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斜了巧舌如簧的秦明一眼,揮了揮手,不耐煩地打斷道:
“行了,朕懶得聽你的廢話。”
李世民背負著雙手往前走了幾步,他望著眼前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書院,心中感慨萬千。
盡管秦明在李世民麵前並未流露出絲毫的野心,但這座書院的橫空出世,卻在李世民心中激起了一陣微妙的漣漪。
可以預見,憑借秦家書院目前所展現出的非凡潛力,未來數十年間,從這裏走出的學子們必將遍布大唐朝廷,甚至還會在各行各業中嶄露頭角。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若幹年後,秦明這位山長的一言一行,或許將比大唐皇帝更具影響力。
屆時,秦家可能會取代傳統的世家大族,成為皇家的心腹大患。
若李唐未來的繼任者心胸狹隘,且能力有限,恐難容忍秦家的存在;
又或者秦家中出現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亦有可能顛覆李氏王朝的統治。
也許秦明沒有不軌之心,但他所創立的書院,卻讓秦家在未來擁有了造反的本錢。
簡言之,這座書院對李氏一族和秦氏一族而言,皆是一個隱患。
而今,這座書院已初具規模,而李世民又正值春秋鼎盛,再活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
他可以預見,待此學府落成之際,必將為朝廷輸送源源不斷的英才俊彥,大唐也將因此迎來前所未有的盛世繁華。
因此即便李世民知曉,這位書院的存在可能會在未來威脅到李氏一族的統治,他也不願就此放棄這座書院。
因為他有足夠的信心,在有生之年拿捏住秦明。
眼下,他隻需要判斷一下,秦明是不是要學那司馬懿韜光養晦,隱忍不發,以待天時,再圖謀大業。
畢竟,李世民深信,以秦明的睿智與洞察力,不可能看不出秦家因這座書院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而可能招致曆代君王的猜忌與戒備。
念及此,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轉身,捋著短須,笑問道:
“賢侄,你興建書院,廣納學子,莫非是想成為當世‘孔聖’?”
秦明聞言,微微一愣,拱手道:
“陛下,臣昨晚已經說過了,臣當初興辦書院,隻是順勢而為。”
“如今打造這座新書院,也隻是想讓學子們有一個好一點兒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更好地將他們培養成才,以助國家繁榮昌盛。”
“至於成為‘孔聖’,臣自知才疏學淺,不敢有此奢望。”
“更何況,書院學子皆由科學院的先生和院長親自教導,臣隻是占了個山長的名頭而已。”
李世民輕輕點頭,目光依舊銳利地審視著秦明,繼續追問:
“你就從沒想過將秦家變成第二個孔府?”
秦明聞言,啞然失笑,隨即正色道:
“孔聖人之德行與學問,臣自知難以企及,更不想被俗事所累。”
“臣所做的一切,隻是遵從本心,想要為大唐的繁榮昌盛,略盡綿薄之力,而非個人或家族的私利。”
說到這裏,秦明頓了頓,繼續道:
“若我真心追逐名利,這座書院便不會以‘清北’為名,而會冠以‘秦氏’之號。”
李世民聽罷,微微頷首,目光逐漸柔和下來。
“這倒也是。”言罷,李世民眼珠一轉,快步走到秦明身前,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既然你視名利為糞土,那不如將書院改成‘貞觀書院’,如何?”
秦明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露出一絲苦笑,拱手道:
“陛下,臣雖不重名利,但書院之名早已定下,且‘清北’二字亦有其深意。”
“‘清’取自清明正直之意,‘北’則寓意學子們能夠胸懷天下,誌向高遠。若貿然更改,恐會壞了書院的風水。”
李世民聽罷,輕哼一聲,不滿道:
“你少拿風水一事搪塞朕,信不信朕現在就派人將袁天罡喊來!”
秦明見李世民作勢便要去喊人,連忙將其拉住,無奈道:
“陛下,我真是服了你了!”
李世民斜了秦明一眼,得意道:
“服了就好。”
“朕現在給你兩個選擇,要麽你把書院改個名字,要麽朕就以你這書院樓閣逾製為由,強行給你封掉,你現在選吧!”
秦明聞言,微微一愣,不滿道:
“不是,陛下,我這書院裏的所有建築,可都是按照朝廷禮製建造的,何來逾製之說?”
李世民狡黠一笑,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這書院雖按禮製建造,但朕若說它逾製,那便是逾製。”
秦明聞言,苦笑道:
“你這是不講理啊!”
李世民揚了揚下巴,淺笑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朕以前就是太講理了,如今你都敢當著朕的麵,調戲朕的寶貝閨女了。長此以往,你的尾巴還不得翹到天上去?”
“少廢話,你就說選哪條吧?”
秦明聞言,不禁啞然失笑。
“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秦明閉了閉眼,緩緩道:
“陛下,你也知道我這書院內目前有四座書院:分別是儒學院、算學院、工學院和醫學院。”
“如今,醫學院的大部分學子已經隨著孫院長他們,遷到了平康坊的仁安醫院,而醫學院也正式更名為了‘仁安醫學院’。”
“有朝一日,其餘三座學院,也有可能會搬遷出去,自立門戶。”
“陛下與其給書院換名,不如等到那時,再分別賜予它們新的名字,豈不更加妥當?”
秦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如此一來,既不會破壞現有的格局和風水,又能彰顯陛下的英明與恩澤。”
“當然,若陛下心急如焚,也可以即刻賜下牌匾,為三座學院更名。”
“無論是易名為‘貞觀儒學院’亦或是‘皇家儒學院’,皆是聖朝文治之光華,臣不僅沒有異議,反而會竭盡綿薄之力,共襄盛舉。”
李世民聞言,眸光閃爍。
[怪不得他一點也不擔心,將來皇家會對秦家有所忌憚,原來他早就有將書院拆解的想法。]
[好小子!原來在這兒等著朕呢!]
念及此,李世民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緩緩道:
“此事不急,待朕迴去後,再仔細斟酌一番。”
秦明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心想:
[總算保住了心中最後這點兒念想!]
這時,李世民已經朝著馬車走去。
“這裏也看得差不多了,咱們去河邊接老爺子他們迴府吧。”
秦明抬頭看了一眼天色,隨即抬腳跟了上去。
......
“行了,朕懶得聽你的廢話。”
李世民背負著雙手往前走了幾步,他望著眼前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書院,心中感慨萬千。
盡管秦明在李世民麵前並未流露出絲毫的野心,但這座書院的橫空出世,卻在李世民心中激起了一陣微妙的漣漪。
可以預見,憑借秦家書院目前所展現出的非凡潛力,未來數十年間,從這裏走出的學子們必將遍布大唐朝廷,甚至還會在各行各業中嶄露頭角。
正所謂“天地君親師”,若幹年後,秦明這位山長的一言一行,或許將比大唐皇帝更具影響力。
屆時,秦家可能會取代傳統的世家大族,成為皇家的心腹大患。
若李唐未來的繼任者心胸狹隘,且能力有限,恐難容忍秦家的存在;
又或者秦家中出現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亦有可能顛覆李氏王朝的統治。
也許秦明沒有不軌之心,但他所創立的書院,卻讓秦家在未來擁有了造反的本錢。
簡言之,這座書院對李氏一族和秦氏一族而言,皆是一個隱患。
而今,這座書院已初具規模,而李世民又正值春秋鼎盛,再活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
他可以預見,待此學府落成之際,必將為朝廷輸送源源不斷的英才俊彥,大唐也將因此迎來前所未有的盛世繁華。
因此即便李世民知曉,這位書院的存在可能會在未來威脅到李氏一族的統治,他也不願就此放棄這座書院。
因為他有足夠的信心,在有生之年拿捏住秦明。
眼下,他隻需要判斷一下,秦明是不是要學那司馬懿韜光養晦,隱忍不發,以待天時,再圖謀大業。
畢竟,李世民深信,以秦明的睿智與洞察力,不可能看不出秦家因這座書院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而可能招致曆代君王的猜忌與戒備。
念及此,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轉身,捋著短須,笑問道:
“賢侄,你興建書院,廣納學子,莫非是想成為當世‘孔聖’?”
秦明聞言,微微一愣,拱手道:
“陛下,臣昨晚已經說過了,臣當初興辦書院,隻是順勢而為。”
“如今打造這座新書院,也隻是想讓學子們有一個好一點兒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更好地將他們培養成才,以助國家繁榮昌盛。”
“至於成為‘孔聖’,臣自知才疏學淺,不敢有此奢望。”
“更何況,書院學子皆由科學院的先生和院長親自教導,臣隻是占了個山長的名頭而已。”
李世民輕輕點頭,目光依舊銳利地審視著秦明,繼續追問:
“你就從沒想過將秦家變成第二個孔府?”
秦明聞言,啞然失笑,隨即正色道:
“孔聖人之德行與學問,臣自知難以企及,更不想被俗事所累。”
“臣所做的一切,隻是遵從本心,想要為大唐的繁榮昌盛,略盡綿薄之力,而非個人或家族的私利。”
說到這裏,秦明頓了頓,繼續道:
“若我真心追逐名利,這座書院便不會以‘清北’為名,而會冠以‘秦氏’之號。”
李世民聽罷,微微頷首,目光逐漸柔和下來。
“這倒也是。”言罷,李世民眼珠一轉,快步走到秦明身前,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既然你視名利為糞土,那不如將書院改成‘貞觀書院’,如何?”
秦明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露出一絲苦笑,拱手道:
“陛下,臣雖不重名利,但書院之名早已定下,且‘清北’二字亦有其深意。”
“‘清’取自清明正直之意,‘北’則寓意學子們能夠胸懷天下,誌向高遠。若貿然更改,恐會壞了書院的風水。”
李世民聽罷,輕哼一聲,不滿道:
“你少拿風水一事搪塞朕,信不信朕現在就派人將袁天罡喊來!”
秦明見李世民作勢便要去喊人,連忙將其拉住,無奈道:
“陛下,我真是服了你了!”
李世民斜了秦明一眼,得意道:
“服了就好。”
“朕現在給你兩個選擇,要麽你把書院改個名字,要麽朕就以你這書院樓閣逾製為由,強行給你封掉,你現在選吧!”
秦明聞言,微微一愣,不滿道:
“不是,陛下,我這書院裏的所有建築,可都是按照朝廷禮製建造的,何來逾製之說?”
李世民狡黠一笑,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這書院雖按禮製建造,但朕若說它逾製,那便是逾製。”
秦明聞言,苦笑道:
“你這是不講理啊!”
李世民揚了揚下巴,淺笑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朕以前就是太講理了,如今你都敢當著朕的麵,調戲朕的寶貝閨女了。長此以往,你的尾巴還不得翹到天上去?”
“少廢話,你就說選哪條吧?”
秦明聞言,不禁啞然失笑。
“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秦明閉了閉眼,緩緩道:
“陛下,你也知道我這書院內目前有四座書院:分別是儒學院、算學院、工學院和醫學院。”
“如今,醫學院的大部分學子已經隨著孫院長他們,遷到了平康坊的仁安醫院,而醫學院也正式更名為了‘仁安醫學院’。”
“有朝一日,其餘三座學院,也有可能會搬遷出去,自立門戶。”
“陛下與其給書院換名,不如等到那時,再分別賜予它們新的名字,豈不更加妥當?”
秦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如此一來,既不會破壞現有的格局和風水,又能彰顯陛下的英明與恩澤。”
“當然,若陛下心急如焚,也可以即刻賜下牌匾,為三座學院更名。”
“無論是易名為‘貞觀儒學院’亦或是‘皇家儒學院’,皆是聖朝文治之光華,臣不僅沒有異議,反而會竭盡綿薄之力,共襄盛舉。”
李世民聞言,眸光閃爍。
[怪不得他一點也不擔心,將來皇家會對秦家有所忌憚,原來他早就有將書院拆解的想法。]
[好小子!原來在這兒等著朕呢!]
念及此,李世民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緩緩道:
“此事不急,待朕迴去後,再仔細斟酌一番。”
秦明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心想:
[總算保住了心中最後這點兒念想!]
這時,李世民已經朝著馬車走去。
“這裏也看得差不多了,咱們去河邊接老爺子他們迴府吧。”
秦明抬頭看了一眼天色,隨即抬腳跟了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