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圍而不攻向盛京
或許正是因為杜應金的陣亡令張鹿安開始冷靜下來,提拔部將宗尋為遊擊,接管杜應金死後的步兵第三十六營,同時要求張華將陣地交給後方的趙西文,率領本部人馬來到遼陽,帶領數萬民夫在遼陽城外挖掘了三道壕溝,修築了兩道垣牆,對遼陽城采取圍而不攻的戰術。
張鹿安則是率領明軍主力大張旗鼓地繞開遼陽,朝著盛京方向前進。
明軍連續通過一整天而隊列不斷。
這一切讓清軍遼陽守將沙爾虎達看在眼裏,他對於明軍改變了戰術,反而著急了起來,連忙親自率領精兵出城襲擊明軍的義勇,卻被早有準備的張華組織明軍給擊潰。
清將沙爾虎達並不死心,在深夜時分再次派遣額尼葉圖率領數百名精兵,衝出遼陽城,對東門外的明軍壕溝陣地進行偷襲,不曾想卻陷入到明將裴守政設置的埋伏之中,經過拚死廝殺,額尼葉圖率領十餘名護兵僥幸逃脫。
遼陽城內的清軍,從此再也不敢輕易出城。
張鹿安得以將明軍大部撤出,很快與索忠信和楚日培率領的東路軍匯合,一鼓作氣攻下了奉集堡,強渡渾河,在盛京城外西南十裏處紮下大營,正式兵臨盛京城下。
此時此刻的清國盛京總管艾席禮的內心已經頗為煎熬,熟悉朝廷內情的他,知道多爾袞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能往遼東派出援軍的,為了保衛盛京城,也是為了活命,艾席禮傳檄四方,命令草原上的科爾沁各部、喀喇沁各部立刻集中一切可以作戰的男丁,前往盛京參戰;
同時命令興京的清軍和北麵的吉林、寧古塔、齊齊哈爾、濱江、廟屯和海蘭泡等處駐軍,即刻南下,參與到保衛盛京城的戰鬥中來。
隻是令艾席禮絕對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個決定,使得東北地區門戶大開,一直在北麵虎視眈眈的沙俄哥薩克騎兵,在哥薩克主將額裏克舍的率領下,趁機加大了對中國領土的入侵力度,包括廟屯、海蘭泡在內的大麵積土地被哥薩克占據,他們強迫當地留守的婦女老人納稅,搶劫強奸無惡不作,給東北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這個時空裏,由於艾席禮的命令更加堅決,清軍南撤的更加徹底,導致了哥薩克騎兵的軍旗一度飄到了開原以北。
整個東北數百萬國土的淪喪,這不得不說是張鹿安所帶來的負麵效應。
好在沙俄哥薩克騎兵本來的兵力就不算多,無法對東北各地進行完全的真正占領,並且由於他們肆無忌憚地屠殺和掠奪,早就激怒了大量的邊地百姓,他們紛紛自發的組織起來,反抗沙俄吃人大軍的野蠻進攻,並且不斷派人向南尋求幫助,這是後話。
對於張鹿安來說,眼下的他還無法考慮太遠,隻能先將眼前的盛京城拿下來再說,經過了一番繞城觀察以後,張鹿安對於強攻盛京城並不看好,除了盛京城特別堅固以外,還有就是明軍各部經過了連續兩個月的惡戰,已經倍感疲憊,加上天氣苦寒,原本就是南方人居多的明軍,部隊的非戰鬥減員現象特別嚴重,戰鬥力已經很明顯下降厲害。
好在天氣逐漸轉暖,張鹿安索性命令軍民挖掘壕溝修建大營,在盛京城的西南麵駐紮了下來,一來休整軍隊,二來等待天氣轉暖以後,後續的更為先進的紅衣大炮的運到,再對盛京城發動決死的進攻。
隻是由於草原上一直有蒙古騎兵源源不斷地進入,令張鹿安心生煩惱,特意下令還在休整中的裴守政所部向西進軍,配合仇有光所部迅速拿下義州城。
半個月後,裴守政和仇有光聯合發來軍報,他們已經聯手攻下了遼西重鎮義州城,全殲了城內守軍將領覺羅蘭泰以下兩千一百餘人。
張鹿安命令裴守政駐守義州,裴協偏將王馳駐守錦州、塔山,負責遼西一帶的防守;令仇有光的騎兵第一協,來到了遼河西岸的新民城,全力阻擋草原蒙古軍的湧入。
做好了上述安排後,明軍這邊重新陷入了偃旗息鼓的狀態之中。
而對麵的清軍統帥艾席禮對明軍統帥張鹿安的想法是心知肚明,隻是他也有難處,那就是必須等到其他各地的清軍全部趕到以後,再集中全力擊敗對麵的明軍,所以對於艾席禮來說,最需要的也是時間。
於是明清雙方非常默契的選擇了偃旗息鼓,就是在如此靜默的戰場情況下,雙方共同迎來了永曆三年(順治六年)的三月。
遼東的三月,雖然沒有江南的那種鶯飛草長,但是天氣轉暖,河流化動,萬物也在急速的複蘇之中。
為了不耽誤農時,張鹿安親自下地,帶領廣大的軍民百姓,在遼河東岸的沃野之上種上了大量的農作物。
清軍統帥艾席禮得知情況後,覺得張鹿安太不拿人當迴事了,便派遣部將伊爾德率領精銳騎兵千餘,出城襲擊下田幹農活的張鹿安,卻不想掉進了負責警戒的明將曹良臣設置的埋伏圈之中。
清將伊爾德十分機警地下令及時撤退,清軍才在損失了數十名騎士以後,幾乎全身而退。
(本章完)
或許正是因為杜應金的陣亡令張鹿安開始冷靜下來,提拔部將宗尋為遊擊,接管杜應金死後的步兵第三十六營,同時要求張華將陣地交給後方的趙西文,率領本部人馬來到遼陽,帶領數萬民夫在遼陽城外挖掘了三道壕溝,修築了兩道垣牆,對遼陽城采取圍而不攻的戰術。
張鹿安則是率領明軍主力大張旗鼓地繞開遼陽,朝著盛京方向前進。
明軍連續通過一整天而隊列不斷。
這一切讓清軍遼陽守將沙爾虎達看在眼裏,他對於明軍改變了戰術,反而著急了起來,連忙親自率領精兵出城襲擊明軍的義勇,卻被早有準備的張華組織明軍給擊潰。
清將沙爾虎達並不死心,在深夜時分再次派遣額尼葉圖率領數百名精兵,衝出遼陽城,對東門外的明軍壕溝陣地進行偷襲,不曾想卻陷入到明將裴守政設置的埋伏之中,經過拚死廝殺,額尼葉圖率領十餘名護兵僥幸逃脫。
遼陽城內的清軍,從此再也不敢輕易出城。
張鹿安得以將明軍大部撤出,很快與索忠信和楚日培率領的東路軍匯合,一鼓作氣攻下了奉集堡,強渡渾河,在盛京城外西南十裏處紮下大營,正式兵臨盛京城下。
此時此刻的清國盛京總管艾席禮的內心已經頗為煎熬,熟悉朝廷內情的他,知道多爾袞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能往遼東派出援軍的,為了保衛盛京城,也是為了活命,艾席禮傳檄四方,命令草原上的科爾沁各部、喀喇沁各部立刻集中一切可以作戰的男丁,前往盛京參戰;
同時命令興京的清軍和北麵的吉林、寧古塔、齊齊哈爾、濱江、廟屯和海蘭泡等處駐軍,即刻南下,參與到保衛盛京城的戰鬥中來。
隻是令艾席禮絕對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這個決定,使得東北地區門戶大開,一直在北麵虎視眈眈的沙俄哥薩克騎兵,在哥薩克主將額裏克舍的率領下,趁機加大了對中國領土的入侵力度,包括廟屯、海蘭泡在內的大麵積土地被哥薩克占據,他們強迫當地留守的婦女老人納稅,搶劫強奸無惡不作,給東北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這個時空裏,由於艾席禮的命令更加堅決,清軍南撤的更加徹底,導致了哥薩克騎兵的軍旗一度飄到了開原以北。
整個東北數百萬國土的淪喪,這不得不說是張鹿安所帶來的負麵效應。
好在沙俄哥薩克騎兵本來的兵力就不算多,無法對東北各地進行完全的真正占領,並且由於他們肆無忌憚地屠殺和掠奪,早就激怒了大量的邊地百姓,他們紛紛自發的組織起來,反抗沙俄吃人大軍的野蠻進攻,並且不斷派人向南尋求幫助,這是後話。
對於張鹿安來說,眼下的他還無法考慮太遠,隻能先將眼前的盛京城拿下來再說,經過了一番繞城觀察以後,張鹿安對於強攻盛京城並不看好,除了盛京城特別堅固以外,還有就是明軍各部經過了連續兩個月的惡戰,已經倍感疲憊,加上天氣苦寒,原本就是南方人居多的明軍,部隊的非戰鬥減員現象特別嚴重,戰鬥力已經很明顯下降厲害。
好在天氣逐漸轉暖,張鹿安索性命令軍民挖掘壕溝修建大營,在盛京城的西南麵駐紮了下來,一來休整軍隊,二來等待天氣轉暖以後,後續的更為先進的紅衣大炮的運到,再對盛京城發動決死的進攻。
隻是由於草原上一直有蒙古騎兵源源不斷地進入,令張鹿安心生煩惱,特意下令還在休整中的裴守政所部向西進軍,配合仇有光所部迅速拿下義州城。
半個月後,裴守政和仇有光聯合發來軍報,他們已經聯手攻下了遼西重鎮義州城,全殲了城內守軍將領覺羅蘭泰以下兩千一百餘人。
張鹿安命令裴守政駐守義州,裴協偏將王馳駐守錦州、塔山,負責遼西一帶的防守;令仇有光的騎兵第一協,來到了遼河西岸的新民城,全力阻擋草原蒙古軍的湧入。
做好了上述安排後,明軍這邊重新陷入了偃旗息鼓的狀態之中。
而對麵的清軍統帥艾席禮對明軍統帥張鹿安的想法是心知肚明,隻是他也有難處,那就是必須等到其他各地的清軍全部趕到以後,再集中全力擊敗對麵的明軍,所以對於艾席禮來說,最需要的也是時間。
於是明清雙方非常默契的選擇了偃旗息鼓,就是在如此靜默的戰場情況下,雙方共同迎來了永曆三年(順治六年)的三月。
遼東的三月,雖然沒有江南的那種鶯飛草長,但是天氣轉暖,河流化動,萬物也在急速的複蘇之中。
為了不耽誤農時,張鹿安親自下地,帶領廣大的軍民百姓,在遼河東岸的沃野之上種上了大量的農作物。
清軍統帥艾席禮得知情況後,覺得張鹿安太不拿人當迴事了,便派遣部將伊爾德率領精銳騎兵千餘,出城襲擊下田幹農活的張鹿安,卻不想掉進了負責警戒的明將曹良臣設置的埋伏圈之中。
清將伊爾德十分機警地下令及時撤退,清軍才在損失了數十名騎士以後,幾乎全身而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