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明軍攻略遼西地
張鹿安在完全平定了整個遼東地區後,對全軍缺額人員進行了補充,統一休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然後增派了仇有光和仇有亮兩部人馬,前往遼西,準備對防備空虛的寧遠城一帶發動進攻。
要知道遼西寧遠城一帶一直都是祖大壽家族大本營,後來祖家轉移到錦州,寧遠成為了吳三桂家族獨有。
此時因為各地義軍起義風起雲湧,吳三桂率領吳部主力,還在川陝戰場,留守寧遠城一帶的兵力極為有限,而滿清軍隊主力又分別滯留在山西和湖廣戰場,無法及時援助遼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張鹿安覺得這是奪取整個遼西之地的最好的時機。
大明永曆三年、大清順治六年六月初三
明軍以仇有光為前線總指揮,以仇有亮、裴守政兩部從陸路進攻,彭心見所部騎兵為先鋒,先後攻占了寧遠城的外圍陣地雙樹堡和灰山堡,逐漸逼近寧遠城。
清軍寧遠城的留守將領是吳三桂的部下吳三汲,吳三汲手中的清軍隻有不到五千人,麵對著一萬多明軍精銳的進攻,感到非常吃力。
因為寧遠城中住著吳三桂以及部下主要將領的家眷,包括吳三桂的長兄吳三鳳和三弟吳三輔本人和家眷也都在城內,吳三汲身上的幹係不小。
而明軍為了加大對寧遠的威懾力,很快以薛去疾部水師襲取了寧遠城外海的倉儲重地覺華島,截斷了寧遠城的海上通道。
吳三汲大驚之下,急忙從陸路派出求援信使,希望清國朝廷能夠派兵增援。
隻是多爾袞去了山西,朝廷的另一個絕對重臣濟爾哈朗則是去了湖廣戰場,留守北京城的清國叔德輔政豫親王多鐸已經是重病纏身,哪裏能夠帶兵去支援遼西?
而且因為山西戰場愈演愈烈,多爾袞心中焦急,前後共兩次親臨山西戰場,把京中能夠調離的兵力全部調走了,此刻也不在北京城,而是在山西的陽和城。
偌大的一個北京城,除了防衛皇宮的禁衛軍外,便隻有剛剛從江西戰場平定金聲桓和王得仁起義的譚泰和何洛會二將。
譚泰已經得知了自己舒穆祿家族的多位重要人物包括楞額禮、伊爾德、譚布和喀爾濟赫等人均在遼東戰場陣亡,再加上朝鮮戰場被襲擊後死亡的揚古利,譚泰所在的舒穆祿家族與張鹿安有著血海深仇,因此主張帶兵一萬前往遼西增援,但是他的想法卻被多爾袞的親信何洛會所駁斥。
“如果你帶兵前往遼西,敵軍的水師力量那麽強大,萬一敵人在天津衛強登,然後一路直接攻擊北京城,到時候又該拿什麽來對付?”
“天津衛不是有駱養性?”
“可是天津衛原有的駐軍一萬兩千人,大部分被調往山西戰場,如今不到一千五了,駱養性就是再有能耐,他靠什麽來打勝仗?”
“夠了,咳咳咳……”
多鐸在清軍之中的威望極高,稍微說了一句,譚泰和何洛會都是大氣不敢喘一聲,多鐸得以接口說道:
“派人告訴十四阿哥,山西戰場再重要,眼下明軍已經快將戰火燒到山海關了,我們不能再放縱了。丟失了祖宗之地,我等都是罪人,如今不能再罪上加罪……咳咳咳……另外,派人通知吳三汲,讓他即刻安排吳三桂的全家撤往京城,不能給明軍以可乘之機;
何洛會,你和剛林留守京城;
譚泰,你隨我出京援助遼西。”
“豫親王主子,可是您的身體……”
“都快生死存亡時刻了,顧不得了……咳咳咳……”
豫親王多鐸大體是得了天花加肺病,整日裏戴著一副特製的麵紗,咳嗽聲不斷,才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樣子。
“那主子,您準備調遣多少兵力去遼西?”
“京城不能無備,本王隻帶正白旗的兩千人走,咳咳咳……”
何洛會還想再阻止,卻被多鐸擺手所阻止。
從某些方麵來說,多鐸對於清國來說,屬於絕對的“開國戰功第一”,對於整個滿清來說,也是“功莫大焉”,雖然他年輕的時候脾氣急躁,但是最近幾年穩重了許多,使他幾乎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
他非常具有大局觀,如今也是一樣,雖然已經病入膏肓,但是一想到明軍如果攻下了寧遠,再來北京就會非常的快捷,心中焦急的他,已經顧不上考慮自己的身體,或許是想靠著自己多年來形成的威望,鼓舞前線清軍的士氣,來讓明軍知難而退。
隻是多鐸病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剛剛走到灤州,當即一命嗚唿。
(本章完)
張鹿安在完全平定了整個遼東地區後,對全軍缺額人員進行了補充,統一休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然後增派了仇有光和仇有亮兩部人馬,前往遼西,準備對防備空虛的寧遠城一帶發動進攻。
要知道遼西寧遠城一帶一直都是祖大壽家族大本營,後來祖家轉移到錦州,寧遠成為了吳三桂家族獨有。
此時因為各地義軍起義風起雲湧,吳三桂率領吳部主力,還在川陝戰場,留守寧遠城一帶的兵力極為有限,而滿清軍隊主力又分別滯留在山西和湖廣戰場,無法及時援助遼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張鹿安覺得這是奪取整個遼西之地的最好的時機。
大明永曆三年、大清順治六年六月初三
明軍以仇有光為前線總指揮,以仇有亮、裴守政兩部從陸路進攻,彭心見所部騎兵為先鋒,先後攻占了寧遠城的外圍陣地雙樹堡和灰山堡,逐漸逼近寧遠城。
清軍寧遠城的留守將領是吳三桂的部下吳三汲,吳三汲手中的清軍隻有不到五千人,麵對著一萬多明軍精銳的進攻,感到非常吃力。
因為寧遠城中住著吳三桂以及部下主要將領的家眷,包括吳三桂的長兄吳三鳳和三弟吳三輔本人和家眷也都在城內,吳三汲身上的幹係不小。
而明軍為了加大對寧遠的威懾力,很快以薛去疾部水師襲取了寧遠城外海的倉儲重地覺華島,截斷了寧遠城的海上通道。
吳三汲大驚之下,急忙從陸路派出求援信使,希望清國朝廷能夠派兵增援。
隻是多爾袞去了山西,朝廷的另一個絕對重臣濟爾哈朗則是去了湖廣戰場,留守北京城的清國叔德輔政豫親王多鐸已經是重病纏身,哪裏能夠帶兵去支援遼西?
而且因為山西戰場愈演愈烈,多爾袞心中焦急,前後共兩次親臨山西戰場,把京中能夠調離的兵力全部調走了,此刻也不在北京城,而是在山西的陽和城。
偌大的一個北京城,除了防衛皇宮的禁衛軍外,便隻有剛剛從江西戰場平定金聲桓和王得仁起義的譚泰和何洛會二將。
譚泰已經得知了自己舒穆祿家族的多位重要人物包括楞額禮、伊爾德、譚布和喀爾濟赫等人均在遼東戰場陣亡,再加上朝鮮戰場被襲擊後死亡的揚古利,譚泰所在的舒穆祿家族與張鹿安有著血海深仇,因此主張帶兵一萬前往遼西增援,但是他的想法卻被多爾袞的親信何洛會所駁斥。
“如果你帶兵前往遼西,敵軍的水師力量那麽強大,萬一敵人在天津衛強登,然後一路直接攻擊北京城,到時候又該拿什麽來對付?”
“天津衛不是有駱養性?”
“可是天津衛原有的駐軍一萬兩千人,大部分被調往山西戰場,如今不到一千五了,駱養性就是再有能耐,他靠什麽來打勝仗?”
“夠了,咳咳咳……”
多鐸在清軍之中的威望極高,稍微說了一句,譚泰和何洛會都是大氣不敢喘一聲,多鐸得以接口說道:
“派人告訴十四阿哥,山西戰場再重要,眼下明軍已經快將戰火燒到山海關了,我們不能再放縱了。丟失了祖宗之地,我等都是罪人,如今不能再罪上加罪……咳咳咳……另外,派人通知吳三汲,讓他即刻安排吳三桂的全家撤往京城,不能給明軍以可乘之機;
何洛會,你和剛林留守京城;
譚泰,你隨我出京援助遼西。”
“豫親王主子,可是您的身體……”
“都快生死存亡時刻了,顧不得了……咳咳咳……”
豫親王多鐸大體是得了天花加肺病,整日裏戴著一副特製的麵紗,咳嗽聲不斷,才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的樣子。
“那主子,您準備調遣多少兵力去遼西?”
“京城不能無備,本王隻帶正白旗的兩千人走,咳咳咳……”
何洛會還想再阻止,卻被多鐸擺手所阻止。
從某些方麵來說,多鐸對於清國來說,屬於絕對的“開國戰功第一”,對於整個滿清來說,也是“功莫大焉”,雖然他年輕的時候脾氣急躁,但是最近幾年穩重了許多,使他幾乎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
他非常具有大局觀,如今也是一樣,雖然已經病入膏肓,但是一想到明軍如果攻下了寧遠,再來北京就會非常的快捷,心中焦急的他,已經顧不上考慮自己的身體,或許是想靠著自己多年來形成的威望,鼓舞前線清軍的士氣,來讓明軍知難而退。
隻是多鐸病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剛剛走到灤州,當即一命嗚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