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援建(3)
穿越1937,我來討伐關東軍 作者:長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賓縣,新文機械廠,
張新文有些緊張的站在了大門口,
初春的寒氣讓他凍得直哆嗦,
他今天起得很早,
讓工人們在開工前就把工廠的車間打掃了一遍!他甚至還特意又拉了幾盞200瓦的燈泡,這樣可以讓車間顯得更加明亮一些。
因為今天是交貨的日子,
市供銷局要組織人過來驗收,
上午9點多,一輛卡車緩緩駛來,停在了工廠的門口,
卡車上,跳下了幾個穿著賓縣通用機械廠製服的工程師,他們的手中拿著各類檢測工具和驗收文件,眼神中透著專業與嚴謹。
而副駕駛位置,下來的是一位頭發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鑠的老者。
一看到張新文,他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
“小張啊,自己創業不容易啊!”
張新文急忙上前握手,
“黃主任,您親自帶隊過來,麻煩了!”
這人居然是張新文以前的領導,車間主任黃永濤,平時對張新文也是欣賞有加,即便是張新文離開了車間辭職創業,他也是十分鼓勵和支持!
六台氨分離器設備整齊地排列在車間中央,在明亮燈光的照耀下,金屬外殼閃爍著冷冽的光澤,散發著嶄新的氣息。
驗收工作開始了!
工程師們首先來到設備前,仔細地檢查設備的外觀。他們俯下身,用手輕輕觸摸設備的表麵,感受其光潔度,查看是否有劃痕、磕碰或瑕疵。
接下來,進行結構檢查。工程師們使用專業工具,對設備的各個部件進行細致的查看,檢查緊固件是否牢固,零部件是否完整無缺。有的拿著扳手,輕輕扭動螺絲,測試其緊固程度;有的則用手電筒照亮設備內部的角落,仔細查看是否有鬆動或損壞的跡象。
在整個驗收過程中,工程師們不時地相互交流討論,對設備的各項表現進行評估。對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
最後,
黃永濤代表驗收組宣布,
“初驗合格,可以出廠!”
車間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張新文激動不已,初驗合格之後,他就可以拿到50%的款子,能把銀行的貸款先給還了!
這批設備在初驗之後,將拉到賓縣通用機械廠,由機械廠打包統一發送至項目廠房進行安裝,安裝調試並正式使用一個月之後,視為終驗合格,到時候再支付45%的款子!
剩餘的5%作為質保金,一年之後再進行支付!
隻要資金持續開始迴流,張新文的工廠就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
當驗收結束之後,張新文挽留黃組長一行吃飯,卻遭到了謝絕,今天一整天,黃組長一共要跑九家工廠驗收,工作也是極其繁忙!
長春市,
東郊的一棟略顯陳舊的廠房門口,
停了十幾輛大卡車,
卡車上裝著一個個木箱子,
這可是從木蘭特區拉過來的一批新機床,
現場氣氛熱烈而緊張,兩部叉車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來迴穿梭,將卡車上的木箱子穩穩地卸下,並運往指定地點存放。
十幾個工人則在一旁忙碌不停,有的負責指揮叉車的動作,有的則小心翼翼地解開捆綁木箱的繩索,還有的相互配合著搬運沉重的機床部件。他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因為他們深知這批新機床將會給工廠帶來全新的機遇和發展前景。
隻見一個身材微微發福、麵容略顯滄桑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口扯著嗓子大聲吆喝著:“來來來,小夥子們加把勁啊,把這塊牌子給我掛上去嘍!”他一邊指揮著,一邊還不忘用手比劃著位置和高度。
而被他唿喊的那幾個年輕人,則是充滿幹勁地應和著,小心翼翼地抬起那塊巨大的牌子。他們有的負責托住底部,有的則站在梯子上準備固定螺絲。每個人都全神貫注,生怕出現一點差錯。
終於,經過一番努力,牌子成功地懸掛在了門口上方。陽光灑下來,照在牌子上,那上麵用醒目的紅色油漆書寫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長春市發動機廠”。
這幾個字仿佛閃耀著光芒,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也昭示著這家工廠的重要地位和使命。
這男子就是發動機廠廠長陳路陽,剛剛上任還沒有一個月,忙得就沒迴過一次家!
他現在的時間幾乎是按照分鍾來計算的,因為對於第一批援建項目,民用汽車配套工廠!梅市長已經下了死命令,3月底之前必須準備好廠房,4月份必須開工生產,誰掉鏈子就撤了誰的職務!
在這樣風風火火的領導下做事,誰都不敢大意,但是陳路陽覺得很開心,因為他的性格也是如此,恨不得一天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給做完!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跑了過來,匯報道,
“廠長,剛才木蘭方麵來電話,他們派來的技術工人明天就將抵達,一共17個人,咱們的宿舍還沒打掃好呢,而且有的房間還沒有床鋪,宿舍樓裏的電路老化,還需要修理!”
“小張,先把他們安置到旅館住下,設備要盡快安裝調試!”陳路陽不容置疑的吩咐道。
“好的,廠長,我立刻去安排!”
這次援建長春市打造汽車產業鏈,尹新軍的想法就是對汽車製造進行精細化分工,而第一批援建的汽車類工廠就有三家,長春市發動機廠,長春市輪胎廠,長春市底盤廠!
先把零配件的生產分工好,按照流水線模式進行快速生產!
而木蘭特區的生產精細化分工現在已經開始了,各個國營工廠都開始了大量的外包作業,將零配件細分給民營小廠去做,
當然,也有些分包的活由於技術原因還沒有人敢接,因為這些小廠現在規模小,經驗少,人員也不多,
好比最近幾次招投標中心的外包項目,有些包確實出現了流標的現象,那不要緊,國企先繼續幹著。
但是尹新軍判斷,要不了三年,一些龍頭企業就會從裏麵脫穎而出!而到了那個時候,國企和民企兩翼齊飛,就是國家的製造業開始騰飛的時候了!
張新文有些緊張的站在了大門口,
初春的寒氣讓他凍得直哆嗦,
他今天起得很早,
讓工人們在開工前就把工廠的車間打掃了一遍!他甚至還特意又拉了幾盞200瓦的燈泡,這樣可以讓車間顯得更加明亮一些。
因為今天是交貨的日子,
市供銷局要組織人過來驗收,
上午9點多,一輛卡車緩緩駛來,停在了工廠的門口,
卡車上,跳下了幾個穿著賓縣通用機械廠製服的工程師,他們的手中拿著各類檢測工具和驗收文件,眼神中透著專業與嚴謹。
而副駕駛位置,下來的是一位頭發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鑠的老者。
一看到張新文,他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
“小張啊,自己創業不容易啊!”
張新文急忙上前握手,
“黃主任,您親自帶隊過來,麻煩了!”
這人居然是張新文以前的領導,車間主任黃永濤,平時對張新文也是欣賞有加,即便是張新文離開了車間辭職創業,他也是十分鼓勵和支持!
六台氨分離器設備整齊地排列在車間中央,在明亮燈光的照耀下,金屬外殼閃爍著冷冽的光澤,散發著嶄新的氣息。
驗收工作開始了!
工程師們首先來到設備前,仔細地檢查設備的外觀。他們俯下身,用手輕輕觸摸設備的表麵,感受其光潔度,查看是否有劃痕、磕碰或瑕疵。
接下來,進行結構檢查。工程師們使用專業工具,對設備的各個部件進行細致的查看,檢查緊固件是否牢固,零部件是否完整無缺。有的拿著扳手,輕輕扭動螺絲,測試其緊固程度;有的則用手電筒照亮設備內部的角落,仔細查看是否有鬆動或損壞的跡象。
在整個驗收過程中,工程師們不時地相互交流討論,對設備的各項表現進行評估。對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
最後,
黃永濤代表驗收組宣布,
“初驗合格,可以出廠!”
車間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張新文激動不已,初驗合格之後,他就可以拿到50%的款子,能把銀行的貸款先給還了!
這批設備在初驗之後,將拉到賓縣通用機械廠,由機械廠打包統一發送至項目廠房進行安裝,安裝調試並正式使用一個月之後,視為終驗合格,到時候再支付45%的款子!
剩餘的5%作為質保金,一年之後再進行支付!
隻要資金持續開始迴流,張新文的工廠就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
當驗收結束之後,張新文挽留黃組長一行吃飯,卻遭到了謝絕,今天一整天,黃組長一共要跑九家工廠驗收,工作也是極其繁忙!
長春市,
東郊的一棟略顯陳舊的廠房門口,
停了十幾輛大卡車,
卡車上裝著一個個木箱子,
這可是從木蘭特區拉過來的一批新機床,
現場氣氛熱烈而緊張,兩部叉車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來迴穿梭,將卡車上的木箱子穩穩地卸下,並運往指定地點存放。
十幾個工人則在一旁忙碌不停,有的負責指揮叉車的動作,有的則小心翼翼地解開捆綁木箱的繩索,還有的相互配合著搬運沉重的機床部件。他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的神情,因為他們深知這批新機床將會給工廠帶來全新的機遇和發展前景。
隻見一個身材微微發福、麵容略顯滄桑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口扯著嗓子大聲吆喝著:“來來來,小夥子們加把勁啊,把這塊牌子給我掛上去嘍!”他一邊指揮著,一邊還不忘用手比劃著位置和高度。
而被他唿喊的那幾個年輕人,則是充滿幹勁地應和著,小心翼翼地抬起那塊巨大的牌子。他們有的負責托住底部,有的則站在梯子上準備固定螺絲。每個人都全神貫注,生怕出現一點差錯。
終於,經過一番努力,牌子成功地懸掛在了門口上方。陽光灑下來,照在牌子上,那上麵用醒目的紅色油漆書寫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長春市發動機廠”。
這幾個字仿佛閃耀著光芒,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也昭示著這家工廠的重要地位和使命。
這男子就是發動機廠廠長陳路陽,剛剛上任還沒有一個月,忙得就沒迴過一次家!
他現在的時間幾乎是按照分鍾來計算的,因為對於第一批援建項目,民用汽車配套工廠!梅市長已經下了死命令,3月底之前必須準備好廠房,4月份必須開工生產,誰掉鏈子就撤了誰的職務!
在這樣風風火火的領導下做事,誰都不敢大意,但是陳路陽覺得很開心,因為他的性格也是如此,恨不得一天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給做完!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跑了過來,匯報道,
“廠長,剛才木蘭方麵來電話,他們派來的技術工人明天就將抵達,一共17個人,咱們的宿舍還沒打掃好呢,而且有的房間還沒有床鋪,宿舍樓裏的電路老化,還需要修理!”
“小張,先把他們安置到旅館住下,設備要盡快安裝調試!”陳路陽不容置疑的吩咐道。
“好的,廠長,我立刻去安排!”
這次援建長春市打造汽車產業鏈,尹新軍的想法就是對汽車製造進行精細化分工,而第一批援建的汽車類工廠就有三家,長春市發動機廠,長春市輪胎廠,長春市底盤廠!
先把零配件的生產分工好,按照流水線模式進行快速生產!
而木蘭特區的生產精細化分工現在已經開始了,各個國營工廠都開始了大量的外包作業,將零配件細分給民營小廠去做,
當然,也有些分包的活由於技術原因還沒有人敢接,因為這些小廠現在規模小,經驗少,人員也不多,
好比最近幾次招投標中心的外包項目,有些包確實出現了流標的現象,那不要緊,國企先繼續幹著。
但是尹新軍判斷,要不了三年,一些龍頭企業就會從裏麵脫穎而出!而到了那個時候,國企和民企兩翼齊飛,就是國家的製造業開始騰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