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卻是冷哼一聲道:“樂意奉陪。”
“狗賊!走著!”這句話徹底點燃了燕犇心底的火藥桶,他立即大吼著掙紮了起來,準備前往校場與蒙恬一較高下。
蒙恬見狀,也不示弱,立即輕蔑迴道:“走就走!吾懼你何?”
二人唇槍舌劍,針鋒相對,誰都不讓著誰。大殿之上也瞬間充滿了火藥味。
“哎呀!好了好了!你們倆都消停點!”“是啊!朝堂之上大唿小叫,成何體統!?小心大王降罪啊!”“好啦威北侯,他不過就是個降將,你何必跟他一般見識呢!”群臣見二人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便急忙上前勸阻。
而李憐雲對眼前的一幕倒仿佛頗有興致,他斜靠在王座上悄悄看著熱鬧,臉上還掛著一絲戲謔的笑容。
直至二人幾近大打出手之時,李憐雲才開口阻止道:“放肆!都給本王住手!”
燕犇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就怕李憐雲。見李憐雲發話,他立即收聲,乖乖縮到了一旁。
見此情形,蒙恬也不再糾纏。大殿之上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緊接著,李憐雲就一臉壞笑地盯著蒙恬說道:“蒙將軍,本王見你和威北侯倒是蠻投緣的嘛!要不然這樣吧,本王封你為神武軍奮武將軍,戰時為神武軍副將,協助亞帥燕犇操練兵馬。你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在場的群臣立時便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畢竟,這兩個人剛才還鬧得不可開交,李憐雲卻突然讓他們共事,這實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然而,群臣雖議論不止,但李憐雲有此決定卻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李憐雲心裏非常清楚,蒙恬雖是降將,但在秦國卻是響當當的名將,他打心底是瞧不上燕犇這類所謂的蠻夷武將的,再加上他忠於秦國,並非真心歸降,所以才會態度傲慢。而燕犇性格直爽,也同樣瞧不上蒙恬這樣的手下敗將,更是看不慣蒙恬傲慢的態度,所以才會暴跳如雷,對蒙恬惡語相向。二人之間可謂勢成水火,剛才的爭鬥便是最好的佐證。
也正是有鑒於此,李憐雲才會故意讓二人共事。一來,燕犇性情豪爽,做事直來直去,從不遮遮掩掩,讓蒙恬做他副手,可以讓蒙恬實際了解燕軍及燕軍諸將的情況,從而令蒙恬對燕軍的態度得到改觀甚至是認可。二來,北燕眾將向來以實力論高下,而李憐雲也堅信蒙恬的實力,讓他投入燕犇帳下,正好可以讓燕犇了解他的真正實力,從而打消彼此的誤會。如果連燕犇都認可了蒙恬,那麽其餘諸將也就無話可說了。
當然,李憐雲的這一招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一切都像他預想的那樣發展,燕犇和蒙恬不僅可以消除誤會,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好兄弟。可如果二人日後都像今天朝堂上這般相處的話,那便會適得其反,產生更大的隔閡。所以這一招可謂風險極大。
不過,李憐雲在一番權衡之後,還是決定冒一次險,因為,他相信蒙恬的品行,更加相信與他患難多年的心腹大將燕犇。
而對於李憐雲的任命,蒙恬卻是滿不在乎。他勉為其難地拱了拱手,冷聲道:“無所謂,你是大王,你說了算。”
與蒙恬的淡定不同,聞得此言,燕犇的情緒十分激動,他急忙對李憐雲拱手諫道:“大王!微臣不屑與這傲慢的匹夫為伍!還請大王收迴成命!”
李憐雲早就料到燕犇會有這樣的反應,當即大聲斥道:“胡說!本王金口一開,豈有收迴之理!?蒙將軍之忠厚勇猛乃世之罕見,即便有傲慢之舉也是事出有因,你豈可管中窺豹,以偏概全呐!?如今蒙將軍既已歸降本王,那便是本王的愛將,你以後要好生與他相處,不可暗中打壓,更不可挾私報複!記住了嗎!?”
燕犇心中雖百般不願,但是李憐雲發話,他也不敢不從,隻得擺出一副倔強的表情,不情不願地應道:“微臣記住了,微臣遵命就是!”
李憐雲的話是說給燕犇聽的,更是說給蒙恬聽的,雖有惺惺作態之嫌,但大部分都是真情流露,這些蒙恬自然聽得出來,也能明白李憐雲的心意。所以燕犇話音剛落,蒙恬便微微一怔,似乎心有觸動。但僅是片刻之後,他又恢複了那不可一世的表情,畢竟,他始終銘記自己秦人的身份,李憐雲哪怕對他再好,一時間也無法改變他的誌向。
緊接著,李憐雲又對蒙恬笑道:“嗬嗬,蒙將軍,威北侯乃是耿直豪邁之人,行事不免有莽撞之處,你不必在意。日後,你與威北侯也要好生共事,助他練兵強軍。你們切磋武藝、兵法和韜略,本王都不反對,但是一定要點到為止,萬不可傷了和氣。”
“知道了,本將不會跟他一般見識的。”蒙恬聽罷,隨口應了一句,算是個迴複。
李憐雲點頭說道:“好,既如此,你且先下去歇息用膳吧。本王賜你黃綬銅印,稍後派人給你送去,並領你前往神武軍大營。”
蒙恬勉強拱了拱手,迴道:“那就謝過大王了。”
李憐雲擺手笑道:“嗬嗬,蒙將軍不必多禮。”
豈料話音剛落,蒙恬卻突然語調驟轉,對李憐雲冷聲道:“大王厚愛,本將謝了。不過在入仕之前,本將還是有幾件事情要跟大王你講清楚了才好。”
李憐雲應道:“將軍直言無妨。”
蒙恬思索片刻後,拱手道:“第一,本將歸降之事,絕不可外傳,否則,必會連累本將的宗族親人。”
李憐雲心領神會,若是這件事傳到秦國,嬴政必然大怒,說不定會誅殺蒙恬的三族,於是便立即應道:“將軍放心,這個本王心裏有數。本王今日向你保證,此事絕不外傳!”
蒙恬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第二,本將是秦國人,更是多次蒙受大秦皇帝陛下恩寵,所以,本將即使歸降你北燕,此生也絕不與大秦為敵!”
聞得此言,李憐雲心中稍有不悅,但並未發作,他稍加思索後,點頭應道:“好!將軍重情重義,本王佩服!這一條本王也應下了!”
李憐雲的話讓蒙恬有些意外,他沒想到李憐雲竟會答應的如此痛快。在稍稍愣了愣神後,他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要求:“大王襟懷寬廣,本將佩服!不過,請容本將再說句鬥膽的話。若他日形勢逆轉,本將尋得機遇,必定還會重歸大秦軍中,屆時,還請大王海涵!”
李憐雲聽罷,是麵色一沉,虎軀一震,瞬間攥緊了雙拳。並在心中罵道:“特麽的!老子寬宏大量,忍讓再三,你小子還得寸進尺了!真是給臉不要臉!”
蒙恬之前的兩個要求還在情理之中,可剛才的那番話卻是極為囂張,饒是李憐雲再大度,也不免被他激怒。
不過,思慮再三之後,李憐雲還是不打算與蒙恬計較,畢竟,蒙恬已然歸降,李憐雲覺得日後有的是機會消化他。於是便強壓心頭怒火,對蒙恬說道:“蒙將軍不愧是忠義之人,本王最欣賞的就是你這一點。也罷,既然你對舊主念念不忘,本王就成全你,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天,本王絕不與你計較!”
聽到李憐雲的答複,蒙恬再次暗吃一驚,心中也不禁對李憐雲更加敬佩了幾分。他愣神片刻後,拱手道:“大王之胸襟,實令本將欽佩!本將在此謝過大王了!”說罷,他便對李憐雲三跪叩拜,以示敬意。當然,他的跪拜之舉也絕非做作,而是真情流露。
見此情形,李憐雲稍稍有些意外,他先是微微一怔,隨即抬手笑道:“嗬嗬,將軍免禮。”
“謝大王。”蒙恬應聲而起,拱手道:“大王,若無它事,微臣就先行告退了。”
李憐雲聽罷,卻招手道:“愛卿且慢。”
蒙恬問道:“大王還有何事?”
李憐雲思索片刻後,笑道:“嗬嗬,蒙將軍,本王知道你並非真心歸降,也知道你忠於秦國,不過沒關係,今日你既已是燕臣,本王日後自當以禮相待。當然了,本王也十分自信,終有一日,本王會讓你真心歸降!”
李憐雲的一番話說的信心十足,似乎是在對蒙恬下戰書,而蒙恬也是不依不饒,直接照單全收:“好啊!既然大王胸有成竹,那微臣也隻好拭目以待咯!”說罷,他便轉過身去,瀟灑走出了大殿。
李憐雲則是望著蒙恬的背影,露出了一絲神秘的微笑。
早朝散罷,李憐雲照常來到禦書房批閱奏章,麵對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他沒有一絲厭煩,反倒是咧嘴憨笑了起來,顯得有些忘乎所以。
因為,在蒙恬歸降之後,李憐雲可說是在三天之內連續吃了三顆定心丸。第一顆定心丸,便是他說服了逍遙老頭前往秦國換取穀種,第二顆定心丸,則是遷都龍城一事的日期已經大致確定,第三顆定心丸,就是蒙恬信守踐約,歸降了北燕,哪怕他不是真心歸降。
李憐雲相信,如果這三件事情都按照他預想的那樣發展,那麽明年他就有很大的機會攻取中原,所以便忍不住陶陶然了起來。
而實際情況的發展也基本都如李憐雲所願,次年開春,逍遙老頭終於不負眾望,順利返迴了柳城,他一同帶迴來的還有大量麥、米、黍之類的秦國穀種,經一一點驗,這些穀種不下三百萬石,足以對秦國的春種造成大範圍的影響。
除了換取的穀種量大之外,逍遙老頭行事亦可謂有的放矢。他此番換取的大多是亡楚舊地的穀種,那些地區的百姓本就不服秦國的統治,倘若開春無種耕種,勢必群起而反秦。
果不其然,由於穀種的大量缺失,開春播種之時,秦國泗水、九江、長沙、衡山與會稽諸郡都暴發了大規模的騷亂。一時間,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反秦之勢日益浩大。
而秦皇嬴政本就重病纏身,隨著各地暴亂的消息傳來,他更是憂心如焚,自此一病不起。
嬴政向來睥睨天下,行事遊刃有餘,信心十足,但這一次麵對著大規模的暴動,他卻第一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束手無策,更加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於是在春分之後,他便下達了立夏巡幸東海的旨意,意圖祭告天地滄海,祈求益壽延年。
除了祭告之外,嬴政準備巡幸東海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打探徐福的下落。自從徐福率童男童女東渡之後,已經很多年沒有消息了。但是近年來,民間卻多有傳聞,說徐福早就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了,但他並沒有上交,而是自己服下並隱居在了東海之畔。
當然,對於這些傳聞,嬴政是不信的,因為他曾多次派人前往東海之畔打探虛實,但都查無實證。不過,在這即將油盡燈枯之際,嬴政還是決心親自前往東海,去碰碰運氣。
聖旨頒布之後,秦國上下便為嬴政東巡一事忙碌了起來。然而在百官忙碌的同時,有兩個人卻是心懷鬼胎,暗中勾結,這兩人便是趙高和李斯。
是日深夜,秦國丞相府寂靜一片,多數家臣與仆人已經入睡,偌大的府中隻有北麵的一間小小的耳房還亮著微弱的燈火。
此刻,耳房之中正有二人在小聲密謀,其中一個便是丞相府的主人李斯,還有一個則是深夜秘密來訪的趙高。
“趙大人,在這非常時期,你實在是不該親自前來啊!”李斯一邊警惕地觀察著窗外,一邊埋怨道。似乎對趙高的來訪,他十分不滿。
趙高則是不以為然地說道:“你怕什麽?皇上已經病倒了,難道還能半夜起床找到這來不成!?”
李斯不無擔心地說道:“那還有蒙毅和王綰呢!?他們可都是陛下的心腹,萬一被他們發現了,那你我可就性命難保了!”
趙高撇嘴道:“他們二人你就更加不必擔心了!你這丞相府戒備森嚴,就憑他們的勢力,是根本無法滲透進來的!所以,你我今日之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不可能外傳!”
“哎!”李斯無奈地歎了口氣。沉思片刻後,他還是妥協道:“好吧!既然如此,你就說說看吧,你到底有什麽想法。”
趙高露出一絲壞笑,接著就湊上前去,對李斯輕聲耳語了一番。
李斯聽罷,雙眼瞬間瞪得跟銅鈴一般,盯著趙高震驚道:“什麽!?你要本相與你一起謀害陛下!?”
“狗賊!走著!”這句話徹底點燃了燕犇心底的火藥桶,他立即大吼著掙紮了起來,準備前往校場與蒙恬一較高下。
蒙恬見狀,也不示弱,立即輕蔑迴道:“走就走!吾懼你何?”
二人唇槍舌劍,針鋒相對,誰都不讓著誰。大殿之上也瞬間充滿了火藥味。
“哎呀!好了好了!你們倆都消停點!”“是啊!朝堂之上大唿小叫,成何體統!?小心大王降罪啊!”“好啦威北侯,他不過就是個降將,你何必跟他一般見識呢!”群臣見二人矛盾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便急忙上前勸阻。
而李憐雲對眼前的一幕倒仿佛頗有興致,他斜靠在王座上悄悄看著熱鬧,臉上還掛著一絲戲謔的笑容。
直至二人幾近大打出手之時,李憐雲才開口阻止道:“放肆!都給本王住手!”
燕犇天不怕地不怕,唯獨就怕李憐雲。見李憐雲發話,他立即收聲,乖乖縮到了一旁。
見此情形,蒙恬也不再糾纏。大殿之上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緊接著,李憐雲就一臉壞笑地盯著蒙恬說道:“蒙將軍,本王見你和威北侯倒是蠻投緣的嘛!要不然這樣吧,本王封你為神武軍奮武將軍,戰時為神武軍副將,協助亞帥燕犇操練兵馬。你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在場的群臣立時便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畢竟,這兩個人剛才還鬧得不可開交,李憐雲卻突然讓他們共事,這實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然而,群臣雖議論不止,但李憐雲有此決定卻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李憐雲心裏非常清楚,蒙恬雖是降將,但在秦國卻是響當當的名將,他打心底是瞧不上燕犇這類所謂的蠻夷武將的,再加上他忠於秦國,並非真心歸降,所以才會態度傲慢。而燕犇性格直爽,也同樣瞧不上蒙恬這樣的手下敗將,更是看不慣蒙恬傲慢的態度,所以才會暴跳如雷,對蒙恬惡語相向。二人之間可謂勢成水火,剛才的爭鬥便是最好的佐證。
也正是有鑒於此,李憐雲才會故意讓二人共事。一來,燕犇性情豪爽,做事直來直去,從不遮遮掩掩,讓蒙恬做他副手,可以讓蒙恬實際了解燕軍及燕軍諸將的情況,從而令蒙恬對燕軍的態度得到改觀甚至是認可。二來,北燕眾將向來以實力論高下,而李憐雲也堅信蒙恬的實力,讓他投入燕犇帳下,正好可以讓燕犇了解他的真正實力,從而打消彼此的誤會。如果連燕犇都認可了蒙恬,那麽其餘諸將也就無話可說了。
當然,李憐雲的這一招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一切都像他預想的那樣發展,燕犇和蒙恬不僅可以消除誤會,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好兄弟。可如果二人日後都像今天朝堂上這般相處的話,那便會適得其反,產生更大的隔閡。所以這一招可謂風險極大。
不過,李憐雲在一番權衡之後,還是決定冒一次險,因為,他相信蒙恬的品行,更加相信與他患難多年的心腹大將燕犇。
而對於李憐雲的任命,蒙恬卻是滿不在乎。他勉為其難地拱了拱手,冷聲道:“無所謂,你是大王,你說了算。”
與蒙恬的淡定不同,聞得此言,燕犇的情緒十分激動,他急忙對李憐雲拱手諫道:“大王!微臣不屑與這傲慢的匹夫為伍!還請大王收迴成命!”
李憐雲早就料到燕犇會有這樣的反應,當即大聲斥道:“胡說!本王金口一開,豈有收迴之理!?蒙將軍之忠厚勇猛乃世之罕見,即便有傲慢之舉也是事出有因,你豈可管中窺豹,以偏概全呐!?如今蒙將軍既已歸降本王,那便是本王的愛將,你以後要好生與他相處,不可暗中打壓,更不可挾私報複!記住了嗎!?”
燕犇心中雖百般不願,但是李憐雲發話,他也不敢不從,隻得擺出一副倔強的表情,不情不願地應道:“微臣記住了,微臣遵命就是!”
李憐雲的話是說給燕犇聽的,更是說給蒙恬聽的,雖有惺惺作態之嫌,但大部分都是真情流露,這些蒙恬自然聽得出來,也能明白李憐雲的心意。所以燕犇話音剛落,蒙恬便微微一怔,似乎心有觸動。但僅是片刻之後,他又恢複了那不可一世的表情,畢竟,他始終銘記自己秦人的身份,李憐雲哪怕對他再好,一時間也無法改變他的誌向。
緊接著,李憐雲又對蒙恬笑道:“嗬嗬,蒙將軍,威北侯乃是耿直豪邁之人,行事不免有莽撞之處,你不必在意。日後,你與威北侯也要好生共事,助他練兵強軍。你們切磋武藝、兵法和韜略,本王都不反對,但是一定要點到為止,萬不可傷了和氣。”
“知道了,本將不會跟他一般見識的。”蒙恬聽罷,隨口應了一句,算是個迴複。
李憐雲點頭說道:“好,既如此,你且先下去歇息用膳吧。本王賜你黃綬銅印,稍後派人給你送去,並領你前往神武軍大營。”
蒙恬勉強拱了拱手,迴道:“那就謝過大王了。”
李憐雲擺手笑道:“嗬嗬,蒙將軍不必多禮。”
豈料話音剛落,蒙恬卻突然語調驟轉,對李憐雲冷聲道:“大王厚愛,本將謝了。不過在入仕之前,本將還是有幾件事情要跟大王你講清楚了才好。”
李憐雲應道:“將軍直言無妨。”
蒙恬思索片刻後,拱手道:“第一,本將歸降之事,絕不可外傳,否則,必會連累本將的宗族親人。”
李憐雲心領神會,若是這件事傳到秦國,嬴政必然大怒,說不定會誅殺蒙恬的三族,於是便立即應道:“將軍放心,這個本王心裏有數。本王今日向你保證,此事絕不外傳!”
蒙恬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第二,本將是秦國人,更是多次蒙受大秦皇帝陛下恩寵,所以,本將即使歸降你北燕,此生也絕不與大秦為敵!”
聞得此言,李憐雲心中稍有不悅,但並未發作,他稍加思索後,點頭應道:“好!將軍重情重義,本王佩服!這一條本王也應下了!”
李憐雲的話讓蒙恬有些意外,他沒想到李憐雲竟會答應的如此痛快。在稍稍愣了愣神後,他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要求:“大王襟懷寬廣,本將佩服!不過,請容本將再說句鬥膽的話。若他日形勢逆轉,本將尋得機遇,必定還會重歸大秦軍中,屆時,還請大王海涵!”
李憐雲聽罷,是麵色一沉,虎軀一震,瞬間攥緊了雙拳。並在心中罵道:“特麽的!老子寬宏大量,忍讓再三,你小子還得寸進尺了!真是給臉不要臉!”
蒙恬之前的兩個要求還在情理之中,可剛才的那番話卻是極為囂張,饒是李憐雲再大度,也不免被他激怒。
不過,思慮再三之後,李憐雲還是不打算與蒙恬計較,畢竟,蒙恬已然歸降,李憐雲覺得日後有的是機會消化他。於是便強壓心頭怒火,對蒙恬說道:“蒙將軍不愧是忠義之人,本王最欣賞的就是你這一點。也罷,既然你對舊主念念不忘,本王就成全你,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天,本王絕不與你計較!”
聽到李憐雲的答複,蒙恬再次暗吃一驚,心中也不禁對李憐雲更加敬佩了幾分。他愣神片刻後,拱手道:“大王之胸襟,實令本將欽佩!本將在此謝過大王了!”說罷,他便對李憐雲三跪叩拜,以示敬意。當然,他的跪拜之舉也絕非做作,而是真情流露。
見此情形,李憐雲稍稍有些意外,他先是微微一怔,隨即抬手笑道:“嗬嗬,將軍免禮。”
“謝大王。”蒙恬應聲而起,拱手道:“大王,若無它事,微臣就先行告退了。”
李憐雲聽罷,卻招手道:“愛卿且慢。”
蒙恬問道:“大王還有何事?”
李憐雲思索片刻後,笑道:“嗬嗬,蒙將軍,本王知道你並非真心歸降,也知道你忠於秦國,不過沒關係,今日你既已是燕臣,本王日後自當以禮相待。當然了,本王也十分自信,終有一日,本王會讓你真心歸降!”
李憐雲的一番話說的信心十足,似乎是在對蒙恬下戰書,而蒙恬也是不依不饒,直接照單全收:“好啊!既然大王胸有成竹,那微臣也隻好拭目以待咯!”說罷,他便轉過身去,瀟灑走出了大殿。
李憐雲則是望著蒙恬的背影,露出了一絲神秘的微笑。
早朝散罷,李憐雲照常來到禦書房批閱奏章,麵對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他沒有一絲厭煩,反倒是咧嘴憨笑了起來,顯得有些忘乎所以。
因為,在蒙恬歸降之後,李憐雲可說是在三天之內連續吃了三顆定心丸。第一顆定心丸,便是他說服了逍遙老頭前往秦國換取穀種,第二顆定心丸,則是遷都龍城一事的日期已經大致確定,第三顆定心丸,就是蒙恬信守踐約,歸降了北燕,哪怕他不是真心歸降。
李憐雲相信,如果這三件事情都按照他預想的那樣發展,那麽明年他就有很大的機會攻取中原,所以便忍不住陶陶然了起來。
而實際情況的發展也基本都如李憐雲所願,次年開春,逍遙老頭終於不負眾望,順利返迴了柳城,他一同帶迴來的還有大量麥、米、黍之類的秦國穀種,經一一點驗,這些穀種不下三百萬石,足以對秦國的春種造成大範圍的影響。
除了換取的穀種量大之外,逍遙老頭行事亦可謂有的放矢。他此番換取的大多是亡楚舊地的穀種,那些地區的百姓本就不服秦國的統治,倘若開春無種耕種,勢必群起而反秦。
果不其然,由於穀種的大量缺失,開春播種之時,秦國泗水、九江、長沙、衡山與會稽諸郡都暴發了大規模的騷亂。一時間,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反秦之勢日益浩大。
而秦皇嬴政本就重病纏身,隨著各地暴亂的消息傳來,他更是憂心如焚,自此一病不起。
嬴政向來睥睨天下,行事遊刃有餘,信心十足,但這一次麵對著大規模的暴動,他卻第一次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束手無策,更加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於是在春分之後,他便下達了立夏巡幸東海的旨意,意圖祭告天地滄海,祈求益壽延年。
除了祭告之外,嬴政準備巡幸東海還有另一層用意,那就是打探徐福的下落。自從徐福率童男童女東渡之後,已經很多年沒有消息了。但是近年來,民間卻多有傳聞,說徐福早就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了,但他並沒有上交,而是自己服下並隱居在了東海之畔。
當然,對於這些傳聞,嬴政是不信的,因為他曾多次派人前往東海之畔打探虛實,但都查無實證。不過,在這即將油盡燈枯之際,嬴政還是決心親自前往東海,去碰碰運氣。
聖旨頒布之後,秦國上下便為嬴政東巡一事忙碌了起來。然而在百官忙碌的同時,有兩個人卻是心懷鬼胎,暗中勾結,這兩人便是趙高和李斯。
是日深夜,秦國丞相府寂靜一片,多數家臣與仆人已經入睡,偌大的府中隻有北麵的一間小小的耳房還亮著微弱的燈火。
此刻,耳房之中正有二人在小聲密謀,其中一個便是丞相府的主人李斯,還有一個則是深夜秘密來訪的趙高。
“趙大人,在這非常時期,你實在是不該親自前來啊!”李斯一邊警惕地觀察著窗外,一邊埋怨道。似乎對趙高的來訪,他十分不滿。
趙高則是不以為然地說道:“你怕什麽?皇上已經病倒了,難道還能半夜起床找到這來不成!?”
李斯不無擔心地說道:“那還有蒙毅和王綰呢!?他們可都是陛下的心腹,萬一被他們發現了,那你我可就性命難保了!”
趙高撇嘴道:“他們二人你就更加不必擔心了!你這丞相府戒備森嚴,就憑他們的勢力,是根本無法滲透進來的!所以,你我今日之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不可能外傳!”
“哎!”李斯無奈地歎了口氣。沉思片刻後,他還是妥協道:“好吧!既然如此,你就說說看吧,你到底有什麽想法。”
趙高露出一絲壞笑,接著就湊上前去,對李斯輕聲耳語了一番。
李斯聽罷,雙眼瞬間瞪得跟銅鈴一般,盯著趙高震驚道:“什麽!?你要本相與你一起謀害陛下!?”