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比海聞言,陷入沉思。
白裏蘇卻揮動著羽扇分析道:“大王,秦中路十萬人馬雖名義上歸屠睢節製,但有半數以上是李信的人。他們或許就是左路人馬,自然不會輕易聽從屠睢的調遣。”
李憐雲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說道:“原來是各懷鬼胎。如此一來,中路秦軍看似來勢洶洶,實則也沒什麽威脅了。”
白裏蘇急忙應道:“大王聖明!”
李憐雲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奈比海說道:“如此你也可以從容應敵了。說一說你在燕山的部署吧。”
“遵命!”奈比海應了一聲,指向地圖說道:“大王請看,在右路微臣已布下一萬兵馬死守獨石口,憑借地勢足可抵擋秦右路軍的進攻。在左路,微臣部署了兩萬精騎在老哈河北岸遊弋擊敵,隻要敵軍敢過河,我們就會擊其中流,亂其軍心。另外,微臣在野狐嶺也布置了兩萬精騎,隻等敵軍一到,便可與老哈河北岸之兩萬騎兵來個甕中捉鱉!”
李憐雲聽罷,先是點頭讚道:“嗯,如此部署甚好。”接著又囑咐道:“不過,左路敵軍畏縮不前,有隨時抽身之勢,若想將其一舉殲滅,還需多用誘敵深入之計。”
奈比海忙應道:“大王英明!微臣遵命!”
緊接著,李憐雲便看向王玄,說道:“王玄,說說蒼狼軍的情況吧。”
王玄一臉苦相,唉聲道:“大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李憐雲撇嘴道:“這我知道,你說說該怎麽辦吧。”
王玄麵露難色道:“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兩軍已戰至膠著狀態。敵軍傷亡雖重,但卻似乎是鐵了心要拿下朝陽關。而我軍傷亡也是十分慘重,如果不及時增援的話,恐怕······”
“哼!”李憐雲冷哼一聲,反問道:“恐怕就堅持不住了是吧?”
王玄心頭一緊,戰戰兢兢道:“大戰之際,微臣不該長他人誌氣,可微臣實在是擔心朝陽關的情況,所以才一時失儀,還請大王恕罪。”
李憐雲深吸一口,說道:“燕王喜三年,蒼狼軍以兩萬步兵於朝陽關擊退十萬東胡大軍。燕王喜五年,蒼狼軍以一萬步兵於燕山涵道擊退五萬犬戎大軍。燕王喜八年,五萬蒼狼軍固守薊州南郊,擋住十萬趙軍連續三個月的猛烈進攻······”
李憐雲沒有苛責王玄,而是句句泣血,講起了蒼狼軍的英勇戰例。這些戰例不僅是深深印在所有燕軍將士內心深處的至高榮耀,而且還時刻彰顯著蒼狼軍極善打防禦戰的光榮傳統。
聽著這些英勇的戰例,王玄身軀微顫,羞愧難當。不等李憐雲說完,他便已將羞愧轉化成了鬥誌,對李憐雲作揖大聲道:“大王!不用再說了!微臣全明白了!請大王放心!微臣一定帶著蒼狼軍的弟兄們守住朝陽關!絕不讓秦賊前進半步!”
李憐雲點了點頭,眼神堅毅地看向王玄,正色道:“好!這才是我北燕大將該有的樣子!朝陽關就交給你了!”
王玄猛地點頭應道:“遵命!微臣定不負大王重托!”
不過,作為並肩作戰多年的老弟兄,燕犇對王玄還是放心不下。他上前對李憐雲作揖問道:“大王,不管怎麽說,眼下朝陽關都是岌岌可危,您是不是多少派點兵支援一下?”
李憐雲聽罷,態度堅決地說道:“不!本王現在一兵一卒都不會派!”
燕犇不解道:“大王,咱們在柳城一帶還駐紮著十萬神武軍呢!這麽充裕的兵力,您為何不抽調一部分呢?”
李憐雲擺手道:“這十萬神武軍是本王的奇兵,本王現在是不會動的。”
雖然李憐雲態度堅決,但燕犇並未放棄,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大王,蒼狼軍可是您的發家老底子啊!要是打光了,您舍得嗎?”
“哎!”李憐雲歎了口氣,說道:“蒼狼軍的難處,本王何嚐不知。本王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更加擔心朝陽關的戰況!”
燕犇聞言,立即垂下頭去不再言語。其他人也不再有一絲請求增兵的想法。
李憐雲接著說道:“隻是,眼下李信他們正在下一局大棋,本王現在還沒有看出他們的路數,若是冒然出兵,則不免陷入被動。所以為今之計,本王隻有以靜製動,等摸清了秦軍的路數之後,再派大軍出擊!”
露娜聽罷,不解道:“主人,秦軍的路數不是很明顯了嗎?就是三路齊頭並進,意圖謀取柳城呀!咱們隻要將這三路大軍分別擊退不就行了?”
李憐雲擺手道:“要都像你想的那麽簡單,那六名秦使在今日的慶典上就不會那麽囂張了!更不會把這份進軍路線圖交到我手中!”緊接著,他又盯著地圖說道:“我現在雖然摸不清秦軍的路數,但我敢斷定,他們必定留有後手!”
這番推測順理成章,露娜也無法反駁,隻得悻悻退到一旁。
雨燕見狀,立即湊到露娜身邊,推了推露娜的胳膊小聲嗔道:“你個傻丫頭!主人這叫待時而動!你就別在這搗亂了!”
露娜聽罷,急忙乖巧地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燕犇又上前對李憐雲作揖道:“大王,您既有大棋要下,微臣自當遵命行事!隻不過,微臣鬥膽,有個小小的請求,還請大王答應!”
李憐雲皺眉道:“什麽請求?”
燕犇猶豫片刻後,作揖道:“大王,微臣與王玄出生入死多年,眼下朝陽關告急,微臣絕不能袖手旁觀!懇請大王下令,讓微臣與王玄一同前往朝陽關痛擊秦賊!大王放心,微臣隻一人前去助戰,絕不帶一兵一卒!”
李憐雲思索片刻後,搖頭道:“不!你不能去!”
燕犇不解道:“大王!這是為何!?”
李憐雲將雙手叉於胸前,來迴踱了兩步,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就乖乖等著吧。本王留下你另有重用!”
燕犇聽罷,隻得強壓著心中的疑惑,作揖應道:“遵命。”
豈料話音剛落,淩天等人又站出來陸續作揖請示道:“大王!敵軍壓境,臣等亦不能袖手旁觀!臣等既然不能調本部兵馬拱衛京畿,那就請大王恩準,讓臣等即刻趕往前線,助少遊、奈比海他們一臂之力吧!”“是啊大王!讓臣等助他們一臂之力吧!”
作為一個戰壕出來的弟兄,淩天、夏千凡他們在這危難之際,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但李憐雲卻擺手說道:“不,你們誰都不能去。本王留下你們,也另有重用!”
眾人聽罷,皆麵麵相覷。他們都不知道李憐雲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可李憐雲態度堅決,他們也隻得作揖應道:“遵命!”
緊接著,李憐雲便大手一揮,命令道:“秦少遊、王玄、奈比海聽令!本王命你們即刻返迴前線,組織大軍應敵!”
三人急忙應道:“遵命!”
李憐雲接著囑咐道:“切記!一切要依計行事!另外,如遇突發情況,爾等可臨機決斷,無需請示本王!”
三人再次應道:“遵命!請大王放心!”
李憐雲擺手道:“去吧!”
“大王保重!臣等告退!”三人應了一聲,隨即匆匆離開了禦書房。
李憐雲目送三人離去,隨後又大聲命令道:“其餘人等皆留禦前候命,直至戰事結束!”
眾人立即大聲應道:“遵命!”
交代完一切,李憐雲長舒了一口氣,隨後便將雙手背於身後,轉身盯著一旁的地圖陷入了沉思。
與此同時,西路秦軍的九原圍城戰也已經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蒙恬麾下的五萬大軍已經圍著九原城猛攻了三天,不過,由於守城的一萬天策軍拚死抵抗,秦軍除了拿下兩座甕城之外,其餘並未取得多大進展。
戰至這日黃昏,守城的天策軍更像是打了雞血一般,戰意比前兩日還要強烈。秦軍付出了三千餘人的傷亡代價,卻依舊未能突破九原城牆。
不過,天策軍看似是一副決心守城的樣子,實則是另有打算。在城頭的部隊血拚秦軍先登軍的同時,城中的部隊卻在焚燒官倉中所剩無幾的一點糧草,另外還將城中所有的戰馬全部轉移到了西門。
天策軍的這副架勢,明顯就是在準備主動棄城。而根軍奈比海之前的部署,九原城守將也是計劃今夜棄城與大部隊匯合的。他們白天之所以拿出死守的勁頭,一是為了迷惑秦軍,讓蒙恬摸不清他們的意圖,二是為了消耗秦軍的體力與銳氣,讓他們無力阻截追擊。
另外,守將計劃今夜棄城,也是號準了秦軍的脈。秦軍輕裝圍城,糧草不濟,連戰三日,到今夜必定士氣減弱,不堪再戰。所以,他料定秦軍今夜大概率會休整一番,再行攻城,而秦軍休整之時也正是他們突圍撤離的最佳時機。
果不其然,戰至夜幕降臨,秦軍鳴金收兵,紛紛退去。
守城的天策軍抓住機會,在城頭留下大片的旌旗疑惑秦軍之後,便立即趕往了城西。
而蒙恬此時正在城南的中軍大帳與一眾副將商議攻城良策,雖然他隱隱感覺到燕軍會撤,但眼下大軍已經疲憊不堪,他知道,就算他急著攻城也不會取得太大進展,所以隻得命令大軍休整再戰。
在蒙恬與眾將剛剛商議完對策之際,夥頭兵也將晚膳端到了大帳。
看著熱氣騰騰的晚膳,一名副將麵帶憂色道:“將軍,我軍的糧草明日就將告罄,若是今夜再拿不下九原城,我等可就要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啦。”
蒙恬沉思片刻,說道:“本將又何嚐不知啊!所以今夜,我們一定要攻破九原城!”
副將麵色凝重地說道:“將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燕賊現在是拚死頑抗,要一鼓作氣拿下九原,隻怕不是議事啊!”
另一名副將聽罷,心中突然升起一股無名之火,對蒙恬抱怨道:“將軍!我們打得如此艱難,都怪李信那廝!也不知他到底安的什麽心,明知九原的燕軍堅壁清野,他還讓我們拋下輜重冒險深入,這不是把我們往火坑裏推嗎!?”
蒙恬厲聲嗬斥道:“不得胡言!大將軍自有大將軍的主意!我等此次出征乃是為聖上犁庭掃北,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團結一心,爾等怎可出此挑撥之言,影響軍心!?”
副將並不服氣,繼續抱拳說道:“末將失儀,請將軍見諒!但末將心裏憋屈,那李信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蒙恬平緩了一下情緒,正色道:“大將軍功過是非,聖上自有明斷!何需爾等在此饒舌!?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重整旗鼓,拿下九原!”
眾將聞言,雖心有不服,但也不再抱怨。
緊接著,蒙恬又厲聲說道:“剛才的事,本將就不治你們的罪了!若敢再犯,即便爾等是本將的心腹,本將也當以軍法從事!”
眾將心頭一緊,立即抱拳應道:“末將知罪!謝將軍開恩!”
蒙恬點了點,隨即吩咐眾將坐下用膳。
豈料他們剛剛坐定,一名斥候便匆匆跑進大帳,跪地抱拳道:“啟稟將軍!燕軍趁我退兵之際突圍,現已衝破我軍防線!”接著又問道:“將軍,我軍是否追擊?”
幾名副將聞言是大吃一驚,立即“蹭”的站起身來,齊刷刷看向蒙恬。
但蒙恬此刻卻是氣定神閑,似乎早已料到了燕軍會突圍。他思索片刻後,不緊不慢地說道:“不必追了。大將軍給我們的命令是占領九原城,並固守待命,敵軍既已撤離,我軍進城便是。況且,敵軍主力未損,我軍冒然追擊恐遭埋伏。”
斥候立即應道:“諾!”隨即匆匆退出大帳。
緊接著,蒙恬便對眾將吩咐道:“抓緊吃飯!吃完飯即刻進城休整!”
“諾!”眾將應了一聲,接著便坐下大快朵頤了起來。
與蒙恬一樣,李信此時也正在享用晚膳。不過,他的條件可比蒙恬好太多了,不僅晚膳有酒有肉,有美女作陪,而且他用膳的地方也極為奢華。這個地方不是別處,正是李憐雲曾經居住辦公的地方——飛雲城官邸。
白裏蘇卻揮動著羽扇分析道:“大王,秦中路十萬人馬雖名義上歸屠睢節製,但有半數以上是李信的人。他們或許就是左路人馬,自然不會輕易聽從屠睢的調遣。”
李憐雲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說道:“原來是各懷鬼胎。如此一來,中路秦軍看似來勢洶洶,實則也沒什麽威脅了。”
白裏蘇急忙應道:“大王聖明!”
李憐雲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奈比海說道:“如此你也可以從容應敵了。說一說你在燕山的部署吧。”
“遵命!”奈比海應了一聲,指向地圖說道:“大王請看,在右路微臣已布下一萬兵馬死守獨石口,憑借地勢足可抵擋秦右路軍的進攻。在左路,微臣部署了兩萬精騎在老哈河北岸遊弋擊敵,隻要敵軍敢過河,我們就會擊其中流,亂其軍心。另外,微臣在野狐嶺也布置了兩萬精騎,隻等敵軍一到,便可與老哈河北岸之兩萬騎兵來個甕中捉鱉!”
李憐雲聽罷,先是點頭讚道:“嗯,如此部署甚好。”接著又囑咐道:“不過,左路敵軍畏縮不前,有隨時抽身之勢,若想將其一舉殲滅,還需多用誘敵深入之計。”
奈比海忙應道:“大王英明!微臣遵命!”
緊接著,李憐雲便看向王玄,說道:“王玄,說說蒼狼軍的情況吧。”
王玄一臉苦相,唉聲道:“大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李憐雲撇嘴道:“這我知道,你說說該怎麽辦吧。”
王玄麵露難色道:“從目前的戰況來看,兩軍已戰至膠著狀態。敵軍傷亡雖重,但卻似乎是鐵了心要拿下朝陽關。而我軍傷亡也是十分慘重,如果不及時增援的話,恐怕······”
“哼!”李憐雲冷哼一聲,反問道:“恐怕就堅持不住了是吧?”
王玄心頭一緊,戰戰兢兢道:“大戰之際,微臣不該長他人誌氣,可微臣實在是擔心朝陽關的情況,所以才一時失儀,還請大王恕罪。”
李憐雲深吸一口,說道:“燕王喜三年,蒼狼軍以兩萬步兵於朝陽關擊退十萬東胡大軍。燕王喜五年,蒼狼軍以一萬步兵於燕山涵道擊退五萬犬戎大軍。燕王喜八年,五萬蒼狼軍固守薊州南郊,擋住十萬趙軍連續三個月的猛烈進攻······”
李憐雲沒有苛責王玄,而是句句泣血,講起了蒼狼軍的英勇戰例。這些戰例不僅是深深印在所有燕軍將士內心深處的至高榮耀,而且還時刻彰顯著蒼狼軍極善打防禦戰的光榮傳統。
聽著這些英勇的戰例,王玄身軀微顫,羞愧難當。不等李憐雲說完,他便已將羞愧轉化成了鬥誌,對李憐雲作揖大聲道:“大王!不用再說了!微臣全明白了!請大王放心!微臣一定帶著蒼狼軍的弟兄們守住朝陽關!絕不讓秦賊前進半步!”
李憐雲點了點頭,眼神堅毅地看向王玄,正色道:“好!這才是我北燕大將該有的樣子!朝陽關就交給你了!”
王玄猛地點頭應道:“遵命!微臣定不負大王重托!”
不過,作為並肩作戰多年的老弟兄,燕犇對王玄還是放心不下。他上前對李憐雲作揖問道:“大王,不管怎麽說,眼下朝陽關都是岌岌可危,您是不是多少派點兵支援一下?”
李憐雲聽罷,態度堅決地說道:“不!本王現在一兵一卒都不會派!”
燕犇不解道:“大王,咱們在柳城一帶還駐紮著十萬神武軍呢!這麽充裕的兵力,您為何不抽調一部分呢?”
李憐雲擺手道:“這十萬神武軍是本王的奇兵,本王現在是不會動的。”
雖然李憐雲態度堅決,但燕犇並未放棄,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大王,蒼狼軍可是您的發家老底子啊!要是打光了,您舍得嗎?”
“哎!”李憐雲歎了口氣,說道:“蒼狼軍的難處,本王何嚐不知。本王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更加擔心朝陽關的戰況!”
燕犇聞言,立即垂下頭去不再言語。其他人也不再有一絲請求增兵的想法。
李憐雲接著說道:“隻是,眼下李信他們正在下一局大棋,本王現在還沒有看出他們的路數,若是冒然出兵,則不免陷入被動。所以為今之計,本王隻有以靜製動,等摸清了秦軍的路數之後,再派大軍出擊!”
露娜聽罷,不解道:“主人,秦軍的路數不是很明顯了嗎?就是三路齊頭並進,意圖謀取柳城呀!咱們隻要將這三路大軍分別擊退不就行了?”
李憐雲擺手道:“要都像你想的那麽簡單,那六名秦使在今日的慶典上就不會那麽囂張了!更不會把這份進軍路線圖交到我手中!”緊接著,他又盯著地圖說道:“我現在雖然摸不清秦軍的路數,但我敢斷定,他們必定留有後手!”
這番推測順理成章,露娜也無法反駁,隻得悻悻退到一旁。
雨燕見狀,立即湊到露娜身邊,推了推露娜的胳膊小聲嗔道:“你個傻丫頭!主人這叫待時而動!你就別在這搗亂了!”
露娜聽罷,急忙乖巧地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燕犇又上前對李憐雲作揖道:“大王,您既有大棋要下,微臣自當遵命行事!隻不過,微臣鬥膽,有個小小的請求,還請大王答應!”
李憐雲皺眉道:“什麽請求?”
燕犇猶豫片刻後,作揖道:“大王,微臣與王玄出生入死多年,眼下朝陽關告急,微臣絕不能袖手旁觀!懇請大王下令,讓微臣與王玄一同前往朝陽關痛擊秦賊!大王放心,微臣隻一人前去助戰,絕不帶一兵一卒!”
李憐雲思索片刻後,搖頭道:“不!你不能去!”
燕犇不解道:“大王!這是為何!?”
李憐雲將雙手叉於胸前,來迴踱了兩步,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就乖乖等著吧。本王留下你另有重用!”
燕犇聽罷,隻得強壓著心中的疑惑,作揖應道:“遵命。”
豈料話音剛落,淩天等人又站出來陸續作揖請示道:“大王!敵軍壓境,臣等亦不能袖手旁觀!臣等既然不能調本部兵馬拱衛京畿,那就請大王恩準,讓臣等即刻趕往前線,助少遊、奈比海他們一臂之力吧!”“是啊大王!讓臣等助他們一臂之力吧!”
作為一個戰壕出來的弟兄,淩天、夏千凡他們在這危難之際,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但李憐雲卻擺手說道:“不,你們誰都不能去。本王留下你們,也另有重用!”
眾人聽罷,皆麵麵相覷。他們都不知道李憐雲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可李憐雲態度堅決,他們也隻得作揖應道:“遵命!”
緊接著,李憐雲便大手一揮,命令道:“秦少遊、王玄、奈比海聽令!本王命你們即刻返迴前線,組織大軍應敵!”
三人急忙應道:“遵命!”
李憐雲接著囑咐道:“切記!一切要依計行事!另外,如遇突發情況,爾等可臨機決斷,無需請示本王!”
三人再次應道:“遵命!請大王放心!”
李憐雲擺手道:“去吧!”
“大王保重!臣等告退!”三人應了一聲,隨即匆匆離開了禦書房。
李憐雲目送三人離去,隨後又大聲命令道:“其餘人等皆留禦前候命,直至戰事結束!”
眾人立即大聲應道:“遵命!”
交代完一切,李憐雲長舒了一口氣,隨後便將雙手背於身後,轉身盯著一旁的地圖陷入了沉思。
與此同時,西路秦軍的九原圍城戰也已經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蒙恬麾下的五萬大軍已經圍著九原城猛攻了三天,不過,由於守城的一萬天策軍拚死抵抗,秦軍除了拿下兩座甕城之外,其餘並未取得多大進展。
戰至這日黃昏,守城的天策軍更像是打了雞血一般,戰意比前兩日還要強烈。秦軍付出了三千餘人的傷亡代價,卻依舊未能突破九原城牆。
不過,天策軍看似是一副決心守城的樣子,實則是另有打算。在城頭的部隊血拚秦軍先登軍的同時,城中的部隊卻在焚燒官倉中所剩無幾的一點糧草,另外還將城中所有的戰馬全部轉移到了西門。
天策軍的這副架勢,明顯就是在準備主動棄城。而根軍奈比海之前的部署,九原城守將也是計劃今夜棄城與大部隊匯合的。他們白天之所以拿出死守的勁頭,一是為了迷惑秦軍,讓蒙恬摸不清他們的意圖,二是為了消耗秦軍的體力與銳氣,讓他們無力阻截追擊。
另外,守將計劃今夜棄城,也是號準了秦軍的脈。秦軍輕裝圍城,糧草不濟,連戰三日,到今夜必定士氣減弱,不堪再戰。所以,他料定秦軍今夜大概率會休整一番,再行攻城,而秦軍休整之時也正是他們突圍撤離的最佳時機。
果不其然,戰至夜幕降臨,秦軍鳴金收兵,紛紛退去。
守城的天策軍抓住機會,在城頭留下大片的旌旗疑惑秦軍之後,便立即趕往了城西。
而蒙恬此時正在城南的中軍大帳與一眾副將商議攻城良策,雖然他隱隱感覺到燕軍會撤,但眼下大軍已經疲憊不堪,他知道,就算他急著攻城也不會取得太大進展,所以隻得命令大軍休整再戰。
在蒙恬與眾將剛剛商議完對策之際,夥頭兵也將晚膳端到了大帳。
看著熱氣騰騰的晚膳,一名副將麵帶憂色道:“將軍,我軍的糧草明日就將告罄,若是今夜再拿不下九原城,我等可就要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啦。”
蒙恬沉思片刻,說道:“本將又何嚐不知啊!所以今夜,我們一定要攻破九原城!”
副將麵色凝重地說道:“將軍,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燕賊現在是拚死頑抗,要一鼓作氣拿下九原,隻怕不是議事啊!”
另一名副將聽罷,心中突然升起一股無名之火,對蒙恬抱怨道:“將軍!我們打得如此艱難,都怪李信那廝!也不知他到底安的什麽心,明知九原的燕軍堅壁清野,他還讓我們拋下輜重冒險深入,這不是把我們往火坑裏推嗎!?”
蒙恬厲聲嗬斥道:“不得胡言!大將軍自有大將軍的主意!我等此次出征乃是為聖上犁庭掃北,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團結一心,爾等怎可出此挑撥之言,影響軍心!?”
副將並不服氣,繼續抱拳說道:“末將失儀,請將軍見諒!但末將心裏憋屈,那李信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蒙恬平緩了一下情緒,正色道:“大將軍功過是非,聖上自有明斷!何需爾等在此饒舌!?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重整旗鼓,拿下九原!”
眾將聞言,雖心有不服,但也不再抱怨。
緊接著,蒙恬又厲聲說道:“剛才的事,本將就不治你們的罪了!若敢再犯,即便爾等是本將的心腹,本將也當以軍法從事!”
眾將心頭一緊,立即抱拳應道:“末將知罪!謝將軍開恩!”
蒙恬點了點,隨即吩咐眾將坐下用膳。
豈料他們剛剛坐定,一名斥候便匆匆跑進大帳,跪地抱拳道:“啟稟將軍!燕軍趁我退兵之際突圍,現已衝破我軍防線!”接著又問道:“將軍,我軍是否追擊?”
幾名副將聞言是大吃一驚,立即“蹭”的站起身來,齊刷刷看向蒙恬。
但蒙恬此刻卻是氣定神閑,似乎早已料到了燕軍會突圍。他思索片刻後,不緊不慢地說道:“不必追了。大將軍給我們的命令是占領九原城,並固守待命,敵軍既已撤離,我軍進城便是。況且,敵軍主力未損,我軍冒然追擊恐遭埋伏。”
斥候立即應道:“諾!”隨即匆匆退出大帳。
緊接著,蒙恬便對眾將吩咐道:“抓緊吃飯!吃完飯即刻進城休整!”
“諾!”眾將應了一聲,接著便坐下大快朵頤了起來。
與蒙恬一樣,李信此時也正在享用晚膳。不過,他的條件可比蒙恬好太多了,不僅晚膳有酒有肉,有美女作陪,而且他用膳的地方也極為奢華。這個地方不是別處,正是李憐雲曾經居住辦公的地方——飛雲城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