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十裏外的戰場上,風沙漫卷,金鐵交鳴聲、喊殺聲、哀嚎聲不絕於耳!
此時,吐穀渾的殘部,已經被外圍的吐蕃騎兵割裂開來,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包圍圈。
遠遠望去,吐穀渾的人數更多,但他們之中有許多隨行的家眷,使得吐穀渾的將士不僅要殺敵,還要時刻保護慕容皇室之人,不受到傷害。
加之,他們這些人從伏俟城突圍而出,連日長途跋涉至此,早已身心俱疲。
故而,麵對突如其來的吐蕃騎兵,他們倉促應戰,陣型散亂,節節敗退,士氣低迷。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吐穀渾將士倒在了血泊當中,同時吐蕃這邊也折損了幾百名將士。
這時,戰場上最大的包圍圈中,一名臉上沾滿鮮血的中年漢子,策馬來到人群中央的馬車旁,找到了伏允可汗。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聲音沙啞道:
“可汗,吐蕃人的攻勢兇猛,我們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
伏允可汗聞言,緩緩抬眸,隻見漫天黃沙中,吐穀渾的殘軍已被分割成數塊,四麵八方皆是吐蕃騎兵的身影。
那些身披皮甲、頭結彩線發辮的吐蕃人,如同潮水般湧來,將他的族人逼入絕境。
而原本跟隨自己突圍出城的精銳戰士,此刻也因疲憊與絕望而顯得力不從心。
最後,伏允可汗轉過頭,麵朝西方--且末城的方向。
“罷了!”
伏允可汗長歎一聲,眼中劃過一抹絕望與不甘。
“我這一生縱橫草原,所向披靡,就連當初如日中天的突厥人,都沒被我放在眼裏。”
“未曾料到今日竟會被吐蕃這群宵小,逼入深陷絕境!”
中年漢子聞言,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悲憤:
“末將護主不力,還望可汗責罰!”
“末將願領我族剩餘勇士們,拚死護送可汗殺出重圍!”
伏允可汗搖了搖頭,目光複雜地掃過戰場。
他知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能暫時突圍,也難以逃脫吐蕃人的追擊。
更何況,自己的部族已經損失慘重,若再繼續廝殺下去,恐怕連最後的血脈都會斷送在這裏。
“你去跟吐蕃人喊話。”
伏允可汗終於開口,語氣堅定而肅穆。
“隻要他們願向天神起誓,放過我族婦孺的性命,並許諾不再追殺慕容氏後人,本可汗願親自前往吐蕃軍陣中請降。”
伏允可汗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可動搖的決心。
中年漢子聞言大驚失色,急忙勸阻道:
“可汗!萬萬不可!您若落入敵手,吐穀渾將再無翻身之日!”
伏允可汗微微閉目,深吸一口氣,隨即睜開雙眼,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對方:
“如今的局勢已到生死存亡之際。若為保全一己之身而讓族人盡遭屠戮,我又有何麵目麵對先祖?”
“況且,中原有句古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去吧,按本汗說的辦。”
青年咬緊牙關,最終重重地點了點頭,轉身策馬而去。
中年漢子從腰間抽出一塊白布,策馬衝出了包圍圈,他朝吐蕃的軍陣方向揮舞了幾下白布,同時,用漢語喊道:
“吐蕃的將領聽著!”
“我們伏允可汗願意親自請降,但條件是你們必須以天神之名起誓,放過我族婦孺性命,並保證不再追殺慕容氏後人!”
“否則,今日我們就是拚著人死族滅,也要與你們同歸於盡!”
吐蕃軍陣中一片短暫的寂靜,隨後傳來一陣低沉的議論聲。
不多時,一名身披金邊黑袍、頭戴鷹翎盔的將領策馬而出。
他麵容冷峻,目光如電,腰間懸掛著一把鑲嵌寶石的長劍,顯然地位不凡。
“在下吐蕃大論--祿東讚!”
祿東讚勒住韁繩,目光如鷹隼般盯著中年漢子。他微微眯起眼睛,語氣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們伏允可汗願意投降,倒是明智之舉。不過,我吐蕃勇士從不輕易立誓,更不會違背誓言。”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我可以向天神起誓,隻要伏允可汗親自前來請降,並交出所有隨行財寶、馬匹和女人。我軍即刻停止進攻,並保證婦孺性命無憂。”
“至於慕容氏後人……”他冷笑一聲。
“若他們安分守己,不再妄圖複興吐穀渾,我也可暫且放過。”
這番話看似慷慨大度,實則暗藏殺機。
祿東讚以退為進,既穩住了吐穀渾殘部的士氣,又為自己爭取了最大的利益。
中年漢子聽罷,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該死的吐蕃人,竟是想要強取豪奪,吞並我族根基!]
中年漢子心中暗罵,麵上卻不敢表露分毫。
他深知此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稍有不慎便會落得一個亡國滅種的下場。
他深吸了一口氣,學著漢人的樣子,朝祿東讚拱了拱手,聲音沙啞道:
“本將這就去奏請我家可汗,在此之前,還請大論下令,讓吐蕃的勇士們暫止兵戈!”
祿東讚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你們隻有一炷香的時間考慮!”
他揮了揮手,正在交戰的吐蕃騎兵迅速後撤一丈,調整陣型,保持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程咬金率領的“銀甲軍”,以及蘇定方率領的“突厥騎兵”,已經悄然接近戰場。
他們利用山穀地形掩護,避開了吐蕃的斥候,此刻正埋伏在距離戰場不足五裏的土丘之上。
此刻,程咬金和蘇定方正站在土丘高處,透過手裏的千裏眼,觀察戰場上的情況。
“總管,看樣子,他們雙方是要停戰議和了。”
蘇定方放下千裏眼,神情凝重地說道:
“咱們要不要趁此機會,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
此時,吐穀渾的殘部,已經被外圍的吐蕃騎兵割裂開來,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包圍圈。
遠遠望去,吐穀渾的人數更多,但他們之中有許多隨行的家眷,使得吐穀渾的將士不僅要殺敵,還要時刻保護慕容皇室之人,不受到傷害。
加之,他們這些人從伏俟城突圍而出,連日長途跋涉至此,早已身心俱疲。
故而,麵對突如其來的吐蕃騎兵,他們倉促應戰,陣型散亂,節節敗退,士氣低迷。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吐穀渾將士倒在了血泊當中,同時吐蕃這邊也折損了幾百名將士。
這時,戰場上最大的包圍圈中,一名臉上沾滿鮮血的中年漢子,策馬來到人群中央的馬車旁,找到了伏允可汗。
他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聲音沙啞道:
“可汗,吐蕃人的攻勢兇猛,我們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
伏允可汗聞言,緩緩抬眸,隻見漫天黃沙中,吐穀渾的殘軍已被分割成數塊,四麵八方皆是吐蕃騎兵的身影。
那些身披皮甲、頭結彩線發辮的吐蕃人,如同潮水般湧來,將他的族人逼入絕境。
而原本跟隨自己突圍出城的精銳戰士,此刻也因疲憊與絕望而顯得力不從心。
最後,伏允可汗轉過頭,麵朝西方--且末城的方向。
“罷了!”
伏允可汗長歎一聲,眼中劃過一抹絕望與不甘。
“我這一生縱橫草原,所向披靡,就連當初如日中天的突厥人,都沒被我放在眼裏。”
“未曾料到今日竟會被吐蕃這群宵小,逼入深陷絕境!”
中年漢子聞言,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悲憤:
“末將護主不力,還望可汗責罰!”
“末將願領我族剩餘勇士們,拚死護送可汗殺出重圍!”
伏允可汗搖了搖頭,目光複雜地掃過戰場。
他知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能暫時突圍,也難以逃脫吐蕃人的追擊。
更何況,自己的部族已經損失慘重,若再繼續廝殺下去,恐怕連最後的血脈都會斷送在這裏。
“你去跟吐蕃人喊話。”
伏允可汗終於開口,語氣堅定而肅穆。
“隻要他們願向天神起誓,放過我族婦孺的性命,並許諾不再追殺慕容氏後人,本可汗願親自前往吐蕃軍陣中請降。”
伏允可汗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可動搖的決心。
中年漢子聞言大驚失色,急忙勸阻道:
“可汗!萬萬不可!您若落入敵手,吐穀渾將再無翻身之日!”
伏允可汗微微閉目,深吸一口氣,隨即睜開雙眼,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對方:
“如今的局勢已到生死存亡之際。若為保全一己之身而讓族人盡遭屠戮,我又有何麵目麵對先祖?”
“況且,中原有句古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去吧,按本汗說的辦。”
青年咬緊牙關,最終重重地點了點頭,轉身策馬而去。
中年漢子從腰間抽出一塊白布,策馬衝出了包圍圈,他朝吐蕃的軍陣方向揮舞了幾下白布,同時,用漢語喊道:
“吐蕃的將領聽著!”
“我們伏允可汗願意親自請降,但條件是你們必須以天神之名起誓,放過我族婦孺性命,並保證不再追殺慕容氏後人!”
“否則,今日我們就是拚著人死族滅,也要與你們同歸於盡!”
吐蕃軍陣中一片短暫的寂靜,隨後傳來一陣低沉的議論聲。
不多時,一名身披金邊黑袍、頭戴鷹翎盔的將領策馬而出。
他麵容冷峻,目光如電,腰間懸掛著一把鑲嵌寶石的長劍,顯然地位不凡。
“在下吐蕃大論--祿東讚!”
祿東讚勒住韁繩,目光如鷹隼般盯著中年漢子。他微微眯起眼睛,語氣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們伏允可汗願意投降,倒是明智之舉。不過,我吐蕃勇士從不輕易立誓,更不會違背誓言。”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我可以向天神起誓,隻要伏允可汗親自前來請降,並交出所有隨行財寶、馬匹和女人。我軍即刻停止進攻,並保證婦孺性命無憂。”
“至於慕容氏後人……”他冷笑一聲。
“若他們安分守己,不再妄圖複興吐穀渾,我也可暫且放過。”
這番話看似慷慨大度,實則暗藏殺機。
祿東讚以退為進,既穩住了吐穀渾殘部的士氣,又為自己爭取了最大的利益。
中年漢子聽罷,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該死的吐蕃人,竟是想要強取豪奪,吞並我族根基!]
中年漢子心中暗罵,麵上卻不敢表露分毫。
他深知此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稍有不慎便會落得一個亡國滅種的下場。
他深吸了一口氣,學著漢人的樣子,朝祿東讚拱了拱手,聲音沙啞道:
“本將這就去奏請我家可汗,在此之前,還請大論下令,讓吐蕃的勇士們暫止兵戈!”
祿東讚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你們隻有一炷香的時間考慮!”
他揮了揮手,正在交戰的吐蕃騎兵迅速後撤一丈,調整陣型,保持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程咬金率領的“銀甲軍”,以及蘇定方率領的“突厥騎兵”,已經悄然接近戰場。
他們利用山穀地形掩護,避開了吐蕃的斥候,此刻正埋伏在距離戰場不足五裏的土丘之上。
此刻,程咬金和蘇定方正站在土丘高處,透過手裏的千裏眼,觀察戰場上的情況。
“總管,看樣子,他們雙方是要停戰議和了。”
蘇定方放下千裏眼,神情凝重地說道:
“咱們要不要趁此機會,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