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水城軍旗迎風揚
登萊情報局的探子很快將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死亡的消息報給了張鹿安,並且表示已經同大西軍建立了初步的聯絡關係。
“張獻忠真的自己殺害了自己的血緣繼承人?虎毒尚且不食子……”
張鹿安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坐在情報局內,聽著情報局領導人的工作匯報,發出了自己的質疑聲音。
“是的,探子是這麽描述的。”
情報局首腦左忠禹迴複道
“張獻忠最後也沒有下令處死清軍的細作麽?”
“沒有,但是已經證實他的皇後就是清軍的細作……”
“如何證實的?”
“張獻忠死後,大西國的大權名義上盡歸大西皇後王嫣,隻是王嫣畢竟為一個弱女子,而且她的父親已經被證實‘叛國’,在西軍內的威望大減,不得不依靠‘丞相’汪兆麟對內外進行統治。隻是汪兆麟本身就是一個殘忍好殺之人,還是繼續推行張獻忠之前的虐殺政策,導致了大西軍在川中一帶民心盡失。眼看著統治地位不穩,王嫣和汪兆麟便有意向清廷靠攏,這一個變化為西軍四位將軍所偵知,西軍在‘平東將軍’孫可望的帶領下,發動政變,一舉將王嫣和汪兆麟以及他們的勢力殺死,目前大西軍的最高權利為以孫可望為首的四將軍所擁有。
對了四將軍指的是張獻忠的四位義子,他們在張獻忠死後,已經各自恢複了本性,孫可望即為之前的西軍‘平東將軍’張可旺,除了孫可望以外,還有‘平西將軍’李定國,撫南將軍劉文秀和定北將軍艾能奇。”
“果然如此……張獻忠死後的四川戰況如何?”
“清軍的攻勢猛烈,西軍不敵,開始向南撤退,聽說已經擊敗了大明在重慶的大軍,進入了貴州地界。清軍統帥豪格親自率領大軍,追擊西軍直到遵義,後來西北再次大亂起來,豪格被迫率領清軍主力北返,支援身在陝西的何洛會。
明軍的地方勢力趁機恢複了川南和川東的大麵積土地,把清軍困在了閬中一帶。哎,現在的西北和西南都是亂成了一鍋粥……”
張鹿安卻從左忠禹的話中聽到了機會:
“那麽有沒有可能與咱們留在山西和陝西的人馬聯係一下呢?讓他們也想辦法,在保障自身安全、保存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有限度地參與其中,一定要給清軍的西北和西南之地再加把柴火,務必要把在西北的清軍主力給牽製住。對了,湖廣戰場如今怎麽樣了?”
“一言難盡,原本在湖廣堵撫軍的牽頭下,包括順軍的餘部數十萬以及部分寧南軍,願意接受大明朝廷的節製,而且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一度收複了偏沅一帶,兵峰直逼荊州,但是後來因為內部不合,導致了全麵潰敗……
如今孔有德和耿仲明兩部又被調到了湖廣戰場,清軍開始取得了局部優勢,正有大規模南進的態勢……”
“榆園軍呢?”
“榆園軍雖然目前受到清軍的重兵圍剿,但是他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晝伏夜出,與清軍不斷進行遊擊戰,暫時還未讓清軍取得大便宜……”
左忠禹的話還沒有說完,正好有機密科小吏走到了門外,看似有緊急軍情送達,情報局的二把手郭亮連忙上前拿起相關情報看了一眼,不由得大喜道:
“大帥,有個好消息……”
“喜從何來?”
“‘孤影’和‘螞蟻’分別發來消息,說清軍正在把遼西一帶的親兵往東麵調遣,同時開始啟動將錦州的火炮廠遷往北京的行動……”
“此話當真?”
張鹿安聽完後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他覺得機會來了。
一旁的左忠禹則是補充道:
“大帥,這個消息應該是非常準確無誤的,之前我等進軍遼南,本身就發現了遼南清軍的兵力特別薄弱,清國的盛京總管葉克書的手中兵力不足,他隻能派人從遼西調兵。
而地處遼西的錦州城內,本身就有大明國之前最為重要的火炮廠,錦州被清國占據了,清國的九成以上的火器都是在錦州生產的,那裏可謂是清國的火器生產中心。
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原本肯定會有大量的兵力布防,可是現如今清廷四麵透風到處用兵,而遼東又麵臨著一定的危險,這迫使清廷有意將錦州的火炮生產轉移到北京。畢竟是軍國重器,還是完全掌握在身邊比較放心一些。”
張鹿安不住地點頭,然後吩咐道:
“越是敵人迫切希望的,我們就要堅決反對!立刻派人加緊對錦州方麵的消息進行探查,咱們絕對不能讓錦州的火炮和工具運入山海關!”
左忠愚見張鹿安的決心已下,立刻按照張鹿安的指示進行安排;
與此同時,張鹿安也正式向已經整編完成的近衛鎮發動緊急動員令,動員近衛鎮前往登州水城駐紮,要求後勤部門提前將大量的武器彈藥以及糧草物資運往北隍城島以及旅順和金州,為即將而來的大軍遠征做好準備;
登萊的文武主官按照張鹿安的命令,嚴密封鎖消息,全力清除內奸,確保登州水城的軍事情報不至於外泄。
等到大明永曆元年、大清順治四年六月夏至日,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張鹿安本人的意見卻和自己的心腹參謀王征和閻爾梅的意見產生了矛盾之處:
張鹿安的原計劃是讓遼南和東江的明軍同時向正麵的清軍發動進攻,吸引遼東清軍的注意力,張鹿安自己再統帥登萊明軍的機動部隊近衛鎮,直接從海路進攻錦州,趁著清廷轉運機械設備之際,奪取錦州火炮的生產資料。
“大帥的計劃簡介明了,甚至略顯粗糙,雖然遼西的兵力不多,而且有情報顯示還有一部分兵力正被清將葉克書調往遼南,但是問題是清廷既然已經決定轉移錦州的火炮生產作坊基地,難道會沒有任何防備嗎?萬一清廷從關內調兵切斷我軍退路,再由草原軍南下攻擊我部,到時候進退無路,我等該如何是好?”
閻爾梅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額,本帥一直以來都是全力經營,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這次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而且我已經讓情報人員多方探查,已經盡最大可能來確保情報的完整性和清晰性。”
張鹿安頗為心虛地解釋道。
“大帥,如此還是不夠的,清廷不是沒有明白人,我們目前實力弱小,每一步路都是萬萬不能出錯,否則一旦有了傷筋動骨的損失,就會萬劫不複,得不償失的。”
閻爾梅繼續勸說道。
“閻先生,你應該明白如今的火器的重要性,本帥實在不能容忍這麽好的機會就從眼前流失掉……”
“可是大帥,多爾袞或許猜到了大帥的想法,萬一這是敵人拋下的誘餌呢?”
“這……”
(本章完)
登萊情報局的探子很快將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死亡的消息報給了張鹿安,並且表示已經同大西軍建立了初步的聯絡關係。
“張獻忠真的自己殺害了自己的血緣繼承人?虎毒尚且不食子……”
張鹿安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坐在情報局內,聽著情報局領導人的工作匯報,發出了自己的質疑聲音。
“是的,探子是這麽描述的。”
情報局首腦左忠禹迴複道
“張獻忠最後也沒有下令處死清軍的細作麽?”
“沒有,但是已經證實他的皇後就是清軍的細作……”
“如何證實的?”
“張獻忠死後,大西國的大權名義上盡歸大西皇後王嫣,隻是王嫣畢竟為一個弱女子,而且她的父親已經被證實‘叛國’,在西軍內的威望大減,不得不依靠‘丞相’汪兆麟對內外進行統治。隻是汪兆麟本身就是一個殘忍好殺之人,還是繼續推行張獻忠之前的虐殺政策,導致了大西軍在川中一帶民心盡失。眼看著統治地位不穩,王嫣和汪兆麟便有意向清廷靠攏,這一個變化為西軍四位將軍所偵知,西軍在‘平東將軍’孫可望的帶領下,發動政變,一舉將王嫣和汪兆麟以及他們的勢力殺死,目前大西軍的最高權利為以孫可望為首的四將軍所擁有。
對了四將軍指的是張獻忠的四位義子,他們在張獻忠死後,已經各自恢複了本性,孫可望即為之前的西軍‘平東將軍’張可旺,除了孫可望以外,還有‘平西將軍’李定國,撫南將軍劉文秀和定北將軍艾能奇。”
“果然如此……張獻忠死後的四川戰況如何?”
“清軍的攻勢猛烈,西軍不敵,開始向南撤退,聽說已經擊敗了大明在重慶的大軍,進入了貴州地界。清軍統帥豪格親自率領大軍,追擊西軍直到遵義,後來西北再次大亂起來,豪格被迫率領清軍主力北返,支援身在陝西的何洛會。
明軍的地方勢力趁機恢複了川南和川東的大麵積土地,把清軍困在了閬中一帶。哎,現在的西北和西南都是亂成了一鍋粥……”
張鹿安卻從左忠禹的話中聽到了機會:
“那麽有沒有可能與咱們留在山西和陝西的人馬聯係一下呢?讓他們也想辦法,在保障自身安全、保存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有限度地參與其中,一定要給清軍的西北和西南之地再加把柴火,務必要把在西北的清軍主力給牽製住。對了,湖廣戰場如今怎麽樣了?”
“一言難盡,原本在湖廣堵撫軍的牽頭下,包括順軍的餘部數十萬以及部分寧南軍,願意接受大明朝廷的節製,而且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一度收複了偏沅一帶,兵峰直逼荊州,但是後來因為內部不合,導致了全麵潰敗……
如今孔有德和耿仲明兩部又被調到了湖廣戰場,清軍開始取得了局部優勢,正有大規模南進的態勢……”
“榆園軍呢?”
“榆園軍雖然目前受到清軍的重兵圍剿,但是他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晝伏夜出,與清軍不斷進行遊擊戰,暫時還未讓清軍取得大便宜……”
左忠禹的話還沒有說完,正好有機密科小吏走到了門外,看似有緊急軍情送達,情報局的二把手郭亮連忙上前拿起相關情報看了一眼,不由得大喜道:
“大帥,有個好消息……”
“喜從何來?”
“‘孤影’和‘螞蟻’分別發來消息,說清軍正在把遼西一帶的親兵往東麵調遣,同時開始啟動將錦州的火炮廠遷往北京的行動……”
“此話當真?”
張鹿安聽完後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他覺得機會來了。
一旁的左忠禹則是補充道:
“大帥,這個消息應該是非常準確無誤的,之前我等進軍遼南,本身就發現了遼南清軍的兵力特別薄弱,清國的盛京總管葉克書的手中兵力不足,他隻能派人從遼西調兵。
而地處遼西的錦州城內,本身就有大明國之前最為重要的火炮廠,錦州被清國占據了,清國的九成以上的火器都是在錦州生產的,那裏可謂是清國的火器生產中心。
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原本肯定會有大量的兵力布防,可是現如今清廷四麵透風到處用兵,而遼東又麵臨著一定的危險,這迫使清廷有意將錦州的火炮生產轉移到北京。畢竟是軍國重器,還是完全掌握在身邊比較放心一些。”
張鹿安不住地點頭,然後吩咐道:
“越是敵人迫切希望的,我們就要堅決反對!立刻派人加緊對錦州方麵的消息進行探查,咱們絕對不能讓錦州的火炮和工具運入山海關!”
左忠愚見張鹿安的決心已下,立刻按照張鹿安的指示進行安排;
與此同時,張鹿安也正式向已經整編完成的近衛鎮發動緊急動員令,動員近衛鎮前往登州水城駐紮,要求後勤部門提前將大量的武器彈藥以及糧草物資運往北隍城島以及旅順和金州,為即將而來的大軍遠征做好準備;
登萊的文武主官按照張鹿安的命令,嚴密封鎖消息,全力清除內奸,確保登州水城的軍事情報不至於外泄。
等到大明永曆元年、大清順治四年六月夏至日,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張鹿安本人的意見卻和自己的心腹參謀王征和閻爾梅的意見產生了矛盾之處:
張鹿安的原計劃是讓遼南和東江的明軍同時向正麵的清軍發動進攻,吸引遼東清軍的注意力,張鹿安自己再統帥登萊明軍的機動部隊近衛鎮,直接從海路進攻錦州,趁著清廷轉運機械設備之際,奪取錦州火炮的生產資料。
“大帥的計劃簡介明了,甚至略顯粗糙,雖然遼西的兵力不多,而且有情報顯示還有一部分兵力正被清將葉克書調往遼南,但是問題是清廷既然已經決定轉移錦州的火炮生產作坊基地,難道會沒有任何防備嗎?萬一清廷從關內調兵切斷我軍退路,再由草原軍南下攻擊我部,到時候進退無路,我等該如何是好?”
閻爾梅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額,本帥一直以來都是全力經營,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這次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而且我已經讓情報人員多方探查,已經盡最大可能來確保情報的完整性和清晰性。”
張鹿安頗為心虛地解釋道。
“大帥,如此還是不夠的,清廷不是沒有明白人,我們目前實力弱小,每一步路都是萬萬不能出錯,否則一旦有了傷筋動骨的損失,就會萬劫不複,得不償失的。”
閻爾梅繼續勸說道。
“閻先生,你應該明白如今的火器的重要性,本帥實在不能容忍這麽好的機會就從眼前流失掉……”
“可是大帥,多爾袞或許猜到了大帥的想法,萬一這是敵人拋下的誘餌呢?”
“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