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圍點打援再殲敵
黃墩集位於山東日照甲子山與北麵的馬鬃山之間,集鎮北邊是起伏不定的低矮丘陵,適合藏兵;南邊則是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潯河流過,自東向西注入沭水,三百石以下的小船,可以順流而上直到黃墩集,在往上則會因為河流淤積以及水量的問題無法繼續通行,因此此地形成集鎮,為東西交通往來的水陸集散之地。
沿著集鎮南邊的潯河,則是有一條六尺寬的官道,而這條官道是莒州到日照的最為便捷之路。
由於常年以來的戰亂,原本熱鬧的黃墩集已經破敗不堪,剩餘下的數十戶百姓,依靠著周邊的田地和為過往客商提供飲食住宿服務,隻能算是苟延殘喘地活著。
張鹿安率領明軍到來之後,派人將此地的老百姓給遷移到膠州,然後在集鎮內的百姓家中,利用原本就有的地窖,開挖了一些藏兵洞,預留了於大義和陳國廷兩部人馬一千餘人藏在集鎮的地下空間裏,靜靜地等待清軍的到來。
近衛協的剩餘人馬,則是掩藏在北部的馬鬃山內。
一切準備就緒後,明將仇有光放鬆了對清將張鴻猷的的阻擊力度,張鴻猷得以勉強來到黃墩集,隻是到達黃墩集時已經天色大暗,清軍雖然強悍也是不好黑夜裏行軍的。
張鴻猷非常謹慎的命令部下親將前往黃墩集鎮內進行了詳細的探查,沒有發現有明軍的埋伏。
清將張鴻猷仍然感到一絲擔心,盡管他隻是準備在黃墩集待一個晚上,但是仍然命令部下在集鎮北側挖掘大量的壕溝和陷阱,設立了一些掩體和鹿砦,還是做了一些比較完備的準備的。
即便如此,張鴻猷仍然是不放心,親自帶人到處巡查了一遍,布置了明暗哨以後,這才放心地飲食和休息。
由於白日裏與明軍發生了大量的混戰,導致清軍上下都是疲憊異常,因此除了負有使命站崗值班的以外,大部分清兵在吃完飯以後,均是很快地進入了夢鄉。
明軍自然不能讓清軍好過,在張鹿安的授意下,潛藏在北麵的丘陵地帶的楊丕烈將所部人馬以隊為單位,化整為零,開始不斷地製造動靜,或者是突然之間的敲鑼打鼓,後者是直接施放冷槍或者冷箭,不斷擊殺清軍的哨兵,可以說一直都未曾停過。
隻是清軍在集鎮北麵挖掘了壕溝和陷阱,明軍也不敢造次,可以提供的噪音就會小了很多,而且清軍士兵大多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基本未曾受到太大的影響。
清將張鴻猷因此得意的很,冷笑道:
“雕蟲小技,等本將解了日照之圍以後,再來剿滅這些小蟊賊!”
張鴻猷做好一些必要的安排以後,也在親兵的安排下,準備歇息了,隻是剛剛入睡不久,便被自己的親將給推醒:
“主子,集鎮內潛藏有內奸,如今到處失火,咱們守不住了……”
張鴻猷立刻翻身而起,帶著倉促集合起來的親兵外出查詢,果然看到有大量的明軍將士從集鎮內各個房間內突然冒出,然後不斷地擊殺居住在房間內的清軍士兵。
張鴻猷一開始還想親自平定集鎮內的內亂,但是隨著時間的持續,外麵的明軍也已經攻入集鎮內,更加加重了清軍內的混亂。
張鴻猷這才明白,他是遇到了明軍的主力,來不及多想了,張鴻猷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讓親將組織起心腹人馬,第一時間就往西麵撲去,想要趁著混亂的場麵,從明軍的包圍圈內突圍而去。
隻是張鴻猷一行人剛剛衝出集鎮,就遇到了數百杆火銃的迎麵射擊,由於天色黑暗,突然冒起的火光,還是打了清軍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包括張鴻猷在內的清軍將士,紛紛落馬倒地。
明將張撿和吳鬆又立刻帶著部下將士打起了夥伴,上前砍殺清軍的落網之魚。
張撿如同鐵塔一般的身材,手裏端著一把虎頭大刀,看上去就是兇神惡煞的樣子,漸漸地逼近了受傷倒地的張鴻猷的身邊,張鴻猷連忙擺手乞求道:
“不要殺我!”
張撿透過火光看了一眼張鴻猷,歎口氣道:
“不是俺非要殺你,是你的肚子被打穿了,就算給你治療,恐怕過兩天又會傷口感染而死。小爺心腸軟,不忍你再受苦。”
張撿說完,上前一刀便將張鴻猷的腦袋剁下,然後命令部下取來一根長長的竹竿,將張鴻猷的人頭插在了集鎮門樓上麵,並令部下不斷大喊道:
“清軍兄弟們,張鴻猷已死,你們不要再負隅頑抗了,投降免死!”
張撿洪亮的聲音在黃墩集響起來,很多清軍士兵看到張鴻猷的腦袋,沒有了繼續抵抗的勇氣,在逃脫無望的情況下,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明軍投降。
張鹿安命令步兵第十一協親民官葉晟率領遊擊程功和陳忠國留下來負責看守俘虜和打掃戰場,明軍的主力在休整一段時間後,帶著繳獲的大量清軍的旗幟,來到了日照城下。
張鹿安下令將繳獲的清軍旗幟和部分清軍將領的人頭在日照城下亮相,城頭的清將孫得勝和董銅柱頓時嚇得魂不附體。
張鹿安適時地宣布發動總攻擊的命令,早就將火炮排列到位的譚應華,立刻命令百炮齊發,對著日照城一頓猛轟。
本來就心裏害怕的清軍,看到明軍的火炮如此犀利,已經沒有了繼續打下去的信念。
隻是孫得勝和董銅柱在桐城的所作所為,把張鹿安給得罪的死死的,這讓他們害怕遭到報複,不敢投降,隻是他們的部下並不是那麽想,日照城內的清軍軍心已經撕裂。
清將董銅柱害怕軍心有變,帶著親兵部下到處巡視,偶然間親耳聽到有部下在私下串聯:
“得罪張大人的是他孫得勝和董銅柱,與我等何幹?我等均為桐城或者安慶的土著,多少都受到浮山伯的一些恩惠,不如索性投降了浮山伯,至少還能夠留下性命。”
“可是我們的家眷都在安慶,萬一……”
“沒有萬一,畢竟法不責眾,我們隻是小嘍囉,又不是孫得勝和董銅柱那樣的將領,我們名聲不顯,怕什麽?”
“嗯嗯,吳大哥所言極是。”
董銅柱知道情況嚴重,壓根不敢立刻帶兵彈壓,隻能趕緊帶領部下找到孫得勝說明情況,孫得勝知道情況緊急,連忙命令親將集合起了親兵上千人,與董銅柱一起,突然打開了日照南門,然後湧出日照城,向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本章完)
黃墩集位於山東日照甲子山與北麵的馬鬃山之間,集鎮北邊是起伏不定的低矮丘陵,適合藏兵;南邊則是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潯河流過,自東向西注入沭水,三百石以下的小船,可以順流而上直到黃墩集,在往上則會因為河流淤積以及水量的問題無法繼續通行,因此此地形成集鎮,為東西交通往來的水陸集散之地。
沿著集鎮南邊的潯河,則是有一條六尺寬的官道,而這條官道是莒州到日照的最為便捷之路。
由於常年以來的戰亂,原本熱鬧的黃墩集已經破敗不堪,剩餘下的數十戶百姓,依靠著周邊的田地和為過往客商提供飲食住宿服務,隻能算是苟延殘喘地活著。
張鹿安率領明軍到來之後,派人將此地的老百姓給遷移到膠州,然後在集鎮內的百姓家中,利用原本就有的地窖,開挖了一些藏兵洞,預留了於大義和陳國廷兩部人馬一千餘人藏在集鎮的地下空間裏,靜靜地等待清軍的到來。
近衛協的剩餘人馬,則是掩藏在北部的馬鬃山內。
一切準備就緒後,明將仇有光放鬆了對清將張鴻猷的的阻擊力度,張鴻猷得以勉強來到黃墩集,隻是到達黃墩集時已經天色大暗,清軍雖然強悍也是不好黑夜裏行軍的。
張鴻猷非常謹慎的命令部下親將前往黃墩集鎮內進行了詳細的探查,沒有發現有明軍的埋伏。
清將張鴻猷仍然感到一絲擔心,盡管他隻是準備在黃墩集待一個晚上,但是仍然命令部下在集鎮北側挖掘大量的壕溝和陷阱,設立了一些掩體和鹿砦,還是做了一些比較完備的準備的。
即便如此,張鴻猷仍然是不放心,親自帶人到處巡查了一遍,布置了明暗哨以後,這才放心地飲食和休息。
由於白日裏與明軍發生了大量的混戰,導致清軍上下都是疲憊異常,因此除了負有使命站崗值班的以外,大部分清兵在吃完飯以後,均是很快地進入了夢鄉。
明軍自然不能讓清軍好過,在張鹿安的授意下,潛藏在北麵的丘陵地帶的楊丕烈將所部人馬以隊為單位,化整為零,開始不斷地製造動靜,或者是突然之間的敲鑼打鼓,後者是直接施放冷槍或者冷箭,不斷擊殺清軍的哨兵,可以說一直都未曾停過。
隻是清軍在集鎮北麵挖掘了壕溝和陷阱,明軍也不敢造次,可以提供的噪音就會小了很多,而且清軍士兵大多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基本未曾受到太大的影響。
清將張鴻猷因此得意的很,冷笑道:
“雕蟲小技,等本將解了日照之圍以後,再來剿滅這些小蟊賊!”
張鴻猷做好一些必要的安排以後,也在親兵的安排下,準備歇息了,隻是剛剛入睡不久,便被自己的親將給推醒:
“主子,集鎮內潛藏有內奸,如今到處失火,咱們守不住了……”
張鴻猷立刻翻身而起,帶著倉促集合起來的親兵外出查詢,果然看到有大量的明軍將士從集鎮內各個房間內突然冒出,然後不斷地擊殺居住在房間內的清軍士兵。
張鴻猷一開始還想親自平定集鎮內的內亂,但是隨著時間的持續,外麵的明軍也已經攻入集鎮內,更加加重了清軍內的混亂。
張鴻猷這才明白,他是遇到了明軍的主力,來不及多想了,張鴻猷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讓親將組織起心腹人馬,第一時間就往西麵撲去,想要趁著混亂的場麵,從明軍的包圍圈內突圍而去。
隻是張鴻猷一行人剛剛衝出集鎮,就遇到了數百杆火銃的迎麵射擊,由於天色黑暗,突然冒起的火光,還是打了清軍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包括張鴻猷在內的清軍將士,紛紛落馬倒地。
明將張撿和吳鬆又立刻帶著部下將士打起了夥伴,上前砍殺清軍的落網之魚。
張撿如同鐵塔一般的身材,手裏端著一把虎頭大刀,看上去就是兇神惡煞的樣子,漸漸地逼近了受傷倒地的張鴻猷的身邊,張鴻猷連忙擺手乞求道:
“不要殺我!”
張撿透過火光看了一眼張鴻猷,歎口氣道:
“不是俺非要殺你,是你的肚子被打穿了,就算給你治療,恐怕過兩天又會傷口感染而死。小爺心腸軟,不忍你再受苦。”
張撿說完,上前一刀便將張鴻猷的腦袋剁下,然後命令部下取來一根長長的竹竿,將張鴻猷的人頭插在了集鎮門樓上麵,並令部下不斷大喊道:
“清軍兄弟們,張鴻猷已死,你們不要再負隅頑抗了,投降免死!”
張撿洪亮的聲音在黃墩集響起來,很多清軍士兵看到張鴻猷的腦袋,沒有了繼續抵抗的勇氣,在逃脫無望的情況下,紛紛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明軍投降。
張鹿安命令步兵第十一協親民官葉晟率領遊擊程功和陳忠國留下來負責看守俘虜和打掃戰場,明軍的主力在休整一段時間後,帶著繳獲的大量清軍的旗幟,來到了日照城下。
張鹿安下令將繳獲的清軍旗幟和部分清軍將領的人頭在日照城下亮相,城頭的清將孫得勝和董銅柱頓時嚇得魂不附體。
張鹿安適時地宣布發動總攻擊的命令,早就將火炮排列到位的譚應華,立刻命令百炮齊發,對著日照城一頓猛轟。
本來就心裏害怕的清軍,看到明軍的火炮如此犀利,已經沒有了繼續打下去的信念。
隻是孫得勝和董銅柱在桐城的所作所為,把張鹿安給得罪的死死的,這讓他們害怕遭到報複,不敢投降,隻是他們的部下並不是那麽想,日照城內的清軍軍心已經撕裂。
清將董銅柱害怕軍心有變,帶著親兵部下到處巡視,偶然間親耳聽到有部下在私下串聯:
“得罪張大人的是他孫得勝和董銅柱,與我等何幹?我等均為桐城或者安慶的土著,多少都受到浮山伯的一些恩惠,不如索性投降了浮山伯,至少還能夠留下性命。”
“可是我們的家眷都在安慶,萬一……”
“沒有萬一,畢竟法不責眾,我們隻是小嘍囉,又不是孫得勝和董銅柱那樣的將領,我們名聲不顯,怕什麽?”
“嗯嗯,吳大哥所言極是。”
董銅柱知道情況嚴重,壓根不敢立刻帶兵彈壓,隻能趕緊帶領部下找到孫得勝說明情況,孫得勝知道情況緊急,連忙命令親將集合起了親兵上千人,與董銅柱一起,突然打開了日照南門,然後湧出日照城,向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