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野戰對我們極為不利,還是撤軍吧!”沮授上前誠懇說道。
袁紹軍的步兵和公孫瓚的騎兵打起來,立分高下,騎兵強大的衝擊力,應付起來並不簡單,縱觀整個曆史騎兵都是噩夢般的存在,解決的辦法也是寥寥無幾,除非有專門對方騎兵的重裝步兵,或許還有一戰之力。
可沮授知道己軍多是皮甲和少許鐵甲,完全沒有抑製騎兵的兵種,一旦開戰後果不堪設想,騎兵一旦形成力量,其威力勢不可擋,若是沒有阻攔物,幾乎可以肆無忌憚任意衝撞,所到之處必將血流成河。
先前磐河一帶,成功阻攔公孫瓚的白馬從義,主要依靠的是磐河地形,才取得階段性勝利,依靠橋的狹窄,全部壓製騎兵威力,使其不能進行衝鋒,即使有力也無處可使,加上鞠義的先登營守住橋麵,弓弩手憑借地勢,全方位製止騎兵的機動性,騎兵一旦失去可怕的衝擊力,便力無可用,磐河的勝利來之不易。
後來隨著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加入,公孫瓚奇襲磐河,迅速攻上橋殺退鎮守磐河的鞠義,過橋後的公孫瓚軍,以無人可擋之勢,不斷衝擊著袁紹守軍,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劉關張三兄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們相助,公孫瓚想攻過橋可沒那麽容易,不損兵折將,衝過橋麵一半距離,就會被鞠義的先登營擊潰。
“不用擔心,我早有準備,你就等著看我,如何取得決戰的勝利吧!”袁紹半視空中,臉上露出無比自信的笑容,他為公孫瓚準備的大禮馬上送上。
沮授不理解自己主公為何這麽自信,人數占據優勢,可兵種相克,現在的皮甲步兵根本不是騎兵的對手,鞠義的先登營在野外作戰,抑製住白馬從義的衝鋒力,顯然不如磐河,至少那裏有險可守,但這裏什麽都沒有,雙方拉開距離還可以暫時射傷,一旦騎兵近身,先登營無疑是活靶子,任人宰割。
袁紹舉起一麵旗幟向空中揮舞,這是他第一次親自組織陣型,之前都是逢紀、沮授在指揮,旌旗於空中左右擺動下達指令,見到旌旗揮動,士兵連忙布陣,圍成一個圓形,便是已防禦堪稱的圓形陣。
見袁紹軍擺出圓形陣,以守為攻,公孫瓚毫不猶豫,立馬將騎兵分成,幾十人為一小股,一共十股,分不同方向對袁紹軍圓形陣進行衝擊,其後擺出騎兵常用的錐行陣,前小後大如同一把鋒利的錐子,誓將圓形陣戳出一個大大的窟窿。
十小股騎兵隊從十個方位不斷衝擊,袁紹軍與公孫瓚軍相隔一段距離,圓形陣從中間開出一道口子,口子不大可容納十人站成一排,鞠義指揮先登營站立開的缺口中間,手抬怒對準衝鋒的十小股騎兵,估算大概的距離,等騎兵靠近之時,一頓弩射住,而後繼續射擊,衝鋒的騎兵被弓弩手強勁的弩箭,射倒數十人,有的人身上插著幾隻弩箭,憋住最後一口氣,繼續往前衝,爭取幫後麵的人多擋幾箭,以拉近兩軍之間的距離。
一頓暴射,十小股騎兵中相繼有人倒下,可依然阻止不了他們繼續向前衝擊,隨著快速的衝擊,騎兵距離圓形陣的距離越來越近,兩軍相隔距離甚短,弓弩手頓時停止射擊,先後撤退,騎兵距離太近,如何繼續射擊,沒有任何阻攔的騎兵,憑借迅猛的機動性,可以瞬間衝入陣中,到那時就真是為時已晚,想要補救都來不及。
兩軍相隔一百餘米的距離,弓弩手退至中軍,打開的缺口迅速合並,形成一道堅固的牆壁,十小股騎兵隊每隊僅剩十幾人,卻掩護後麵的大部隊不受波及。
衝在前方的騎兵最先和圓形陣接觸,馬槊往前一挺,身穿皮甲的袁紹軍,被強大的衝擊力,立刻捅一個血洞,相同的情況接連發生,圓形陣外圍雖有盾牌防守,依舊抵擋不住騎兵猛烈的衝擊,把騎兵擋在外麵,還可以慶幸自己撿迴一條小命,沒有擋住的可就悲催了,不是身體就是腦袋,瞬間被馬槊穿了個大窟窿。
公孫瓚指揮的錐行陣後至,僅僅十小股騎兵,圓形陣便出現大小不一的缺口,龐大的錐行陣更是破開圓形陣,直接分割開來,將圓形陣撕裂兩半,直衝中軍而去。
即便以防禦著稱的圓形陣,都無法抵擋錐行陣的強大衝擊力,就算袁紹任何變換陣型,都無法遏製騎兵的攻擊性,主要還是地形選擇的問題,要是選擇之前的山穀地區,即便給騎兵衝鋒的時間,也無法造成太大的動靜,畢竟空間就那麽大,不管你怎麽衝鋒,各處都會被限製,無法施展開,也會大大減少騎兵的衝擊力。
這裏可是平原地帶,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任何遮攔物,騎兵可以任意妄為的衝鋒,想怎麽衝就怎麽衝,你能攔得住我嗎?也不是不能但是會比較苦難。
“時機差不多了。”袁紹微微一笑,露出奸詐的笑容,而後旌旗在空中再次舞動。
被撕開的圓形陣,再次圍在一起,把衝進來的騎兵圍在圈中,不斷縮小範圍,從而約束騎兵的行動範圍。
就算如此可騎兵強大的衝擊力仍舊存在,縮小範圍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隻要在範圍縮小前,衝出去便不是問題。
其實縮小範圍不是袁紹的真正目的,皮甲太過脆弱,縮小範圍也阻攔不住騎兵衝出,主食現在才要上,圓形陣之類,袁紹強行將保持錐行陣的騎兵分開,以一圈又一圈圍住,進而減弱他們的力量。
好不容易衝出包圍圈的騎兵,看到圈外站成一排,身穿金屬鎧甲,手持長鐵槍,這種金屬鎧甲他們從未見過,與他們所知道的那種片狀甲胄不同,這種鎧甲是一體,都是大塊板狀金屬製成,將全身包裹住,隻露出一雙眼睛,真可謂是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密不透風,手中長鐵槍足有八尺之長,上麵散發著耀眼的光澤,嚇得公孫瓚的騎兵,頃刻間不敢上前,他們沒見過這樣的兵種,也不知道戰鬥力如何,不敢輕舉妄動。
這便是袁紹的殺手鐧,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支特殊部隊出現。
袁紹軍的步兵和公孫瓚的騎兵打起來,立分高下,騎兵強大的衝擊力,應付起來並不簡單,縱觀整個曆史騎兵都是噩夢般的存在,解決的辦法也是寥寥無幾,除非有專門對方騎兵的重裝步兵,或許還有一戰之力。
可沮授知道己軍多是皮甲和少許鐵甲,完全沒有抑製騎兵的兵種,一旦開戰後果不堪設想,騎兵一旦形成力量,其威力勢不可擋,若是沒有阻攔物,幾乎可以肆無忌憚任意衝撞,所到之處必將血流成河。
先前磐河一帶,成功阻攔公孫瓚的白馬從義,主要依靠的是磐河地形,才取得階段性勝利,依靠橋的狹窄,全部壓製騎兵威力,使其不能進行衝鋒,即使有力也無處可使,加上鞠義的先登營守住橋麵,弓弩手憑借地勢,全方位製止騎兵的機動性,騎兵一旦失去可怕的衝擊力,便力無可用,磐河的勝利來之不易。
後來隨著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加入,公孫瓚奇襲磐河,迅速攻上橋殺退鎮守磐河的鞠義,過橋後的公孫瓚軍,以無人可擋之勢,不斷衝擊著袁紹守軍,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劉關張三兄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們相助,公孫瓚想攻過橋可沒那麽容易,不損兵折將,衝過橋麵一半距離,就會被鞠義的先登營擊潰。
“不用擔心,我早有準備,你就等著看我,如何取得決戰的勝利吧!”袁紹半視空中,臉上露出無比自信的笑容,他為公孫瓚準備的大禮馬上送上。
沮授不理解自己主公為何這麽自信,人數占據優勢,可兵種相克,現在的皮甲步兵根本不是騎兵的對手,鞠義的先登營在野外作戰,抑製住白馬從義的衝鋒力,顯然不如磐河,至少那裏有險可守,但這裏什麽都沒有,雙方拉開距離還可以暫時射傷,一旦騎兵近身,先登營無疑是活靶子,任人宰割。
袁紹舉起一麵旗幟向空中揮舞,這是他第一次親自組織陣型,之前都是逢紀、沮授在指揮,旌旗於空中左右擺動下達指令,見到旌旗揮動,士兵連忙布陣,圍成一個圓形,便是已防禦堪稱的圓形陣。
見袁紹軍擺出圓形陣,以守為攻,公孫瓚毫不猶豫,立馬將騎兵分成,幾十人為一小股,一共十股,分不同方向對袁紹軍圓形陣進行衝擊,其後擺出騎兵常用的錐行陣,前小後大如同一把鋒利的錐子,誓將圓形陣戳出一個大大的窟窿。
十小股騎兵隊從十個方位不斷衝擊,袁紹軍與公孫瓚軍相隔一段距離,圓形陣從中間開出一道口子,口子不大可容納十人站成一排,鞠義指揮先登營站立開的缺口中間,手抬怒對準衝鋒的十小股騎兵,估算大概的距離,等騎兵靠近之時,一頓弩射住,而後繼續射擊,衝鋒的騎兵被弓弩手強勁的弩箭,射倒數十人,有的人身上插著幾隻弩箭,憋住最後一口氣,繼續往前衝,爭取幫後麵的人多擋幾箭,以拉近兩軍之間的距離。
一頓暴射,十小股騎兵中相繼有人倒下,可依然阻止不了他們繼續向前衝擊,隨著快速的衝擊,騎兵距離圓形陣的距離越來越近,兩軍相隔距離甚短,弓弩手頓時停止射擊,先後撤退,騎兵距離太近,如何繼續射擊,沒有任何阻攔的騎兵,憑借迅猛的機動性,可以瞬間衝入陣中,到那時就真是為時已晚,想要補救都來不及。
兩軍相隔一百餘米的距離,弓弩手退至中軍,打開的缺口迅速合並,形成一道堅固的牆壁,十小股騎兵隊每隊僅剩十幾人,卻掩護後麵的大部隊不受波及。
衝在前方的騎兵最先和圓形陣接觸,馬槊往前一挺,身穿皮甲的袁紹軍,被強大的衝擊力,立刻捅一個血洞,相同的情況接連發生,圓形陣外圍雖有盾牌防守,依舊抵擋不住騎兵猛烈的衝擊,把騎兵擋在外麵,還可以慶幸自己撿迴一條小命,沒有擋住的可就悲催了,不是身體就是腦袋,瞬間被馬槊穿了個大窟窿。
公孫瓚指揮的錐行陣後至,僅僅十小股騎兵,圓形陣便出現大小不一的缺口,龐大的錐行陣更是破開圓形陣,直接分割開來,將圓形陣撕裂兩半,直衝中軍而去。
即便以防禦著稱的圓形陣,都無法抵擋錐行陣的強大衝擊力,就算袁紹任何變換陣型,都無法遏製騎兵的攻擊性,主要還是地形選擇的問題,要是選擇之前的山穀地區,即便給騎兵衝鋒的時間,也無法造成太大的動靜,畢竟空間就那麽大,不管你怎麽衝鋒,各處都會被限製,無法施展開,也會大大減少騎兵的衝擊力。
這裏可是平原地帶,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任何遮攔物,騎兵可以任意妄為的衝鋒,想怎麽衝就怎麽衝,你能攔得住我嗎?也不是不能但是會比較苦難。
“時機差不多了。”袁紹微微一笑,露出奸詐的笑容,而後旌旗在空中再次舞動。
被撕開的圓形陣,再次圍在一起,把衝進來的騎兵圍在圈中,不斷縮小範圍,從而約束騎兵的行動範圍。
就算如此可騎兵強大的衝擊力仍舊存在,縮小範圍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完成,隻要在範圍縮小前,衝出去便不是問題。
其實縮小範圍不是袁紹的真正目的,皮甲太過脆弱,縮小範圍也阻攔不住騎兵衝出,主食現在才要上,圓形陣之類,袁紹強行將保持錐行陣的騎兵分開,以一圈又一圈圍住,進而減弱他們的力量。
好不容易衝出包圍圈的騎兵,看到圈外站成一排,身穿金屬鎧甲,手持長鐵槍,這種金屬鎧甲他們從未見過,與他們所知道的那種片狀甲胄不同,這種鎧甲是一體,都是大塊板狀金屬製成,將全身包裹住,隻露出一雙眼睛,真可謂是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密不透風,手中長鐵槍足有八尺之長,上麵散發著耀眼的光澤,嚇得公孫瓚的騎兵,頃刻間不敢上前,他們沒見過這樣的兵種,也不知道戰鬥力如何,不敢輕舉妄動。
這便是袁紹的殺手鐧,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支特殊部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