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李信也率部追擊奈比海到了燕山郡境內。盡管天策軍憑借著騎兵速度快的優勢把距離越拉越遠,但處於震怒中的李信卻沒有放棄,依舊率領三萬餘步卒在後麵吭哧吭哧地追趕著。
然而當李信追至距離燕山城百裏處時,他卻突然勒停了戰馬,並神色嚴峻地注視著前方的天策軍。一股不祥的預感也隨之在他心中升起。
李信在戰場的嗅覺可謂十分靈敏,就在他注視之際,前方的天策軍突然停下了步伐,並且後隊變前隊調整了陣型直直麵向李信的大軍。
更讓李信驚訝的是,他隱隱看到在天策軍陣列之後的不遠處,有一支烏泱泱的大軍,正以迅雷之勢向這裏趕來。
待看清這支大軍紋著飛雲的旗幟後,李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因為來者正是神武軍。
不多時,神武軍便唿嘯而至,與奈比海的天策軍兵合一處。趕來增援的神武軍總共兩萬人馬,而此次他們的統兵之人便是北燕大將——淩天。
驚懼之下,李信急命前軍擺開防禦陣型,隨後便陷入了“戰與不戰”的糾結之中。
而李信麾下的幾名副將也早已發現了趕來增援奈比海的神武軍,他們胯下的戰馬嘶鳴不斷,顯然是受到了神武軍強大殺氣的驚嚇。他們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個個是麵色凝重,背脊發涼。
見李信默不作聲,一名副將按耐不住,抱拳問道:“大將軍!燕賊的神武軍已趕來增援,我等該如何是好!?”
李信此刻思緒混亂,還處於矛盾和糾結之中,所以並沒有任何迴應。
另一名副將見狀,不禁抱拳諫言道:“大將軍!看這陣勢,神武軍恐怕不下兩萬人馬,再加上奈比海老賊的一萬多天策軍,他們總兵力可是不在我軍之下呀!而且他們都是騎兵,我軍大多為步兵,這裏又是平原地帶,一旦開戰,恐於我不利啊!”
李信聽罷,依舊沒有迴應。
副將見狀,繼續說道:“大將軍!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反正神武軍已經引出來了,咱們還是趕緊撤吧!要是等燕賊攻過來,那可就晚了!”
話音剛落,又一名副將便大聲斥道:“此言差矣!”接著就對李信抱拳諫言道:“大將軍!休聽他胡言亂語!眼下敵軍近在咫尺,又全是騎兵,此時撤退無異於羊入虎口,任人宰割!依末將之見,我大秦銳士天下無敵,正麵交戰未必不是他燕賊的對手!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和燕賊戰個痛快!”
李信緊鎖眉心,不斷在腦中琢磨著兩名副將的諫言。其實,兩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倘若正麵與燕軍硬剛,他們沒有必勝的把握。可如果全軍在此時撤退,燕軍則必定趁勢掩殺,到時候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一時之間,他也拿不定主意。
不過,燕軍可不會給李信太多的思考時間,淩天此時已經看出了李信矛盾的心思。趁著李信左右搖擺之際,他立即大手一揮,下達了進攻命令!緊接著,兩萬神武軍便挺起鋼槍,齊齊出動,咆哮著殺向了秦軍。
而奈比海也不甘落後,他緊隨淩天之後,抽出彎刀,帶著一眾天策軍殺奔秦軍。
此刻,李信已再無猶豫的時間。麵對衝鋒而來的燕軍,他終於下定決心,對幾名副將大聲吼道:“本將決意撤退!為防不測,需留一萬兵力殿後!爾等誰願擔此重任!?”
幾名副將聞言,皆麵麵相覷。他們心裏很清楚,一旦選擇留下,便再無生還之可能。麵對著生死存亡的選擇,他們不免有些猶豫。
李信見狀,焦急萬分。剛開始他還是希望幾名副將自己做出選擇,可眼看著衝鋒的燕軍越來越近,他便打消了原先的念頭,準備親自點將。
然而不等李信開口,一名副將便驅馬上前,抱拳道:“大將軍!末將願率本部兵馬留下斷後!”顯然,這名副將在一番斟酌之後,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李信感動不已,驅馬上前,用力按住副將的肩膀,說道:“你能自告奮勇,視死如歸,實為我大秦將士之楷模,本將心中甚慰!”
這名副將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他抱拳迴道:“大將軍無需多言!請速速撤離!”
李信默默點了點頭,接著調轉馬頭,背對著副將說道:“記住,本將在上穀沮陽城等你。”
副將遲疑了片刻,抱拳應道:“末將明白。”
李信驅馬慢行了兩步,又勒停戰馬,背身說道:“若是等不到你,本將定會善待你的妻兒老小!”
副將聽罷,立馬會意。他身體顫抖不止,哽咽應道:“多謝大將軍!”
李信聞言,沒有迴話,而是強忍著悲痛,帶著一眾將士策馬向西而去。
那名副將在得到李信照顧家眷的承諾之後,也是化悲痛為力量,立即吩咐士卒列陣迎戰。
一萬秦軍步卒以三千劍盾兵居前,五千長戟士居中,兩千弓箭手居後,很快便結成了一個內弧形的防禦陣。而在他們剛剛結好陣型之際,燕軍鐵騎也唿嘯而至。
淩天深知秦軍弧形防禦陣的優勢,所以並沒有衝擊秦軍正麵,而是率部朝著秦軍突出的右翼奔襲。而奈比海也率部朝著秦軍突出的左翼衝鋒。
不多時,燕軍便已衝到秦軍陣前,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不過,出乎淩天與奈比海預料的是,燕軍的第一次衝鋒收效並不明顯。二人原以為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燕軍騎兵可以用強力衝鋒直接衝垮秦軍兩翼突出部的防線,卻不成想這一波衝鋒隻衝殺了數百秦軍劍盾兵,卻並未將秦軍陣型打亂。
眼見攻擊隻開花不結果,淩天、奈比海急忙率部脫離戰鬥,拉開距離,再次發起了第二刺衝鋒。
秦軍劍盾兵見狀,立即將盾牌死死插入地麵,並用肩膀頂住盾牌,齊聲爆喝道:“頂住!”居中的長戟士也是爆喝一聲,刺出長戟,擺出了攻擊姿態。而居後的弓箭手亦紛紛張弓搭箭,瞄準了衝鋒而來的燕軍騎兵。
秦軍這副殊死一搏的架勢,比之前勇猛百倍。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自知今日已無生還的可能,所以每個人反而是視死如歸,戰意旺盛。這樣的秦軍可謂是真正的橫掃六國的不敗之師,也是燕軍正麵進攻時最可怕的對手。
果不其然,燕軍的第二波衝鋒很快就再次受挫。當他們冒著箭雨衝撞到秦軍陣列之時,秦軍士卒並未四處橫飛,而是堅如磐石,硬頂在原地。
無奈之下,淩天他們隻等再次下令脫離接觸,準備發起第三次衝鋒。
秦軍副將不想坐以待斃,見此情形,他立即下令左右兩翼的秦軍突出部上前纏鬥。突前的燕軍騎兵也隨之被秦軍步卒所牽製,無法脫離戰鬥。
好在,淩天也是身經百戰,經驗老到。他立即率領親衛殺入兵線,憑借勇猛的衝殺,硬生生在兩軍之間殺出一條間隙,突前的神武軍騎兵也趁機與秦軍陣線拉開了距離。
左翼的奈比海依葫蘆畫瓢,也帶著天策軍脫離了戰鬥。
緊接著,拉開足夠距離的燕軍騎兵又發起了第三次衝鋒。不過,有了前兩次衝鋒不順的教訓,淩天這一迴調整了戰術。他隻派出一萬神武軍前鋒正麵衝擊敵陣,自己則帶著餘下的一萬中軍從秦軍戰陣右側向縱深迂迴。
秦軍副將見狀,暗叫不妙,急命右翼的士卒上前堵截。一陣搏殺之後,秦軍終於勉強止住了神武軍迂迴的勢頭,但對秦軍不利的是,他們的內弧形防禦陣此刻已經一分為二,徹底告破。
而淩天真正想要看到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向縱深迂迴並非是想直取秦軍陣眼,而是要打亂秦軍陣型。
緊接著,淩天便下令神武軍中軍八千騎兵與一萬前鋒合圍從陣型分離出的右翼五千餘秦軍。又命兩千神武軍中軍騎兵奔襲居後的秦軍弓箭手。自己則率領五十名親衛直奔秦軍副將而去。
左翼的乃比海及麾下萬餘天策軍雖是身陷苦戰。但憑借著兵力和兵種的優勢,也逐漸占據上風,從三麵對左翼的四千餘秦軍孤軍形成合圍之勢。
騎兵一旦對步兵形成合圍,那麽步兵想要取勝就難於登天。可以說戰至此時,秦軍敗局已定。
可即便如此,秦軍副將卻依舊躍馬上前,正麵迎戰淩天。他雖知今日一死在所難免,但他更想為麾下的士卒作出表率,以為李信他們爭取更多的撤退時間。
不得不說,秦軍副將很用勇氣,不到片刻,他便於淩天展開對決。並且他沒有一位退縮,而是積極采取了攻勢。隻可惜,他與淩天的實力懸殊實在太大,交鋒不到五個迴合,就在淩天輕描淡寫的攻擊下,被一槍刺於馬下。
不過,秦軍副將雖死,但秦軍士卒的戰意卻並未崩塌,反而是越戰越勇,似乎要為他們的統帥報仇雪恨。
在秦軍的拚死抵抗下,燕軍雖一直占據主動,但卻打得十分辛苦,戰況也是焦灼萬分。
戰至黃昏時分,燕軍才總算將殿後的秦軍消滅殆盡。不過,在燕軍啃完這塊硬骨頭之後,李信也已經率部逃到了三十餘裏之外。
這一戰,秦軍殿後的一萬人馬盡沒。可是打了勝仗之後的淩天與奈比海卻顯得不太興奮,因為燕軍也付出了近八千人的傷亡代價,其中,神武軍傷亡四千餘人,天策軍則傷亡了三千餘人,可以說這一仗他們打得十分辛苦。
二人麵色凝重地盯著慘烈的戰場以及堆積成山的屍體一言不發。良久過後,淩天才深吸一口氣,望著屍山感慨道:“這些個秦人都是好漢呐!他們沒一個投降的,全都戰死了!而且在我們優勢兵力的圍攻之下,戰損比居然還跟我們不相上下!”
“是啊!”奈比海感歎一聲,說道:“畢竟是橫掃六國的精銳之師,戰力不可小覷呀!”
一陣感慨之後,二人不禁對秦軍的戰力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們追擊李信的決心,畢竟,在他們心中,雖然秦軍很強,但是燕軍更強。
稍事休整後,二人馬不停蹄,立即率兵向西進發,追擊李信。
可是剛走了不到十裏,一名天策軍的斥候便打西麵而來,匆匆奔至乃比海身前,抱拳道:“啟稟將軍!秦軍蒙恬部於今日巳時許奔襲櫻桃溝。現正與我阻擊部隊激戰!秦軍攻勢猛烈,我軍鏖戰半日,傷亡慘重,請將軍速速發兵救援!”
“知道了。”奈比海皺眉應了一聲,接著便與淩天四目相對。
僅是一個眼神,淩天就立馬會意,抱拳說道:“奈比海將軍!李信就交給我了,你放心前去吧!”
奈比海點了點頭,抱拳道:“軍情緊急,那我就先告辭了!”說罷,他便勒住韁繩,準備離開。
“且慢!”淩天見狀,又叫住了奈比海,抱拳道:“奈比海將軍!經方才一役,你部人馬已不足八千,對付蒙恬恐力有不逮。不如我撥五千人馬給你,以壯軍威!”
“多謝淩將軍好意!”奈比海先是道謝一聲,接著搖頭道:“不過此舉大可不必。一來,大王曾有令在先,沒有大王的允許,五大軍團的兵馬不可擅自調度,雖說我等有臨機決斷之權,但不到緊要關頭,亦不可妄動。二來,我在櫻桃溝尚有兵馬萬餘人,大峽穀以西還有秦少遊將軍的援兵正在趕來,我軍東西對進足可對付蒙恬!”
“可是······”奈比海雖句句在理,但淩天還是有些不放心。然而他剛剛開口想要繼續勸說,卻被奈比海打斷了。
奈比海擺了擺手,說道:“最重要的是,李信那廝雖已奔逃,但隨時可能再殺迴來。倘若讓李信與蒙恬兵合一處,對我前後夾擊,那可就大事不妙了!所以,為防不測,淩將軍還是不要分兵,全力追擊李信吧。隻要你能趕走李信,保護我的側後,那收拾蒙恬那就是遲早的事!”
見奈比海分析的頭頭是道,淩天也不再勉強,接著他就抱拳迴道:“既如此,我就不矯情了。願奈比海將軍旗開得勝!”
奈比海抱拳迴道:“多謝淩將軍!”
淩天點了點頭,莊重抱拳道:“奈比海將軍保重!”
“淩將軍保重!我告辭了!”奈比海道別一聲,接著便調轉馬頭,率部趕往櫻桃溝。
而淩天也猛磕馬腹,率部沿著李信部奔逃的腳印策馬狂追而去。
然而當李信追至距離燕山城百裏處時,他卻突然勒停了戰馬,並神色嚴峻地注視著前方的天策軍。一股不祥的預感也隨之在他心中升起。
李信在戰場的嗅覺可謂十分靈敏,就在他注視之際,前方的天策軍突然停下了步伐,並且後隊變前隊調整了陣型直直麵向李信的大軍。
更讓李信驚訝的是,他隱隱看到在天策軍陣列之後的不遠處,有一支烏泱泱的大軍,正以迅雷之勢向這裏趕來。
待看清這支大軍紋著飛雲的旗幟後,李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因為來者正是神武軍。
不多時,神武軍便唿嘯而至,與奈比海的天策軍兵合一處。趕來增援的神武軍總共兩萬人馬,而此次他們的統兵之人便是北燕大將——淩天。
驚懼之下,李信急命前軍擺開防禦陣型,隨後便陷入了“戰與不戰”的糾結之中。
而李信麾下的幾名副將也早已發現了趕來增援奈比海的神武軍,他們胯下的戰馬嘶鳴不斷,顯然是受到了神武軍強大殺氣的驚嚇。他們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個個是麵色凝重,背脊發涼。
見李信默不作聲,一名副將按耐不住,抱拳問道:“大將軍!燕賊的神武軍已趕來增援,我等該如何是好!?”
李信此刻思緒混亂,還處於矛盾和糾結之中,所以並沒有任何迴應。
另一名副將見狀,不禁抱拳諫言道:“大將軍!看這陣勢,神武軍恐怕不下兩萬人馬,再加上奈比海老賊的一萬多天策軍,他們總兵力可是不在我軍之下呀!而且他們都是騎兵,我軍大多為步兵,這裏又是平原地帶,一旦開戰,恐於我不利啊!”
李信聽罷,依舊沒有迴應。
副將見狀,繼續說道:“大將軍!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反正神武軍已經引出來了,咱們還是趕緊撤吧!要是等燕賊攻過來,那可就晚了!”
話音剛落,又一名副將便大聲斥道:“此言差矣!”接著就對李信抱拳諫言道:“大將軍!休聽他胡言亂語!眼下敵軍近在咫尺,又全是騎兵,此時撤退無異於羊入虎口,任人宰割!依末將之見,我大秦銳士天下無敵,正麵交戰未必不是他燕賊的對手!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和燕賊戰個痛快!”
李信緊鎖眉心,不斷在腦中琢磨著兩名副將的諫言。其實,兩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倘若正麵與燕軍硬剛,他們沒有必勝的把握。可如果全軍在此時撤退,燕軍則必定趁勢掩殺,到時候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一時之間,他也拿不定主意。
不過,燕軍可不會給李信太多的思考時間,淩天此時已經看出了李信矛盾的心思。趁著李信左右搖擺之際,他立即大手一揮,下達了進攻命令!緊接著,兩萬神武軍便挺起鋼槍,齊齊出動,咆哮著殺向了秦軍。
而奈比海也不甘落後,他緊隨淩天之後,抽出彎刀,帶著一眾天策軍殺奔秦軍。
此刻,李信已再無猶豫的時間。麵對衝鋒而來的燕軍,他終於下定決心,對幾名副將大聲吼道:“本將決意撤退!為防不測,需留一萬兵力殿後!爾等誰願擔此重任!?”
幾名副將聞言,皆麵麵相覷。他們心裏很清楚,一旦選擇留下,便再無生還之可能。麵對著生死存亡的選擇,他們不免有些猶豫。
李信見狀,焦急萬分。剛開始他還是希望幾名副將自己做出選擇,可眼看著衝鋒的燕軍越來越近,他便打消了原先的念頭,準備親自點將。
然而不等李信開口,一名副將便驅馬上前,抱拳道:“大將軍!末將願率本部兵馬留下斷後!”顯然,這名副將在一番斟酌之後,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李信感動不已,驅馬上前,用力按住副將的肩膀,說道:“你能自告奮勇,視死如歸,實為我大秦將士之楷模,本將心中甚慰!”
這名副將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他抱拳迴道:“大將軍無需多言!請速速撤離!”
李信默默點了點頭,接著調轉馬頭,背對著副將說道:“記住,本將在上穀沮陽城等你。”
副將遲疑了片刻,抱拳應道:“末將明白。”
李信驅馬慢行了兩步,又勒停戰馬,背身說道:“若是等不到你,本將定會善待你的妻兒老小!”
副將聽罷,立馬會意。他身體顫抖不止,哽咽應道:“多謝大將軍!”
李信聞言,沒有迴話,而是強忍著悲痛,帶著一眾將士策馬向西而去。
那名副將在得到李信照顧家眷的承諾之後,也是化悲痛為力量,立即吩咐士卒列陣迎戰。
一萬秦軍步卒以三千劍盾兵居前,五千長戟士居中,兩千弓箭手居後,很快便結成了一個內弧形的防禦陣。而在他們剛剛結好陣型之際,燕軍鐵騎也唿嘯而至。
淩天深知秦軍弧形防禦陣的優勢,所以並沒有衝擊秦軍正麵,而是率部朝著秦軍突出的右翼奔襲。而奈比海也率部朝著秦軍突出的左翼衝鋒。
不多時,燕軍便已衝到秦軍陣前,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不過,出乎淩天與奈比海預料的是,燕軍的第一次衝鋒收效並不明顯。二人原以為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燕軍騎兵可以用強力衝鋒直接衝垮秦軍兩翼突出部的防線,卻不成想這一波衝鋒隻衝殺了數百秦軍劍盾兵,卻並未將秦軍陣型打亂。
眼見攻擊隻開花不結果,淩天、奈比海急忙率部脫離戰鬥,拉開距離,再次發起了第二刺衝鋒。
秦軍劍盾兵見狀,立即將盾牌死死插入地麵,並用肩膀頂住盾牌,齊聲爆喝道:“頂住!”居中的長戟士也是爆喝一聲,刺出長戟,擺出了攻擊姿態。而居後的弓箭手亦紛紛張弓搭箭,瞄準了衝鋒而來的燕軍騎兵。
秦軍這副殊死一搏的架勢,比之前勇猛百倍。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自知今日已無生還的可能,所以每個人反而是視死如歸,戰意旺盛。這樣的秦軍可謂是真正的橫掃六國的不敗之師,也是燕軍正麵進攻時最可怕的對手。
果不其然,燕軍的第二波衝鋒很快就再次受挫。當他們冒著箭雨衝撞到秦軍陣列之時,秦軍士卒並未四處橫飛,而是堅如磐石,硬頂在原地。
無奈之下,淩天他們隻等再次下令脫離接觸,準備發起第三次衝鋒。
秦軍副將不想坐以待斃,見此情形,他立即下令左右兩翼的秦軍突出部上前纏鬥。突前的燕軍騎兵也隨之被秦軍步卒所牽製,無法脫離戰鬥。
好在,淩天也是身經百戰,經驗老到。他立即率領親衛殺入兵線,憑借勇猛的衝殺,硬生生在兩軍之間殺出一條間隙,突前的神武軍騎兵也趁機與秦軍陣線拉開了距離。
左翼的奈比海依葫蘆畫瓢,也帶著天策軍脫離了戰鬥。
緊接著,拉開足夠距離的燕軍騎兵又發起了第三次衝鋒。不過,有了前兩次衝鋒不順的教訓,淩天這一迴調整了戰術。他隻派出一萬神武軍前鋒正麵衝擊敵陣,自己則帶著餘下的一萬中軍從秦軍戰陣右側向縱深迂迴。
秦軍副將見狀,暗叫不妙,急命右翼的士卒上前堵截。一陣搏殺之後,秦軍終於勉強止住了神武軍迂迴的勢頭,但對秦軍不利的是,他們的內弧形防禦陣此刻已經一分為二,徹底告破。
而淩天真正想要看到的就是這個結果,他向縱深迂迴並非是想直取秦軍陣眼,而是要打亂秦軍陣型。
緊接著,淩天便下令神武軍中軍八千騎兵與一萬前鋒合圍從陣型分離出的右翼五千餘秦軍。又命兩千神武軍中軍騎兵奔襲居後的秦軍弓箭手。自己則率領五十名親衛直奔秦軍副將而去。
左翼的乃比海及麾下萬餘天策軍雖是身陷苦戰。但憑借著兵力和兵種的優勢,也逐漸占據上風,從三麵對左翼的四千餘秦軍孤軍形成合圍之勢。
騎兵一旦對步兵形成合圍,那麽步兵想要取勝就難於登天。可以說戰至此時,秦軍敗局已定。
可即便如此,秦軍副將卻依舊躍馬上前,正麵迎戰淩天。他雖知今日一死在所難免,但他更想為麾下的士卒作出表率,以為李信他們爭取更多的撤退時間。
不得不說,秦軍副將很用勇氣,不到片刻,他便於淩天展開對決。並且他沒有一位退縮,而是積極采取了攻勢。隻可惜,他與淩天的實力懸殊實在太大,交鋒不到五個迴合,就在淩天輕描淡寫的攻擊下,被一槍刺於馬下。
不過,秦軍副將雖死,但秦軍士卒的戰意卻並未崩塌,反而是越戰越勇,似乎要為他們的統帥報仇雪恨。
在秦軍的拚死抵抗下,燕軍雖一直占據主動,但卻打得十分辛苦,戰況也是焦灼萬分。
戰至黃昏時分,燕軍才總算將殿後的秦軍消滅殆盡。不過,在燕軍啃完這塊硬骨頭之後,李信也已經率部逃到了三十餘裏之外。
這一戰,秦軍殿後的一萬人馬盡沒。可是打了勝仗之後的淩天與奈比海卻顯得不太興奮,因為燕軍也付出了近八千人的傷亡代價,其中,神武軍傷亡四千餘人,天策軍則傷亡了三千餘人,可以說這一仗他們打得十分辛苦。
二人麵色凝重地盯著慘烈的戰場以及堆積成山的屍體一言不發。良久過後,淩天才深吸一口氣,望著屍山感慨道:“這些個秦人都是好漢呐!他們沒一個投降的,全都戰死了!而且在我們優勢兵力的圍攻之下,戰損比居然還跟我們不相上下!”
“是啊!”奈比海感歎一聲,說道:“畢竟是橫掃六國的精銳之師,戰力不可小覷呀!”
一陣感慨之後,二人不禁對秦軍的戰力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們追擊李信的決心,畢竟,在他們心中,雖然秦軍很強,但是燕軍更強。
稍事休整後,二人馬不停蹄,立即率兵向西進發,追擊李信。
可是剛走了不到十裏,一名天策軍的斥候便打西麵而來,匆匆奔至乃比海身前,抱拳道:“啟稟將軍!秦軍蒙恬部於今日巳時許奔襲櫻桃溝。現正與我阻擊部隊激戰!秦軍攻勢猛烈,我軍鏖戰半日,傷亡慘重,請將軍速速發兵救援!”
“知道了。”奈比海皺眉應了一聲,接著便與淩天四目相對。
僅是一個眼神,淩天就立馬會意,抱拳說道:“奈比海將軍!李信就交給我了,你放心前去吧!”
奈比海點了點頭,抱拳道:“軍情緊急,那我就先告辭了!”說罷,他便勒住韁繩,準備離開。
“且慢!”淩天見狀,又叫住了奈比海,抱拳道:“奈比海將軍!經方才一役,你部人馬已不足八千,對付蒙恬恐力有不逮。不如我撥五千人馬給你,以壯軍威!”
“多謝淩將軍好意!”奈比海先是道謝一聲,接著搖頭道:“不過此舉大可不必。一來,大王曾有令在先,沒有大王的允許,五大軍團的兵馬不可擅自調度,雖說我等有臨機決斷之權,但不到緊要關頭,亦不可妄動。二來,我在櫻桃溝尚有兵馬萬餘人,大峽穀以西還有秦少遊將軍的援兵正在趕來,我軍東西對進足可對付蒙恬!”
“可是······”奈比海雖句句在理,但淩天還是有些不放心。然而他剛剛開口想要繼續勸說,卻被奈比海打斷了。
奈比海擺了擺手,說道:“最重要的是,李信那廝雖已奔逃,但隨時可能再殺迴來。倘若讓李信與蒙恬兵合一處,對我前後夾擊,那可就大事不妙了!所以,為防不測,淩將軍還是不要分兵,全力追擊李信吧。隻要你能趕走李信,保護我的側後,那收拾蒙恬那就是遲早的事!”
見奈比海分析的頭頭是道,淩天也不再勉強,接著他就抱拳迴道:“既如此,我就不矯情了。願奈比海將軍旗開得勝!”
奈比海抱拳迴道:“多謝淩將軍!”
淩天點了點頭,莊重抱拳道:“奈比海將軍保重!”
“淩將軍保重!我告辭了!”奈比海道別一聲,接著便調轉馬頭,率部趕往櫻桃溝。
而淩天也猛磕馬腹,率部沿著李信部奔逃的腳印策馬狂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