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鹿安辭別自己的母親,神情落寞地走了出來,剛好看到自己的三個妻子看向了自己,或許是看出了張鹿安的情緒不高,連一向活潑好動的許紫衣也閉上了嘴巴。
“你們自己吃吧,我去大元帥府,還有很多事要做。”
陳利芸連忙接口道:
“好,夫君你去忙吧,不必擔心,再大的問題,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或者就讓時間來消弭一切吧。”
張鹿安點點頭,然後在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了登萊的大元帥府,召集了登萊境內的文武官員,召開了一次政治軍事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高舉大明的旗幟,用實際行動來聲援山西境內的義軍抗清。
張鹿安的決定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讚同。
張鹿安於是命令宣傳部門寫了一份《援晉抗清討賊檄》,文中細數了滿清的殘暴統治和發動的一係列大屠殺事件,清廷的圈地運動和無休止的派捐拉丁,使得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說明山西的百姓舉義乃是天賦之抗爭之權利;
另清國的統治者多爾袞弑兄殺侄,強暴孤嫂,強迫幼侄稱唿自己為皇父攝政王,純屬於大逆不道之舉,量中華之八千年文明史,環顧寰宇之內,未見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輩……
今大明蓼國公張鹿安秉承天地之正氣,親率二十萬大軍,誓將清賊趕出北京城,收複故都,還我河山!
張鹿安命令將上述檄文抄寫數萬份,派人分別往南直隸、河南和北直隸大量的派發。
山東西部與河南大部的地方軍民,自打收到張鹿安的《援晉抗清討賊檄》後,變得群情激奮,大量的明朝遺老遺少激動不已,紛紛站出來組織百姓義勇偷襲清軍官吏和軍隊,使得魯西和豫東一帶亂成一團。
趁此機會,永曆三年十月初一
大明蓼國公張鹿安調集萊州鎮和膠州鎮兩鎮全軍,再加上自己從遼南帶迴來的一個騎兵協、兩個炮兵協、四個步兵協和四個獨立步兵營和一個獨立騎兵營,再加上由王公弼親自率領的輔兵兩萬餘人,共計人馬八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以索忠信的第十六步兵協為全軍前鋒,開始陸續渡過膠萊河,進攻被清軍占據的山東西部。
直麵明軍的壽光、昌樂和臨朐三縣百姓,自動打開了城門,放明軍進入,明軍得以幾乎兵不血刃地來到了青州城外,正在青州城內的新任清國登萊巡撫朱國柱,在明軍大兵壓境,再加上自己的二弟朱國梓的書信勸說,朱國柱得知自己的家眷都在張鹿安的控製之下後,率領城內的清軍五千綠營,擊殺了數百名滿蒙將士,穩定了青州城內的局勢後,打開青州城門,向張鹿安投降。
張鹿安對於朱國柱的“反正之舉”是大加讚賞,將朱國柱暫時聘為軍中參謀,為張鹿安出謀劃策;
而跟隨朱國柱一起反正的清將張德昌和馮大棟,原本就是已故明將虎大威的部下,如今也算是重新變迴了明軍將領。
張鹿安任命兩人為遊擊將軍,暫時各自統領兩千五百人,隨中軍一塊行動。
輕而易舉攻下重鎮青州後,明軍前鋒索忠信所部直接兵臨鄒平、淄川和博山城下,威脅到濟南府的東麵。
清國山東巡撫方大猷被嚇的是魂不附體,急忙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派人給北京城送去了急信,為了給自己減輕責任,他在信中把責任一股腦地推給了新任的登萊巡撫朱國柱,同時還將張鹿安派人發布的《援晉抗清討賊檄》給附加在奏折中,上交給清廷。
清廷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看了一眼《援晉抗清討賊檄》後,氣得差點直接背過氣去,狂怒之下出手將檄文和方大猷的奏折一起,全都給撕了個粉碎。
撕完了奏折,多爾袞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查看方大猷的奏折,向下人問道:
“方大猷那個狗奴才到底說了什麽?”
由於方大猷上的並非秘折,早就被有司給抄寫多遍,作為多爾袞的身邊人,多爾袞下首處,正在伺候著的心腹內臣祁充格(注:烏蘇氏,隸滿洲鑲白旗)自然是心知肚明,便開口迴複道:
“迴主子爺,方大人說的是張匪率領數十萬大軍正在進攻濟南,他請求朝廷速派大軍進行增援……”
“荒謬絕倫,簡直是瘋了,明軍主力前不久不是還在遼西嗎?怎麽這會就到了登萊?
寧完我那個狗奴才是怎麽辦事的?這麽點情報都搞不清楚?
另外方大猷那個狗奴才難道沒有一絲主見嗎?他除了會請求朝廷援助之外,他還會做什麽?自從讓他擔任山東一地的主官,山東何曾消停過?”
多爾袞氣的大罵,祁充格作為多爾袞絕對的心腹幕僚,開口說道:
“主子爺,話雖如此,但是眼下還得盡快派兵增援,一旦山東不穩,運河被斷的話,我們就被動了。不過好在山西的戰事已經基本停息(注1),可以讓王爺們揮師東進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隨即按照祁充格的意見開始進行操作,自從範文程出了餿主意害死了豪格,導致代善被氣死,緊接著又有眾多的宗室成員向多爾袞逼宮,那次被動以後,多爾袞就開始疏遠了範文程,而是加倍信任自己本旗內的“好奴才”祁充格。
注1:祁充格口中的山西的戰事停息指的是順治六年十月,清將阿濟格率軍圍困山西大同城經年有餘,城內兵民死亡殆盡,薑鑲的部將楊振威趁機發動了叛亂,誅殺薑鑲的兄弟、子侄數十人,打開大同城門,放了清軍進城。
清將阿濟格痛恨大同軍民的抵抗,下令將大同城連同下屬縣的百姓,除了楊振威和他的部下的家人以外,全部屠殺殆盡,史稱“大同之屠”,並將大同城牆削低五尺。
此後數十年的時間裏,大同城的地方誌一度斷檔,從零星的有限史料中可以發現,大同城附近此後數十年都是荒涼無比。
(本章完)
“你們自己吃吧,我去大元帥府,還有很多事要做。”
陳利芸連忙接口道:
“好,夫君你去忙吧,不必擔心,再大的問題,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或者就讓時間來消弭一切吧。”
張鹿安點點頭,然後在親兵的護衛下,來到了登萊的大元帥府,召集了登萊境內的文武官員,召開了一次政治軍事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高舉大明的旗幟,用實際行動來聲援山西境內的義軍抗清。
張鹿安的決定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讚同。
張鹿安於是命令宣傳部門寫了一份《援晉抗清討賊檄》,文中細數了滿清的殘暴統治和發動的一係列大屠殺事件,清廷的圈地運動和無休止的派捐拉丁,使得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說明山西的百姓舉義乃是天賦之抗爭之權利;
另清國的統治者多爾袞弑兄殺侄,強暴孤嫂,強迫幼侄稱唿自己為皇父攝政王,純屬於大逆不道之舉,量中華之八千年文明史,環顧寰宇之內,未見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輩……
今大明蓼國公張鹿安秉承天地之正氣,親率二十萬大軍,誓將清賊趕出北京城,收複故都,還我河山!
張鹿安命令將上述檄文抄寫數萬份,派人分別往南直隸、河南和北直隸大量的派發。
山東西部與河南大部的地方軍民,自打收到張鹿安的《援晉抗清討賊檄》後,變得群情激奮,大量的明朝遺老遺少激動不已,紛紛站出來組織百姓義勇偷襲清軍官吏和軍隊,使得魯西和豫東一帶亂成一團。
趁此機會,永曆三年十月初一
大明蓼國公張鹿安調集萊州鎮和膠州鎮兩鎮全軍,再加上自己從遼南帶迴來的一個騎兵協、兩個炮兵協、四個步兵協和四個獨立步兵營和一個獨立騎兵營,再加上由王公弼親自率領的輔兵兩萬餘人,共計人馬八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以索忠信的第十六步兵協為全軍前鋒,開始陸續渡過膠萊河,進攻被清軍占據的山東西部。
直麵明軍的壽光、昌樂和臨朐三縣百姓,自動打開了城門,放明軍進入,明軍得以幾乎兵不血刃地來到了青州城外,正在青州城內的新任清國登萊巡撫朱國柱,在明軍大兵壓境,再加上自己的二弟朱國梓的書信勸說,朱國柱得知自己的家眷都在張鹿安的控製之下後,率領城內的清軍五千綠營,擊殺了數百名滿蒙將士,穩定了青州城內的局勢後,打開青州城門,向張鹿安投降。
張鹿安對於朱國柱的“反正之舉”是大加讚賞,將朱國柱暫時聘為軍中參謀,為張鹿安出謀劃策;
而跟隨朱國柱一起反正的清將張德昌和馮大棟,原本就是已故明將虎大威的部下,如今也算是重新變迴了明軍將領。
張鹿安任命兩人為遊擊將軍,暫時各自統領兩千五百人,隨中軍一塊行動。
輕而易舉攻下重鎮青州後,明軍前鋒索忠信所部直接兵臨鄒平、淄川和博山城下,威脅到濟南府的東麵。
清國山東巡撫方大猷被嚇的是魂不附體,急忙以八百裏加急的形式,派人給北京城送去了急信,為了給自己減輕責任,他在信中把責任一股腦地推給了新任的登萊巡撫朱國柱,同時還將張鹿安派人發布的《援晉抗清討賊檄》給附加在奏折中,上交給清廷。
清廷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看了一眼《援晉抗清討賊檄》後,氣得差點直接背過氣去,狂怒之下出手將檄文和方大猷的奏折一起,全都給撕了個粉碎。
撕完了奏折,多爾袞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來得及查看方大猷的奏折,向下人問道:
“方大猷那個狗奴才到底說了什麽?”
由於方大猷上的並非秘折,早就被有司給抄寫多遍,作為多爾袞的身邊人,多爾袞下首處,正在伺候著的心腹內臣祁充格(注:烏蘇氏,隸滿洲鑲白旗)自然是心知肚明,便開口迴複道:
“迴主子爺,方大人說的是張匪率領數十萬大軍正在進攻濟南,他請求朝廷速派大軍進行增援……”
“荒謬絕倫,簡直是瘋了,明軍主力前不久不是還在遼西嗎?怎麽這會就到了登萊?
寧完我那個狗奴才是怎麽辦事的?這麽點情報都搞不清楚?
另外方大猷那個狗奴才難道沒有一絲主見嗎?他除了會請求朝廷援助之外,他還會做什麽?自從讓他擔任山東一地的主官,山東何曾消停過?”
多爾袞氣的大罵,祁充格作為多爾袞絕對的心腹幕僚,開口說道:
“主子爺,話雖如此,但是眼下還得盡快派兵增援,一旦山東不穩,運河被斷的話,我們就被動了。不過好在山西的戰事已經基本停息(注1),可以讓王爺們揮師東進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隨即按照祁充格的意見開始進行操作,自從範文程出了餿主意害死了豪格,導致代善被氣死,緊接著又有眾多的宗室成員向多爾袞逼宮,那次被動以後,多爾袞就開始疏遠了範文程,而是加倍信任自己本旗內的“好奴才”祁充格。
注1:祁充格口中的山西的戰事停息指的是順治六年十月,清將阿濟格率軍圍困山西大同城經年有餘,城內兵民死亡殆盡,薑鑲的部將楊振威趁機發動了叛亂,誅殺薑鑲的兄弟、子侄數十人,打開大同城門,放了清軍進城。
清將阿濟格痛恨大同軍民的抵抗,下令將大同城連同下屬縣的百姓,除了楊振威和他的部下的家人以外,全部屠殺殆盡,史稱“大同之屠”,並將大同城牆削低五尺。
此後數十年的時間裏,大同城的地方誌一度斷檔,從零星的有限史料中可以發現,大同城附近此後數十年都是荒涼無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