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大彪一聲大喊,救了竹青,仇一虎被誌遠打昏,滾入草叢。
王大彪說:“鬼子三十多人,正向黑鬆林包抄過來。”
顯然,仇一虎身後跟著黑衣人(忍者),黑衣人後麵跟著日本兵,這顯然是一個早就設計好的陰謀,目的就是引猴子他們現身,然後圍而殲之。
誌遠說:“猴子哥,我們現在還不能和鬼子正麵作戰,還是撤吧。”
猴子抓抓手背:“也好,黑鬆林西邊是高粱地,往那邊撤。誌遠,仇一虎這支短槍,你拿著,前麵開路。”
張忠說:“把仇一虎——”他把手掌在脖子上一抹,意思是殺了仇一虎。然而,再看大墓邊的草叢,哪裏還有仇一虎的影子?
原來這家夥從昏迷中醒來,不聲不響溜掉了。
猴子說:“不管他了,讓他多活幾天。走吧。”
這時,鬼子已進入黑鬆林,也不知道是發現有人,還是為了壯膽,“啪啪啪”亂放槍。
一行五人,誌遠開路,猴子押後,向鬆林外跑去,隻要進入高粱地,鬼子就失去了目標。那樣不僅自己安全了,還可以伺機殺敵。
利用樹木,墳包,灌木作掩護,誌遠很快就出了黑鬆林進入高粱地,再一看,大吃一驚,猴子和竹青不見了。
以猴子的身手,鬼子不會輕易能抓住他的。難道是竹青出了問題,猴子在照顧她?
誌遠說:“先等會,實在不行,我們再迴去找。”
那麽,猴子和竹青去了哪兒了呢?
原來,猴子斷後,正向黑鬆林外麵撤去,突然竹青摔倒了。竹青是女孩,又不會武功,黑鬆林地勢高窪不平,加上沒膝深的荒草,摔一跤很正常。
猴子跑過去,想扶起竹青。卻發現竹青掉進一個土坑裏,手拉住邊上的灌木枝條,卻爬不上來。
竹青有些艱難地說:“猴子哥,幫幫我。”
猴子說:“別慌,我拉你上來。”
猴子說罷,拉住竹青的手,正要得力,卻發現腳下的泥土突然鬆動,還沒反應過來,腳下突然落空,兩人一起向下落去。
在下落的過程中,猴子本來在上麵,但不知道下麵是什麽情況,害怕傷了竹青,一用真力,便把竹青翻到上麵。
下落隻是一瞬間的事,猴子剛落地,便感到竹青重重地砸到自己身上。
所幸猴子有武功在身,雖然被砸的很重,但並未受傷。
隻聽竹青“啊”的一聲尖叫,周圍便一點聲音也沒有了。而且說不上這坑有多深,向上看,坑口一點光亮也照不進來。周圍漆黑一片。
猴子說:“竹青妹妹,你受傷沒有?”
竹青嚇得渾身打顫:“沒……沒有。”
猴子說:“那你坐起來,讓我起來。”
竹青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正壓在猴子哥的身上。不覺心裏“蹦蹦”亂跳,臉上“唿唿出火”,氣也喘得粗了。連忙滑下猴子身體。
但那土坑很狹窄,隻有一個人身體的寬度,竹青隻好順著身體向一頭移動,這樣猴子才坐起來。
猴子伸手摸去,正好摸到竹青的頭,便輕輕拍拍:“妹妹,別怕。有我呢。”
竹青顫抖著說:“猴子哥,這是哪裏啊?”
猴子說:“我也不知道。讓我來摸摸看。”
猴子伸手一摸,是一麵泥牆,第二麵也是泥牆,再一摸,還是泥牆。再摸第四麵,卻是空的。
竹青說:“我們現在怎麽辦?”
猴子說:“這麵好像有通道,我們先弄清情況再說。來,把你的手給我。”
兩人的手在黑暗中摸索好久,才抓到一起。猴子抓著竹青的手,慢慢向前移步。
竹青因為害怕,身子緊緊貼在猴子身上。向前摸索一陣,忽然感到前麵空曠起來,似乎進入了一個大廳。
再走幾步,摸到一張石頭桌子,桌子上又摸到一個燭台樣的東西,再向上一摸,果然上麵插著一支蠟燭樣的東西。
猴子說:“妹妹,帶火媒子沒有?”
原來,凡行走江湖的人,身上必不可少的要帶幾樣東西,刀子,繩子和火媒子。
所謂火媒子,是做冥幣燒的火紙卷成長條,點燃之後再吹滅,插到竹筒裏,如果鬆緊度正好,可以很長時間不滅。用時拔出,一吹便是明火,可以點火做飯,也可以照明。
猴子他們本不是江湖客,不需要這些東西。但竹青是細心人。身上往往會準備這些,以備不時之需。
這天,竹青身上恰恰帶著火媒子。“有,有火媒子。”
猴子心裏喜道:“快吹著了。”他不敢伸手去接,生怕摸到不該摸到地方。
竹青掏出火媒子,拔出來,輕輕吹兩口氣,等那火媒子火旺了。猛地一吹,火媒子燃燒起來,發出暗淡的光。
一看,果然燭台上插一根蠟燭。猴子接過火媒子,在燭芯上一點,竟然點著了。
周圍一下子明亮起來。
這才看清這是一個青磚壘成的大廳,大廳正中間放著一口棺材,棺上有罩,罩上有銘巾,上書:明戚家軍偏將羅先之柩。
原來是抗倭英雄啊!
猴子帶竹青在棺頭深深一拜,口稱:“方廟方誌侯和竹青妹妹無意中來此,打擾先輩安寢了。”
拜畢,端著蠟燭四處觀看,隻見有一處磚牆上似乎有字,仔細辨認,隻見上麵刻著“抗倭者進。”
猴子在字上一按,隻聽咯吱咯吱一陣響動,磚牆自動退去,麵前出現一個小房間,裏麵有一張小石桌。
石桌上有一個方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本薄薄的線裝書,封麵上寫著:續紀效新書。
打開一看,竟是一本兵書,上麵寫著領兵打仗,擺兵布陣的方法。猴子粗略一看,隻見書中除了用兵攻略,還記載著戚家軍如何擺下鴛鴦陣,三才陣,痛擊倭寇的事跡。
猴子說:“這是戚家軍打倭寇的書,我們打鬼子正好用得上。”連忙揣進懷裏。
石桌上還有一個長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柄帶鞘短劍,劍柄上鐫刻“吳鉤”二字。拿劍在手,便感到沉沉的重量。
拔劍一看,不見通常兵器的寒光,而是劍體通黑。猴子用劍在頭發上一試,便割下一撮毛發。再把毛發放在劍刃上,輕輕吹一口氣,那毛發便紛紛斷落。
猴子不禁讚歎:“真是神兵啊。”
王大彪說:“鬼子三十多人,正向黑鬆林包抄過來。”
顯然,仇一虎身後跟著黑衣人(忍者),黑衣人後麵跟著日本兵,這顯然是一個早就設計好的陰謀,目的就是引猴子他們現身,然後圍而殲之。
誌遠說:“猴子哥,我們現在還不能和鬼子正麵作戰,還是撤吧。”
猴子抓抓手背:“也好,黑鬆林西邊是高粱地,往那邊撤。誌遠,仇一虎這支短槍,你拿著,前麵開路。”
張忠說:“把仇一虎——”他把手掌在脖子上一抹,意思是殺了仇一虎。然而,再看大墓邊的草叢,哪裏還有仇一虎的影子?
原來這家夥從昏迷中醒來,不聲不響溜掉了。
猴子說:“不管他了,讓他多活幾天。走吧。”
這時,鬼子已進入黑鬆林,也不知道是發現有人,還是為了壯膽,“啪啪啪”亂放槍。
一行五人,誌遠開路,猴子押後,向鬆林外跑去,隻要進入高粱地,鬼子就失去了目標。那樣不僅自己安全了,還可以伺機殺敵。
利用樹木,墳包,灌木作掩護,誌遠很快就出了黑鬆林進入高粱地,再一看,大吃一驚,猴子和竹青不見了。
以猴子的身手,鬼子不會輕易能抓住他的。難道是竹青出了問題,猴子在照顧她?
誌遠說:“先等會,實在不行,我們再迴去找。”
那麽,猴子和竹青去了哪兒了呢?
原來,猴子斷後,正向黑鬆林外麵撤去,突然竹青摔倒了。竹青是女孩,又不會武功,黑鬆林地勢高窪不平,加上沒膝深的荒草,摔一跤很正常。
猴子跑過去,想扶起竹青。卻發現竹青掉進一個土坑裏,手拉住邊上的灌木枝條,卻爬不上來。
竹青有些艱難地說:“猴子哥,幫幫我。”
猴子說:“別慌,我拉你上來。”
猴子說罷,拉住竹青的手,正要得力,卻發現腳下的泥土突然鬆動,還沒反應過來,腳下突然落空,兩人一起向下落去。
在下落的過程中,猴子本來在上麵,但不知道下麵是什麽情況,害怕傷了竹青,一用真力,便把竹青翻到上麵。
下落隻是一瞬間的事,猴子剛落地,便感到竹青重重地砸到自己身上。
所幸猴子有武功在身,雖然被砸的很重,但並未受傷。
隻聽竹青“啊”的一聲尖叫,周圍便一點聲音也沒有了。而且說不上這坑有多深,向上看,坑口一點光亮也照不進來。周圍漆黑一片。
猴子說:“竹青妹妹,你受傷沒有?”
竹青嚇得渾身打顫:“沒……沒有。”
猴子說:“那你坐起來,讓我起來。”
竹青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正壓在猴子哥的身上。不覺心裏“蹦蹦”亂跳,臉上“唿唿出火”,氣也喘得粗了。連忙滑下猴子身體。
但那土坑很狹窄,隻有一個人身體的寬度,竹青隻好順著身體向一頭移動,這樣猴子才坐起來。
猴子伸手摸去,正好摸到竹青的頭,便輕輕拍拍:“妹妹,別怕。有我呢。”
竹青顫抖著說:“猴子哥,這是哪裏啊?”
猴子說:“我也不知道。讓我來摸摸看。”
猴子伸手一摸,是一麵泥牆,第二麵也是泥牆,再一摸,還是泥牆。再摸第四麵,卻是空的。
竹青說:“我們現在怎麽辦?”
猴子說:“這麵好像有通道,我們先弄清情況再說。來,把你的手給我。”
兩人的手在黑暗中摸索好久,才抓到一起。猴子抓著竹青的手,慢慢向前移步。
竹青因為害怕,身子緊緊貼在猴子身上。向前摸索一陣,忽然感到前麵空曠起來,似乎進入了一個大廳。
再走幾步,摸到一張石頭桌子,桌子上又摸到一個燭台樣的東西,再向上一摸,果然上麵插著一支蠟燭樣的東西。
猴子說:“妹妹,帶火媒子沒有?”
原來,凡行走江湖的人,身上必不可少的要帶幾樣東西,刀子,繩子和火媒子。
所謂火媒子,是做冥幣燒的火紙卷成長條,點燃之後再吹滅,插到竹筒裏,如果鬆緊度正好,可以很長時間不滅。用時拔出,一吹便是明火,可以點火做飯,也可以照明。
猴子他們本不是江湖客,不需要這些東西。但竹青是細心人。身上往往會準備這些,以備不時之需。
這天,竹青身上恰恰帶著火媒子。“有,有火媒子。”
猴子心裏喜道:“快吹著了。”他不敢伸手去接,生怕摸到不該摸到地方。
竹青掏出火媒子,拔出來,輕輕吹兩口氣,等那火媒子火旺了。猛地一吹,火媒子燃燒起來,發出暗淡的光。
一看,果然燭台上插一根蠟燭。猴子接過火媒子,在燭芯上一點,竟然點著了。
周圍一下子明亮起來。
這才看清這是一個青磚壘成的大廳,大廳正中間放著一口棺材,棺上有罩,罩上有銘巾,上書:明戚家軍偏將羅先之柩。
原來是抗倭英雄啊!
猴子帶竹青在棺頭深深一拜,口稱:“方廟方誌侯和竹青妹妹無意中來此,打擾先輩安寢了。”
拜畢,端著蠟燭四處觀看,隻見有一處磚牆上似乎有字,仔細辨認,隻見上麵刻著“抗倭者進。”
猴子在字上一按,隻聽咯吱咯吱一陣響動,磚牆自動退去,麵前出現一個小房間,裏麵有一張小石桌。
石桌上有一個方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本薄薄的線裝書,封麵上寫著:續紀效新書。
打開一看,竟是一本兵書,上麵寫著領兵打仗,擺兵布陣的方法。猴子粗略一看,隻見書中除了用兵攻略,還記載著戚家軍如何擺下鴛鴦陣,三才陣,痛擊倭寇的事跡。
猴子說:“這是戚家軍打倭寇的書,我們打鬼子正好用得上。”連忙揣進懷裏。
石桌上還有一個長形木匣,打開一看,裏麵是一柄帶鞘短劍,劍柄上鐫刻“吳鉤”二字。拿劍在手,便感到沉沉的重量。
拔劍一看,不見通常兵器的寒光,而是劍體通黑。猴子用劍在頭發上一試,便割下一撮毛發。再把毛發放在劍刃上,輕輕吹一口氣,那毛發便紛紛斷落。
猴子不禁讚歎:“真是神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