶領部下數百人投靠大明政府,隻是明末紛爭太多,顧容與另一位土豪黃五常合作,趕跑了“外來戶”荊本徹以及其他“忠明分子”沈廷揚、田仰等人後,顧榮又與黃五常因為利益發生了衝突,後來劉澤清部將高進忠躲避清軍進入了崇明島,黃五常投靠高進忠,在高進忠的支持下,與顧容所部發生了火並,將顧容殺死。
等到高進忠投降清軍,又被清廷調走以後,黃五常獨霸了崇明縣。
在這一過程中,顧容的同胞弟弟顧忠,卻從崇明僥幸逃生,帶著數艘船從崇明逃走,前往了馬鞍群島(明末的稱唿,現在的叫法是嵊泗列島),顧忠仍舊以哥哥顧容的當時的稱唿“顧三麻子”自稱,這件事一直為當初的崇明百姓所誤解,大家都以為顧三麻子未死,實際上是顧忠假稱。
顧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竟然奇跡般地在馬鞍群島拉起了一支數百艘船隻組成的“海盜”船隊,在顧忠的帶領下,前往崇明島找黃五常報仇。
隻是這個時候發生了江陰起義,盜亦有道的顧忠,放棄了對黃五常所部的攻打,而是前往江陰城參戰,給江陰城送來了大量的火藥和銃彈,江陰百姓再利用這些武器彈藥,給予了清軍以大量的殺傷。
清政府因此把顧三麻子視為“抗清分子”,不光令黃五常在後路夾擊,這次還讓特爾祜以堵截浮山軍的名義,趁勢將顧三麻子給消滅。
這樣一來再次把浮山軍的進軍脈絡與江陰縣連在了一起,隻是在浮山軍東向開始階段,張鹿安躺在船上,考慮的還是如何快速地通過清軍設置的封鎖線,然後盡快前往崇明,利用清軍忙著鎮壓別部起義的時機,將崇明島建立成為一個“扶明抗清”的橋頭堡。
但是清軍注定不會讓張鹿安的想法得以實現,明軍前鋒水師牟國卿、牟國俊、黃玉龍載著陸師廖自忠、劉流和畢盛儀三部,在鎮江東北方向的江心洲,即遭到了高進忠組織的猛烈攻擊。
高進忠在鎮江江心洲的西北角修建了火炮陣地,將全軍的數十門火炮全部部署在這裏,當牟國俊指揮的先導船進入到清軍的射程範圍內時,立刻就遭到了江心洲岸防炮的攻擊,牟國俊的旗艦首當其衝不幸多處中彈,開始緩緩下沉。
牟國俊不得不在船隻下沉前,換乘到旁邊的一艘炮艇上麵,然後駕駛炮艇,組織船隊對清軍的火炮陣地進行反擊。
牟國俊和黃玉龍則是分別從兩側的水道繞過,然後試圖從江心洲的南北岸登陸,被高進忠的部將黃中色和張國柱(高郵人)分別帶兵擋住,雙方一時陷入了混戰。
不過,明軍的目標並不是在攻城掠地,趁著明清兩部混戰之際,張鹿安下令孟大廣和李霞引導中路大軍繼續前進。
高進忠得到的命令是攔住明軍,看到明軍試圖繞開江心洲,便下令部下辛自修率兵千人前往攔截。
隻是明軍是在爭取生存之戰,個個奮勇爭先,高進忠所部畢竟剛剛投靠清廷不久,所部還沒有完全被清政府整編完成,戰鬥力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李霞親自帶領部下猛衝,直接靠近辛自修的座艦,然後帶人跳幫作戰,清將辛自修上前迎戰,被李霞一刀劈死。
清軍開始出現混亂,並且向後逃離,孟大廣趁機率領船隊突破清軍船隊的封鎖,率先到達了圌山江麵,卻突然發現正前方有兩道鐵鎖橫江,堵住了明軍水師去路。
孟大廣曾經下令部下駕駛大船衝擊鐵鎖鏈,試圖靠強力將鐵鎖衝斷,但是結局卻是船毀人亡。
清軍還在鎮江圌山的五峰嶺上布置了炮兵陣地,可以封鎖整個江麵。
真是前有狼,後有虎。
(本章完)
張鹿安聽到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裝模作樣地把李霞給訓斥了一頓,指責他不應該未經請示就殺害俘虜,然後對在場的馬岱部將王誌和吳成蝰說道:
“馬將軍也曾經隨靖南侯北上打擊過建奴,也算是為國立過大功之人,本爵想他也是因為一時糊塗,才會誤入歧途,王將軍和吳將軍,你們二人去把馬將軍給安葬了吧?”
“是,卑職遵令,多謝浮山伯諒解。”
王誌和吳成蝰連忙下跪謝恩,對於張鹿安關於馬岱的“蓋棺而論的評價”,作為馬岱的心腹,王誌和吳成蝰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張鹿安看著王誌和吳成蝰謝恩後,帶著馬岱的屍體離開,準備直接安葬在瓜洲口。
張鹿安則是召集部下進行開會,商討必須要全力東向的計劃。
“牟將軍,你來說說,現如今咱們的水師實力如何?可以負擔一次性轉運任務嗎?”張鹿安讓牟國卿迴答。
“我軍原有戰艦一百餘艘加上周將軍帶來的三百艘內河船隻,並本次俘獲的四百餘艘船,我們的大小船隻高達八百餘艘,自然具備了一定的戰力和運力,最起碼一次性將瓜洲的軍民全部運出到崇明,問題不大。隻是如果再從崇明到登州,恐怕絕大部分的船隻無法適應航海需求,都得放棄,到時候根本無法及時執行新的轉運計劃……”
“好,未來的事暫且不說,先跳出眼前的火坑再說。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耽擱了,以牟參將率領牟國俊和黃玉龍兩部為前鋒,先接上北新洲防禦的廖自忠、劉流和畢盛儀,在前方開路;
孟大江率領孟大廣和李霞兩部為中軍護衛,將俘獲的四百餘艘大小戰船全部放在中軍,由孟大江統帶;
以周參將率領王權和杜衡為合後。
現在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大家吩咐下去,立刻組織百姓上船登艦;以令狐雲湘和陳利六兩部殿後,由周參將對兩部人馬進行接應;陸師張勇部、仇有光部、張華部三部以現有人馬,隨著中軍行動。
大軍放棄瓜洲,然後全力東向!”
張鹿安的命令下達以後,整個瓜洲地方立刻就高速運轉起來,老百姓在浮山軍將士的幫助下,非常有序地摸黑登上船隻,所有的文武官員也都親臨一線進行指揮,從揚州城逃迴來的曾去垢帶著賈得文和葉晟等負責紀律維持,整個撤離行動高效而且有序。
一夜過後,從揚州城撤出來的百姓,再加上瓜洲本地的鄉民,共有三萬五千餘人、連同負責中軍護衛的張華、仇有光和張勇三部將士們,已經全部登上船隻。
張鹿安下令吹號,讓前鋒出發。
與此同時,命令還尚在路上的令狐雲湘和陳利六所部互相掩護地來到了瓜洲碼頭,相繼登上了周朝瑞所部的戰船之上,追擊的清軍被船上的火炮和弓箭所製止。
氣急敗壞的江北清軍,還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明軍民向東而去,占領了一無所有的瓜洲,隻能寄希望於江南的清軍進行攔截。
江南的軍務總督洪承疇得知情況後立刻下令高進忠所部在鎮江江心洲進行攔截;
勒克德渾也給駐守揚中的貝子愛新覺羅尚善下令,命令他率領劉旺和韓應傑二將,堵住揚中的兩側江麵,不得放明軍東下;
即使如此,勒克德渾還是不放心,又命令負責機動力量的愛新覺羅特爾祜,率領主力前往利港到靖江一帶布防,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並且兼顧封鎖江陰江麵的重任。
此時的江陰百姓的起義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一代豪傑閻應元此時剛剛進入江陰城,開始領導整個江陰城的抗清鬥爭,給清軍帶來了重大的殺傷。
降將劉良佐所部率先被抽調過來平定江陰起義,但是被江陰百姓給打的大敗,使得清廷不得不把重臣博洛、孔有德、尼堪等先後從揚州調到江陰戰場參戰,希望盡快平定江陰百姓的起義。
江陰起義是百姓自發型的,在沒有政府組織下,已經堅持了快一個月時間,還能給清軍以重大傷亡,這種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各地的豪傑、俠義之士,前來會師或者支援,其中就有原本對閻應元非常敬重的“顧三麻子”。
顧三麻子是個外號,外號開始的主人是顧容,為崇明本地的土豪,後來一度帶領部下數百人投靠大明政府,隻是明末紛爭太多,顧容與另一位土豪黃五常合作,趕跑了“外來戶”荊本徹以及其他“忠明分子”沈廷揚、田仰等人後,顧榮又與黃五常因為利益發生了衝突,後來劉澤清部將高進忠躲避清軍進入了崇明島,黃五常投靠高進忠,在高進忠的支持下,與顧容所部發生了火並,將顧容殺死。
等到高進忠投降清軍,又被清廷調走以後,黃五常獨霸了崇明縣。
在這一過程中,顧容的同胞弟弟顧忠,卻從崇明僥幸逃生,帶著數艘船從崇明逃走,前往了馬鞍群島(明末的稱唿,現在的叫法是嵊泗列島),顧忠仍舊以哥哥顧容的當時的稱唿“顧三麻子”自稱,這件事一直為當初的崇明百姓所誤解,大家都以為顧三麻子未死,實際上是顧忠假稱。
顧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竟然奇跡般地在馬鞍群島拉起了一支數百艘船隻組成的“海盜”船隊,在顧忠的帶領下,前往崇明島找黃五常報仇。
隻是這個時候發生了江陰起義,盜亦有道的顧忠,放棄了對黃五常所部的攻打,而是前往江陰城參戰,給江陰城送來了大量的火藥和銃彈,江陰百姓再利用這些武器彈藥,給予了清軍以大量的殺傷。
清政府因此把顧三麻子視為“抗清分子”,不光令黃五常在後路夾擊,這次還讓特爾祜以堵截浮山軍的名義,趁勢將顧三麻子給消滅。
這樣一來再次把浮山軍的進軍脈絡與江陰縣連在了一起,隻是在浮山軍東向開始階段,張鹿安躺在船上,考慮的還是如何快速地通過清軍設置的封鎖線,然後盡快前往崇明,利用清軍忙著鎮壓別部起義的時機,將崇明島建立成為一個“扶明抗清”的橋頭堡。
但是清軍注定不會讓張鹿安的想法得以實現,明軍前鋒水師牟國卿、牟國俊、黃玉龍載著陸師廖自忠、劉流和畢盛儀三部,在鎮江東北方向的江心洲,即遭到了高進忠組織的猛烈攻擊。
高進忠在鎮江江心洲的西北角修建了火炮陣地,將全軍的數十門火炮全部部署在這裏,當牟國俊指揮的先導船進入到清軍的射程範圍內時,立刻就遭到了江心洲岸防炮的攻擊,牟國俊的旗艦首當其衝不幸多處中彈,開始緩緩下沉。
牟國俊不得不在船隻下沉前,換乘到旁邊的一艘炮艇上麵,然後駕駛炮艇,組織船隊對清軍的火炮陣地進行反擊。
牟國俊和黃玉龍則是分別從兩側的水道繞過,然後試圖從江心洲的南北岸登陸,被高進忠的部將黃中色和張國柱(高郵人)分別帶兵擋住,雙方一時陷入了混戰。
不過,明軍的目標並不是在攻城掠地,趁著明清兩部混戰之際,張鹿安下令孟大廣和李霞引導中路大軍繼續前進。
高進忠得到的命令是攔住明軍,看到明軍試圖繞開江心洲,便下令部下辛自修率兵千人前往攔截。
隻是明軍是在爭取生存之戰,個個奮勇爭先,高進忠所部畢竟剛剛投靠清廷不久,所部還沒有完全被清政府整編完成,戰鬥力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李霞親自帶領部下猛衝,直接靠近辛自修的座艦,然後帶人跳幫作戰,清將辛自修上前迎戰,被李霞一刀劈死。
清軍開始出現混亂,並且向後逃離,孟大廣趁機率領船隊突破清軍船隊的封鎖,率先到達了圌山江麵,卻突然發現正前方有兩道鐵鎖橫江,堵住了明軍水師去路。
孟大廣曾經下令部下駕駛大船衝擊鐵鎖鏈,試圖靠強力將鐵鎖衝斷,但是結局卻是船毀人亡。
清軍還在鎮江圌山的五峰嶺上布置了炮兵陣地,可以封鎖整個江麵。
真是前有狼,後有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