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烈士陵園
穿越1937,我來討伐關東軍 作者:長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木蘭縣,寶頂子山下,
九月,細雨紛紛,
青鬆翠柏間籠罩著一層薄霧。新建的木蘭特區烈士陵園裏,一座座墓碑巍然矗立,仿佛無數不屈的身影挺立在這片土地上。
石階兩旁,白菊黃菊靜靜綻放,花瓣上沾滿了晶瑩的水珠,在朦朧的天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尹新軍率特區黨政軍各級幹部,手捧花圈,一步一步登上台階。
陵園中央的紀念碑前,已經聚集了不少前來祭奠的人。老者神情肅穆,年輕人目光堅毅,孩子們踮著腳尖,仰望著碑文上那些光輝的名字。
紀念碑上,上麵鐫刻著\"英烈永垂不朽!\"幾個大字。
雨水順著石縫流下來,在地上匯成一道道細流。尹新軍輕輕放下花圈,注視著那一個個熟悉而又遙遠的名字。
姓名:張福才,大號:腰子,木蘭縣人,
姓名:劉恩明,大號:穿山甲,木蘭縣人,
姓名:馬順,珠河縣人,
……
他們的為國犧牲都化作了新中國天空中閃耀的星辰。
幾位軍官走到紀念碑前,顫巍巍地獻上花籃。他們的眼神深邃,仿佛在與時空對話。孫偉,吳峰等人對著碑文深深鞠躬,眼中泛起淚光:\"兄弟們,安息吧。現在的日子過好了!\"
特區民政局擁軍事務處處長康懷珠默默禱告著,
“哪位英雄願意跟我迴家?看看這大好河山,看看這盛世如您所願!”
風起時,烈士陵園的五星紅旗獵獵作響,遠處的鬆濤聲像是無數英靈在低語,又像是在訴說著永恆的故事。雨絲依舊飄落,卻澆不滅人們心中的那份敬意與懷念。
獻祭花圈之後,在康懷珠的帶領下,一行人又來到了陵園旁邊的東北抗戰紀念館裏,
紀念館的大廳寬敞而靜謐,柔和的燈光灑在光潔的地麵上,映照著牆壁上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
人群有序地散開,腳步聲輕緩而又帶著一絲敬畏。人們的臉上,寫滿了莊重與肅穆,目光緊緊地鎖定在眼前的展品上,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沿著展廳的通道前行,陳列櫃裏的一件件文物靜靜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鏽跡斑斑的槍支、破舊不堪的軍裝、滿是彈孔的旗幟……每一件物品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曆史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見先輩們曾經經曆的苦難與輝煌。
臨上車時,
尹新軍囑托康懷珠,要安排人好好管理這裏,做好各種服務,同時也要做好烈士遺屬的慰問,撫恤工作!
他的腦海裏,仍舊不時迴憶著在東北抗戰時一幕幕的情景,內心感慨萬分,
尹新軍早就有修建烈士陵園的打算,原本想放在鏡泊湖根據地,但是那裏也不歸木蘭特區管轄,行事諸多不便,
直到去年,他終於決定,就在木蘭縣修一個紀念館和陵園,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完工,同時也教育廣大百姓和年輕人,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安逸生活來之不易!
木蘭新城的麵積這兩年一直在擴建,幾乎又大了一倍,
新城的汽車銷售店裏,
今天,人潮湧動,
通河縣路路通汽車廠推出的兩款民用車型,一上市就遭遇到了瘋搶,一款是由吉普車改裝的越野車,一款是皮卡車!
但是畢竟產能有限,每周隻能上市一批,大約100輛,每種車型各占一半,
越野車定價元,皮卡車定價元!
這個價格說高也並不高,因為木蘭特區就業居民的平均月工資收入都已經達到了1200元!也就是兩年的收入,可以買一輛車,
更別提那些已經發了財的小老板,個體戶們!而木蘭特區由於私家工廠,企業達到了3000多家,而且各類商品供不應求,這些小老板的年收入都不低於10萬元,
所以市供銷局采用的是限購搖號的模式,就是本地且每人最多隻能購買一輛,而且采用報名搖號的模式!
銷售額大廳的桌子上,擺著一個木箱子,每個過來的顧客可以登記領一個號,這些號碼就放在了箱子裏,今天一共來了550多人!
但是銷售店隻有40部車子,中獎率連10%都沒有!
張新文的內心有些忐忑,他一直都想要一部皮卡車,這玩意真實用,不但可以拉人,還能運送物資!
為此,他還去特區駕培中心專門跑去培訓了一個月,拿到了車輛駕駛證!
當銷售顧問小姐展開紙條,並清晰地念出上麵的號碼時——“73 號!”張新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喜悅瞬間湧上心頭,讓他情不自禁地歡唿雀躍起來。隻見他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得一蹦三尺高,臉上綻放著燦爛無比的笑容。
要知道,這已經是他第六次參與搖號了啊!之前的五次,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來,但最終卻隻能帶著失望而歸。然而,堅持不懈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今天,幸運女神終於眷顧了他。
張新文滿心歡喜地快步走向前台,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包,爽快地付完了款項。隨後,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他順利地拿到了那輛令他心心念念已久的皮卡車鑰匙。
撫摸著手中嶄新的車鑰匙,感受著它沉甸甸的分量,張新文的心情激動萬分。在銷售員帶領下,他迫不及待地來到停車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輛皮卡。打開車門,坐進駕駛座,熟悉的皮革味道撲鼻而來,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那麽令人陶醉。
張新文的工廠已經擴大到了三個車間,工人達到了800餘人,其中有一個車間他做的是從招標中心中標的外包項目,
剩下的兩個,他開始專門做工程施工機械,這是目前需求量很大的設備,他現在專門做挖掘機,就這一個品種,張新文深知,貪多嚼不爛,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主業,要有拳頭產品,他已經對市麵上的挖掘機進行了改良,並且推出了多種新款!其中一款采用的是履帶底盤,皮實耐用,成為了市場的爆品!
張新文的財富也開始慢慢膨脹了起來,如果允許的話,他今天甚至打算采購10台汽車!
啟動引擎,聽著發動機傳來低沉有力的轟鳴聲,張新文輕輕踩下油門,車子平穩地駛出了停車位。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是踏上了一段全新的旅程,未來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期待……
九月,細雨紛紛,
青鬆翠柏間籠罩著一層薄霧。新建的木蘭特區烈士陵園裏,一座座墓碑巍然矗立,仿佛無數不屈的身影挺立在這片土地上。
石階兩旁,白菊黃菊靜靜綻放,花瓣上沾滿了晶瑩的水珠,在朦朧的天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尹新軍率特區黨政軍各級幹部,手捧花圈,一步一步登上台階。
陵園中央的紀念碑前,已經聚集了不少前來祭奠的人。老者神情肅穆,年輕人目光堅毅,孩子們踮著腳尖,仰望著碑文上那些光輝的名字。
紀念碑上,上麵鐫刻著\"英烈永垂不朽!\"幾個大字。
雨水順著石縫流下來,在地上匯成一道道細流。尹新軍輕輕放下花圈,注視著那一個個熟悉而又遙遠的名字。
姓名:張福才,大號:腰子,木蘭縣人,
姓名:劉恩明,大號:穿山甲,木蘭縣人,
姓名:馬順,珠河縣人,
……
他們的為國犧牲都化作了新中國天空中閃耀的星辰。
幾位軍官走到紀念碑前,顫巍巍地獻上花籃。他們的眼神深邃,仿佛在與時空對話。孫偉,吳峰等人對著碑文深深鞠躬,眼中泛起淚光:\"兄弟們,安息吧。現在的日子過好了!\"
特區民政局擁軍事務處處長康懷珠默默禱告著,
“哪位英雄願意跟我迴家?看看這大好河山,看看這盛世如您所願!”
風起時,烈士陵園的五星紅旗獵獵作響,遠處的鬆濤聲像是無數英靈在低語,又像是在訴說著永恆的故事。雨絲依舊飄落,卻澆不滅人們心中的那份敬意與懷念。
獻祭花圈之後,在康懷珠的帶領下,一行人又來到了陵園旁邊的東北抗戰紀念館裏,
紀念館的大廳寬敞而靜謐,柔和的燈光灑在光潔的地麵上,映照著牆壁上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
人群有序地散開,腳步聲輕緩而又帶著一絲敬畏。人們的臉上,寫滿了莊重與肅穆,目光緊緊地鎖定在眼前的展品上,仿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沿著展廳的通道前行,陳列櫃裏的一件件文物靜靜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鏽跡斑斑的槍支、破舊不堪的軍裝、滿是彈孔的旗幟……每一件物品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曆史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見先輩們曾經經曆的苦難與輝煌。
臨上車時,
尹新軍囑托康懷珠,要安排人好好管理這裏,做好各種服務,同時也要做好烈士遺屬的慰問,撫恤工作!
他的腦海裏,仍舊不時迴憶著在東北抗戰時一幕幕的情景,內心感慨萬分,
尹新軍早就有修建烈士陵園的打算,原本想放在鏡泊湖根據地,但是那裏也不歸木蘭特區管轄,行事諸多不便,
直到去年,他終於決定,就在木蘭縣修一個紀念館和陵園,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完工,同時也教育廣大百姓和年輕人,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安逸生活來之不易!
木蘭新城的麵積這兩年一直在擴建,幾乎又大了一倍,
新城的汽車銷售店裏,
今天,人潮湧動,
通河縣路路通汽車廠推出的兩款民用車型,一上市就遭遇到了瘋搶,一款是由吉普車改裝的越野車,一款是皮卡車!
但是畢竟產能有限,每周隻能上市一批,大約100輛,每種車型各占一半,
越野車定價元,皮卡車定價元!
這個價格說高也並不高,因為木蘭特區就業居民的平均月工資收入都已經達到了1200元!也就是兩年的收入,可以買一輛車,
更別提那些已經發了財的小老板,個體戶們!而木蘭特區由於私家工廠,企業達到了3000多家,而且各類商品供不應求,這些小老板的年收入都不低於10萬元,
所以市供銷局采用的是限購搖號的模式,就是本地且每人最多隻能購買一輛,而且采用報名搖號的模式!
銷售額大廳的桌子上,擺著一個木箱子,每個過來的顧客可以登記領一個號,這些號碼就放在了箱子裏,今天一共來了550多人!
但是銷售店隻有40部車子,中獎率連10%都沒有!
張新文的內心有些忐忑,他一直都想要一部皮卡車,這玩意真實用,不但可以拉人,還能運送物資!
為此,他還去特區駕培中心專門跑去培訓了一個月,拿到了車輛駕駛證!
當銷售顧問小姐展開紙條,並清晰地念出上麵的號碼時——“73 號!”張新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喜悅瞬間湧上心頭,讓他情不自禁地歡唿雀躍起來。隻見他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得一蹦三尺高,臉上綻放著燦爛無比的笑容。
要知道,這已經是他第六次參與搖號了啊!之前的五次,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來,但最終卻隻能帶著失望而歸。然而,堅持不懈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今天,幸運女神終於眷顧了他。
張新文滿心歡喜地快步走向前台,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包,爽快地付完了款項。隨後,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他順利地拿到了那輛令他心心念念已久的皮卡車鑰匙。
撫摸著手中嶄新的車鑰匙,感受著它沉甸甸的分量,張新文的心情激動萬分。在銷售員帶領下,他迫不及待地來到停車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輛皮卡。打開車門,坐進駕駛座,熟悉的皮革味道撲鼻而來,一切都是那麽美好、那麽令人陶醉。
張新文的工廠已經擴大到了三個車間,工人達到了800餘人,其中有一個車間他做的是從招標中心中標的外包項目,
剩下的兩個,他開始專門做工程施工機械,這是目前需求量很大的設備,他現在專門做挖掘機,就這一個品種,張新文深知,貪多嚼不爛,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主業,要有拳頭產品,他已經對市麵上的挖掘機進行了改良,並且推出了多種新款!其中一款采用的是履帶底盤,皮實耐用,成為了市場的爆品!
張新文的財富也開始慢慢膨脹了起來,如果允許的話,他今天甚至打算采購10台汽車!
啟動引擎,聽著發動機傳來低沉有力的轟鳴聲,張新文輕輕踩下油門,車子平穩地駛出了停車位。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是踏上了一段全新的旅程,未來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