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的人選,呂布心中已經有數,華雄、武安國現階段忙於修建城牆脫不開身,趙雲、張遼、張郃、高順四人有兵要訓無法抽出身,思來想去目前最佳人選隻剩張燕、郝義二人。
利用十多天的時間,黑山民眾安頓的事情逐漸進入尾聲,剩下的隻是收尾工作,張燕原身為他們的首領,這件事情交給他去做自然是再好不過,換作他人多少有些生分。
黑山一戰,呂布對郝義的武藝算是知根知底,雖不及二流武將,但在三流武將中也可名列前茅,固是此次商隊領頭不二人選。
擬定好商隊製度後,臧旻先行告退,賈詡和其關係要好,將之送出府外,而後去處理自己的事務,田豐見二人離去並未久待,急著去處理剩下未處理完的事情,府內此時隻剩下呂布和臧洪,繼續談論商隊以及並州發展事宜。
人員選定後,接下來就是選擇行進的路線,並州當前尚未統一,還有雲中、定襄、五原、雁門、朔方五郡還未收複,若商隊局限於太原、上郡、西河、上黨四郡,規模狹小對商隊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上黨郡之前時常接受黑山軍戰火的洗禮,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南方又有白波軍虎視眈眈,雖說兩方沒有互打出手,卻不得不提防對方。
上黨郡從商隊路線圖中劃掉,僅靠剩下的三郡經濟拉動商隊,各方麵來看會有一定困難,必須收複並州其餘五郡,才有可能發展商隊,已帶動並州經濟。
五郡之事,呂布本想用強硬的手段直接攻打下來,自己入主並州也有一段時間,起初發展不容樂觀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腳,隨著攻下上郡和西河,上黨張楊臣服後,實力一步一步壯大,到最後前往冀州收降黑山軍,達到空前盛大的地步。
即便出兵奪下並州剩餘五郡,相比之前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猶如捏死一隻螞蟻般。
臧洪的意見與呂布相左,他不支持出兵,呂布實力壯大這一點不容置疑,可晉陽城現在方方麵麵都需要耗錢,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出征費用,糧食方麵也比較棘手,黑山民眾和軍隊都要吃飯,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用來打仗,所以臧洪才極力推崇屯田製,不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以後會成為一處致命要害。
袁紹先前就有糧食方麵的煩惱,苦於無糧才在謀士逢紀的建議下,謀取冀州執掌州事,呂布現在同樣陷入和袁紹之前一樣的苦惱,不過卻沒有那麽苦,黑山掠奪的大量糧食都被帶迴並州,加上原本囤積的糧食,完全夠黑山民眾和軍隊吃喝拉撒,若是突然出兵的話,恐怕就要另說。
屯田的範圍早已規劃好,目前還處於開墾階段,不能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想要完全依靠屯田來解決糧食方麵的問題,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放棄出兵,不意味著就無法奪取剩下五郡,呂布強大的勢力,正是另外一個突破口,那五郡太守皆為羸弱之輩,隻要略施小計,便能不費一分一毫收複。
臧洪讓呂布以刺史名義,親手寫五份通告,大致內容如下:如今我的實力漸大,我又是並州刺史,你們本為並州的一份子,理當盡快融入這個大家庭當中,我不想用武力強行收複你們,現打算組建一支商隊,進行各郡之間的貿易,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希望你們可以積極配合,若是不從,武力不非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手段。
按照呂布的要求,信使將五份通告分別送達雲中、定襄、雁門、五原、朔方五郡。
五日後,各郡太守均迴複呂布,表示願臣服於呂布,說他們本就屬於並州,隻是突然換了刺史,沒來得及迴歸,更無獨立之想,現刺史大人有成立商隊之想法,應當大力支持,以盡微薄之力。
看到五位太守的迴複後,呂布心情愉悅,那五郡太守也不是傻子,先有上郡和西河兩郡的前車之鑒,後來因為冀州黑山軍一事,無暇顧及他們,才避免遭受波及,後有上黨郡張楊臣服,一個個例子擺在他們麵前,從冀州迴來後,呂布的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兵力更是擴張到十數萬誇張的地步,真若動武不出數日,即可收複並州餘郡,到時候恐怕連太守的位置都難保住。
身為一郡太守,想的事情自然比別人多,百姓都是無辜的,無意義的戰爭是越少越好,而且戰爭又勞民傷財,不能為了一時的貪欲,進而搭上整個郡,臣服或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呂布提出的商隊,他們看了通告也略知一二,知道刺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並州以後的發展,各郡貿易可以有效的帶動經濟,完全是有利無害,又有什麽理由拒絕。
五郡太守都沒有異議,商隊的實施可謂是一帆風順,並州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統一,郝義期間被叫來討論過關於商隊的事情,畢竟以後他要充當領頭的角色,肯定要和他事先溝通好。
因為是第一次組建商隊,各方麵還不太成熟,呂布決定第一支隊伍,盡量不能搞太大規模,否則不容易掌控,萬一成了脫韁的野馬可就糟了。
第一支商隊終定人數為三百,其中有一百人的護衛隊,五十人為官商名額,剩下一百五十人為似商名額,先前坑了晉陽士族一把,這一次正好可以讓他們謀點利益,分出一百個名額給了晉陽各大士族,最後五十個名額,留給那些真正的商人。
人數方麵確定好後,就是路線的問題,第一站呂布決定是離太原較近,同是張遼故鄉的雁門郡,商隊完全成型之前,先要讓郝義去適應,路途不能過遠,雁門正好是不二之選,等這次成功後,會相繼開辟出第二條、第三條路線,到時候郝義就要全權掌控商隊這一塊。
整個流程熟悉完,郝義迴去後,第一件事便是挑選出一百人的護衛隊,對於訓練方麵他不是很精通,還特意請求高順幫忙訓練一番,可以盡快投入到商隊行程中。
利用十多天的時間,黑山民眾安頓的事情逐漸進入尾聲,剩下的隻是收尾工作,張燕原身為他們的首領,這件事情交給他去做自然是再好不過,換作他人多少有些生分。
黑山一戰,呂布對郝義的武藝算是知根知底,雖不及二流武將,但在三流武將中也可名列前茅,固是此次商隊領頭不二人選。
擬定好商隊製度後,臧旻先行告退,賈詡和其關係要好,將之送出府外,而後去處理自己的事務,田豐見二人離去並未久待,急著去處理剩下未處理完的事情,府內此時隻剩下呂布和臧洪,繼續談論商隊以及並州發展事宜。
人員選定後,接下來就是選擇行進的路線,並州當前尚未統一,還有雲中、定襄、五原、雁門、朔方五郡還未收複,若商隊局限於太原、上郡、西河、上黨四郡,規模狹小對商隊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上黨郡之前時常接受黑山軍戰火的洗禮,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南方又有白波軍虎視眈眈,雖說兩方沒有互打出手,卻不得不提防對方。
上黨郡從商隊路線圖中劃掉,僅靠剩下的三郡經濟拉動商隊,各方麵來看會有一定困難,必須收複並州其餘五郡,才有可能發展商隊,已帶動並州經濟。
五郡之事,呂布本想用強硬的手段直接攻打下來,自己入主並州也有一段時間,起初發展不容樂觀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腳,隨著攻下上郡和西河,上黨張楊臣服後,實力一步一步壯大,到最後前往冀州收降黑山軍,達到空前盛大的地步。
即便出兵奪下並州剩餘五郡,相比之前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猶如捏死一隻螞蟻般。
臧洪的意見與呂布相左,他不支持出兵,呂布實力壯大這一點不容置疑,可晉陽城現在方方麵麵都需要耗錢,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出征費用,糧食方麵也比較棘手,黑山民眾和軍隊都要吃飯,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用來打仗,所以臧洪才極力推崇屯田製,不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以後會成為一處致命要害。
袁紹先前就有糧食方麵的煩惱,苦於無糧才在謀士逢紀的建議下,謀取冀州執掌州事,呂布現在同樣陷入和袁紹之前一樣的苦惱,不過卻沒有那麽苦,黑山掠奪的大量糧食都被帶迴並州,加上原本囤積的糧食,完全夠黑山民眾和軍隊吃喝拉撒,若是突然出兵的話,恐怕就要另說。
屯田的範圍早已規劃好,目前還處於開墾階段,不能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想要完全依靠屯田來解決糧食方麵的問題,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放棄出兵,不意味著就無法奪取剩下五郡,呂布強大的勢力,正是另外一個突破口,那五郡太守皆為羸弱之輩,隻要略施小計,便能不費一分一毫收複。
臧洪讓呂布以刺史名義,親手寫五份通告,大致內容如下:如今我的實力漸大,我又是並州刺史,你們本為並州的一份子,理當盡快融入這個大家庭當中,我不想用武力強行收複你們,現打算組建一支商隊,進行各郡之間的貿易,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希望你們可以積極配合,若是不從,武力不非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手段。
按照呂布的要求,信使將五份通告分別送達雲中、定襄、雁門、五原、朔方五郡。
五日後,各郡太守均迴複呂布,表示願臣服於呂布,說他們本就屬於並州,隻是突然換了刺史,沒來得及迴歸,更無獨立之想,現刺史大人有成立商隊之想法,應當大力支持,以盡微薄之力。
看到五位太守的迴複後,呂布心情愉悅,那五郡太守也不是傻子,先有上郡和西河兩郡的前車之鑒,後來因為冀州黑山軍一事,無暇顧及他們,才避免遭受波及,後有上黨郡張楊臣服,一個個例子擺在他們麵前,從冀州迴來後,呂布的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兵力更是擴張到十數萬誇張的地步,真若動武不出數日,即可收複並州餘郡,到時候恐怕連太守的位置都難保住。
身為一郡太守,想的事情自然比別人多,百姓都是無辜的,無意義的戰爭是越少越好,而且戰爭又勞民傷財,不能為了一時的貪欲,進而搭上整個郡,臣服或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出路。
呂布提出的商隊,他們看了通告也略知一二,知道刺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並州以後的發展,各郡貿易可以有效的帶動經濟,完全是有利無害,又有什麽理由拒絕。
五郡太守都沒有異議,商隊的實施可謂是一帆風順,並州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統一,郝義期間被叫來討論過關於商隊的事情,畢竟以後他要充當領頭的角色,肯定要和他事先溝通好。
因為是第一次組建商隊,各方麵還不太成熟,呂布決定第一支隊伍,盡量不能搞太大規模,否則不容易掌控,萬一成了脫韁的野馬可就糟了。
第一支商隊終定人數為三百,其中有一百人的護衛隊,五十人為官商名額,剩下一百五十人為似商名額,先前坑了晉陽士族一把,這一次正好可以讓他們謀點利益,分出一百個名額給了晉陽各大士族,最後五十個名額,留給那些真正的商人。
人數方麵確定好後,就是路線的問題,第一站呂布決定是離太原較近,同是張遼故鄉的雁門郡,商隊完全成型之前,先要讓郝義去適應,路途不能過遠,雁門正好是不二之選,等這次成功後,會相繼開辟出第二條、第三條路線,到時候郝義就要全權掌控商隊這一塊。
整個流程熟悉完,郝義迴去後,第一件事便是挑選出一百人的護衛隊,對於訓練方麵他不是很精通,還特意請求高順幫忙訓練一番,可以盡快投入到商隊行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